她道,“你们倒是下手挺快的。”
苏宝玲笑道,“我爸最着急,看了报纸立马就给我大哥大嫂打电话了,把这事儿敲定了。他老人家还是有眼光,在镇上就知道这是好机会。”
苏浔道,“买了也好,现在在大城市买房,也算是投资了。这个项目地段还是不错,又是第一个试着开发的项目,所以价钱不算贵,以后可拿不到这样的价格了。盼盼读书的学费,我替她出了,这个是之前答应她的事情,至于大嫂上班就方便了,她要是愿意过来,可以去厂里,也可以在小区物业上班。”
苏宝玲忙说不用,家里人肯定是供得起的。
“苏总,你帮着家里这么多,现在咱们都有收入,而且还是高收入,已经足够了。我爸也说了,咱要自立。”
苏浔想了想,便道,“那行吧。”内地这边的学费倒是不算贵,苏家确实供得起,以后去了外面不够,她再拿钱。
不过苏家人的表现,苏浔还是很满意的。不说宝玲和向南在外面思想发生改变,在老家的苏家人也是还有一上进心,知道要奋进,这是好事。
不过她倒是和苏宝玲说了,建议她也买房。至于钱的问题,公司会拟定一个借款福利。可以从公司借款,以后从工资里面扣款。
这是苏浔对于身边跟着她的人的福利待遇。听到苏浔这消息,苏宝玲也是惊喜万分。之前的存款虽然寄回家里了,但是这离正式买房还有时间呢,能攒一笔首付了。
苏家人凑钱买房也让苏浔对这个项目更看好了,苏家和真正做生意的有钱人差距还是很大的,都能下决心买房。更何况这些年做生意赚钱的个体户呢?还有那些多年拿着高工资,存折里有着大笔存款的高知分子们,这些目标群体应该也会动心吧。
房子宣传才一天,就带来了非常好的反响。打电话咨询的人很多,亲自上门来项目部咨询的人也非常多。虽然大部分是冲着学校来的,可是这也是打算买房啊。
连徐英成也是很惊讶。
不过考虑到了内地刚改开,似乎也能理解了。在港城,出国念书是一件还算容易的事情。
内地这边刚改开,很多人想出国念书,也找不到门道。
此刻又正值大家对于外面世界好奇的时候,所以这诱惑力还是很大的。
他都忍不住给苏浔打电话了,“我得再额外给你包个红包,要是没这个学校,效果肯定要差很多。”
第228章
徐英成这么高兴,当然不只是因为这个项目赚钱,更是觉得找到了一条适合开发房地产的路子。
可以说是,在目前这个并不活跃的市场,能掀起这样的浪潮,实在不容易。
苏浔可不骄傲,她提建议的时候,也只是试一试罢了,毕竟她是见证过学区房的威力的。现在结果只是证明,这威力比她想的要大。
当然了,这项目毕竟不是普通学区房,属于特殊类型学区房的,还没有别的同类型学校来竞争,又是面对全国这么大的市场,倒是也能想得通。
苏浔认为,这个项目以后只会越来越值钱。而且将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值钱。反正就她所知的,她那个年代了,还有国际学校很受欢迎呢。有钱人家就喜欢让孩子上这类学校。
虽然目测这个项目不会滞销,但是苏浔也没放松,对于宣传这一块儿继续加强。
小区名字叫做盛世公馆。属于高档住宅。
虽然学校是主要的宣传点,但是后面对于小区的介绍也不少。这个项目虽然才开始动工,可是徐家在别的地方有投资类似风格的小区,也能提前让客户们了解这个项目的图片了。
这也是为了让那些还在犹豫的人知道,买房也不亏。房子好,还能让孩子有更好的机会。
随着消息发酵,看到消息的人是越来越多,对这个项目兴趣的人也更多。
之前苏浔他们还是面向全国售房,现在光是海城这边购房的人就有不少了。
海城毕竟是大城市,有钱人也是真的挺多。不管是高薪家庭,还是做生意的人都特别多。
这些人自然眼光不错,知道这样的房子买了不吃亏。不说居住环境,就说它的价值就不低。
就苏浔这边投资的几个合伙人都买了。
孙庆来、许咏梅、华兢。而且还不是买一套。比如孙庆来孩子多,一下子买三套。华兢这边买两套,准备以后闺女一套,自己和媳妇住一套。许咏梅也买了一套,主要是为了孩子念书,她现在已经买了一套带院子的房子,院子里种着闺女在孤儿院的树妈妈。
连东州的何嘉丽和李玉立都打电话过来,请苏浔这边帮忙留两套。
通过这个项目的反馈,苏浔几人也算是对这个市场有了初步的了解了。
不用担心内地这边的购买力,只要能让人心甘情愿地掏钱包,这个钱就好赚。
苏浔也正式和身边的人通知了公司给予的买房福利。
知道这个待遇的时候,大家可都是蠢蠢欲动。
买房啊,在海城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那可真是太幸福了。
虽然现在公司给宿舍住,可是哪里都不如自己的家啊,就算没时间去住,放那边放着,心里也有安定的感觉。
不过也有不买的,比如林晓慧,因为她不知道自己还能给苏总做多久的事情,担心万一过两年她债务没还清楚,苏总就把她送出去学习去了,那是越欠越多了。反正她跟着苏总住,也不担心没地方住。暂时没有买房的欲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