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以为,村里干部家的孩子先录取,然后村里体面人家第二批,轮到自家肯定没名额了。
结果闺女就这么录取了?
村干部道,“名字只是报上去,能不能录取还要去厂里看,听说有个入厂考试的。所以报上名的人都回去准备准备,把以前的课本翻一翻,可别去了厂里被退回来了,那可丢人了。”
王春燕就在众人羡慕的眼光中,随着爸妈回了家里。
她爸妈还有些恍惚,但是王春燕自己倒是已经开始翻找课本了。
“燕子啊,你就别下地了,在家里看书。争取能进厂里上班。”
这一点脑子,王春燕爸妈还是有的。两人立马意识到这是天大的好机会。以后大家知道这个好事,女娃子念初中的肯定就多了。以后自家下面的孩子可能就没这个机会了。
当天,一些念了小学就不去报名的孩子,就被送去初中了。哪怕已经开学一个月了,也坚持要送进学校去念书。
这里面大多都是辍学的女学生。
毕竟工资太有诱惑力了。一个孩子出去打工,赚回来的钱比家里一年都多。
留在家里干农活,不如出去念书。以后去外面当工人,那可不得了。就连有胆量有上进心,但是学历不够的成年人,也跑去中学打听,能不能继续回去上学。
王春燕在家里收拾东西,叮嘱父母让弟弟妹妹坚持念书。“这还只是一家厂招工呢,以后肯定有更多厂要招工。我先出去看着,有机会就介绍你们出去。所以书还是要念,否则条件达不到,也进不去厂。”
她一向有主见,这次又证明她的正确,没有什么见识的爹妈这次倒是点头听了话。
这会儿能够从农村走出去赚钱的人,简直凤毛麟角,所以满村子的人都在羡慕这些成功报名的人,期待下一次自己也能出去。
这种羡慕的眼光,让老实巴交大半辈子的人,感受到了什么叫做风光。深切体会到一个家庭出了一个“文化人”是多么的好。
基层工人的招聘自然有人负责,苏浔只需要面试日化厂的厂长。
因为日化厂规模太大,不可能用身边没经验的人,所以苏浔还真是需要一位经验丰富的厂长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