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对刻了百福纹的小银镯。”十六顿了顿,努力补充,“如果你出生时我在你身边,我会送这个。”
秋华年用轻松的语气笑着问,“这是家里的习俗吗?小舅舅出生的时候有没有?”
十六低下头嗯了一声,飞快拿起第二件。
“我没怎么学过女红,但姐姐的手艺很好……你一岁的时候什么都玩不了,我应该会给你缝一个帽子。”
秋华年把巴掌大的歪歪扭扭的婴儿帽接过来,理直气壮甩了个锅,“我的女红也做得乱七八糟的,都说外甥像舅,总算找到原因了。”
“……”十六张了张嘴,没有回答,心头却霎地一松。
接下来,两人之间聊天的氛围越来越自然,秋华年一边收礼物,一边把握分寸与十六闲聊起过去的事情,点到即止,只唤起美好的回忆而不触碰伤疤。
“这是口哨,能模仿马嘶鸣的声音。”
“这是玉簪,六岁可以梳发髻了。”
“这是桃木做的小剑,我有两位表兄,他们很擅长做小玩具……”
……
十六把包裹里一件件不值钱但对他来说无比重要的礼物交到秋华年手中,看着对方的笑容和惊喜的眼神,感觉自己缺失的东西,也在一点点被补上。
“到了二十岁,梅家嫡系都会得到一柄宝剑,你的那柄我已经给你了。”
“是伏暑剑?”那把剑是杜家村初见时十六送给他的。
“嗯,可惜只有剑胚。”十六一点点垂下眼睑,“梅家的字样与铭文,不能刻在上面了。”
第159章 双胞胎
中秋一过,天气极速凉了下去,甚至很快就有了冷意。
庄子上的庄稼都收获了,空无一物的土地等待着明年的耕种,大小粮仓填得满满当当,人们换上夹层的衣物,开始为过冬做准备。
秋华年的腹部显怀越来越明显,暂时从内院搬到外院住了几天,等匠人们把内院正房的碧纱厨换成暖阁。
暖阁和碧纱厨是两种同根同源的东西,都是用直达房顶的隔扇在房子里围出的一个小房间。
不同的是碧纱厨的隔扇中间空着,只糊了一层薄纱,方便透气和纳凉;而暖阁的隔扇则是密封的,小房间下面还有地龙,这样冬日就不怕将热气泄出去了。
除了内院正房,内院两边的厢房和各个小院里秋华年也让人搭了暖阁,府里采买了十来车炭火,保证到了冬日下人们也有充足的炭用。只要手里有钱,秋华年从不会亏待自己和身边的人。
不知不觉,随着天气转热又转凉,秋华年已经怀孕六个多月了,按木棉的意思,这个时候产房应该准备起来,奶娘和有经验的接生人也要提前请到府上以防万一。
秋华年从来没有生孩子的经验,之前勉强建立起的心理准备在肚子大到开始影响起卧和走路时于言μ摇摇欲坠,整日提心吊胆的,生怕一不小心孩子就会掉出来。
秋华年是个喜欢列计划和非常擅长自我调节的人,意识到自己的不安后,便开始通过亲自确认生产流程给自己安心。
又一次和木棉沟通生产前的准备工作时,木棉犹豫了一下说,“我总觉得县主的肚子比照常这个月份的大一些,是不是记错日子了?”
这可不是开玩笑的,如果记错了怀上的日子,预产期八成也会算错,现在做的这些准备就错位了。
秋华年皱眉想了一下,觉得日期没有算错的可能。
毕竟当时正是会试和殿试期间,他和杜云瑟没有怎么真正亲近过,唯一一次放开了胡闹就是……咳!
秋华年把那些少儿不宜的画面赶出脑海,脸色微微泛红,“应该没有错,肚子真的比正常大吗?”
他微微皱眉,手轻轻抚在鼓起的小腹上,开始担心。
秋华年上辈子无意中看过一个科普,说怀孕的人不能吃得太胖,不然孩子太大,生产时候有可能生不出来。所以他怀孕以来一直克制着饮食,天气好的时候日日都散步锻炼,控制自己的体型,谁知这样还是出了问题。
木棉见秋华年脸色不对,赶紧宽慰道,“县主别担心,您的胎一直特别稳,不会有事的,肚子大说不定是……”
木棉脑海里闪过一个可能,眼睛一亮,“您等一等,我去请葡萄阿叔一起过来瞧瞧。”
葡萄是秋华年新请来的擅长接生的阿叔,今年四十多岁,经验丰富,葡萄是多子多福的象征,听这名字就知道准错不了。
于是秋华年坐在榻上,看着木棉和葡萄围着自己又转又瞧,不时摸一摸肚子,力道很轻地按一按,在他的心快提到嗓子眼上时终于下了结论。
“我瞧着县主这胎恐怕是双生胎。”
“嗯?”秋华年一时没反应过来。
葡萄这些年亲手照顾过的有孕之人少说也有几十个,问了秋华年几个问题后,心里已经确认了大半。
不过为了万无一失,他还是说,“县主不如请一位擅长此道的大夫瞧一瞧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