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宋当名医

在北宋当名医 第238节(2 / 3)
加入书签 返回目录 投票推荐
监镇嘴角微动:“许大夫,可还有看出别的来?”
许黟摇了摇头,说道:“除了这处,其他都是陈年旧伤带来的小毛病,不碍事。”
但脉象主痛,意味着这位监镇虽然面色如常的跟他说着话,其实腿部的旧疾一直在发作。
“监镇,长痛不治乃隐患,可要保重身体。”许黟起身,恭恭敬敬地行礼说。
监镇扶着他起来,哈哈大笑说道:“死不了,老子命硬着呢。”
难得有人观脉象就可得出他腿部有伤,监镇的心情大好,拉着许黟说话。
“我这腿啊,当年被敌方将领的关公刀给砍中,深可见骨,在骨头上留了一刀。”他回想当年征战沙场的种种,露出些许怀念,“当时以为我就要废在那儿了,但命不该绝,老子不仅养好了伤,这腿也没被废。”
就是从那之后,每年入了冬,这腿骨就抽痛起来,轻时还好,能忍受得住,但严重时,疼得站立都强撑。
可这么多年习惯地熬过来,旁人见他,已瞧不出来问题。
另一边,府门灶房处,监镇娘子亲手下厨,为监镇洗手羹汤。
她并非不信丈夫没有旧疾,每日听着他哼哼撒娇诉苦,也会心软,给他揉腿,或是用炙艾香驱痛。
但监镇是个口里把不住话的,夜深人静时,总爱说些粗耳的荤话,可她是举人家的姐儿,从小学的就是知书达理,往往这些不正经的话,总惹得她不喜。
她心情不悦,就故作冷脸,喊着他这么有力气,哪里像是有病的人。
这日,家里这位半日没来寻她,监镇娘子招来随身陪房婆子,问她:“今日有客上门?”
婆子笑着点点头:“是有客来,不过好像是那袁捕头,应当是公务事。”
“袁捕头?”监镇娘子想到这几日传得沸沸扬扬的案子,心有好奇,“那案子不是都审完了吗?”
陪房婆子唤了声“不知”,随后笑着出主意,“娘子这般在意,怎么不亲自问问郎君。”
“哼。我看他懒得和我说这公务事。”监镇娘子解下襟脖,拿给旁边的丫头,理了理袖子,口里这么说,绣花鞋却踏过门槛。
她带着婆子和丫头,丫头手里提着她亲自熬煮的鲫鱼汤,辗转几步,去到后宅。
这时,许黟已经在为监镇开药方了。
他仔细琢磨后,开的是散淤血的汤药方,用大黄五两,桂心二两,桃仁两钱,另还奇药水蛭、*虫、虻虫各三十枚。[注1]
他持笔写完药方,监镇“啧啧”了好几声,皱起眉头道:“我这旧疾,怎么还用了这么多虫子。”
许黟看他一脸不想喝的模样,没有惯着他:“监镇不想犯病,便得老实服药。”
监镇扯了扯嘴角,少许无奈道:“你倒是不怕我,罢了,你就算是开那夜明砂,我闭着眼都得咽下去。”
听他说到夜明砂,这药材也是活血散瘀的好药来着,且可清肝明目,药用价值不低。
许黟似笑非笑,说道:“监镇若是想试,也不是不可。”
这回,轮到监镇无话可说了。
许黟开的药方中,其中*虫和虻虫比较难找,西陵镇的医馆里没得卖。
监镇娘子得知药方里的药材凑不齐,急得头疼,正巧她娘家哥哥来信,说嫂子带着外甥来看她。
于是,监镇娘子回了信,让娘家嫂嫂从府城出发前,帮她带这两味药材来。
只不过这些许黟并不知晓,他在离开监镇府门后,便回到客栈找唐大叔。
两人在西陵这边已没有事情令他们继续逗留,便打算收拾行囊回去了。
在此之前,他们打算去向袁飞他们道别。
他们架着驴车,驴车驶入西陵城内,西陵镇的规模没有盐亭县大,但因是嫘祖发源之地,这里自古以来以桑蚕出名。
城中街道两边织坊、布坊诸多,不少行商来来往往,邢家和鑫家都是做丝绸买卖的,在这边都有布坊分号。
许黟架着车没行驶多久,就瞧见了两家挨在一起的商号。
再看两家的布坊都是门庭若市,生意皆是不错。
阿旭和阿锦都挤在上首,好奇地东瞧瞧西瞅瞅。
他们高兴地惊呼:“郎君,那是邢郎君和鑫郎君家的。”
兄妹俩早识得这两家的商号,一眼就认出来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