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宋当名医

在北宋当名医 第386节(2 / 3)
加入书签 返回目录 投票推荐
白昼时,蟾蜍会匿居在土洞和草石里,想要抓到它不容易。它们会在黄昏时候出来寻找食物,不想在山里过夜,便只能下陷阱。
许黟沉默了一瞬,才道:“我不会做陷阱。”
“你以前不抓蟾蜍的吗?”阿卓耳愣了一下,像是有些难以想象。
许黟轻笑道:“若是开的药方中有用到蟾蜍的,我会让患者去医馆里抓药。”
阿卓耳:“……”还能这样啊。
他除了峡谷中的族人,就没给别的人治过病,并未想到这处。
话题一起,阿卓耳勾起对外面的好奇:“许大夫,那外面医馆也没有的药材,该怎么办?”
许黟道:“换,万物可入药,这药性相同的药材不少,可用此来化载。”
说着时,他问阿卓耳:“老巫医可教你《伤寒论》?”
“老师不曾教过。”阿卓耳摇摇头,困惑地问,“什么是《伤寒论》?”
“这《伤寒论》是东汉时期名医张仲景前辈所撰写,原是著录在《隋书·经籍志》,里面论述了不少杂病药方,是值得一阅的古医书。”
许黟看他对医书知之甚少,便耐着心跟他聊起经典医著,“前些年,校正医书局重新编录了此书,不少书肆里都有其通行本。阿卓耳你要是想看,可以让族人去县城里卖鱼时,给你带一本回来。”
他手里是有《伤寒论》,但是通过他理解运用后重新编录的,拿出来给阿卓耳,却不合适。
方去书肆里买时下的通行本,是个很好的选择。
阿卓耳听后怦然心动,决定回去时,就去找呜哈哥哥。
两人说话间,也没耽误了干活,阿卓耳踩着坡面,寻到一株荆条,告诉许黟,这荆条就可以用来编陷阱。
许黟自然识得荆条,它全株能入药,有很好的药用价值。
看着阿卓耳摘,他跟着摘了不少。
初开始,阿卓耳以为许黟是要编陷阱,看他折了很多,开口道:“不用这么多,我们只编两个就好。”
“嗯。”许黟应着,却也没停下动作。
他将折下来的荆条卷成捆,塞到背后的竹筐里:“它也是味药材,你只拿它来编篓子,未免可惜了些。”
阿卓耳愣住,很快反应过来,缠着许黟告诉他这荆条如何有用。
……知道这荆条能治病后,阿卓耳就不舍得拿它来编捕蟾蜍的笼子了。
他去寻了另外一种软藤植物,用它编了两个灯笼模样的小篓子。
接着,阿卓耳踩着溪边松散的河土,趟进水里,弯着腰在河床处摸了摸。
下一瞬,他欢喜地直起腰杆子,朝着许黟转过来:“抓到了。”
他手里霍然多出一只褐红色的河蟹。
河蟹壳硬肉少,上面还有寄生虫,峡民们不懂得那虫子是什么,却也觉得不是什么好东西。
因而,他们要是在山中溪流捕到河蟹,都是用来敲碎当诱饵捕鱼捕蟾蜍。
阿卓耳也不例外,他徒手抓了大小四只河蟹,用石英石砸碎,装到篓子里面。
挑了两个看着不错的位置,把篓子埋在土洞外的草丛里。
少年制作陷阱的动作熟稔快速,许黟看着看着,不由勾唇一笑。
“我们接下来要去哪里?”他笑着问。
阿卓耳洗好手回来,面色认真地说道:“我有个地方想带你去。”
许黟什么都没问:“好。”
两人朝着另外的方向出发,绕过两座山头,他们往更高的峡坡上去。
穿过几条浅浅的溪流,往南继续走。
不知不觉间,午时的太阳悬挂正中,阿卓耳时不时地朝着许黟那边看过去。
青年的侧脸看不出多少神色,但能感觉到,许黟并没有因为爬了这么久的山而显露出不耐烦。
“许大夫,你就不问问我,我要带你去哪里吗?”阿卓耳忍不住地问。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