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黟开口:“阿旭,先找个店吃个饭。”
一上午都在赶路,屁股坐得都快要发麻了。
阿旭和二庆听到他的话,忙就近找了一间没有排队的饭店停靠车辆。
车辆需要有人照看,二庆主动地留下来。
许黟带着其他人入内,虽外面没有排队,里面却挤满人。此时店保看到有客人来,挥着汗巾甩到肩上,笑呵呵地过来迎接:“几位客官要吃些什么?”
“你们这有什么好吃食?”许黟问他。
看来这是头回来他们饭店吃饭呐,店保不着痕迹地打量着进来的几人,瞧着该是有点小钱的,他眉目跳动,心中很快有了盘算。
“咱店里有的吃食多着嘞,官人娘子听好咯,有那两熟紫苏鱼,乳炊羊,莲花鸭签……从食蒸作海鲜时菓样样都有。”
他一口气报了十几个菜名儿,光是听着名字,每样都想来一份。
颜曲月扯了扯许黟的袖子,小声道:“我要那两熟紫苏鸭,还有那莲花鸭签。”
这两道,她以前从未吃过。
她虽小声说话,店保离得近,听得一清二楚,笑着说:“娘子好眼光,我们这两道菜都是招牌,想吃的话得尽快些,晚了可就没了。”
许黟没犹豫,便要了这两样吃食,还要一盘白肉,两碟胡饼。
店保问可要酒水,许黟摆手拒绝了。
店里每张桌位都有客人吃饭,还有人少的并桌同食,许黟寻不到什么好位置。店保引着他们在旁等待片刻,见到有人吃饱喝足离开,引着他们过去落座。
等了半个时辰左右,他们要的菜式慢吞吞地端上来。
许黟喊阿锦挑些吃食到干净的盘子里,端着去给外面守车的二庆,直到她空着手回来,他才喊开饭。
那道两熟紫苏鱼很合大家的口味,新鲜的鱼肉用紫苏腌制过,再两面煎得金黄,吃着肉质鲜香,口齿间都是紫苏特有的浓郁香气。
另一道莲花鸭签也别有风趣,是用鸭肉为主,再用其他各种禽肉做成肉馅,外面再用猪油网做皮子包起来,包成签片模样,放到甑里蒸熟,而后再过油炸成外皮酥脆。因造型摆成莲花形状,莲花鸭签的名字便由此而来。
不过这东西毕竟是炸物,又是荤食,吃着味美诱人,吃多却油腻。
许黟后面还是叫店保再上几盅蒸梨枣解腻。
食完,许黟唤店保结账。
店保笑着说:“客官吃好,这些共要五钱三十八文。”
许黟:“……”
其他人:“……”
不过几道菜,就吃了他们几钱银子,这京都的物价也忒贵了些。
看着他们露出诧异神色,店保脸上的笑容丝毫没变,并没有觉得这个价儿有多贵。
阿旭肉疼地拿出钱袋,不舍地付了钱,众人一脸感慨地从饭店里出来。
阿锦轻声道:“都说京都不是寻常百姓家待的地方,今日算是见识到了。”
阿旭忙点头地应和:“咱们这一路省着花,省下来的银钱怕都要花在这儿了。”
阿旭负责日常采办,平日里开销的银钱都是他在管,他最晓得物价如何,刚才那几道菜的价钱已经让他开始担忧以后的日常饮食开销了。
光吃食都这么贵,那住行,还有其他杂物事儿岂不是要翻倍的价钱?
许黟听着他们说话,微微一笑,说道:“这儿租金高,物价自然也高。”
颜曲月捏了捏放在袖袋里的钱袋,为了出行方便,大多数银钱都换成了交子和碎银:“我们是不是先去延真观?”
“嗯,先去那里。”许黟朝着她点头。
刚才路上,他们打听到延真观这个地方。从这处往大巷口再往南去,行几里地,就可以看到延真观,那里是接待和安置四方来京的道人和百姓的地方。
延真观不小,临时安置在这处的百姓住在观外庄院里。
驴车进入庄院之后,行了一会路,就可以看到整排紧凑着的低矮房屋,接待他们的小道士不过十来岁,穿着宽敞的道袍,额头系着灰蓝色巾子,长得眉清目秀,两眼炯炯有神。
看着比他高出两个头的许黟,仰着小脸道:“观里安置众信的房屋有大通铺和独户,大通铺每人一天十文钱,男客女客分开而居,独户有小院子,在后方,一户每日二钱银子。”
许黟他们没有选择大通铺,直接要了一间独户院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