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日一早,侨办派车过来接他们,同行的还有轻工局的几位领导。
之前林思危跑手续时也跟他们有过接触,这次上车一看,几位领导也是意外,没想到粮校校办厂这位著名的小林老师,居然是爱国华侨胡巧英的外甥女。
这下他们总算明白,为什么老华侨放着轻工局的龙头企业不看,要去看一个刚刚成立的、名不见经传的校办工厂,原来还有这层渊源。
这边车上其乐融融,气氛友好热烈,那边胡巧月也出了门。
林家欢林家乐在实验初中,解放前是晋陵女校,是胡巧月的母校,解放后更名实验初中,胡巧月也曾在这儿工作过。
不过,工作的经历因贯穿着特殊岁月,有很多不堪的回忆。胡巧月轻易不肯来。
到了门口,胡巧月问门卫,初三一班的班主任是谁。门卫说,是邱老师。胡巧月点点头,说是教语文的邱丽丽吧,我就找她。
门卫见她认识,放她进了校门,还给她指路,说那栋楼的一楼东边就是初三老师的办公室。
邱丽丽是胡巧月的学生,毕业后读了师范,又回到实验初中当老师。胡巧月隔着办公室窗户,一眼就望见了她。
邱丽丽也很惊讶。且她知道,胡老师是定然不会进办公室的,她不太愿意和别人打交道,于是赶紧跑出来。
“胡老师,你怎么来了?”
“有事要麻烦你,咱们去那边说话。”
邱丽丽想了想,将她带到一间音乐教室:“这间教室平常不用,安静。胡老师有什么需要我帮忙?”
“有个学生叫林家欢,是你班上的吧。”
邱丽丽点头:“是我们班长。”
果然问对人了。胡巧月知道学校的排班规则,像林家欢这样优秀的成绩,一定在一班,不会去其他班。
“她最近情况如何?”
邱丽丽听她问得这么直接,倒也慎重起来:“胡老师,你认识她?”
“我孙女。”
“啊?”邱丽丽惊呆了,“市一中林校长,是你儿子?”
胡巧月淡淡地:“曾经是。”
邱丽丽尴尬地扬扬眉,想起胡巧月很多年前就已经和儿子脱离了关系,听说还是她儿子主动要求的。
原来是市一中的林正清啊。
不过胡老师看起来神情很淡定,似乎并不觉得尴尬。邱丽丽定定神,对胡巧月道:“既然胡老师跟她是这层关系,我也不妨直说了,我觉得这孩子最近状态很不对头。”
胡巧月眉头微微一动,让邱丽丽看出了来自奶奶的关心。
“她这样的情况多久了?你有没有找过她父母?”
邱丽丽道:“有两三个月了吧,感觉她精神非常紧张,人也瘦了很多。以前班级事务她管理得不错,现在也不愿意管,问就是说要做题……”
说到这儿,邱丽丽停顿了一下,似乎在斟酌着什么,片刻,她一咬牙:“算了,既然胡老师您亲自过来,肯定是知道她父母不肯接受了。”
果然也是痛快人。
事实上,只要是做过多年一线教学的,都不难看出学生的异常,只是林正清和刘玉秀嘴硬不肯承认罢了。
“我当然找过家长,林校长没来,是刘老师来的。她说孩子好胜心太强,压力太大,考完就好了。可是……
“可是孩子在作文本上写什么你知道吧?”
“写什么?”
“说自己睡不着觉,说每到夜深人静,就有很多小人人在跟她说话。说她痛恨家里人,不想待在那个家里,她要考京城的大学,考得远远的,再也不回来。”
“可怜的孩子。”胡巧月低声叹息。
“这样吧,你帮我把她叫出来,我想和她说说话。对了,林家乐也在你班上吧,别让她知道。”
邱丽丽点点头。她已经明白了胡巧月的来意。
这是一位在远处担心着孙女的奶奶,不得已的出面插手。
“胡老师你在这里等一下,我去把林家欢叫来。我会为你保守秘密的。放心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