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人边说,边进了大楼。
最近厂里来了不少机器,安装的安装,调试的调试,唐宁和庄严各守一方,正在跟厂方人员学习。
庄音蓉一眼望见庄严,不由笑着向他挥手。庄严不敢擅离职守,大声喊:“表姑奶奶——”
这嗓门大的,把车间里的噪声都压制住,惊呆了众人。
“表姑奶奶?”谢宝生又摸不着头脑了,看看庄音蓉,又看看庄严。
这年轻人是新招进来的工人,他知道,但真不知道又攀上一段亲戚。
机灵小李立刻上前介绍:“也是昨天才知道,他是我们庄女士的表侄子,你说巧不巧。”
庄音蓉笑得眉眼弯弯:“都在一个厂也挺好的,有个照应。”
庄严又喊:“我这儿忙呢,新机器,我得学习。表姑奶奶你们慢慢参观。欢迎表姑奶奶——”
这热情又庄严的喊话把众人都逗笑了。
张正德道:“咱们厂子纪律很严明啊,你瞧咱们进车间到现在,所有人都在自己岗位上干活,井井有条。”
谢宝生指指林思危:“看不出来吧,我们小林老师凶起来也很厉害的。这些年轻人都服她管。”
纵然表扬也是常事,林思危还是谦虚了一下:“没有没有,都是我们谢校长方向把得稳,我们才敢放手去干啊。”
把谢宝生抬得高高的,你领导得好,你放手得也好,总之,还是继续这样挂名最好。
众人边说边走,张正德望着眼前的卷麦机:“咦,这不像新的?”
林思危道:“第一个吃螃蟹的,每一分钱都要省着用,这是从酿酒总厂淘的旧设备,欧洲进口,功能很先进的。”
一个老工人正埋头工作,闻言转过身,张正德咦一声:“老梁?”
“张局长你好。”梁金声立刻上前跟张正德握手。
张正德惊讶了:“老梁你怎么在这里?小林老师淘了酿酒总厂的设备,还挖了酿酒总厂的人?”
众人露出不可思议的表情。
的确不可思议,酿酒总厂什么效益,良效厂可是才起步,而且是只能淘旧设备的家底,跟酿酒总厂怎么比,梁金声怎么舍得过来的?
张正德见众人惊讶,也赶紧介绍:“老梁可是我们轻工局多年的技术能手,光我给他颁奖,有几次?”
他转身问梁金声。
“四次。”梁金声乐呵呵地,局长颁奖,他记得可清楚。
“向张局长汇报,小林老师没挖酿酒总厂的墙角。我去年已经退休了,小林老师跟厂里协商,让我过来帮忙。”
“哦!发挥余热,发挥余热,哈哈,挺好的。”张正德这才明白。
再一看车间里忙碌的身影,好几位都有些面熟,也都是跟梁金声差不多年纪。
林思危当然知道张局长的视线已经将车间扫了个遍,笑道:“我们一没设备,二没人,要想尽快投入生产,就只能找熟悉这一行的专家。这几位都是我们请来帮忙的专家。”
他们都是干了几十年的技术骨干,向来也就是被尊称一声“师傅”,被喊“专家”还真是头一回。
脸上好生有光。
林思危又道:“这些专家不仅能为生产出力,还是以后给学生上课的客座教授。”
“哟,不敢当,不敢当。”老梁赶紧摆手,其实眉开眼笑,连光秃秃的头皮都在发亮。
其实那有什么教授不教授的,粮校虽然是省级,也只是个技工学校,就是校长谢宝生也不敢说自己是教授,压根就没这个职称。
但加个“客座”,听着就非常有档次。而且,也不用职称。
学校说你是“客座教授”,你就是。就如小林老师说你是“专家”,你就是。
这些老技术骨干,一部分是手里的技术不想荒废,另一部分原因也是冲着多一份收入来的。没想到还能得到这样的尊敬,干活自然更尽心尽力。
谁也没忘了,今天的主角是胡巧英。
张正德对胡巧英道:“胡老,您看咱们这个厂子刚起步,做到这样真不容易啊。”
胡巧英点点头,感叹道:“想起我当年创业,也是艰苦啊。”
然后转头对谢宝生道:“谢校长,我有个想法,咱们能不能去办公室谈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