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皇后升职记

开国皇后升职记 第129节(2 / 3)
加入书签 返回目录 投票推荐
“殿下可知,母后为何会突然下这么一道懿旨?”
太子冷着脸回道,“母后有旨,让咱们怎么做,咱们怎么做就是,你还想要抗旨不遵不成?”
听出太子的心情极其不佳,联想到他派人召集数位重臣,一起去觐见的事,太子妃心里就有数了。
这是太子又做了什么过分的事,惹怒了她公公和婆婆,才会落得个他自己被罚禁闭,她与儿子却被要求搬入坤元宫暂住的处罚。
“臣妾当然不敢拒绝母后的安排,只是臣妾有些放心不下太子您。”
面对太子的妃的关心,太子难得生出一些愧意,叹了口气道。
“是孤考虑事情不周,让父皇与母后失望了,你们母子去了坤元宫,要代孤好好向父皇、母后尽孝,莫要让他们因为孤的事情,气坏了身体。”
太子妃觉得,应该不至于,她那公公和婆婆都是多精明的人啊,若真生气,早就气坏身体了,这次会罚太子,应该是因他越来越过分,不仅直接折腾到了那两位面前,还拉上几位重臣,既碍眼又太丢脸。
【作者有话说】
172
第172章
惊喜
廷君住进坤元宫后,最高兴的当数郭锦昭,他在近两年察觉到太子待他的态度不似从前亲近后,便不再常去东宫,平日里想要见小外甥也多有不便。
如今都住到坤元宫的偏殿里,舅甥俩见面就方便多了,他自己虽才年仅十岁,但是力气却不小。
郭锦昭可以轻易抱起或扛起自己的小外甥,就是让他姐看着有些提心吊胆,生恐他会摔着哪个。
不仅坤元宫因多了廷君而变得格外热闹,皇上也常让人将廷君带到乾元殿,看到他煞有其事的教才会喊人的孙子读书,柳明月感到好笑。
“陛下会不会太着急了些,孩子还小着呢,他不哭给您看就是好的,给他读书,他能听懂什么?”
皇上义正严辞的回道,“听不懂,先适应一下也好,等到他能听懂的时候,肯定会觉得熟悉,到时再学起来,就要更容易些。”
柳明月笑着摇头,只能随他,而皇上也在随后意识到,小孙子一会儿不是饿了就是渴了,要不就是要大小便,或者是直接听睡着了。
精神头稍好点的时候,还想倒腾着两只小短腿下地走两步或是爬一圈,根本不配合他的早教计划。
不过即便如此,皇上也不恼,对小皇孙的耐心空前的足,心里可谓是憋着口气,要打小好好教育这个正经的嫡长孙。
相较而言,倒是柳明月这个特意他们搬过来住的人,能见小皇孙的时间最少,因为她实在太忙,要操心过问的事情太多。
春耕是朝廷的大事,她不仅要逐一过问各府的春耕计划安排,还要为在去岁遭遇各种灾害天气的地区,制定各项减免税赋的计划。
在她所生活的那个科技发达的时代,各种灾害天气依旧能给国家和百姓带去巨大损失,在当前这个科技尚未正式萌芽的时代,朝廷与百姓所需面临的各种无法预知的灾害更多。
尤其是当她处在疆域辽阔的大安顶层,不时接到来自不同区域的灾害奏报,更让她生出一种在当下这个时代,各种天灾频发的感觉。
只因在当前,官方与百姓的抗灾能力都不强,某些其实没那么严重的灾害天气,也能给地方和百姓造成重大损失。
对此,柳明月只能是尽量安排各种赈济灾民的举措,再让人监督各项惠政能真正落实到位。
她这么努力和用心,就为不想让大安的百姓,在她主政期间的各种史录上,也出现‘某某年、岁旱涝、人食人’或是‘十室九空’之类的记载。
柳明月不知道,杨宛如却知道的是,若非这一世的大安,已彻底偏离杨宛如上辈子记忆中的轨迹,现在的大安,已有多地多次呈上这种代表着各种惨状的奏报。
开春后,除了按便惯例需做的种种春耕安排外,柳明月最关心就是玉米和红薯的新一轮培育工作。
四月初,接到有宫中产业终于做成了娘娘想要的东西,现将成品献上的禀报时,柳明月愣了一会儿,才反应过来,顿时面露喜色,让人赶紧将东西送进来。
“下边献上来的到底是何物?竟能让皇后如此欣喜?”
柳明月难掩惊喜之色的站起色,难得卖起了关子。
“若是臣妾猜到的东西,绝对可以称得上是个大惊喜,既然是惊喜,当然要由陛下亲自揭开谜底,才能达到让人惊喜的效果。”
听到柳明月这么说,也跟着站起身的皇上更觉好奇了,毕竟皇后的性子向来板正,很少会像这样,显得要格外鲜活生动。
两人刚来到殿门,就能看到正往这边来的几辆马车,柳明月看着一幕,总觉得有些违和。
若她没有猜错的话,那几辆马车里面装的,应该也是车,直接将那车给推进来,或是骑进来都行,何必还要马车给运进来呢。
皇上饶有兴致的看着几辆车箱规格明显比较特殊的马车,逐渐来到近前,难掩期待的笑着着道。
“马上要到揭开谜底的时候了,朕实在很好奇,到底是怎样的惊喜。”
皇上的话音落下的同时,几辆马车都已逐渐停下,随车过来的车夫与相关负责人,都赶紧跪下行礼,他摆摆手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