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况对方能执掌海军这么多年,一手将海军发展到如今的地步,不仅充分展现出了他的过人能力,同时也足以彰显出女帝对他的信任。
毕竟海军如今的主业,可不再只是为商船出海护航,而是在海外为大安攻岛扩疆,驻防守护那些已被大安打下来的岛域。
对于这么一位人物被调入京中,接任户部尚书一职,不满之人大有人在,但是他们更多也只是因为对此感到不甘。
即便有大臣在朝堂上对这一任命提出质疑,也只敢拿对方多年来,一直在海军任职,很少在内陆这一点说事,不敢质疑左子兴的能力、资历与功绩。
毕竟别人不知道左子兴的真正身份,也就不知道,他不仅是先帝的堂侄,还是由先帝亲自教出来的高徒。
人家在大安开国立朝之前,就能以不及弱冠之龄,立下过赫赫战功,根本不存在那些人所质疑的短板。
好在柳明月不好解释,却有知道其身份的崔相帮忙作证,称左子兴早年曾是先帝身边的人,接受过先帝的亲自教导,这才堵住朝堂上的一些质疑的声音。
不过崔相的这一说法,也迅速让朝中其他大臣生出许多脑补,认为这可能就是左子兴不仅能在承天帝一朝受重用,后来又在承中朝继续受重用的关键原因。
柳明月在私下接见已正式入朝的左子兴时,有意提点道。
“你应该知道,崔相是你伯父当年最为倚重的幕僚,大安开国后,任左相一职,一向兢兢业业,对朝野上下的情况,都了如指掌,对于调入进京接任兵部尚书一事,他在朝中帮你说了话,你可以去向他道个谢,再多向他指教一些,好尽快了解当前的形势。”
左子兴闻方,深感意外之余,也有些感动。
“多谢陛下的提点,子兴一定会去向崔公道谢和请教。”
柳明月点头道,“如此就好,不管是你伯父,还是朕,都深知军队武力对一个国家的重要性,所以我们大安,绝对不能像之前的历朝历代,搞重文抑武那套,所以兵部的地位非常关键,朕相信由你接掌兵部后,一定能为朕掌好这一部。”
左子兴态度恭敬的回道,“子兴定当竭尽全力,不负陛下的厚望。”
在左子兴离开后,徐廷君有些好奇的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