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沈青越自己也还没想好,到底是用常见的药物相克,过敏死亡,还是幻想一点儿,什么见血封喉的毒针,扎了下隐蔽的头皮之类的。
池远舟越怀疑,张叔阳越头皮发麻,“那什么,不能换个人吗?皮货商,杂货商,非要是茶商吗?”
沈青越和池远舟静了静,开始爆笑。
不过中途才从山下回来的姜竹也觉得这个故事有点儿吓人了。
镇南郡各县茶市陆续开始,想提前做准备的茶商这时候已经到了,县城和码头的客栈、旅店住客越来越多,偏偏初春季节也没什么好吃的。
无非就是应季的野菜、春笋,年前储备的山货之类的。
姜望南瞅准了机会,这些天从村里收菜,往码头和县城、镇上的餐馆、客栈送菜送野味。
野菜好说,从初春到初夏,从山脚到山上,一直能找到。
春笋和山货就主要来自姜竹家了。
姜竹和江宏明都还有些年前没卖完的菌子、干菜之类的,姜望南想跟他们买了再去倒卖。
春笋就更简单了,姜四山领着姜望南爹娘直接到姜竹家还没盖好的仓库那去收。
反正从山上挖了下山也得经过,当场称完,当场算钱,四分之一给挖笋的村民,四分之三记账给姜竹。
姜望南找姜竹下山就是为了说这个,不用自己去算账姜竹也省得轻松,和姜望南商量了一旬结一次钱就行。
往年这时候大伙儿都是挑着担子到镇上卖的,今年有姜望南家收,他们就不用出村了,攒够了过去送一趟,虽然不如自己去卖赚得多,但不用出人去卖菜,留在家里挖得也多,核算下来赚钱是差不多的,甚至比往年还能多赚一点儿。
姜家村越来越尝到靠量赚钱的甜头了。
可惜一年就两次茶市,秋季茶市也远不如春季茶市火热。
沈青越又把故事给姜竹简略讲了一遍,姜竹听完,想了想道:“嗯……我觉得,家业石生他们可能更想看长腿鸟那样的故事,这个故事……适合写成话本子?”
沈青越愣了愣,“话本子?”
姜竹:“嗯,我觉得还是挺有意思的,到底是谁杀了茶商呀?”
也正猜凶手的张叔阳:“皮货商!皮货商!”
几人都笑。
最后,沈青越综合了几人的意见,把故事改编成更容易让小朋友共情的玩具商。
也从死亡变成了被偷,丢了他所有的钱和玩具。
“更可怜的是,没了钱,他就没办法付房费住店了,外面飘着雪,寒冬腊月,他要卖了这些玩具才能赚钱买过年的食物,丢了钱,他家没吃的了,也没办法给女儿买新衣服了,全家都要饿肚子挨冻了……”
“嘶,”池远舟搓搓胳膊,感觉好像刮过一场寒风,“要不然还是让那个茶商死吧,这也太可怜了。”
张叔阳面无表情地看他,“肯定能找回来!”
钱丢了找回来,还能皆大欢喜。
茶商死了,就算找到凶手,也活不过来啊!
“就这个!我儿子女儿肯定爱看,就画这个!”张叔阳敲敲桌子,“池兄要是不愿意印,我可以……”
池远舟:“我也可以!谁说我不印了?张兄还是先解决四海书院的序跋吧,能搞定那个,才能说这个。”
两人你一言,我一语地怼起来。
怼得沈青越都怀疑他们俩是不是还有什么别的仇,跑他这儿借题发挥了。
不过茶市在即,他们俩一个卖茶的,一个买茶的,都是忙里偷闲。
能凑出半天时间跑他这儿商量《长腿鸟》第二本的事就已经相当不易了。
今天他们俩是来对进度的。
海康那边刻印的速度要比宝峰这边快,张叔阳不愿意印好了等池远舟,还真把先前他在宝峰县和居安县招募的石刻工匠介绍给他了,不过能不能说动居安的工匠到宝峰来,得池远舟自己想办法。
另外,第二本张叔阳还想他印精装版,池远舟印平价版,但上册的情况就在眼前摆着,池远舟印大几千册才能赶上他一千册的利润,池远舟也趁着对进度要和他掰扯。
扯来扯去。
还是张叔阳来印精装版,但卖给池远舟的价钱得降低。
沈青越:“你们俩是商量好了还坑我吧?扯来扯去是我吃亏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