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一有人模仿他们分工细化,把价钱压低了,那也不怕。
竹帘的成本造价摆在那儿呢。
和扇子一样,也不是没人编花纹,他能比别人价钱高,优势在图案,而别人能比他们有优势的,无非是把工钱压得更低。
六十文在宝峰县已经算是高价了,但是再低,干一天手工,起码也得给四十文,他们图案的优势,不怕这二十文的差价竞争。
大不了哪个图开始泛滥了他就画个新的,反正笔在他手里,他们家编什么图案他说了算。
模仿是一定会被模仿的,不过这些都不是现在需要考虑的问题,眼下他们只需要趁着市场没有,物以稀为贵的时候多赚点儿。
最好能在《长腿鸟》第二本印出来开始卖的同时,他们的竹帘也跟着一起卖。
那个时间一定是最好卖的。
所以他们还真没什么时间先修房子。
房子缓一缓,赚到了钱再说不迟。
沈青越叹气:“就先来山上吧,至少先把人都教会了再说,赚到钱咱们再挪下去。”
刚开始他们俩一直跟着也好,能及时发现,及时纠正,谁弄错了也好及时改。
他们俩又商量起了招人。
招人也得有个标准。
决定产量的关键在竹篾上,他们得先去问问村里能劈篾的愿不愿意上山,确定他们的人数,才能对应着招帮忙砍竹子、刮篾的和编帘子的人手。
他们村里除了姜竹有这手艺的一共就三个人,年纪最大的今年都六十了,也不知道愿不愿意爬山。
姜竹:“明天我去问问,如果他不好上山,在家里做,我每天下山拿一次也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