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竹

青竹 第233节(1 / 3)
加入书签 返回目录 投票推荐
沈青越帮着通知中午休息一个时辰,让他们随便到村里或者镇上去吃点儿东西。
姜竹则喊人一起趁着中午把作坊收拾出来。
东西全搬到仓库,给赵先生摆一把舒服点儿的椅子,再把作坊所有板凳都摆出来。
除了仓库的所有屋子也都打开。
这样院子加屋子,应该能装得下所有来听课、看热闹的人。
忙完他们也饿了,想去买点儿吃的,根本就买不上。
他们村一共就一百户出头,今天来了得上千人,都快把他们村给挤爆炸了。
村里卖吃食的人家手都快舞出残影了,连收没收钱都顾不上细看,他们村大厨家院子里外都是人,今天都不能点菜了,就煮面,擀面干得他们家父子俩都是一脑门的汗。
沈青越和姜竹溜达了一圈儿,最后窝到姜大山家蹭午饭,边吃蒸饼边吐槽:“咱们县城有这么多读书人吗?我怎么觉得还有别处的人来了?”
姜竹:“有,有附近镇上来的,路上我还听有人说他们是从邻县来的。”
沈青越:“……”
还有根本不是读书人,只是好奇来凑热闹的。
沈青越悟了,赵先生的号召力是个引子,说不好更大的原因是这时代缺少娱乐,好不容有个热闹,闲着没事的都要来瞧瞧。
到了下午,更神奇,还有不知哪个村的卖玩具、卖山货、卖糖的都把摊子摆他们村口了。
在路上看车的小孩们开心了,今天他们赚钱了,里正说看车不要钱,如果有人非要给,就只能要一文。
这个给一文,那个给一文,大人又忙得手脚不沾地顾不上他们,他们现在个个都是小大款。
一个个乐滋滋地跑去给自己买糖、买玩具,没一会儿把更小的弟弟妹妹都招来了。
还有邻村的小孩也跑来凑热闹,在姜家村有亲戚的小孩儿几乎都混到了糖吃。
忙到太阳西斜,终于是走的多来的少,路上重新热闹起来了,村里的猎人有人拎着还没来及卖的猎物在村口卖。
也有人灵机一动,把自家菜装筐里搬到村口卖,还有人用车推出来一车的新鲜菜,都是才从田里拔下来的。
江宏明和姜竹也把他们的山货摆出来卖了。
这些“游客”中许多家境好的完全没操心过厨房的事,也有瞧见了就顺便问问价的,还有纯粹对野味好奇过来问问的。
菜多少钱一斤,野兔子、野鸡该多少钱一只,他们中一半都没概念,还是普通和车夫知道得清楚些。
“不贵?”
“不贵。”
“那咱们买一点儿吧?”
村民也招呼:“买一点儿吧,都是新鲜的。”
一个人买,带得其他人也买,驾车来的带东西也方便,你买点儿我买点儿,摊子上的东西差不多都卖空了。
还有中午吃了蒸饼、卤菜、点心不错的,走前也买了些。
闹哄哄地送完人,里正累得腰酸腿疼的,招待一天人,比下地干一天农活都累。
远途的,都暂时到镇上休息了,回县城的一起走路上倒也安全,里正捶捶腰,可算都走了。
“以后不会每次都这样吧?”
沈青越:“肯定不会,头一次嘛,看热闹的多。”
不过村里也留下二十好几个要投宿住一阵子的,也有不甘心没能请教到问题,想要问完再走,也得再住上一两天的。
江修文的同学就有两个留下借宿的,说是要住到年前。
他们去大厨家吃晚饭时,正好碰到江修文带着他们在那儿吃饭。
沈青越很好奇:“你们不回书院读书了?”
一人道:“回的,不过读到现在,书院的先生也教不出什么了,先生说剩下的主要靠我们自己悟,在书院或者家里悟,还不如在这里,每日上山看看书,有困惑再找赵先生问。”
另一人也点头。
他们问过了,说是平时没有这么多人,正常下午是能找到赵先生单独解惑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