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沈青越和姜竹也明白,这问题他们早晚都会遇见。
只要他们以后招收别的孩子,一定会有人送孩子来。
就是他们村没让别人领着孩子住,附近其他村子也会有人往外租房子的。
算了。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吧。
讲堂不够盖讲堂,房子不够盖房子,先生不够招先生。
既然已经是书院了,县令连扩建书院的钱都给了,那就盖嘛!
第165章 运气
纸包不住火, 姜树那几个同僚走之前,沈青越还特意嘱咐了让他们不要再宣传了, 根本没有一点儿用。
那几个孩子还没摆平呢,没过两天,又来了几个,搞得他们村的房租都跟着水涨船高了。
他们赶紧搞了个通知,秋季只招二十人,一个班十人, 能不能进得先考核,过关了才能来。
为了平复广大家长的热情和情绪,由赵先生负责考核。
能见上一面,考考孩子, 好歹算是没白来。
这一公开招生,“赵先生集”都临时加了好几小场, 虽然没上一次那么多人, 但领着孩子来试一试的家长络绎不绝。
其中不少孩子还是同学, 据说消息传到镇上, 他们镇书院一大半孩子都请假了, 病假、事假那是花样百出, 结果全在姜家村碰了面了。
名额有限, 这群孩子、家长突然成了竞争对手, 还互相搞人身攻击。
这个吐槽那个, “咱们先生都说你还是早点儿回家种田别浪费钱了, 赵先生怎么可能挑中你?”
那个吐槽这个:“先生还说你朽木不可雕也呢!”
家长们不好意思像小孩儿那样直接硬怼, 稍微含蓄些拐着弯来,“清潭寺的大师都说我儿子今年要遇贵人,从前学业不好, 那是因为没开窍,说不定让赵先生指点指点就开窍了呢?”
于是赵郁川每天都要拒绝一串儿这样不开窍的孩子。
其他家长还很不厚道地瞎起哄:“赵先生是教书的不会开窍,要不然你还是领着孩子上庙里请神仙给你儿子开开窍吧!请别人啊,那是不管用了。”
气得本来就没选上的家长火是噌噌往起冒。
里正也跟着脑门青筋直跳。
这些镇上、城里的人也不是个个都讲究啊,说话怎么这么损呢,还没轮到自己孩子呢就在这儿挑架,一会儿再打起来。
转天他很不客气地在上山路上学沈青越的指路牌也戳了个牌子。
上面贴着如有打架斗殴,即使考核通过也不能录取,总算是帮助这些人积了些口德。
他还暗戳戳找赵郁川说,考核的时候别光看孩子,多看看家长,别光考学问,也看看品德。
沈青越听说了,跟姜竹调侃,“这话有点儿耳熟,我们老家找对象相亲时候,就是相看时候,也是这么挑对象的。”
姜竹哭笑不得。
曲学甫和贾文彬每天重复的话也多了几句“书院讲堂不够,我们已经在着手找人盖了,这次没机会不要着急,明年春天还会再招的。”
天天往回劝,每天人还是络绎不绝,他们都招够了,还有继续来的。
没办法,只能让他们明年再来。
搞得沈青越和姜竹很担忧明年盖两间房能够用吗?
书院很忧愁,村里可热闹了。
天天跟小集市似的,外村卖东西的都快到他们村口常驻了。
又过了一次书院沐休日,全村爆炸似的忙了一次,总算是没人非要往山上塞孩子了,但他们村里的房子依旧紧俏。
只要家不是太破的,都好租。
破的也不要紧,有的是人想买。
可风水轮流转,现在轮到这些村民们不卖了。
事态发展大伙都看在眼里呢,附近几个村子没一个要卖房子卖地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