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说,还有个老祖母在,一辈子都习惯了殷实人家的做派,到老了还要忙自己的内务?
雇工是一定要有的,工钱再涨也要有,想要通过其余手段不涨工钱留人,在以前倒是有许多办法,现在则完全阙如。
雇工有了,城里新开的炸鸡店,不去光顾一二像话吗?徐地主自己捧着炸鸡架站在门口吃,金县尉便要买回家去偷偷吃,他们若是到店也只会买炸鸡腿……这都是放不下的架子,而且城里花钱的地方如今越来越多了,那样好的衣服,颜色鲜亮耐磨,不买吗?水泥屋不造吗?甚至是那稀奇至极的自行车,若是别家都有了,金家就不想要吗?
花钱的地方越多,赚钱的门路却少,金县尉现在一日是五十文,第一批学生高级班通过之后,县内会统一招考吏目,若是金县尉没有排到高名次,失去了如今的职位呢?若是排名虽然靠前,但政审分数却低呢?金家现在是活死人,没有回乡的选项,一旦金县尉失业,生活方式便必须有极大改变,体面压根荡然无存,便是写信问家里要钱,也不可能维持太久。金逢春正是对家里可能面临的几种局面已有了全盘考量,她知道眼下是金家改变命运的最后一个机会:要么立下大功,取得吴兴,把全家人的政审分数都提上去,随后回族中主持分家,用自家的田产换来本钱,开展贸易,全家进入晋升的快车道,想吃什么、想穿什么、想玩什么,尽可自取。要么便是就此沦落为彻底的平民阶层,连现在的生活都无法保住。
这和什么天下大义,什么读书人的抱负都没有一丝关系,纯粹便是选择题,炸鸡腿喜欢吃么,新衣喜欢穿么?任何人都知晓该如何选择,即便金县尉依然打从心底抗拒金逢春的规划——对他这样的中年人来说,引买活军攻打老家、主持分家、变卖祖产,这都是突破了底线的举动。但在金逢春不厌其烦的反复分析之下,全家人总算达成共识,认可了金逢春的洞见:此为乱世,本就没有长久安稳之局,此时应当抛弃一切成见,更不能逃避,唯有迎难而上,抱定了付出一切的决心,才能在乱世中获取一丝安身立命之本,倘若还是随波逐流,那当真说不准什么时候就要‘发往彬山苦役!’了。
或许是‘发往彬山’这四个字激发了金县尉的恐惧,使他意识到这么一点——买活军迟早是要取了吴兴的,那么取了吴兴之后,若不分家,便随时可能会因族人的违法事‘发往彬山’,这是很实在的威胁,而金县尉虽然留恋现在这种不出头的安稳日子,但也的确不想去彬山做矿奴。
一晚密斟,总算定下方略,金逢春虽然口干舌燥,但入睡前却也松了一口气,说实话,若不是她和哥哥们都在临城县长大,对老家吴兴并不熟悉,她又是女娘,离开买活军的地盘根本没人把她的话当回事,金逢春早就‘妙计献吴兴’了,何至于这么费力地说服父亲?!
今晚的谈话也不知丫鬟们是否有偷听,但金逢春倒不担心这个,第二日一早她就没起来晨练,吃了早饭,她和双喜一起做寒假作业(放假以前他们从黑板上抄回家的题目),一起在沙盘上划来划去,金逢春又转而思忖:双喜的脑子也满灵活的,可能双红还会留下来,但双喜明年留下来的可能不大了,要不要干脆为她出谋划策,帮她一把,将来她们是一定要共事的喽,金逢春想参军,倘若双喜也参军,或是做了吏目,而不是做那些民岗,那么彼此互相照拂不是很好吗?双喜孤身一个人在临城县,金家就是她的半个家……
乱七八糟地想了许多东西,吃过午饭,金太太让她出去置办点年货,顺便去买活军的几个铺子看看海鲜运来了没有——这里距海虽然只有一百多里,按说咸鱼、干海鲜都该有的,但因为禁海的缘故,几十年吃不到鲜货,直到买活军入城之后,渔民渐渐地都回来了,聚拢在云县那里,听说人口也日益增多,时不时就有上好的送饭鱼混在盐堆里送来。价格也廉宜,临县人都很爱吃。
因为刚放假的缘故,阖家人都很忙碌,金太太也没闲着,她前些日子是在衙门里做会计,现在也很在行地拨着算盘,在算一年的家账。金县尉和几个哥哥在整理家里的藏书、作业本,顺便擦洗桌面,几个下人自然是大擦大洗,不过金逢春现在出门也无须随从了,城里治安很好,以往那单独走在路上怕被掠走的时日已被淡忘,她应了一声,回屋换了棉袄棉裤——现在临城县流行的便是这么穿,因为买活军的女娘们普遍如此,她们穿实裆的棉裤,很挺括,看着也十分体面。不像是有些地方,为方便小解,如今裙下还穿的是开裆裤,小解时只要解开亵裤上的活扣便可,这般形制的服饰,才必须在裤外穿裙遮掩。这是因为棉裤十分贵重,不能可着腰围做,不免宽松笨重,难系带子的缘故,穿上后就打了死结,免得如厕松了系不紧,反而脱落不雅。
买活军的棉裤就不同了,他们有一种叫松紧带的东西,真不知是怎么做的,命名得也好,穿上后松紧如意,不论胖瘦都极合体,穿脱也方便。只是一根松紧带便比十斤棉花还贵——今年冬有船从松江来云县,运了许多棉花棉布,所以棉衣价格回落了不少,金家人各自都做了两身棉布新衣,但松紧带却是有些舍不得都给添置,金逢春攒了好久的工钱,又因为工作出色得了赏钱,自己买了两根,是以她现在去哪里都很积极地穿着这新式的棉衣裤。
从家里出去没多久,迎面撞见于小月,她手里拎着一包爆米花,见到金逢春便打开了请她吃,原来是今早没见她出门晨跑,以为她病了,前来慰问的,这爆米花本也就是打算和她一起吃的伴手。
两个女娘现在是极好的朋友,见了面拉着手有说不完的话,你一粒我一粒地吃着爆米花,金逢春把昨晚的家庭会议粗略说了一些,见于小月眼下也有青黑,不由笑道,“你别也是见了许县的人来,又赶着回去催逼你们家老汉。”
于小月叹道,“谁说不是呢?对了,那日我下值出来,见到六姐一行人在炸鸡店里盘桓,炸鸡店那个女掌柜连翘坐在其中,地位仿佛不低。你说……许县的人来这里,是不是就要商量炸鸡店的事?”
她们聚在一起,常常谈些买活军的局势,这是她们许多女□□不怎么感兴趣,家里的兄弟也不愿意和她们谈论的话题,因此两个女娘越走越近,彼此间虽有一定的竞争,但却也知道唯有彼此才是最紧密的同盟——
她们自然是再也不愿回到过去的生活中去的,更急于在如今的买活军中获取一定的地位,因为两个女娘心里还有些难言的顾虑,她们生怕谢六姐对女子的信用完全是出于现在人手不足的缘故,一旦地盘多了,人手足了,女子便又要回到家庭中去,回到从前那事事都只能听凭摆布的地位中去,因此便很急切地想要抓住现在的机会,爬到高处,减少自己被迫回归闺阁的危险。既然两个人志向相近,便彼此互相督促打气、出谋划策,肝胆相照,倒是有几分异姓姐妹、知交好友的意思了。
“我们正在家里逼着爹爹回想同年、同科、同乡呢。”于小月告诉金逢春,“我们家在这里也没有地,又没有附近的亲戚,要抓本钱,只能靠拉人头来的赏钱,这倒给的也丰厚的。最好爹爹能拉来几十个王师叔这样有用的读书人,那我们的政审分数、做生意的本钱倒也就都不成问题了……”
“我爹爹不如你爹爹有魄力,”金逢春很羡慕于小月,“顾虑重重……”
“我爹爹其实也是,总是老脑筋……”
今日天气很好,阳光难得和煦,两个女娘边走边说,很快就到了西门口,这里的小摊贩已经连成一条街了,人流熙攘,乡下许多农户都穿着橙红色的新衣来买年货,时而还能听到自行车‘叮铃铃’的声音,于小月不由地抓住了金逢春的手,“看,那就是葛爱娣了,那个十村统考第一的妇人——你看她来赶集也没个筐,只挎个篮子……他们家难道是要在城里过年?居然这么快就买了房子吗?”
她有些诧异,“现下临城的房子可不便宜呢!”
第35章 炸鸡店万人空巷
房子——当然什么时候都是不便宜的, 临城县的房子,相对于周围的村镇来说便是贵的,州府的房子, 相对临城县的价格便也是贵的。但临城县的房价在这十几年间倒是都走得很低,这主要是因为人烟凋敝的缘故,十几年前江南大乱,到底死了多少人无从知晓, 在临城县来说, 原本大约是四五千人居住的地方,因为临城县有铁, 便有商队来往, 多少还算得上是有几分繁盛, 大乱之后,矿又荒了, 县城里有许多废屋, 甚至多年没主人——流民乱兵一茬一茬,这是阖家人连乡下亲戚都被杀了, 连遗产都无人继承,甚至没有外地流民入住落脚, 多年来虫蛀鼠咬, 渐成危房, 临城县往年便是这样荒芜。
连上好的房子尚且无人去占呢, 更别说原有的房子要往外卖了,临城县的房产交易已冻结了多年, 这大半年来才渐渐有复苏的态势。买活军来了以后, 先是把田产簿册逐渐清理了, 又找了地契来, 把这些废屋全都纳为官有,又在城北给了钱,腾挪出一块大空地来,造兵营等等,工程就没有怎么停过,而城北那些家庭,拿了买活军给的筹子,要给自己买新屋入住,这便让城内的房产市场有了第一批顾客。
再之后还有徐地主这样的人家,手里筹子多了,又知道了水泥院落的好处,便想赶紧多买几处屋子,为日后分家做准备。一来二去,临城县的房价一下就起来了,现在卖得最贵的便是买活军新建造的水泥院落,算下来要二百两——二十万筹子呢,若不是于县令、金县尉、徐地主这样的人家,旁的人实在是难以支付的。
新房子自然卖得贵,买活军也卖他们收回来的老房子,那便要便宜许多了,真正不能住人的都被他们拆光了,能住人的那些,四五十两而已,不少从许县来做生意的客商,纷纷踊跃购买,四五十两对许县人来说不是太辣手——他们有卖私盐的渠道,这门生意越是乱世越好做,赚头也丰厚,许县那里是真正三省通衢,在几次大乱中受到的损失也较小,生意人的豪阔和临城县是不可同日而语的。既然现在买活军俨然已经要在临城县和云县盘踞下来了,又有这么多生意做,是要常来常往的,那么捎带手买套房,落脚也方便,更能结交谢六姐,因此他们很积极地打探着,也就把临城县的房市给炒了起来。
除了这两种有钱人以外,现在临城县的租市也很旺盛,倒是无人把自己的屋子往外典,但很多外地来临县做工的年轻人,不愿意每日里走远路来回,便要在临县找便宜的宿处——原本这些年轻人是想睡鸡毛店的,一晚上一文钱,店里是稻草的通铺,盖的是鸡毛鸭绒沾在一块的糊涂被子,屋子里升了炉子,院子里有井,热水是管够的,到了冬天最冷的时节,乞丐也来住这样的店。甚至还有些家里实在没有多余棉被的人家,也会让下人来住店。过去的十几年里,临城县什么都凋敝,倒是鸡毛店的生意越来越好了。
但这样的店,蛇虫鼠蚁,跳蚤虱子臭虫也是在所难免,那股味道更是不敢恭维,谢六姐素性好洁,绝不会允许这种店开下去的,买活军入城后,第一个关停的便是鸡毛店,好在如今临县内也没有真正无业的懒汉穷人——四肢健全又不肯去做活,想乞讨的那些人,对买活军都是无用的,若拿不出钱来买活,便要送到彬山去做苦役。一日做工至少也是二十文,还管一顿饭,而在临县,五文一夜已能住到相当不错的房子了,往往还带了浴室,能包热水擦洗身子。
对临县本地人来说,这也是一笔不菲的收入,空余的房间用木板隔了,一间屋子能隔个三五档,多则五文,少则三文,今年棉花便宜了,煤也便宜了,有炉子有棉被,到年边上都住满了,算下来一天也能有个三十多文的纯利,比得上一个成年人外出做活的开销了。有些家里便留下祖父或祖母中的一个,照看房子、幼子,也打扫这些出租的房间,做些杂活,要比全家人都出去做活,无人能看顾家里来得好。
随着临县里来往的客人越来越多,屋子似乎是不够住了,买活军还在城南要建联排的小屋子,总之,临城县现在的房子比买活军入城以前要贵了不少,也十分紧俏,金逢春家里是有一套空余小院子正准备年后往外租的,因此对这些行情很精通,葛爱娣这些日子以来也很积极地在打听临县的房市,她是梦想着买房的,哪怕买一间小屋子也比租房好,但虽有这份见识,却无奈没有本钱,到底还是差了那些有见识又有本钱的商户一筹。
然而她也有不用担心的问题——葛爱娣也听说了政审分数的事,并且明确地知道自己将拿到一个很高的分数,她葛爱娣可是最早敢和地主叫板抗租的农户,又是十村统考的第一,被立起来当典型表彰,如今在临县大小也算个名人,她对六姐忠心耿耿,工作也做得极好,她分数不高,谁高?
便是因为她的名声,葛爱娣在县城租房都是拿了个好价,租到了本来不敢想的房子。她租的是本地一个老寡妇的房子,就在县衙边上不远,三间小屋带院,都是木造的,老寡妇六十多岁了,性格很是刚强,命也硬,丈夫死得早,好容易把独子拉扯大,十多年前大乱中,被乱兵一刀杀了,家里也被洗劫一空,留下她一人,家里唯有一套房子还值些钱,但临城县又不缺房子,倒也没什么地痞流氓来打她那房子的主意,原本也是有些资财的人家,如今靠着做洗衣妇糊口,硬生生又多活了十余年,心性却还很要强,黄土埋脖子的人,还要上扫盲班,只是她年纪大了,脑子转得慢,如今县城里房市逐渐兴盛,大多数房东都不肯签长契,拿准了要三月一调价,老寡妇却是按一月三百文的价格,一口气给葛爱娣租了三年,只求葛爱娣下值回来要额外教她读书写字打算盘。
她那屋子又宽又大,若是隔间出租,一间屋一个月六百文都是有的,一签还就是三年。若不是葛爱娣好学会算的名声在外,哪来这样的好事?豪村房子都是泥屋,木板房已是极大提升,虽然还不能和水泥房比,但为人处世还是要实在一些,葛爱娣当即就租了下来,去和上官报备了,从宿舍退出去,每日还多得了五文的补贴——若是在外租房,一日还补贴五文,给买活军做事确实是从不吃亏的。
三百文,是葛爱娣月收入的四分之一,不是承担不起,只是以农民的见识,想到这三百文的购买力难免心疼。好在徐大发虽小气却很听媳妇的话,他为人老实,干活上却也有几分灵巧,又肯卖力气,和老寡妇处得不错,一住进去就帮着敲敲打打,修这个修那个,葛爱娣前几日一面忙着上班,一面忙着跟王太太学算盘,一面又忙着指使徐大发买这买那安置家什,今日放假了方才空闲几分,带着孩子出来逛逛街市,她没带筐子也是因为今日并不打算买年货——虽则衙门里不上班了,但王太太处的加强班还要上,王太太说她有天分,就是基础太薄弱,要乘放假抓紧时间补一补,补到二十八再回乡,因此是打算二十八这天再买年货回家。
葛爱娣也知道自己这个机会实在是得来不易,女子能入衙门做吏目,一个月一千二的筹子——就是一两多的银子,豪村那些乡亲只怕做梦都不敢想,因此自己也是战战兢兢,在她深心里,倘若不能做到同侪中的第一,那便是辜负了六姐菩萨提拔她的一片心意。因此虽然还未见过谢六姐几面,这深心已是感激涕零了,同样也极为感激王太太,对她倾心传授、毫不藏私。今日好容易带着孩子来逛街市,一边看一边便和徐大发商议道,“村里也没什么好东西,不如在集市上买些好的,今日下午上课时带给王太太。”
徐大发也道,“很该的,再买些能放的,我过年带去地主——啊,带去三老叔祖那里,二十来年的交情,总是走动下,面子过得去。”
徐地主算来是他的三叔祖,葛爱娣也感激徐地主当时点拨他们去买铁犁,去读扫盲班,她在城里上了半个月的班,见识逐渐打开,知道徐地主家那些儿女如今差使都不错,葛爱娣要扯着亲戚往上爬,总是比徐地主家吃力,他们两家是宜结交不宜结仇的。闻言便点头和丈夫商量,“你说送什么好?”
徐大发道,“原本是想今年既然喂了猪,不妨送些风吹肉。”
说着又挠了挠头,眼睛往西面看去,“但县里住了几天,又觉得这礼粗了。”
想到炸鸡店的味道,又明显地吞了吞口水,葛爱娣的小女儿已是被父亲勾了起来,在父亲怀里扭着身子望向西边,小鼻子抽着,一副渴盼的样子,叫道,“炸鸡!炸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