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门七件事,他们倒是包了三件去,现在连穿的都不放过,越发要来挣我们的钱了!”
买活军的盐、糖和煤都是好的,报纸辐射的范围内,大多有钱人家都吃用起了雪花盐、雪花糖,而那蜂窝煤也是从京城开始往外迅速蔓延的好东西,只要是海船能到的地方,蜂窝煤都卖得不算非常贵,二十文一斤,商人有得赚,有钱人家也还算能承担得起,柴米油盐酱醋茶,这么划算下来,岂不是包了好几样去?
这些有钱人家对买活军的产品质量有很强的信心,凡是报纸上刊登的销售广告,他们看了都想来上一点——好在精明的商人们也预料到了这点,他们是按报纸来划定自己的进货范围的,等这些朋友们看过了报纸,便托人往城里某家铺子传了话,很快便能买到他们好奇的货物,并且附赠使用说明。
棉布背心和裤衩是半个里衣,在外缘用了一种新的锁边技术,干爽透气,很适合在夏日时当做家常起居的衣服,听说现在买活军治下的农户,夏日干完活,便穿着背心和裤衩,既遮住了羞处,又非常的凉快,很能适用于现在这一年比一年更炎热的天气。而到了冬日,把背心穿在里头,扎在裤衩里,又能护住脏腑,暖和躯干,也有相当的好处。
而棉布胸衣,则是给买活军治下的女娘穿用的,这些女娘一般都从事较多的劳动,是以肚兜并不很适合她们。文人墨客们在买活军那里是见不到‘小衣微露,玲珑金纹’的美景了,将大红水缎满绣肚兜取而代之的是这种简单的内衣,棉布缝了两个三角,联缀在一起,后背做成了活结,可以把下缘系得很紧。这样一些不幸胸前臃肿的女娘,哪怕奔跑跳跃也都可以行动自如,再无障碍了——此时敏人中意所谓鸽乳,盈盈一握而已,因此胸前若太丰满了,的确是一种遗憾。
胸衣在中层人家中不算太畅销,因为买得起报纸的女眷不愿意尝试也用不上,她们一般不太需要做粗活,而真正需要的女娘又接触不到,不过棉布做的套头里衣和绑带长裤却非常受欢迎,买活军的纺织业似乎掌握了一种新的技术,可以用棉花制成一种很有些灵活的布料,遇小则小,遇大则大,用在领口、袖口、裤脚,穿着非常舒适,可以想见在冬日里也能非常挡风。
此时已进了八月,天气正在逐渐转冷,有些远见的主妇都在为家人打点冬衣,因为这些年来,和夏天越热搭配在一起的,是冬天越冷——而且冷的速度很快,春秋天变得很短,这时候天气刚转冷,便可以开始置办冬衣了,不至于在降温中惊慌失措。这种棉质的秋衣裤不但相当灵活,可以搭配在道袍内穿着,而且对于毛衣、毛裤来说简直就是必备的配搭。
买活军贩卖的这种毛衣裤,保暖效果的确是好的,稍微一试穿就能感觉得出来,但摸在手上毛楂楂的,一般的绸缎里衣会被毛刺直接扎透,而普通的棉布里衣在领口等处又不够服帖,这些毛衣裤都是扎袖口的,从前那些棉布里衣穿在里头,便会觉得袖口处无法服帖,鼓囊囊的,既不舒服也不雅观。因此但凡是买了毛衣,便要买配套的秋衣裤,许多人家都是先给男主人买一身,再给半大的孩子们买一身,女主人则出于习惯,要等这一个冬天过完了再看看效果——一套毛衣毛裤要一两银子,秋衣裤一套五百文,但毛衣裤总是一套搭配两身秋衣裤来换洗,这里便是二两的支出,虽然不算太贵,但也着实不能说是很便宜。
有些善于经营的主妇便早已发现了,买活军的货都是这样子,倘若是在市面上还有别家的货,譬如盐、糖、煤这样的东西,随时还有别的货买,只是质量没那么优良的,买活军的货便绝不会很贵,总是贵了一些,但有家底的人家也能承受得起,不觉得很值得一提。但倘若是市面上找不到别家卖的那些货,价格便要高了许多了,它要高到你觉得有一点心疼,但却还不是很心疼的程度才算完。
就譬如说这秋衣裤,一身五百文——用的无非也就是棉布而已,没甚花样,市面上一匹这样的布能做两身衣裳,也就是三百文,这里两身衣服要一两,差了足足七百文呢!抛开商家的赚头,买活军还不知道要净赚多少!
又好比那毛巾,就叫棉纱毛巾,明明白白地告诉你来历,只是用的织法确实不同,不知怎么地便软绵厚实、蓬松吸水,用来擦手擦脸,比一般的面巾不知高到哪里去了。就胳膊这样的一长条,售价200文,概不还价,小方巾也要一百文起,而还有那做得尺寸特大,可以将人包住,叫做浴巾的,一条便要卖到二两银子,若是觉得贵了,大可以不买,那是不许还价的。
一条浴巾便要二两呢!哪怕是中档家庭,听着也觉得奢侈了,不过这浴巾对他们也并非是很常用的东西,因家里人洗浴的次数是有限的,不像是买活军那里,淋浴室大行其道,百姓们很多都攒钱自购浴巾,他们在本地买福利浴巾是合适的,一条才五百文,便宜了四分之三,有些家庭条件很好,又喜欢享受的年轻人,多数都会买一条自用。
至于其余人,还是以毛巾为主,买活军处,一个人一季度是能买三条低价毛巾的,三十文一条,那就并不很贵了。报纸上还有文章给市民们划算这薪资的用法,一个人考过了扫盲班,做工一日便是二十五文,一个月750文,倘若租房住,一个月房租要去了200文,每日除了包的那餐饭之外,早晚饭一日花个5文,算是不多不少,这里去了350文,剩下的400文,一天洗一次澡,这里去了60文,还有340文是可以买衣服买杂物的,一个月可以买一身新衣服,两条毛巾,再储蓄个100文起来。
“只要是考过了扫盲班,农夫农妇们进城来做活,最低也能落个100文的储蓄,若是自己再俭省刻苦一些,200文是可以存得到的。若是那些肯做、会做的,一日有三十文、四十文,生活便更宽绰得多了,倘若运气好,进了一些急招工的行业,一日能拿到五十文,那么一个月简直便能存上一两银子了!”
这对于穷人来说,便已是难以想象的生活了,能够靠着自己的劳动,每日吃饱,而且还有余钱存——很多在远方城市读报的老爷们,都觉得这多少有些夸张,因为他们身边进城做工的人家,大多都是手停口停,忍饥挨饿是常事,一个月能买一身的衣裳?这简直就是在发梦!
但不论如何,反正买活军的报纸是发给他们治下的活死人看的,也不必照顾他们的情绪,他们从来也不在报纸上招揽外头的读书人,因此他们又难免有些将信将疑的——卖毛巾、毛衣、秋衣裤,赚得这么多,或许还真能给工人开很高的工钱罢……
这样的报纸,不论什么阶层都能读得津津有味,就连主妇们也愿意叫识字的孩子念给她们听,因为买活军很重视医学,几乎每一期都有一版在介绍医学常识,之前介绍了不能吃生食,后来的几期里又陆续介绍了如何防治家鼠,并且指出家鼠能够传染多种疾病,尤其是最致命的出血热,在城市中,家鼠是第一传染源,在田地里,则有田鼠、旱獭等等,都能传播出血热。
尤其是北方,对于这一期的反响非常的热烈,家鼠和出血热的关系更是报纸中所有信息传播最广的一则,甚至突破了富裕阶层,连平民百姓都在几个月内迅速地知道了这个消息,甚至还有县官壮着胆子在自己的辖地里搞灭鼠运动——他是冒了风险的,因为无论怎么说,看反贼的报纸,并且相信上头的胡言乱语,似乎都是很大的罪过。
但话又说回来了,如今北面每年都有大疫,而县官在这种情况下是很两难的,若治下有了疫情,他不能跑,跑了要被治罪,留下来则很可能病死。在生命面前,似乎被人上奏参一本也无关紧要了,因此不止一处北面小县——尤其是邻县邻州几年内发生过出血热的地方,张贴了榜文,提倡百姓们灭鼠,甚至还有些县中富户拿出私蓄,让百姓们用老鼠尾巴来换钱。
除此以外,防治曱甴的办法,为何要注重清洁,如何利用人类排泄物堆肥等等,这些文章的传播都极为广泛,尤其是在‘粪尿若不及时收治将会带来什么后果’的文章后,就连京城也突如其来地整顿了一番市容——京城的市容是老话题了,因为此地聚居的人甚多,却又没有下水道,也少河流,大户人家还好,至少会稍微处理一下,平民区街面简直一塌糊涂,粪尿随意倾倒虽然为官府不容,但却屡禁不止,再加上路面又是黄土,一下雨污水横流,令人作呕,甚至有胡同积水成了臭泥潭子淹死人的。
五年前北方大疫,京城也被牵连,当时便是平民区的人死得最多,十成里至少去了三四成,买活周报的文章流传到北京,有识字的一读,当年劫后余生的人们无不拍案惊呼,深以为然。由是又有好事者出头,纠结了那些游侠儿,合伙到城外赁了低洼地来,按照买活周报上的办法,建了堆肥的场地来,主动走街串巷去收夜香,堆出肥来低价卖给附近的农户。
在任何事都可能有无穷变数,以至于老成者万事把稳的京城,这买卖居然做得极为顺利,从京兆尹衙门到五城兵马司都保持了沉默,就连御史台也没人出面攻讦民风败坏,听信反贼谗言,真可谓是一桩异事。这也可见了买活周报传播之广泛,只怕如今满京的官僚士大夫,别的不说,买活周报里养生防疫祛病的第三版,是每一期都必看的。
这些青头贼……说不准还真有些东西。
这已经不是朝廷第一次议论买活军的事务了,诚然,云县、临城县的归属,朝廷诸公并不是那样的在乎,只有一些原籍是两县的读书人在奔走,但声音不大,但他们侵入之江道那一回,还是惹来了不少奏疏的。虽然其后因阉党介入,局面转为胶着,多数官员也是心知肚明,朝廷虚弱,压根无法在多线开启战事,但之江道文风更盛,因此日常攻讦买活军,要求朝廷出面剿匪的声音也没有断过。
等到翌年春日,买活军的奇巧造物开始在京城流行之后,听说了这家义贼的体面人家也就越发地多了,而且朝野间要求剿灭买活军的声浪要比之前更大——这样的山野小贼,以前除了本地人以外,其余官僚将领都不屑搭理,但一旦听说了他们有这样价值连城的私蓄,正所谓匹夫无罪、怀璧其罪,跃跃欲试想要剿匪自肥的地方将领也比以前要多了。
买活军是要剿的,不知不觉间,这已经成为了朝野内外许多人的共识,不过敏朝办任何事的效率都不快,从决定要剿匪,再到行文发兵,小几个月的准备那是要的。既然今年的剿匪共识是秋后收成了以后才达成的,那么最快的出兵时间点应当是在明年秋收以后,这样才能就地解决兵粮问题。朝廷和买活军至少还有大约一年相安无事、和平发展的时间,而眼下朝廷最大的事情还是筹措今年的辽饷——阉党倒是真的赚了钱了,居然今年催辽饷的力度没有往年的大,态度也不那样坚决,这不免让很多人动了脑筋,跃跃欲试,想要通过一些冠冕堂皇的借口,从内库中掏点钱出来花花。
这样的心思带来的很直接的后果,便是今年九月,京中再兴大狱,身份不同,但同样反对阉党的政治人物都被打为西林党,压入诏狱之中。那些胆敢动内库脑筋的官儿付出了血的代价,他们之后的家族则伤筋动骨,付钱自赎,阉党的名声更加臭不可闻,京城的政治气氛也相当紧张——而此时却又从北边传来了大疫的消息:今年辽贼进犯的规模并不大,因为听说他们的老家也闹起了出血热,夹杂天花,正在不断的死人。
屋漏偏逢连夜雨,在宣大盘锦防线距离京城不过三四百里的前提下,一听说瘟疫的消息,大多数人家都自觉地减少外出,在家没日没夜的念经拜佛,而此时买活军的第五期报纸又在京城中掀起了滔天巨浪——
在第三期谈了防治鼠疫之后,仅仅是第五期,报纸上又谈起了接种牛痘防天花的好处,以及为何工人们要自觉接种牛痘。而这也让许多对牛痘一无所知的家庭夙夜难眠——如果不能弄清楚这牛痘是什么东西,该如何获取,又是怎么防天花的,他们简直是要急得发疯的!
第121章 第二批货物进京
【因此, 我们可以得出,有许多疾病都能通过共享免疫,或是诱导免疫的办法来提高防护力, 这其中对于疫苗的质量控制是至关紧要的, 人痘之所以无法大行其道, 便是因为人痘诱导免疫的结果并不稳定,很可能会造成小范围的天花流行,危急接种者的性命。我们对牛痘的选用,让不良反应率下降到了千分之二, 甚至是万分之二,这和百分之二、十分之二相比,是极其可喜的进步。因此, 买活军建议所有活死人, 以及时常来往于领土之上的民众均接种牛痘。】
【接种后, 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眩晕和低烧,但也可能什么都不会发生,低烧一般两日可退, 此后便不会畏惧天花病毒了。尤其是港口城市, 和码头相关的职业,买活军要求接种率达到95%以上,因为我们的码头有来自世界各地的船只, 即使经过严格的防疫检测, 依旧很可能带来各种病毒,这其中天花病毒是最难防范的, 它可以通过空气传播, 有时一阵风都会把数里外的病毒带来……这和必须通过宿主传播的鼠疫比, 天花无疑是更可怕得多。】
【感谢医务人员的辛勤劳作, 后勤人员的辛苦调度,自从牛痘被发明之后,买活军境内还没有疫情,而丰饶县接种了牛痘的百姓也侥幸在去年冬天的疫情中得以保全,无一染病。现在接种牛痘只需要五十文一人,我们提倡所有出门做工的农户都接种牛痘,即便是手上没有余钱,东家也应用工钱为抵扣,先为他们接种,以避免聚集性疫情的发生……】
才五十文一人!
去年江西道似乎是有疫情——丰饶县说来确然在江西道下游,是否真的没有人死在天花中???
天花可以通过空气传播!
第三版的文章颇长,而不同的读者也各有不同的震惊,但他们的立场却是出奇的一致:第一,他们都相信买活军的叙述,因买活周报虽然才发了四五期,而且文字风格和邸报有极大的不同,可以说是详尽白话到了啰嗦的地步,唯恐读者不懂。但报上几乎没有虚言,很难说具体是因为什么,印刷风格、报纸质量、信息种类……反正读者都相信买活军说的是真的,哪怕对买活军依旧不太了解的小民,也愿意相信这精美异常的活字印刷物上刊载的信息。
第二,他们都以为自家需要尽快接种牛痘,因为能看到报纸,能接受到信息的人家,要么就是京城人士,要么就是港口城市的住民,云县码头需要面临的风险他们是一个都不少,而且还多了一桩——如今北面的天花发得可比南面要频繁多了。按报纸上的说法,若是空气便能传播病毒(病毒、空气的概念都是报纸上解释的),那封城也一点用都没有,也难怪每每北面起大疫时,京城也一向都有天花流行了,差了不过是二百多里,只要有一个人带着天花病毒走到了京城外头,城里人都免不得染疫的风险!
若是没有牛痘,也就罢了,只能接受自己活在这般的危险里,并且设法习惯。但现在既然知道了牛痘这东西,那不种上能安心吗?别说五十文一个人,哪怕是一两银子一人都是值得的!哪家没有个幼子爱女的,便是大人愿意去拼这个命,但孩子呢?怎么能不给孩子打?
在此前的几个月,牛痘虽然也经由码头往外扩散,但范围还是相当的有限,只集中在几种人群里——对牛痘的发明有贡献的人群,他们的故乡,譬如诸暨、泉州等地,还有便是在地理上和买活军接壤的地盘,也自然地扩散了出去。而在这些地方以外,一些收到消息的城市,人们私下谈论着牛痘,对它的态度也各自不一、半信半疑,接种的态度总的来说还是相当的犹豫。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