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我对你说过,海权势力永远不可能真正统治陆权国家,但其实这句话和现状是违背的,敏朝百姓现在还没有感觉,但你们这些买办知道,西洋人正在逐渐地蚕食吕宋,作为海权国家,它们突然对陆地发生了极大的兴趣,并且强烈地想要统治这些遥远的土地……这是为什么呢?”
“这是因为,他们发觉,他们不但可以从海洋贸易中获利,甚至可以更进一步,从原材料和产品的生产中获利,甚至还可以更进一步,从无到有地培育一个市场,让它成为原材料的出产地,以及成品的倾销地,让大商户,也就是资本,从中赚取无穷的利润……”
到底是买活军主,到底是天人转世,郑地虎当时实在是说不出话来,他只恨自己没有长了大哥的脑子,对于谢六姐这随口间的谈吐,他只觉得字字句句都宛如金玉一般,发人深省,仿佛开启一个新的视角去看待旧的世界一般,突然间,荷兰人和弗朗机人的行为有了极大的道理在内。他们的扩张,并非是追求领土的增大——距离本土这样远,这种领土在敏朝人的传统认知里是没有任何意义的,但西洋人显然不这样认为,而他们的目的现在被谢六姐完全揭开:除了商户和海盗之外,他们的官府也垂涎着贸易中的利润!
谢六姐的这番见解,虽然还比不上大舰的震撼,但比他们的红衣小炮、大罗星盘等等实物,已经是胜出了不少,让郑地虎心醉神迷。海权——光是这两个字都让人咀嚼回味不已了,更不说谢六姐之后描述的场面,从无到有地培育市场,出产原材料——不就是棉花、钢铁这些么!再倾销成品,这不就是买活军现在对敏朝做的事吗!
这云县钱淹脚面、寸土寸金的场面,果然不是侥幸,原来背后也有一套道理在!郑地虎不由就追问道,“这么一套办法,也有名目吧!这该如何去概括呢?!”
“这种全新的模式,可以叫做国家资本主义,你所见到的荷兰兵,他们代表的便是官府,而东印度公司,虽然名为公司,但却也是国家名义设立的公司。可以说直到这些国家资本完全成型开始,海权国家才有了强烈的征服冲动,因为他们占据领地之后,除了多一片贸易领土之外,还有了生产资源与销售的市场,所有的利润,完全归于国家——官府即是资本,资本就是国家,这就是国家资本主义。”
谢六姐说到这里,突然笑了一下,“所以你可以看到,那些西洋人的商船开始满世界地跑,他们追寻的不是生意,而是最新的市场,而是他们背后的国王和大资本家扩张的土壤。如果你把他们的行为完全看做是生意,就会明白他们为什么如此积极,如此地有活力了——他们整个国家都在做生意,都是为了给自己赚钱,只要能掺和到生意里,就有钱赚,世上还有什么比给自己赚钱更精心呢?”
“若说敏朝的工匠,若是发明了什么新的技术,他自己能得到奖赏吗?使用它的商户呢?郑二老爷,你是可以想到的,有时候在敏朝,新东西、好东西也往往意味着更大的祸事,中庸、随大流,这才是最保险的生存策略。但西洋人那里可就不一样了,在西洋人那里,更新,更快,便意味着更有钱——更有钱,也就意味着所有人都在疯狂地追逐着新技术、新发明……他们正处在一个求新、求变的时代!”
“这是一套完全胜过封建体系的模式,你可以想得到,资本主义的效率一定是胜过封建体系的,目前来说,他们的体系比敏朝的先进,所以他们的技术,即便从前落后于敏朝,现在也已经超过,而且之后他们的进步会越来越快,快到你完全想象不到,技术的迭代速度在一种新的体制下,远不是旧体制的人所能想象得到的。七八十年内造出铁船,你觉得很快吗?其实还算是慢的。”
“等到技术积累到一定的程度,伴随着战争的刺激,新技术的井喷会让你头晕目眩……而到那时,已经完成了三四次技术迭代的炮舰来到华夏港口时,他们所图谋的就不是壕镜而已了,郑二老爷。”
谢六姐淡淡地说,“资本扩张的动力几乎是无限的,以资本为驱动的商船,可以跑遍世间所有角落,可以征服每一寸土地,这是一套极其强大的逻辑,他们会遵循他们的逻辑,直到生命的尽头,他们总想着把华夏如同天竺一样支离瓦解,分成他们能消化的小块土地,进行残酷的殖民、生产和倾销,让华夏的子民,犹如此刻的吕宋、安南土著一样,惨遭屠戮,彻底沦为奴隶,甚至在心理上完全地认同自己天然便低人一等——”
“不!”
郑地虎是见过吕宋此刻的样子的,他不由得从心底发出了怒吼,一下捶在了桌上,“外夷贼子敢尔!”
即便是现在想到这番话,郑地虎也不由得气得一下攥紧了拳头,他能接受华夏天地改朝换代,对敏朝天子也说不上太忠心,但谢六姐描述的景象,华夏支离破碎,如同天竺一般被分化为各种行省,彼此挑拨争斗——沦为奴隶——低人一等……
绝不可能!绝不接受!
郑地虎一下站了起来,在屋内来来回回地踱着步子,想象的愤怒使他极为清醒,更让他心中浮现出了从未有过的坚定意志——生平第一次,除了‘跟随大哥建功立业,光耀门楣’这模糊而又理所当然的念想之外,他有了自己独立的,坚定的想法:华夏天下,绝不可落入外夷之手。中国之地,永远不能为那帮白肤绿眼浑身体臭的洋夷殖民!
“那,就要赶快了。”他耳边仿佛又传来了谢六姐淡然的声音,他现在明白了她的意思,‘我们也再禁不起太久的耽搁了’——不错,怎还能耽搁呢?西洋人的船只已经航行在世界各地,再耽搁不起了!
十八芝不能再观望了,更不能被敏朝招安,六姐说得不错,敏朝的体系——已经完全地落后了,十八芝便是完全融入其中,又能有什么作为?他们永远都追赶不上西洋人的速度,要战胜一种先进的制度,只有两条路,第一,是全然的学习——但胜算也很低,因为你起步得太晚!
第二,那就只能采纳比这先进的制度还更先进的制度!天下间,仅仅握在谢六姐一人手中,握在买活军手中的制度!
十八芝的将来只能在云县!
郑地虎的眼神逐渐转为肃然森冷——
如若大哥心存犹疑、不够体面,那……就只能帮他体面!
第159章 张宗子卡分了!
“唉!”张宗子第无数次望向海面, 又第无数次失望地叹了口气,“天河舟真已经不见了……郑大哥也走了,太可惜了!平子和珂月兄都未能见到如此盛景!诸兄,你说他们收到我写去的信了吗, 怎么还没回信呢!”
他口中的‘诸兄’, 正是张家在云县这里经营生意的诸掌柜, 他本来倒也是个普通伙计, 被派到云县这里来走了几次商,因脑子灵活,又没有太多家累, 便从绍兴径直来了云县,赁了一间铺子, 组织扑买些海上货,再从云县发到衢县,从衢县再转水路去到绍兴一带。因为买活军这里道路畅通,交通方便, 也有许多生意可做,张宗子不懂生意上的事,但听父亲说起, 这铺子虽然才开设一两年,但每年的利却不少。
诸掌柜是被破格提拔, 他年纪也不大,不过是三十岁不到,只是和张宗子比起来, 沉稳得便如同张宗子的长辈一般, 闻言只一笑, 道, “宗子少爷,老太爷未有赶到云县来训诫你,便偷着乐吧,还想把平子少爷也骗过来,心是不是太大了些?”
张宗子本来就爱好写笔记,爱好和朋友交游玩乐,来到云县之后,他有时也在交际上感到孤独,因为像他这样有钱有闲的阶级,在云县是不常见的。云县这里因为消灭了地主的关系,大多数人家都没有被动收入,于是都有了求学和就业的任务在身,像张宗子这样,能花着家里从绍兴送来的体己(虽然信里把他大骂了一顿),除了上学以外,既不用上班,也不用忙活家里生意的人,自郑地虎走后,便只剩下张宗子一个人了。
虽然学习很快乐,而且张宗子也完全沉浸在了学习之中,但偶尔的闲空,也还是想要呼朋引伴,四处去耍子嘛!张宗子只能拼命给兄弟、朋友们写信,央求他们设法来陪伴自己。不过因为他的事故,祖父大为紧张,把平子召回了家中,而卓珂月等人胆子一向小,叫他们违背了父母长上的意思,自己逃到云县来,恐怕他们是没有那个胆子的。
太可惜了!天河舟(张宗子自己起的名字)这样大的热闹,他们居然都没看着!
这艘船在海港处现身,引发了相当的骚动,如此的庞然巨物,也让张宗子心潮澎湃、激动不已,他甚至当天就包船划到了这大船边上,一观究竟。划船的渔夫吓得手脚发软,在他身边焚香祭拜,而张宗子却是雀跃兴奋到了极点,他在买活军扔出的浮标之外,指使着舢舨来回逡巡,依依不舍地绕到了日落西山之时,方才尽兴归去。
买活军并不禁止渔船过来看热闹,只要在浮标之外就行了,这也完全是为了小船的安全考虑——这样的大舰,随着海风稍微一个起伏,便可能带起更大的波浪,舢舨运气不好的话,被掀翻都不是没可能。至于说会不会有渔民潜游凫水,绕到浮标背后,这个买活军是不在乎的。任何一个近距离看到这船的人,都知道人力基本上是无法在这艘船上留下一点痕迹——最多撬些船底的雀嘴马牙吧,不过买活军还特意发了公告,说是这种船底的马牙和木船不同,是不能吃的,因为船漆很可能有毒。
——这封公告这几日带来了一个结果,是买活军没有想到的,那就是马牙突然间变得非常的畅销,许多渔民都声称自己的马牙是悄悄潜水,从大船上采下来的,而且大多人买回家都并不吃,而是晒干了要留个壳供奉起来。
除了渔民之外,百姓们固然也对这艘大船指指点点,甚至指点膜拜,但因为缺乏最基本的物理学知识,反应反而没有能走海的渔民、海商那么大,对于大部分没有上过船的百姓来说,船的大小和他们是没有关系的,他们也不能很好地从远眺中的景象来判断这船真实的尺寸,即便是知道了这船便仿佛一个小岛,对于这一点的意义也并不明白,只是海面上突如其来地浮现了这样犹如礁石小岛的大船,对于大多数人的生活是个新鲜的谈资而已,这些不上船的人来看看热闹,或者是在海边跪拜上香一下,赞叹着六姐的威能,随后也就很快散去了。——云县的百姓,大多数都见过好几次世面了,这景象还不如每年新年有得看的仙画有冲击性。
但那些海商就不一样了,只要是坐过船的人,都能意识到这艘大船的意义,并为此震骇莫名、激动不已。张宗子虽然只坐过一次海船,但他是天生的享乐专家,看到这船的大小,便立刻明白,倘若能乘坐这样的船航行,必定是非常安稳舒适的,这样大的船,船舱的空间恐怕也小不了。当然,载货的空间那就更不必说了,张宗子第二次去看船,是和郑地虎大哥手下的小甘一起去的,小甘当时眼睛都发直了,他估量不出这船一次能装载多少货物,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现在的天下宇内,根本没有一个港口值得这船停靠,大部分港口一次性吞吐的货物量,恐怕也就是这货船上两三个‘集装箱’的份量而已。
六姐的来处,是何等广大的世界,以至于需要这样的船只在海面上不断地航行运货?甚至按虎哥所说(张宗子从未告诉过郑地虎,他可能比郑地虎大),‘这只是六姐手下一艘普通的货运船,战船还没往外拿’,可见这样的船还有许多的。
什么样的世界会需要这么多船来运货呢?张宗子很难想象,就像是他也很难想象,六姐的世界怎么会有那么多宝贵的知识一样。这些知识甚至多到了有些人不爱学的地步,张宗子听徐先生说,在六姐的来处,官府还要想方设法地找孩子来学习,如果有一个孩子上不了学,对官府来说都是很严重的一件事。
这简直是匪夷所思,张宗子时常试着想象六姐那个世界的生活,他这数日的爱好便是雇佣舢舨,往天河舟那里开去,在一个合适的角度远眺大船——他想看到全貌,因此距离比别人要远,一开始,有能力驾船过来的海商多是开到他身前去,但他们既然没有上船的能力,很快也就退回到张宗子身侧,和他一起欣赏着旭日碧海之上,静静栖息的这艘巨船,仿似一座小岛,在海面上构成了前所未有的神奇景象,令人沉醉往返,仿佛陷入了某种超然的精神境界之中。
张宗子用了几个晚上连夜绘画了几副落日巨轮图,他虽然很想混到船上去见见世面的,但想上船的人实在是太多了,张宗子实在是排不上名,即便他愿意把张家贡献出来也没用——他在张家说话还不算数呢,这一点买活军是清楚的。而更可气的是,除了张宗子之外,他认识的许多人都上过这艘船了,郑地虎自然不用说了,这船就是为了他被放出来的,除此以外,徐老、李老也上船去做了研究,还有郝大陆他们这些船工,也有缘分登船看了看,因为他们本来就是要造船的,用六姐的话来说,‘要让他们明白未来科技发展的方向’。
甚至连这一次没有登船的谢向上,也曾经登陆过这艘天河舟,张宗子对他死缠烂打,而由于他一向是很讨人喜欢的,谢向上便告诉他,买活军之前就研究过该如何在海里放出巨轮,因此他们对巨轮都不是太陌生。“关键是要测量距离,这个如果心里没数的话,很可能会压死人的。这些归根到底都是科学问题。”
这真的科学吗?虽然张宗子对科学这个概念已经有所了解,但还是很难想象这样的异能怎么能算是科学的一部分。他想知道当然还有更多,但再往深处去,谢向上就不肯说了,他还指点张宗子说,“如果下次还有这样的热闹,你想要凑近了,其实可以去考专门学校,像是这一次,专门学校一些专业对口的学生,也能登船,或者就是设法考去《买活周报》,编辑部有采风史,当然也是可以上去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