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活

买活 第102节(2 / 3)
加入书签 返回目录 投票推荐
如此,在买活军这里,要做官是一定要好好读书的,而且要慎重地选择自己的专业方向,虽然现在一切草创,但昭齐相信,将来一定也会有戏剧专业学校、文学专业学校,甚至乃至外语专业学校,只是尚需时间罢了,她以为自己如果不能考吏目,那就必然要考进专业学校里去,至少也要学几门外语,又或者是出几本书,自然是不能一辈子只当个扫盲班老师的。
自然,若是能当吏目,那也没什么不好,因此昭齐便很注意结交和她一样有志向的女娘,这些同学,犹如父亲那一辈的同年,都是将来互相帮助的人脉。虽然相识才不过一月,但彼此已经很能说些心底话了,她们早就订好了攻守同盟——倘若有谁要被父母强行带回老家去,其余人都要全力搭救,要去衙门里专门借‘女娘贷’,这是一举两得的事,第一,借贷了便至少可以有房子住,有饭吃,第二,既然欠了买活军的债,那父母就不能随意把她们带走,得等还完钱再说,没有还钱之前,她们就都是谢六姐的活死人,自然是不能离开的。
——虽然以昭齐所见,她们家大概是不会走的,十六姨既然把人诓来,换成了她的政审分,又怎么能轻易让她们离开呢?现在是有放脚这个钩子,等到脚的事情完了,钩子一个接着一个,总没有一刻是合适走的。大概混过了明年四月,爹爹来不及回去参加乡试以前的‘科考’,叶昭齐感到她们家差不多就该定居下来了。
也因此,她安心要在这几个月内,大展一番才干,至少要让爹爹看到她留在这里的好处——至于说回去,那自然是万万不想的,在昭齐来说,这根本没有任何值得犹豫的地方,任何女娘过过了买活军这里的日子,难道还会想着回去?原本她只觉得自己在家中,和别的姐妹们比起来,已算是颇快活的了,谁知道来了这里,才明白什么叫做真快活呢!
“信王?也要和我们一道上学,而且就上我数学那个班?”她反复地向钟灵慧求证这个消息,倒不是出于好奇,而是出于抵触了,昭齐现在只愿好生念书,最好什么麻烦都离她远远的。虽然也不知信王入读后,会不会带来什么麻烦,但既然有这个可能,她便很希望他去上扫盲班,或者也该去第一单元的那个班,她们现在可都上第三单元了呢!
钟灵慧比昭齐要早来了好几个月,数学上她是有些天分的,如今都上到九单元的班了,她们在数学上是不同班的,她还有些羡慕昭齐,可以近距离瞧瞧藩王的长相。“听说他也做了学力测试,所以被分来了——说是六姐还逗留在外未归,不好谈判,他们使团,都在到处游逛,唯独信王是好学的,闲了几天,便迫不及待要来上学了。”
哪有藩王这么好学的?真是假模假样,尤其是给学校带来不必要的管住,这就更惹人讨厌了。昭齐便立刻在心底向六姐虔诚祈祷起来,希望她快些返回开会,勿要让信王在学校里到处乱走,又惹来什么不测的变化。
譬如说家里人为了低调,或许会要求她们下学便立刻回家,不得去街道上游逛什么的——食堂又没那么好吃,她一天最大的期待,便是下学了,踏着夕阳,绕点路到北街上去买个灯盏糕吃,若是因为信王的缘故失了这份快乐,那可就太令人不悦了。
“反正不论如何,我们就只念我们的书。”最终,她只是这么说着,并且继续吃饭,看也不看角落里带了两个伴护的少年,起身和钟灵慧一起走出食堂,“要一起预习下午的物理课吗?”
中午便在安静的学习中渡过,最后半刻钟,昭齐扑到桌上打了个盹,走进算学教室时,脸上还带了红红的睡痕,她轻轻地揉着眼睛,走到弟妹桌边坐下——实际上算学课在这个阶段还是很简单的,几个弟妹都和她一个进度,并没有留在第一单元,而父母、祖母则更远远地到前头的班级去上课了。
“你们中午吃什么啊?”
老师还没来,她便和弟妹们轻轻地聊着闲天,偶然看了教室一角一眼,那个少年果然已坐在第一排,正在翻看课本,似乎有些百无聊赖的样子,他身边坐了个满面胡须的中年汉子,叶昭齐心中有些奇怪,想道,“那晚在餐馆里,这个人明明没有胡子的,怎么忽然又变出了一脸来?”
既然知道这个人可能是信王,便也猜到了他身边这人应该就是宦官,昭齐毕竟也是年幼,想着他戴的这个假胡子可真是逼真,便不由得多看了几眼。不巧和少年对上了眼睛,那少年倒是友好,对她笑了笑,显然也认出了她便是在‘海味鲜风’邻桌的食客。
昭齐看到他这一笑,突然又想起来,散后她和父亲一起往回走,这少年按着自行车铃铛,一行三人从他们身边骑过,那时好像也无意间扭头看了她和父亲一眼——那脚蹬得飞快,真是好大的威风!
自行车有什么了不起……虽然她也想要……但蹬得那么快又是得意给谁看呢?还不是配了辅助轮!
不知是不是出于对他能骑自行车的妒忌,也是正好上课铃响了,昭齐不知哪来的勇气,情不自禁送给这少年一颗大白眼,哼了一声,眼观鼻鼻观心,不再乱看,只听得有人喊道,“起立——老师好!”
这才跟着站了起来,跟着喊了一声老师好,便翻开课本,收敛心思,完全投入学习中去不提。
第213章 文山会海
“让让、让让!劳驾让让, 我这里猪仔擦碰了衣裳可不好!”
“老伯,进城要排队哩!你牵着猪仔得去南门,那里专门运货的!牲口市也在那里!”
几乎是一大早天刚亮起, 云县东城门外便排出了一条长长的队伍,附近的百姓们,或是要进城做工, 或是要上学,也有赶了猪来想去牲口市,又不愿在城外绕路, 想碰运气走城里的水泥路的,买活军这里虽然不收城门税,而且入夜也不关城门, 但于百姓们来说, 为了省烛火, 总是天亮以前出发,借着一点曦色赶路是最划算的。因此这会儿城门处是最热闹的,大家都在排队登记入城, 虽然格子已经打得很小了,但密密麻麻的名字,还是能把两三张麻纸给写满。
“伸手。”验看过工作证——其实就是特制的卡纸, 因为纸质特殊,不好仿制, 除了买活军自己的营生以外, 其余的雇主都要凭营业执照去衙门里领取制作,这种工作证也在某种程度上提高了雇工频繁更换的成本, 即便是外来的雇工, 没有特殊的理由, 最好也不要常换,否则光卡纸都要惹来衙门的注意。
外地的流民,在本地没有户籍的,便只能用工作证来入城,若是没有身份牌,也没有工作证,那是要到一边等候盘问的,而这些通过了验看的百姓,便乖乖地伸出手来,让买活军在手上敲个印章——表示今日是合法入城,从什么城门口进来,都是有据可查的,如果出了什么事,那便要倒查到城门口这里,而倘若是无印章也无身份的人家,在城里闹事,这就是更士的活了。
这样的做法,因为不收钱,所以在百姓们看来也不算严苛,某种程度上,也能够提升他们的安全感,入城的人至少都是经过一重验看的。这也是云县、衢县这些要冲之地特有的措施,其余如临城县、许县之类的地方,现在已经在买活军统治的核心区了,凡是能到城门前的,多少都经过几重筛选,所以城门口的防卫就要松弛得多了。
“特快急件!大家让一下!”
从码头处很快传来了急急的脚步声,一个邮递员背着大大的邮包,飞快地蹬着自行车,从关外直冲城门,大家都给他让道——这是从港口外来的邮包,因为谢六姐现在正在外地的缘故,重要性比之前俨然是更加上升了许多。连来往的邮件也都比平常要多得多,往常的小小邮包,如今起码增大了十几倍,全都是各种各样的公文,最要紧的消息是通过传音法螺来传递的,而有些紧急性不高的文件,便只能由使者往来递送。
这个使者是可以先不去澡堂的,他把自行车蹬得如同风火轮一般,在水泥路上左穿右插,不断地高喊着‘急件急件’,很快便从港口骑到了衙门口,喊了声,“送到了!六姐急件!”
说着,便如同大狗一般呼哧呼哧地喘起气来,他身后早上来了两个身强力壮的收发室专员,为他解下邮包,验看火漆、边角,确定这邮包的完整性之后,方才在邮递员递出的单据上写下了签收两个字,并且用了收发室的小印,“辛苦兄弟了!快喝口热水,早饭吃了没有?小张,你赶紧去沏杯糖茶!”
“哎!”这个叫小张的年轻女娘清脆地应了一声,便回身抖了一碗底的白糖,沏了一碗浓浓的糖水,递给信差,这才转身帮助同事分拣信件,她手快眼利,不一会便挑出了一捆捆标了不同密级和收件科室的公文,点算数量,和单据上的表格对照,又标了“数额属实”四个字,落下了自己的签名,“那我们这就分头去送信了。”
“哎!”
“快去吧!先把急件送到吴秘书那里。”
“好嘞。”小张捧着两叠高高的公文,脚步轻快地走了出去,这从远方归来的信使,烂泥一般瘫在椅子上,一路上他日夜兼程、寸步不离地看守包裹,不敢有丝毫疏漏,如今将邮包交割出去,方才放松下来,除了眼睛和嘴巴,哪里都不想动,“这是收发室来的新人么?小刘他们呢?”
“自然是派去泉州一带,都高升了。”
收发室是很需要体力的部门,这里的听差人数很多,而且都聪明忠诚,工作辛苦,时常要为各级官吏跑腿,但升起来速度很快,经常和邮政系统互相平调,原本是新丁的小郑,扳着手指给信使小许介绍众人的去向,“老陈去沙县,做邮政局长,也是个跑细腿的活,小曲去了泉州做收发室主任,至于小周小黄,都去榕城搭班子,一个是邮政局长,一个是收发室主任。”
“那你们这倒是全空了!”
“可不是!去年多招了几倍的人,觉得活不好分,都抢着做,谁知道都是为了今日准备的?原本的老人都调走了,现在就留我们这些新人摸索着——嗐,其实心底都虚得慌,就怕办坏了差事,刚提拔起来没多久,立刻又被撸下去了。”插嘴的小云是刚走马上任的收发室主任,对工作极其上心,因为特急件往往是不定时到达,收发室需要人值班,因刚来的新人还不熟悉业务,他最近自告奋勇,天天吃住在收发室连轴转。“刚新招考了一批人进来,就那个小张,别看她瘦弱,力气很大,脚程也快,人又灵活,我很看好她。”
“噢噢!”信使也附和了起来,“看着就是机灵相,不过可得多吃些,太瘦了可扛不了邮包,别人运一趟的她得运两趟,这就吃亏了。”
“可不是?”小云和小郑都深以为然,他们都是彬山刚长起来的青年,因体能不过关没能选上当兵,对于体格是非常推崇的,“我和她说了,我说女子能长到三十岁呢,她才二十岁出头,骨骼都还没闭合,从前是挨饿长不高,这几年抓紧,多吃多动,没事就跳起来摸摸门,争取再长高个五六公分,把肌肉给练起来,等六姐再往外攻城掠地,俺们也得了提拔出去做邮政的时候,那才是能主事能带头干活的模样。”
“她是哪里人?”
“吴兴那里下面村子的,去年还是前年离婚了吧,进城做工,上个月考进来的,她跑步快,分数也高,政审分也高,便被分到我们这里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