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活

买活 第128节(2 / 3)
加入书签 返回目录 投票推荐
“这何赛花力气大,又可种田,她为何不要分田呢?正巧的,大方村的地主王家,把手里一百多亩地都卖给了买活军,村长正和吏目、田师傅们安排着怎么分田哩!诸位请看——”
他将手一摆,只见三四个人走上舞台,其中两人穿着斜襟衣裳,胸前绑了一块大围兜,裤子上打了七八个补丁,还是烂得毛边穿洞,脚下蹬了一双草鞋,又有一人,穿着立领对襟的衫子,和买活军的兵丁们装束很像,剃了青头,还有个穿着新裤子的中年农户,三人一起走到台前,分别向各处唱喏行礼,只看衣衫,便知道分别是村长、村中的农户、吏目和田师傅。
这三人行过礼后,便彼此传递着喇叭,你一言我一语地说了起来。“今日我等此处相聚,是要商议村中大事。”
“王地主的田,如何地分,大方村的人口,共多少人,便说这女娘,到底是分得?分不得?”
“依我说,分得!如今女娘在城里随处有工做,若不分了田,她们岂不是进城做工去了?”
“我说分不得!女娘有几个是能种得好田的?”
若说是演得那些才子佳人的戏码,唱着什么狸猫换太子的奇闻,狗栓恐怕未必是看得懂的,因为这些‘演员’的官话和山阳道官话比,许多口音都不太一样,但这个戏却是不同,说的是种田的事情!
种田的事,那还有什么不懂的?几乎是立刻,狗栓便完全看得入神了,并且为买活军的政策而大感新奇——之前虽然也有人说过买活军那里,女娘也分田的事情,但费劲巴哈地念出来的报纸文章,当然不如台上的戏目生动,狗栓现在已经对买活军的分田政策有了一丝了解,并且居然可以凭着自己的认识来分析剧情了:村子里的富户肯定不想给女娘分田那,女娘得了多,他们不就得了少吗?何赛花恐怕注定是要失败的!
虽然这辈子没有看过一场戏,但狗栓现在已经和台下的百姓们一样,逐渐投入到了戏中的故事里去,不比一般唱戏时,台上尖嗓子咿咿呀呀,台下乱哄哄看个热闹,现在台下的观众们彼此竟不太说话了,演员们也逐渐脱离了喇叭,开始用白嗓子说了起来。
“分得!”
“分不得!”
村长和农户相持不下,田师傅和吏目在一旁劝说,各有各的理由,农户说女娘不会种田,村长说现在犁地有牛,用不着人拉犁——台下还有人喊,‘我们家的牛犊就卖去买活军那里!’——正是双方相持不下时,何赛花从台后匆匆走了出来,卸下了包袱,往吏目那里递了过去,那吏目吓得一蹦三尺高——真是蹦得离地老远,顿时惹来一阵喝彩,一阵哄笑。
“小娘子,这是做什么,莫害我!”
吏目便摇着手说,“我收了你的礼,转头便要没了命,百姓们要写信给官府,告我们的状!”
如此,又解释了一番买活军那里的规矩,引来了众人啧啧赞叹——要写信,自然是认字,或者会写拼音了,这些都是之江道的百姓们不具备的技能。
“哪个说是送你的礼?”
何赛花揭开包袱皮,给大家看了看里头那一罐子沉甸甸的谷粒,又抓起一把,“官老爷请看,这是去年我种的稻米,这谷子,从它还是种,我便泡它、种它、洒灰肥它、每日去看它——”
她一叠声说的全是水稻育秧的事情,说也奇怪,这个所谓的戏,到目前没一人开口唱,全是白话,也全是家常衣裳,那演员连红坨坨也不打,叉腰站在台上,说些种田的话,却偏偏是说得狗栓如痴如醉,翘首细看,只唯恐错过了一句道白。
“到了三伏,我拿镰刀弯身割它,碾子碾它,使木锨扬它,用席子晒它,坛子装它,哪件事是我何赛花做得不好?老爷您看,这黄橙橙的谷子摆在您面前,您如何能说我们女娘种不了田?”
随着何赛花又抓起一把谷子,往坛子里落去,台下不知哪家的女娘叫了一声“好”!顿时又引来如雷掌声,便连狗栓也是暗自点头,心道,“这个身板,怎地就种不了田了?若有牛,她和壮劳力几乎一般使!”
不知不觉,他收紧了牵着小妹的手,已经是为何赛花担心起来了:这一番话,不会触怒了吏目,田没分到,反而获了罪罢?
第261章 何赛花巧种田(中)
女娘也能分田?
在之江道的百姓们来说, 这件事因为发生在买活军境内,似乎也就让人见怪不怪了,买活军那里什么怪事没有?女娘分田似乎仅仅是很其次的事情, 他们那里的女娘,可以做将军,可以做吏目,可以出门做工,可以自个儿顶起一间商铺,不用挂个男人的名号,甚至自己摆摊做个小吃,也不需要丈夫或兄长、父亲的帮扶。既然如此,分田又有什么大不了的呢?仔细计较起来,田地的出产,可是不如前头这些行当多呢。
民风各地不同,在之江道这样的地方, 纺织繁盛,女孩子的地位要比福建道高不少, 一旦出了南面山区, 溺婴的风俗便立刻减弱了许多。他们也更能接受何赛花想分田的大前提,台下的观众有许多都是只赶一天集的, 并没有看过昨天的演出, 虽然对于官话也是半懂不懂,但还是立刻投入到剧情中去, 开始为何赛花操起心来,他们都认为何赛花想多分田的心思是很正当的——农民哪有不想要田的!
“该!”
台上的吏目, 也第一次明确地做出了自己的表态, 并面对着反对的村民说讲了起来, “她做起活来,也算是个好手,村里的男人,几个比她强,几个比她弱?”
“五成比她强,五成比她弱!”村民回答。
“那她便也算是个中不出溜、汗水啪嗒,一样在田里苦干的娘子,若不分她田,村里便有五成的汉子也没得田分,老乡亲,你说这田该分不该分?”吏目便对着台下问了起来,台下顿时一阵鼓噪,“分!分!分!”
原本犹豫不定的村长,似乎也逐渐坚定了起来,将手一拍,“分!分她两亩半,由她耕种去,汗水化作收成,谷子由她吃个饱!”
众人此时才一起唱了起来,“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我们买活军,一亩产千斤,便是小农户,白饭也吃饱!”
这些对白,便是念白,也有些十分押韵,若是配着梆子打,活脱脱就是梆子戏,此时这小调,更是简单明快,并不捏嗓子,大白嗓吼着也觉得痛快,台下对于这种民歌小调的反应亦很热烈,虽不知道在笑什么,但也有人大笑,有人跟着哼唱,有人叫好,鼓噪声中,几人向周围做了一个团揖,又下了台去,那胖子再度出场,拿着喇叭说过场词,“好一个何赛花,竟被她分来了两亩田,独写在她名下,大方村真大方哩!”
“只这世上事,十分里难得有九分圆,赛花自家得了田,背地里姑婆娘姨说得欢,她们说——赛花,你这可不本分哉——”
随着他的过场,那村长和村民两人,头顶戴了义髻,手里捏了个手绢,便也装成是村里的老娘姨,扭着腰身上来了,嘴里尖细着嗓子,学着那些爱说嘴的尖酸妇人,议论了起来,“多争来的两亩田,为何放在自己名下?是要和大财——呸!要和大发离婚吗?”
“就她能!就她会种田!显摆什么呀!”
两个大男人扭扭捏捏,一边说,一边手里还舞着姿势,仿佛要用手指戳穿了何赛花的家一般,指着远处用力戳戳点点,“不本分!不老实!狐狸精!”
一转身,又将义髻掀了,声音重新低沉起来,“大发!你这个媳妇,如何与我们男丁争地!你还管不管他了?”
这是一个人演了大发,一个人演了数落人的村民长辈,虽然身份随时变换,但因为全是身边事,观众竟没有一个是不能理解的,都看得极入神,不住点头,有人不知不觉还喃喃说出口,“这可不就是阿里村的实事儿——只没有女娘分田这一遭罢了。”
便是狗栓,也觉得这跨越了千里的情景再熟悉不过,难道不分南北,全天下的百姓说闲话时都是这般样子?他见着那张大发回到家里,和听了议论的公公婆婆一起,围着正在灶下烧火的何赛花数落——虽然没有东西,但看她那夹柴火的动作,可不就是在烧火?
“赛花!你的心野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