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活

买活 第164节(2 / 3)
加入书签 返回目录 投票推荐
#
谢六姐和欧罗巴人的关系,在此时的壕镜还是个相当冷门的话题,自然了,其余的教堂,现在恐怕还只能从友人的信件中,模糊地得知东方崛起了这么一股势力——本土的商人们,或许才刚收到第一批送回欧罗巴的雪花糖、雪花盐,还有一只要卖到数万金币的腕表:这个东西,现在在远东也非常的珍贵,运到京城进行贩卖的腕表,本来就卖得很贵,而且供不应求,西洋商人根本就买不到。
在买活军的云县,虽然价钱便宜得多了,但因为它和政审分挂钩,而且是扣分制的购买,也就是说,政审分达到一定的门槛之后,虽然可以用便宜的价格买到腕表,但分数也会当即扣除,因此,它在市面上也还是很少见,有资格拥有它的活死人,几乎不可能往外出售,人们甚至不会把它带出城去,害怕这样的异宝惹来强盗的觊觎。
总督府想尽办法,也只是设法收购到了两只,虔诚的总督将一只表送回马德里,献给弗朗机此时的统治者,马德里王室。还有一只则以教会的名义,送去梵蒂冈,这应当能为他们换来一次表彰,但算算时间,这份厚礼恐怕才到达目的地不久,即便有表彰,应该也还在路上。相信买活军的名字,会因为这些奇巧的器物引起教会和贵族们的注意,除此以外,他们在商人中的名声,应该也已经传扬了开来。
为什么而传扬开呢?自然是因为他们让很多商人都亏了本——威尼斯的镜子和玻璃器皿、波西米亚的马口铁,这都是从欧罗巴贩来的昂贵货物,本身商人进货的价格就贵,到了远东,更是会卖出天价,天竺的许多王公,都会用大颗大颗的宝石来换取这些手工业制品,一直以来,这些东西也是受到华夏国欢迎的。
但现在商人们之间,正在广泛地传言,这些东西,不能再运到远东去卖了,恰恰相反,应该从远东大量地运到欧罗巴去出售,因为买活军的镜子和马口铁,不但比欧罗巴本土的货物要好得多,而且价格简直便宜得让人发笑!
壕镜的居民们,因此收到了很多远方的来信,他们的海商亲戚殷勤地询问着传言的真假,打听着壕镜这里的行情:一百多年来,壕镜这里的买卖是相当稳定的,敏国的生丝、陶瓷、茶叶、书籍、药材、铜钱,这都是供应充足,也非常好卖的货物。
而商人们运来的香料、宝石、木材、皮草、药物,当然还有奢物,也总是能够卖得出去。他们实在是难以相信,在几年之内,敏国的出产居然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现在,玻璃和镜子、马口铁,都已经不算是奢物了吗?他们甚至还能大批量制造,乃至往外贩卖?
答案是肯定的,买卖正在发生非常剧烈的变化,买活军进入市场之后,敏国的港口开始贩卖种类繁多的新商品,每一样都便宜得可怕,而他们的需求也开始变得五花八门了起来,买活军不要宝石,对香料的兴趣也并不大,商人们发现,买活军的社会中缺乏能够消费奢物的群体,他们虽然也有官僚和商人,但是,基于首领谢六姐的爱好,他们的上层群体对于奢侈品没有太多消费需求。
买活军想要的特产,是相当五花八门的,他们喜欢某些特定的树苗——橡胶树、金鸡纳树,喜欢一些特定的矿产,还有一种叫做‘火油’的东西,能够运来这些商品的海商,可以得到慷慨的政审加分,得到更多的紧俏商品配额。
甚至于,如果分数足够高的话,或许还能得到一台自行车:买活军现在将他们的木制自行车开放了对外售卖,一台售价高达两千两白银,而且是门槛+扣分制,但即便如此,弗朗机商人们仍然趋之若鹜,自行车的抢手程度只在腕表之下,他们拿到自行车绝不是为了自己骑,而是为了小心地运回欧罗巴去,转卖给王公贵族,获取几乎十倍的利润。
全新的商品、全新的规矩,全新的购买需求,凡是和壕镜码头有紧密联系的弗朗机人,不能不注意到买活军的特殊,总督——他还是从政治军事的角度看待着新兴的势力,如果有闲空,他更愿意去祈祷,而主教要忙的事可就太多了,他们对于商业都没有浓厚的兴趣。但像是保禄这样,经常泡小酒馆的军官,以及如同杰罗尼莫这样的饱学之士,他们的触觉就要比上司们敏锐得多了。
买活军如果继续发展下去,将会彻底地改变远东的商业生态——这是这对好朋友非常一致的认识。与此同时,买活军的许多特征也引起了杰罗尼莫的注意,其中最显眼的,当然就是买活军推行的拼音了。
“这些字母是借鉴了拉丁字母发展出来的——或者不如说就是纯粹的抄袭。”
这是杰罗尼莫翻看买活军的报纸时的第一个感想,当然,他绝不是第一个发现这一点的人,把报纸带来的保禄说,“是的,我们有个出名的敏国教友,他是个博学的人,我想他在发明拼音中应该起到了不小的作用——这是个好东西,杰罗尼莫,我想它对你学习汉字会有很大的帮助。”
杰罗尼莫尽管不太虔诚,但却野心勃勃,像他这样的有理想的传教士,千里迢迢地来到壕镜,绝不是为了在圣保禄大教堂度过一生,他一直在辛勤地学习汉语,如今已经说得很好了,但在认字上进展有些缓慢。他觉得保禄说得很对,而且很有些激动,“这在语言学上是个很大的进步——也是拉丁字母影响重大的证据,它值得专门写一篇论文,保禄,如果能和那位教友通上信就好了!”
这是他们第一次注意到,买活军的文化中有西洋人的痕迹,当时,他们以为是那个教友在拼音的发明中起到了作用,甚至因此推测,买活军对教会的态度应当相当友好,但很快,两个留了心的好朋友便从华人女佣的传说中发现,买活军似乎崛起之初就采用了拉丁字母,那时候他们和教会还没有丝毫交集,而且,买活军对教会的态度一点都不客气,看起来不像是有个教徒正在高层斡旋的样子。
或许是谢六姐在成长的过程中,曾受到了传教士或教友的教导,但无情地背弃了曾经的恩人。这是杰罗尼莫最开始的猜测,但随着镜子、玻璃、马口铁的大行其道,甚至于他们还接触到了买活军卖到京城的奢物香水……他和尼禄的疑窦便越来越深了,这些东西,都是欧罗巴的特产,但买活军不但能做,而且做得比欧罗巴要好得多。
就比如说香水,这个东西是敏朝之前绝对没有办法自产的,甚至于西洋商人们也很少把它往敏朝卖,因为它在产地就已经非常昂贵,而且供不应求,那些有幸曾出席过贵族聚会的年轻人,都闻过香水手套那沁人心脾的味道,经年累月不洗澡的体臭味,也会被浓烈的香水味道完全掩盖。
杰罗尼莫和保禄对于香水都是很熟悉的,因为这两个年轻人都是小贵族家庭的次子,一般来说,次子的机会要比三子、四子更多,因为家庭会舍得在他们的教育上投资,像这样受过良好教育,又没有继承权的孩子,他们的前景是广阔的,往往不是皈依成为教士僧侣,就是加入军队,做个小军官。
在此时,这都是大有前途的职业,尤其是教士——你不必很虔诚也可以去做教士,因为教士是身体文弱,而头脑又灵活的年轻人接受教育,并且从事科学研究的一个很体面的身份。
许多教士都非常博学,他们可以在教会大学研究那些深奥的问题,从医学到哲学无所不包——壕镜的教会医院,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这时候最好的医院,往往都和教会有密不可分的关系。而如果你想到外乡去闯一闯,合法地在各国旅行,那么教士更是你的护身符了。
杰罗尼莫和保禄,都是出于自己的考虑来到壕镜的,有很多军官在海外都发了大财,或者受到了晋升,海外的机会总比国内多,这是鼓励开拓的年代,如果他们留在本土,很难找到体面的职业,哪怕是香水手套,将来也会成为他们的孩子向往而又难以负担的奢侈品。
“买活军的香水恐怕比巴黎最好的沙龙香都还要更好。”
谁说东方就没有好香水呢?这是两人在派对中欣赏过总督新得到的买活军香水时,共同的看法,而杰罗尼莫的好奇心便更加旺盛,简直到了难以抑制的地步了——买活军的谢双瑶,难道真的是个在世的□□神祇吗?她必定是受到了一些魔鬼的开示,她似乎把欧罗巴大陆上,正在缓慢发展的许多门技艺都一口气地拿了过来,而且,甚至是潜入未来,汲取了这些技术在将来的丰厚成就,搬到了自己的地盘上。
谢六姐是个时间大盗!
这是杰罗尼莫最终的结论,而这个认识,随着他们对于买活军信息的收集而越来越坚定,买活军的学科、买活军的医院,买活军的对于政权的看法(杰罗尼莫认为,以敏国传统的政治,谢六姐根本无法建立起对政权的认识),这些东西全都像是从欧罗巴的未来投映到了现在,很像——但比现在的它们更加丰满,更加完美。
谢六姐正在窃取欧罗巴的未来——
这是个很惊悚的观点,但杰罗尼莫真心实意地这样认为,于是,他认定自己没有别的办法了,他必须得去买活军那里,用自己的双眼找到更多证据,让所有人都知道,谢六姐并非是东方的救世主,而是一个卑劣的小偷,她偷走了文明的将来,却将它完全装点在了自己身上,为自己添上了一重又一重,虚假的神迹光环!
第326章 狐朋狗友
“尊敬的菲力佩主教, 我认为徐子先兄弟依然是可以争取的一份子,还有孙初阳兄弟,他现在也在云县的使团中驻留——恕我直言, 从现在的局势来看,派遣教士前往云县, 已经是我们避开战争的唯一希望……”
“噢,勇敢的杰罗尼莫, 你确定你真要前往云县吗?那恐怕,我将不能保证你的安危。”
如果是一座成型的教堂,在它附近往往会有许多配套的建筑物——一座修道院, 用来容纳在教堂中司职的修士们, 这对于大教堂来说是有必要的, 有时工匠们也会在其中借宿, 教士们收容的孤儿也能在其中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
一座医院, 如今已经在圣保禄教堂附近兴建起了雏形, 医院是不分贫富, 一律对外开放的,而且只收取微薄的诊金,对于真正的穷人, 教士们会以上帝的名义宽免他的诊金。按照教士们在海外的经验,虽然本地居民对医院一样有所提防,但和传教相比,人们对医院的接纳度总能高上那么一丝,有一些贫苦的人家, 如果恰好生活在医院附近, 并且被治好了, 痊愈后他们很大可能会成为移鼠忠实的羊羔。
此外, 教会学校往往也在教堂附近,这个地方的门槛要比医院高得多,但依旧没有完全关上对贫民的大门,教士们在每周的布道之外,会热情地向周围的居民教授拉丁字母(如果是远东这样有成熟文字的国家,那就是本地的文字),有些聪明伶俐的贫民子弟,如果十分虔诚,讨到了教士们的欢欣,也可能进入教会学校就读。
那么,他可就走大运了——教会学校在他毕业之后,总可以为他谋取到一个体面的职位,书记员、记账员、教堂的修士、秘书、工厂的小管理,这些职位对于贫民来说,是个很大的提升,他们从纯粹的农民转变为工薪阶级中的上层,如果运气够好,还有成为中下层中产阶级的可能。这是生活上极大的转变,如果他有余钱供养另一个兄弟姐妹读书的话,一户人家的命运可能都就此改写。
圣保禄教堂也开了教会学校,规模不大,并没有高深的课程,只是在教堂内找了个房间,由杰罗尼莫来教导信徒们的孩子,当然还有附近愿意来上课的华人小孩,杰罗尼莫的课上得很好,对孩子们一视同仁,非常耐心,这一点让菲力佩主教很是倚重,他几次否决了杰罗尼莫前往帝国本土的请求,或许不无这方面的考虑——杰罗尼莫走了,还有哪个教士能当老师呢?教士们的性格千奇百怪,有些教士对男童总有超出寻常的喜爱,虽然这或许无伤大雅,但菲力佩主教从小有不好的经历,他对这种事相当反感。
但是,当教堂都有可能被放弃时,这种顾虑显然也要靠后了,在这天的晚餐之后,杰罗尼莫再一次斗胆请求要和主教谈谈,主教便在食堂一侧站住了脚,捧着肚子,和蔼地注视着年轻的教士,“我对你寄予厚望,杰罗尼莫,你是个博学、好奇而又宽厚的好人,只是现在还过于年轻,我本想在十年后再将你送去京城,让你继承汤若望的事业。在此期间,你要学习的知识还有许多,我恐怕现在你的阅历并不足够折服徐子先兄弟那样精明的好人。”
杰罗尼莫知道他说得不错,一个好传教士可不是博爱宽厚那么简单,想要在敏国这样的异国传教,撬开他们紧闭的大门,那么就得遵从利玛窦师傅立下的规矩:第一,穿着敏朝的服饰,放弃修道士的袍子,穿上汉人的儒衫,并且从不指点敏人祭祖的行为,在教理上把祭祖和淫祀区分开来;
第二,精通汉学,能用四书五经向敏朝的贵族们宣扬移鼠的道理,并且在典籍中为移鼠的存在找出证据;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