衢县最近的确掀起了一股吃鸭头的风气,也不止鸭头,兔头、鱼头、鸡头,这些以前没人要吃的东西,现在都成了人们争食的美味,有些甚至还卖得比正经肉还贵呢。不过,佘姆妈借了公家的柴灶卤鸭货,就算是为了养卤水,其实也还是不合规矩——就像是聘请她进组烧饭一样,都是轻微地违反了买活军的相关规定,有损公肥私和人情连带的嫌疑。如果被人举报,连翘可能是要负责任的。
不过,有啥办法,谁叫佘四明是技术大牛呢……这也是攻关小组不成文的一种默契了——买活军这里,倒也不是完全没有特权,不过享受一些小特权的往往是技术专家而不是各色官僚,官僚们都是人人自危,越是有希望上进的,就越是谨慎,就怕一个不小心,政审分比不上同侪,然后晋升可就慢了一步——对于想卷的人来说,政审分的及格线当然不是60分,而是比竞争对手再多一分。
技术专家和官僚相比那就不一样了,政审分多少,影响的只是福利,和晋升关系不大。而且他们所要求的特权也多是一些无伤大雅的事情,比如佘四明,就爱吃姆妈做的饭,满足了他,小佘心情一好,思考效率一高,提前半个月解决问题,这里好处哪是几百文工钱能比的?
黄谨对于连翘的考量也是很清楚的,他心中当然也会算这一笔账,不过这并不妨碍他的感慨:黄谨刚入买活军的时候,觉得此地的百姓过的已经是神仙日子,不假外求了,他当时的心情是震撼而又不可置信的,见惯了敏朝那里,文恬武嬉,有志者曲高和寡的局面,怎能相信买活军这里,只是换了个主君,便人人都有一番不同风貌,俨然是再造了个‘君子之国’了?
待到他誓死投效,尽弃从前所学,逐渐融入买活军的学识体系中之后,从大同社会的方方面面反照此刻,却又有本能的迷惑与怀疑,不知是否该真的相信大同社会为历史的必然,因那大同社会中所描述的景象,对黄谨来说,且不说科技,只在人性上,似乎便超出了他的想象。
再到此刻,已经半信半疑地将大同社会接纳为自己的信仰以后,再看周围世事,有时又会有一种隐约的无奈了——即便是连部长,也会松松手,为技术专家通融一点,将他母亲聘来做饭,一来是小佘爱吃,二来,也是给刚造好房子的佘家多添一点收入,也算是自己这面对佘专家的一点示好和结交。就像是陆将军也一样注意和黄谨等人交际一样,这些小缺点,就如同是社会机器上的锈迹,即便是在买活军这样一个先进的社会中,也始终难以摆脱、消弭。
这或许是生产力尚未达到这个水平,又或者是人性中难免的劣根性。这种阴暗面,和光明如影随形,黄谨一方面也难以免俗,投入这种阴暗之中,不住经营人脉,一方面却又因此有些感慨,这些逾矩的地方,一开始总是无伤大雅,也全都是好心,似乎并不能造成太大的损失,但是,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吏治风气的伏笔,就在其中一点点地被埋下了。
即便是连部长,都尚且不由得被捷径吸引,大同社会中所描述的完全无私的境界,究竟是否完全违背人性呢?到底可不可能?每当此时,黄谨都不由得生出一点怀疑来——固然,买活军的体制仍是其余政权完全无法比较的,黄谨不会因为一些失落就怀疑自己的选择。只是他无论如何也不能发自内心的相信,有朝一日,每个人都能拥有大同层次的觉悟。
至少,黄谨就不能全然无私,他的确可以为大业献身,但有时,在某些时刻,投机取巧仍然是他的本能,尤其是投机取巧并不是为个人谋取利益时,似乎就更理直气壮了,不过,大多数时候,黄谨至少还是可以把这种取巧的私心压制住的,他也至少可以意识到,社会发展的速度,某一方面而言,也在于衙门该如何限制这种阴暗,完全消灭大概是不可能了,但可以通过种种政策制衡,将其压制在一个很低的水平。
“说起来,最近连部长在衢县逗留,只是为了我们攻关小组,还是又有别的要务了?怎么这都七八天了,也没见您来视察视察工作。”
连翘并不会每日都去小组宿舍探望,因此自然不知道佘姆妈用公家柴火私卤鸭货的事情,佘四明是个睁眼瞎,根本不注意这些,连洗漱都要人提点,于梅香心细,又是后宅、衙门里历练出来的,倒曾和黄谨谈起这事,“咱们的宿舍紧挨着县衙,这香气太招人了,一问之下,还当我们攻关小组日日大鱼大肉的,吃喝不完的卤味还往外卖。这样下去,影响不好。”
影响不好是可大可小的事情,佘四明肯定不在乎这个,黄谨身份特殊也还好些,但连翘位高权重,多少双眼睛盯着,黄谨便婉转地说起佘姆妈的鸭货。“……已经在衢县有些小名气了,恰好衢县最近都在传说,小佘聪明,是为了爱吃鸭头的缘故,所以现在佘姆妈鸭头卖得非常好,我们宿舍外一到饭点就有人等着,去晚了咱们还吃不到呢。”
连部长一听就知道,这是有点情况了,她眉毛先挑了一下,大概是为了表达对佘姆妈的无奈,又马上说,“也是我们都疏忽了,事前该说好的。”
这件事于黄谨,好友的母亲,也算长辈,只能轻轻一点,佘姆妈没有领悟,就不好再说了。若是讲得再明白,或者直接做出要求,那就等于是给佘四明添麻烦了,违背了照顾他的初衷,这样要紧的关头可不好分心。连翘想了片刻,很快做出决断,道,“这样吧,不如在县里给她开一间食铺,专做卤货,这锅公家的卤水就让她带去,卤鸭头、兔头,鸡头,都可以卖,一个小小的摊子,本钱也不用太多,再一个灶头,平时到了饭点就做饭,我们小组都从她这里包饭,佘四明也还是可以点菜,这样一来,她赚到钱,佘四明有饭吃,两全其美,你说如何?”
黄谨其实也是这样想的,不过连翘是分管领导,也没带对接秘书可以商量,他不好擅自做主,只好这样婉转暗示,闻言立刻一笑,欣然从命,心道,“以连部长的精明厉害,肯定不止记下佘姆妈这一笔——佘姆妈一个没见识的妇人,还以为这里还是乡下,薅点公家的好处没什么,这也很很正常,真正要负责的其实是……”
正想着,连翘已道,“不过,这件事由你来说,是常平康失职了,他是怎么办事情的?你回去以后帮我带个话,让他立刻来见我——后勤上的事,后勤不管,还要专家来管,分了你的心,这就是他的工作没做好了!”
第360章 常平康受气
“你明知道这是严重违规的事情——除非有危及生命的紧急情况逼迫, 任何时候用公家的东西组织为自己牟利,不管金额多少,都可以直接开除, 或者严重警告,扣政审分。常平康, 你不会不知道吧, 你是后勤的组长, 佘姆妈的直管领导, 佘姆妈被开除,你也会被扣政审分的——”
“我也会被扣分, 佘四明也会被扣分, 因为你没有做好你的工作,而我是选拔你的领导, 我也要负责。还有佘四明,什么都不知道, 还在那一门心思地弄他的课题呢, 帽子就扣下来了,纵容家属牟利, 你怕伤了情面, 几句话不说,最后你伤的是母子间的情分,你让佘姆妈以后还如何自处?”
连部长声音不大,但语调却很严厉, 犹如狂风骤雨一般,责难向只有一点屁股尖尖搭着椅子的常平康宣泄过去, 常平康双腿都抖得和筛糠一般, 若不是买活军有严厉规定, 只怕早已要伏在地上叩头请罪了,满口只道,“请部长息怒,请部长息怒!是属下,属下……愚钝,属下想着,这卤水的确也是要养的,本不能熄了火,横竖那鸭头也是佘姆妈自己出钱买的,似乎并不算是占了公家的便宜……”
这样说倒也是有道理,不过,连部长是半点都没被说服,只是冷冷地哼了一声,“你的那些龌龊心思,我还能不清楚吗?常平康,我告诉你,政治课本,你还得好好学学!你这个人,有能力而无觉悟,每走一步就都很危险!叫人怎么放心继续任用你?”
“回去吧!好好做事!把佘姆妈好好送走,道理说清楚,别给我又闹出事情来!若是耽搁了佘四明用脑,我唯你是问!”
“是,部长,属下一定再不出纰漏!”
常平康满面惶恐,仿佛被连翘说得忐忑不安至极,拿手背不断擦拭着额前豆大的汗珠,弓着身,正要背对着连翘慢慢退出屋子,被连部长又瞪了一眼——买活军这里可不兴这个规矩!因此,他只好赶快转过身去,飞快地退出屋子,这才拿袖子狠狠地擦了擦脸,就着袖子的遮蔽撇了撇嘴,便垂下头,用自己习惯的小碎步,快速地走出了衙门的院子。
在衙门内部,如常平康这样走路的吏目不多,倒是墙角的一些杂役,对常平康露出留意之色,阉人和阉人之间是很容易互相识别的,常平康对他们点了点头,自顾自地往门外走去,倒是不曾上去攀谈——阉人之间的交际,自有相应的促进会活动,常平康来到衢县时间不久,还没赶上,大可以到促进会上再好好结交。
此时已经是日暮时分了,厨房里烟雾缭绕,佘姆妈正在做晚饭,常平康一到,立刻上去帮着拉风箱,“小梁子呢?”
“上街买菜去了——黄大人想吃个草木灰炒猪肝,草木灰是有,猪肝让小梁子去看看,若有就买了,若是没有,留话预定,明日也能吃上。”
草木灰炒猪肝,这是一味有些冷门的菜色,连常平康都没听说过,佘姆妈自然也只能琢磨着做,这就是在攻关小组做事的好处了,一般都有厨师能点菜,否则,黄谨要吃到这味菜,还要先交个厨师朋友,一般的饭馆,即使给钱也不愿做,就怕做出来不好吃,砸了招牌。
常平康是男人,力气大,他拉了几下风箱,火力一旺,灶里的烟气就少了。佘姆妈不用一边看火一边做饭,手脚也更麻利起来,很快就做好了四菜一汤:他儿子最爱吃的鸭头兔头,还有鸭掌、鸭翅,鸭架子烧汤,一会儿先喝几碗再下米线,也是买活军这里经济的名小吃,今晚的荤菜就是这个了。
另外三个菜:糖醋莲藕,银鱼干炒银豆芽,这叫二银菜,也十分鲜美,还有一碗韭黄炒蛋。各样都是一大海碗,哪怕是三五个大汉甩开腮帮子痛吃一通那都是够了的。佘姆妈的手艺的确是好。
卤味有很大一锅,佘姆妈先往外盛鸭头、兔头、鸭掌鸭翅,随后,她用一个大笊篱在锅里捞了十几下,把锅里的残渣都捞起来,这叫‘净汤’,也是为了显示自己并没有占公家的便宜。再自然地将一大锅已经先洗好的鸭头、鸭掌倒进锅里。这就是她要卤着去卖的那一锅了,主要是利用厨房里这口喂了多少油多少肉的好卤水,这卤水煮出来的东西就没有不好吃的,哪怕是豆腐,卤老了也香喷喷的,佘四明一顿饭可以吃三四碗老豆腐。
常平康呢,虽然没有说,但是他爱吃鸭掌,佘姆妈从公家的那碗卤味中夹了一个递给他,“常组长,你帮我尝尝味儿。”
“佘姆妈做的肯定好吃。”常平康也没太谦让,笑着说,“如今都叫我们这宿舍出的鸭头是状元鸭头,好些新结交的朋友都想托人情来买呢!”
佘姆妈高兴得满面涨红,不断搓手,“都是借了四明的势,不然,原也老做这个,只不见人夸。”
或许的确是有佘四明引发的流行在推波助澜,但是,佘姆妈的手艺的确也好,尤其是对辣椒的运用很到位,不像是一些店铺,惜辣椒如金,一切食谱全都按老规矩来,只有在用到茱萸的时候,换用辣椒,也不像是有些店铺大放郝嬢嬢辣椒酱,懒得自己去炸辣椒油,认为费事、危险,也赚不到什么钱。
佘姆妈的菜肴里,对辣椒的应用是很丰富的,现在民间有的辣椒酱,还是以油泡为主,还有人做辣椒鮓、辣椒粉的,佘姆妈则喜欢将辣椒剁碎了,加盐腌渍,这种鲜椒酱和油浸的辣椒酱相比,更加清爽开胃,加入到鸭头之中,把卤水里卤好的鸭头捞出来,再加鲜椒酱、稀释过的卤汁,一点芡水,大火熬到收汁,端出来的鸭头,一个个深褐色的,挂着红彤彤的辣椒粒,又有一层薄薄的芡汁,亮晶晶的。
光是卖相就好,也难怪民间争购,认为这是下酒的逸品了——虽然买活军是不喜饮酒的,饭馆也不怎么供酒,酒价也并不便宜,但是,酿酒也不是什么难事,没有官坊的好酒,农家自己酿的薄水酒,下了工,在暮色中来上两碗,吃两个鸭头,再吃一碗面,荤也尝了,酒也喝了,饭也吃了,所费无多,是劳作了一天的百姓们难得的享受。
“不是我说话不好听,从前姆妈家里苦,可吃过什么好东西?便是好物也不知道好,如今是都有钱了,吃过见过了,才晓得滋味的好坏。”
常平康做后勤组长有一点好,他的身份,不论和谁打交道都不尴尬,如佘姆妈这样老派的乡间妇人,也敢于和他坐下来偷偷吃一点薄酒,也不必担心坏了自己的名声,又或者引起家人的不快。
两人借着这番话,彼此关系比之前要亲近些,佘姆妈安排了晚饭,又和杂役小梁子一起收拾了桌子,叫小梁子去洗碗,又安排了一碟卤味,请常平康喝点小酒:她也是渔家的妇人,做派比较大方,否则,一般中年妇人即便出门做活,也不太会和异性多交谈,阉人也算是异性,列入了被提防的范围里,说话都不多,更别提坐下来吃饭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