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活

买活 第227节(2 / 3)
加入书签 返回目录 投票推荐
不说别的,就说猪吧,从前县城里,一到夏日就是逢集才杀猪的,一次也最多杀一头,如此,卖不完的肉还要及时做成卤肉,好保存得长久一些。可如今呢?谢双瑶看了个数据,吴兴县现在一天至少杀三头猪,还屡屡供不应求,食摊小贩的意见很大,他们有时还要专门雇一个小跑腿,来帮他们排队买肉呢。
领地经营就是这般,改变的时间门要拉长到几年去看,一两天,一两个月,似乎变化总是不大,但几年来看,大家都会吃惊,原来百姓的日子,无形间门已有了这样大的变化。谢双瑶对吴兴县的成绩还是满意的,她一边吃饭一边抽空点评,“我记得吴兴县是小金工作过一段时间门的地方吧?农业办的工作的确做得很好,很踏实,当然,本地的农业条件先天也比别的州县要好——大米的确好吃。”
“这是贡米,当然好吃了。”马脸小吴没什么波动地说,继续汇报,“已经到许县了,如果我们还继续北上巡视的话,应该可以在许县见到他们,目前研究的意见是,在许县开办鞑靼语学习班,发展为另一个对外的桥头堡中心。”
“衢县其实也可以,主要是大多数从西部来的内陆队伍,最后都是走到长江航运过来,鞑靼人他们身份也比较敏感,直接东去在天港上船往南走,这条线耗时太久,所以估计商队最后还是按这条路走,那他们的第一站就是许县、衢县这里的衢江,如果要再说的话,信江码头的丰饶县,现在也有一半算在我们治下了,还有巴蜀的叙州,现在也在等我们派兵过去接收。”
丰饶县、叙州,这是两处比较特殊的地盘,在过去几个月的起义潮中,大多数所谓的义军,都是乌合之众,未能真正夺取州府,反而在烧杀抢掠中,被买活军派去的私盐队,带领当地的衙役守军轻而易举地镇压了下来,如今这里的首尾还没结束呢——这些本来就志在挑起骚乱的专业反贼先不说了,被他们裹挟的队伍里,倒多有真正是遭了冤屈的,走投无路的苦命人。
买活军的私盐队也正忙着甄别俘虏,那些只想着□□掳掠的,被官府囚禁处死他们是不管的,但这样本来有冤屈的失地农民,被欺压的百姓,他们要把人带回买地来备案——这些事,看不到的时候可以不管,但既然见到了,知道了,以买活军的性子,怎么能装聋作哑?
既然如此,此事阻力之大,也就可想而知了,毕竟这些苦命人,受的自然是本地架势人家的欺压,买活军把他们带走备案,不就意味着将来这些人家要被清算?这些本地望族刚刚借出私兵,和买活军一道平息了叛乱,这会儿,战友立刻变成了令人忌惮的大敌,买活军要在他们眼皮底下,把证人平安带走,也要费一番心机——正常人谁敢和六姐菩萨作对呢?但也总有不正常的人,狗急跳墙,打着牺牲一两个棋子,将证人灭去,逃脱更大责罚的念头,这是私盐队必须要防备的。
还好,在将吕宋弗朗基人的有生力量全部歼灭之后,南洋战事也算是告一段落,买活军的大部队中有不少水兵已经撤了回来,人手还算是足够腾挪的。谢双瑶一声令下,让他们和原本驻守鸡笼岛、榕城、云县的人马换防,远征军轮班休整放假,驻军则拔营北上,到运河两岸去,确保私盐队的安全。
私盐队每日回传‘危险名单’,便是他们初步询问苦主得到的嫌疑人名录。若是平安回来还好,若有人胆大包天,敢动私盐队,那危险名单上凡是有名字的人家,都将被买活军列入必杀名单,阖族牵连,送往矿山为奴!
有了这几重手段,再加上临时人手补充,沿运河两岸的局面总算是有了逐渐平定的曙光,而丰饶县和叙州府呢,又和其余两处不同了,丰饶县是因为和买活军关系非常密切,本地的白莲教组织也十分严密,再加上官、商、民矛盾很剧烈,起义居然轻易成功,并没有多少流血冲突,义军的处置,也相当规范,并无中饱私囊、□□掳掠、封官许愿的表现,而是规规矩矩的清算田地,开设学校,往买活军这里送账册,请求衙门接收……
叙州府那里,却是得益于郝君书绝赞美味辣椒酱,此酱现在,远销海内外,已是买活军食材中最有名的一种,其中的两大股东,郝君书和张宗子,都是赚得盆满钵满——有趣就有趣在,这辣椒酱的分红利润,又被两个股东到处捐赠,留在手中的并不多。
要说起来,张宗子的股份,其实还是属于张家的,只是他擅自做主而已,张家人也不管他,由着他到处乱捐款,什么促进会都参一脚,如今除了知名采风使的身份之外,已俨然是个大慈善家了,还曾得到谢双瑶的夸奖。而郝君书这里就要专注得多,除了放足权益促进会之外,还把许多收入都捐给了叙州同乡权益促进会,直接在长江买船,往返叙州府接人。
如此一来,在长江上游的州府之中,巴蜀叙州府和买活军的联系,自然要比其余地方都紧密得多,买活军的货物、思想、教育,也都在叙州府自然地扩散开来,再加上叙州府是航运码头,纤夫众多,都信奉罗祖——什么样的地方,举事最容易成功?就是这种拥有大量有组织性工人,又有一个宗教把他们的思想统一起来的地方。
叙州府的纤夫,联合本地的河商,受盘剥之苦的农户百姓,已在买活军那里有了营生,又特意返乡助拳等待机会的同乡兄弟,居然也给他们一举拿下了府衙,竖起了买活军的活字红旗!此旗一起,周围州县忌惮,此时他们方才听到了京城的灾变传闻,惊慌之下,真以为买活军要攻略天下了,哪里能想得到是叙州府自行其是?
于是,别说攻打叙州府了,相邻的州县中,有急于变卖家产逃脱的,有要从龙,和叙州府呼应联系,也准备起义的,买活军衙门一收到私盐队的电报,叙州同乡权益促进会就不知从哪里得到了消息,所有船只,满载了叙州同乡,立刻放船西去,沿途不断收拢两江沿岸的纤夫,“到叙州去!叙州的高产种子多!天府之国!又有田,保你们吃得上饭!”
这些纤夫兄弟们,对同样信奉无生老母的同行怎能不相信?大家各叙字辈,都是罗祖堂口中的弟兄,切口一对,立刻扶老携幼往叙州迁移,等在武昌三镇的长江水师收到消息时,轻舟已过万重山,这一行人已经充塞了叙州府,带去了补给、铁料,如今人手极为充足,城里的学堂、军营都立刻开设起来了,义军也开始均田,开始请田师傅教人种地,也给买活军送账本:行事规矩,不曾滥杀,请买活军收编了叙州,从此在长江上也拥有一个能够联络关陕、草原的港口了。
这一连串举措,便连买活军情报局都有点措手不及,若说丰饶县的成功,还在情理之中,那叙州府成事之容易,便是谁都没能想到的事情了。更有甚者,叙州府的义军还不肯就此安稳下来,还不断向四周县府,传播买活军的知识、信仰,将大同社会作为招徕,发展同志,似乎大有要拿下巴蜀腹地,这才心满意足的态势。
谢双瑶不知道叙州府的具体消息有没有传到京城去,在她这里,买活军对叙州府最终的态度也还没有完全成熟,战术的占领,并不困难,但战略的扩张,则需要仔细考虑。这就和南洋战略是一样的道理——南洋的历史性时刻,畅快的一幕,不过是几天而已,但之后的统治、开化、教育,这工作量之大,是战事的几十倍,点头很容易,但要兑现自己的承诺却是很难。
因为叙州府的存在,丰饶县也迟迟没有迎来接收大队,买活军接纳丰饶县,起到的示范效应也必须予以考虑,谢双瑶现在人都到吴兴县来巡视了,再走几天,丰饶县就是在望,不过她现在也还没想好要不要去丰饶县看一看。
“草原鞑靼人就安置在许县挺好的,现在云县那里已经有点铺不开了,再往南走倒是有大城市,但榕城和泉州又很热,衢县、许县这里,冬天至少还有可能下雪,他们会适应一些。”谢双瑶也是觉得,买活军的经济中心有点太集中了,从长远计划,在内陆这一侧也要建设起有一定规模的城市,才能容纳日后势必越来越多的内陆往还商队。“不过,这样一来,许县和衢县的劣势就出来了,和云县一样,都是在丘陵地带,受到地形限制,城市规模有限……”
“山区起家,也只能如此了。丰饶县的山也多,衢县的山也多,往江阴那里过去,要直到武汉三镇,才是两湖平原,城市的摊子好铺,这之前只能修修补补,将就用了。”
确实是这个道理,沿海地区有好有坏,航运方便,但要收到台风滋扰,而且山脉是多,包括鸡笼岛,也是有一条纵贯山脉,虽说妨碍发展吧,但也能挡台风啊。
谢双瑶嗯了一声,让马脸小吴记下开会议程,“鞑靼人那里还带来了什么新消息吗,羊毛价钱有没有变动——先别说话,让我享受这口卤油豆腐。”
她眯起眼,咬下一大口包含了卤汁,层次分明的油豆腐,咀嚼了两下,这才心满意足地叹了一口气,“你继续说。”
“没什么大的事情,羊毛价格稳定,牧草革新正在有条不紊的进行。”马脸小吴翻动了一下报告,“就是林丹汗给你带了一封信,信上除了问你的好之外,还说他送几个鞑靼的王子过来,其中有两个都是货真价实的黄金血脉,还有和虎福寿那样,混了色目血脉的鞑靼人,蓝眼睛、黄眼睛的都有。”
两族交好,互相派遣上层子弟学习彼此的文化是很正常的事,谢双瑶一边听一边点头,听到最后一句才觉得有点不对,她又吃了一口卤油豆腐,开始扒饭了。“眼睛颜色有什么值得说的?”
“当然值得了。”马脸小吴面无表情,“他还问你是喜欢年纪大的,还是喜欢年纪小的——林丹汗希望你可以在里面挑选你的侧室小丈夫。”
“噗。”油豆腐被喷了出来,谢双瑶呛得惊天动地,小吴眼里飞快地闪过一丝得逞的笑意,看来,所有的秘书都乐见上司吃瘪,作为自己枯燥工作的调剂。不过,她当然不会被任何人抓到把柄,而是板着脸一本正经地站起身,一边为谢双瑶拍背,一边继续念。
“作为两族友好的象征,他同时也希望能娶到你的妹妹,用婚姻来为两族的和平奠定基石……”
第451章 求婚(中)
饮食男女, 人之大欲,不管是什么年代,基本上老百姓的人生大事其实就八个字, 吃饱喝足、繁衍生息,一个政权的领导人, 其婚姻大事受到内外瞩目其实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谢双瑶今年21岁,快满22, 按照外头的观念,可能都是四五个孩子的妈了, 之所以之前没被提亲,估计也是看在婚龄规定的面子上,谢双瑶的作风大家也都是明白的, 她自然不可能自己破坏自己的规定,说了23结婚,早一天都不行。
不过,人不管在哪个位置,好像都逃不过催婚啊……至少是逃不过别人的惦记,谢双瑶的家里人是不会对她说三道四了,自有别人来催, 现在是林丹汗来试探——少数民族嘛,民风比较狂野,也拉得下面子,求娶女王这肯定是不成的,那就是挑衅不是示好了,譬如冒顿单于向吕后求婚,其实背后的逻辑,都是通过婚姻占据对政权的合法统治, 更合理的办法就是送男宠,做侧室就行,女主的正室,肯定是要从自己族群内部来找。
少数民族的顾忌小,敏朝那边,占了大宗的名分,而且还有伦理框着,要说送宗男为侧室,那做不出来,但要说把信王送到买活军这里,一放就是几年,有没有什么别的想法呢?这也是很暧昧的事情。总之,老式和亲、结姻的逻辑谢双瑶也是很明白的,第一,做给大家看,告诉大家我们的关系很友好,十分的稳固,第二,便于沟通,有一层姻亲关系在,不管掌权人如何变动,也很难完全阻断双方的往来,而且彼此之间也多了个递话的渠道,让信息和资源的流通更加顺畅。
譬如,假如谢双瑶真的找了个蓝眼小侧室来,那么她对鞑靼的了解,鞑靼人的处境,肯定会比从前更高,那么,在两边的往来中,因为彼此缺乏了解而产生的不快,也就不太会发生了,小侧室在谢双瑶身边,眼界也比从前开阔,能看到的东西肯定是多的,什么东西是鞑靼人最需要的,他会比别人更容易得出答案。
一次成功的联姻,重点并不在于联姻双方的幸福与否,而在于这种双边关系的润滑程度,有没有被完全地发挥出来,没有人会关心小侧室和谢双瑶是否和睦,只要鞑靼和买活军的关系有进展,小侧室就算是成功地完成了自己的和亲任务。
可以想见,如果谢双瑶应承了这一次求亲,那么后续,南洋各族,甚至是华夏各省道,都会立刻选拔侧室,过来充实后宫,因为这里也同样存在一个内卷的问题,如果大家都没有这个沟通渠道,那没问题,但凭什么就只有鞑靼人能吹枕头风呢?对吧,我们叙州府/丰饶县/衢县/鸡笼岛/吕宋/占婆……的美男子难道就少了吗?难道我们就不需要女主的宠爱了吗?
当然,在这所有一切政治侧室之前,谢双瑶需要立刻和起家之地,比如说彬山吧,在出身彬山的买活军士兵中,找个条件相对最好的定个亲,让他来做自己的正室……此后将开启的就是另一个浓缩衙门般的后宫剧本了。谢双瑶揉着太阳穴,抱怨说,“本来还以为会过了23岁再提呢,真是的,还一年多的时间,这就等不及了吗?”
“他现在提,信一来一回,差不多人送过来的时候你也满23了呀。”马脸小吴倒很淡定,戳破了谢双瑶的逃避心理,“不止林丹汗惦记着,基本上,半年前开始,各家都在打听了,都盯准了你的婚事,主要关注点就在于择偶的范围,打不打算收侧室——就连敏朝的厂卫也在暗戳戳地问呢,刺探着民间你的绯闻什么的。”
“我有绯闻吗?”虽然八卦自己有点怪,但谢双瑶承认她是很喜欢八卦的,闻言立刻精神起来了,“等等,先别说,我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