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活

买活 第238节(2 / 3)
加入书签 返回目录 投票推荐
但是如今的妃嫔们,那就不同了,首先她们是有事做的,春夏秋三季,每三日去请安,并不是说都能见到皇帝的面,更多的是去别宫上课,回到宫中还有作业要做,在宫中的那几日,皇后也会给她们分派职司,让她们帮忙教导宫女识字。
人无事的时候,矛盾都因为性格摩擦而起,可一旦有事做,矛盾便大多是公事中的冲突,因公事而起的冲突,随着此事了却,其实也比较容易消弭,这就极大地缓和了宫中的人事。再者来说,她们也识字了,而且能够看报纸,看到外头的教材、话本,各式各样的书籍,人一旦识字,精神世界就会有一个很大的延伸,不会只停留在肉身所处的位置,这些妃嫔们几乎也和皇帝一样,感到自己十分忙碌起来了,甚至也觉得时间是很不够用的了。
第三点,则是外人根本无法想象的,那就是皇帝独居别宫,妃嫔们都住在宫中,等闲不能见到帝王面,很多人会因此同情妃嫔,觉得她们幽居深宫,青春浪掷,正所谓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不开门……但事实上,皇帝居于别宫,对妃嫔们来说,却恰恰是求之不得的大好事,直接让她们每隔几日都有了出宫的机会,虽然是坐在车里,左右随从护卫——但是,车辆行于街道上时,难道还不许她们暗暗掀起帘子,偷偷地看看外头么?
尤其是今年,因为南城的事故,宫殿受损者甚多,而且,当时也怕后续再有灾变,于是皇后做主,安排不少妃嫔去东城、北城的皇产宅院中分散暂住,这也让这些妃嫔们久违地感受到了民间度日的滋味。
这都是少年入宫之后,久已淡忘的记忆——而且物质上也比从前做姑娘时要宽裕多了,个别胆大的妃嫔,甚至还派出老妈妈去买了街面上的吃食,还让奶妈子带着皇子去街上看戏喝茶,至于说她们自己有没有乘机偷溜出去玩耍,那就不可细说了,反正即便是有,自然也绝不会告诉出来的便是了。
也正因为这些妃嫔们,体魄逐渐健壮,眼界逐渐开阔,思想也逐渐丰富,才有了今日这窗前共话的一幕,后说话的任容妃性子活泼,且言且笑,坐下来拿着邸报便指点给王良妃看,笑道,“这不是,前日去请安时还听说呢,朝廷要请开女特科了,我当时便和娘娘说,这女特科一开,咱们的宫女子,这几年的课便没有白上,娘娘真是高瞻远瞩,事事都想在人前,娘娘听了,也是一笑,不料这几日折子便登在邸报上了,看来,此事十成里已经有了七成了。”
经过几年的发展,《邸报》和《国朝旬报》之间的区别,也逐渐得以厘清:《邸报》是三日一份的,主要是以京中、地方上的紧要消息为主,政治味道很浓,有时会连篇累牍的刊登某篇奏折,这是‘吹风’的意思,一般来说,能上报的折子,都是通过京中厂卫、内阁两大派系认可的——其实也就是皇权、相权的合意,刊登在邸报上,是为了‘观风’,也是让地方上,以及朝中如御史台处机构有一个发声的机会。
所以说,折子上报,就证明讨论已经进行到了某一阶段,如果没有地方上重量级大佬上书,又或者惹来众怒,这件事就会在之后不久转化为具体的政策。因此,任容妃所说十成里有了七成,倒也不假,开特科时就已经闹过一次了,女特科受到的阻力应该是会更小些,因为就在一月之前,邸报上也刊登了姑苏知府的折子《姑苏女子流失暨城中织户凋敝至本岁绫罗减产》,其中便明确指出了,买地的女子有更多就业机会,是姑苏女娘大量流失最主要的原因。
这折子和今日的《请开女特科》折子,其实是前后手,前者就是为后者打的埋伏,首先要让邸报的读者都意识到,敏地的适龄女娘越来越少,对王朝的前景来说有多严重,其次才有《请开女特科》的解决方案。王良妃和任容妃的看法倒是一致的,女特科应当是能开起来了,毕竟,以如今的政局,以及过去几年的施政经验来说,只要内阁和厂卫达成一致,还真就没有什么办不了的事。
这件事,对宫女们的影响自然是很大的,如果没有宫女参考,那第一批女特科,十成里有九成恐怕都会是权贵家的内眷,再有一成才能轮到民间女娘,就如同特科的科举结果一样,不管日后如何,头几科的特进士,其出身往往是非富即贵,而且以沿海一带的户籍为多,这是无可非议的事情,有权有势,消息灵通,自然可得风气之先,早作准备。
这些女特进士,和之前的特进士一样,能否为皇家完全驱策呢?答案自然是显而易见的,天家从前是如何提拔阉人的,现在也就会如何提拔宫女,从这点来看,皇后的政治眼光的确过人,就算教导宫女读书最开始不是她的主意,但在皇帝把这个任务交给她之后,皇后能够不折不扣地照样执行落地,把宫女和妃嫔都教得很好,也就说明了她能领会到其中蕴含的政治意图,而且拥有很强的买活军所谓‘执行力’。
“王姐姐,您说,来年这女特科开考时,咱们能不能也下场跟着玩玩?”
任容妃是个活泼的性子,手里拿着邸报翻来覆去地看着折子,又仗着阁子内一时无人,不由就缠着王良妃一起畅想起来了,“若是考得了名次,也不知道张娘娘会不会给咱们安排些不用老出宫的职司呢——正所谓天家为万民垂范,既然要开女特科,取女特进士,就要有相应的职司,否则岂不是为买地养士了?你说,你说,为了给天下人示范,破一破之前坊间那对女娘外出做工的抨击,会不会让咱们也出去做事,给万民打个样儿?”
“哎呀呀——”说到这里,她不禁捧着脸颊,一边感慨一边好奇了起来,“难怪之前民间传谣,皇爷不阻止买活军做善事传新歌谣,原来是应在了这里。哎呀,若是我能考上,娘娘素来喜欢我,说不定就会给我派差,那可怎么办才好呢?我可不想出门做事,在宫里舒坦呆着享福不好么?可若娘娘一心要提拔我,却也不好推拒了娘娘的好意罢——”
这是已经完全投入到自己的想象里去了,王良妃也不由得掩口一笑,看了几眼任容妃在那自我陶醉的可爱憨态,她不由得又拿起报纸看了起来——理性上,王良妃也知道任容妃关注的焦点,对于她们的生活实际上的确是有更大的影响,但是,感性上,王良妃却又还是对《调查报告》中关于工业生产线设计标准化的这一段文字极感兴趣,甚至可以说是百读不厌。
她也不知道这是为了什么,但是,‘标准化’、‘可复制性’这些枯燥无味的词语,对王良妃来说,却比什么精彩纷呈的话本都更吸引她,本能地,她就觉得受到了吸引,恨不得能有一本教材,让她一头扎进去钻研。
“如果……如果妃嫔们真要打样出门做事,那我若是能管生产线设计那就好了……”
她心中不由就生出了这样一个念头来,更是隐隐约约,浮现出了一个大逆不道,不敢深思的冲动:“倘若……倘若能和信王一样,去买地上学,学一学工业标准化设计……那……那可就真是不敢想的好事了!”
第471章 宫闱闺心(上)
“王姐姐,这一题我怎么也算不明白,您能给我看看吗?我真不是个数学脑子,这代数也罢了,一扯到几何算面积,我就抓瞎了。”
“我瞧瞧,其实这题很简单的,你只是辅助线画得不好,你做卷子时,要考虑到出卷人的心思,是要考量你的基本功呢,还是再进一步,考量你一些拔高的知识点。
譬如这一题,它是在卷子后方,分值也比较高,那自然就要多考量一些高深的知识。譬如做辅助线的功夫,这个就是比较拔高的内容,因此,这一题你不会做辅助线肯定是解不出来的。”
看完了报纸,又在阁子里活动了一下手脚,略微做了一些深蹲动作——阁子的地方很狭小,还有许多家具,要舒展手脚的动作肯定是做不来的。因此,一到冬天,宫中的妃嫔们就会翻看一本叫做《囚徒健身》的小册子,这个东西是买活军使馆免费分送给来包场消费的客人的。
其用意也很明显:客人中的女眷,并非每个都有在院子里撒丫子跑步健身的条件,常常也是居于狭小屋舍之中,如此,只要有一条毛巾便可以锻炼身体的囚徒健身,便可以作为参考,让有需求的客人也能照着勉勉强强锻练起来。
在宫妃们来说,冬日里,她们可也不敢耽误了锻炼,深蹲多少总是要做个几组的,暖阁边角还搁了很小巧的石哑铃,再做几组哑铃飞鸟,浑身便发了汗,取来毛巾擦拭过了,也不能就此休息,还要抓紧时间做习题:既然见不到皇帝的面,那么,决定自己待遇的也就是皇后的喜爱了,而皇后的喜爱相当的简单,便是由每次小测时的分数决定的。
若是分数高,便可得到不少买物赏赐,再说,王良妃和任容妃也都是景仁宫,同气连枝,总要为景仁宫争一口气,因此王良妃不但尽量帮助任容妃学习,而且还很用心地督促景仁宫编制的中人、宫女学习——这是南洋的学习教还没传到京城来,不然恐怕宫中都不乏信仰此教的宫人呢。横竖,除了没有仪轨之外,他们对学习的热情是丝毫也不亚于南洋的那些狂信徒的。
“但是,姐姐又如何知道辅助线该这样画呢?”
任容妃在拼音、认字上天分极佳,不过她的兴趣主要集中在看话本上,也爱看戏,甚至自己还试着仿写过文笔稚拙的——这也是人之常情,大多数学生,不分男女,最感兴趣的还是语文课,因为这是和生活直接相关的东西,语文好,娱乐活动立刻就又拓展了一节,而受到话本、戏文的感动,想要仿写,那就更是再自然不过了。
很多人一生中唯一一次创作,就是试着写个故事,然后很快就因为能力的不足而放弃了,任容妃也是如此,她实在并无写的才华,毕竟阅历有限,实在是想不出什么波折故事来,便是让她写宫人的生活,也是平铺直叙,毫无意趣可言,哪怕是宫妃亲自执笔,揭穿宫闱秘闻,那也是看得人昏昏欲睡,因为里头毫无起伏,全是一些琐碎的冲突。
其余科目,不论是数理化,还是历史、地理,因为和生活相距遥远,都是作为必须的知识点,如同自己的工作一样去勉强地学习,要说打从心底感兴趣,那也是没有的事。在王良妃的生活里,如她这样对理科有一定天赋和强烈兴趣的人,不分男女的确都很难得呢。
智商上的优越感,也是她从前很陌生的东西,王良妃发现,很多知识,自己能轻易理解、归纳,可其余人却总是抓耳挠腮的,即便是反复说明也难以吃透。
“辅助线……辅助线就应该是这样画呀,你要这么总结,辅助线的种类无非就是这些,你只要记住了辅助线的种类,还有其往往对应的图形,到时候直接拿来套用不就醒了吗?譬如说圆,遇圆做辅助线,第一件事就是要找等腰三角形,找到这个腰,问题就解了一半……”
譬如此刻,在王良妃看来完全是一目了然的事情,任容妃却是愁眉苦脸,连说“这么多种类我怎么能全背下来呢?背回了前头,忘了后头呀”!又缠着王良妃感慨,“还是姐姐聪颖,难怪得了皇爷、皇后的喜欢,我最怕上算学课了,简直就是天书!都说女子天生擅长算学,可我怎么学都比不上皇爷呢,要不是有姐姐在,我还当谢六姐这话是说错了!”
“欸,这话可不好乱说的,六姐什么身份的人,怎么会胡说呢?别的不说,你看谢七姐,还有张先生,不都是女子?算学不也奇佳吗?每每前来上课时,我烦难数日的疑问,她们都可轻易解开呢。你也一定是可以的,只是开蒙得晚,要学得太多,暂时还没开窍罢了。”
“核桃酪来喽——”
二女正说着时,外头小厨房内,一锅热腾腾的核桃酪也已经熬出来了,小中人眉开眼笑,高叫着举着热气腾腾的小紫锅,走进殿中,在暖阁外讨赏,“奴婢几个今早天擦黑就起了,又是泡,又是摘核桃衣,又是去核又是磨,好半日功夫才得了这么一锅,只要贵人用得好,也不枉咱们做奴才的一份心呢!”
“这嘴真巧不死你!”王良妃笑骂了一句,吩咐身边的大宫女,“看赏,赏他们一人一本功课册子做去!”
“啊?”小中人这下傻眼了,张大嘴鼓着眼,那模样惹人发噱,任容妃捧腹大笑,王良妃得用的大宫女翠花也抿嘴一笑,拿腰间的小钥匙开了钱箱,抓了数百钱,装在小笸箩里递了出去,道,“自个儿分去吧,还有这些炭笔、功课册子都拿上,回去好生做去,开春了宫里又要组织联考,若是你们拉低了分数,叫西宫那儿又得了意去!都给我仔细着,过几日我要出卷子来查考的!”
几个小中人小宫女,都眉开眼笑脆声应是,接了赏钱,在门外给妃子们磕了头,说是回去做功课,又都回小厨房去了——那里炉子日夜不熄,是宫中除了暖阁子外最暖和的地方了。
入冬之后,两个妃嫔夜里一起睡在暖阁子里,宫女的下处和宫殿其余地方一样,都是滴水成冰寒冷不堪,宫人们便逐渐悬为定例:白日里尽量在小厨房中取暖,省下自己的份额煤炭,到了晚上把火盆烧热,因为他们的下处自然是不设‘地炕’的。就是景仁宫这里,因为玻璃、水泥的出现,以及内库用度逐渐收紧,皇帝搬去别宫住……等一系列原因,也逐渐摒弃了耗费极大,用烟道把整个宫殿都烧热的地暖,改为用暖阁子过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