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活

买活 第243节(2 / 3)
加入书签 返回目录 投票推荐
“不是施政,是游乐,让我不要乱出住处,谢六姐还说了一句话,她说:‘很奇怪,你们家的人都这么喜欢水吗?这不是第一个了,最好保护好自己,也不要得风寒’。”
游湖,不是第一个——皇后倒抽了一口冷气,不由得紧紧扣住皇帝的手:武庙便正是盛年游湖,落水感染风寒而死!
当然了,谢六姐的话还可以解读出很多含义,譬如她对皇帝现在的工作成果应当还算比较满意,至少合作愉快,不认为换人会有更好的效果——哪怕立场敌对,要维系和平依然需要双方上层富有政治智慧的沟通。不过,现在皇后已经被更惊悚的暗示吓得六神无主了。
“我们都知道,六姐可以前知,也就是说,如果排除了她到来之后我的变化,明年我极有可能因落水感染风寒而死。”
皇帝声音沉沉,“但你我心知肚明,我身体素来还算不错,便是六姐不来,顶多是少健身罢,不过偶然进补而已,也还有跑马的习惯,世庙服了几十年的丹药也依旧长寿,我正当壮年,便是落水,又如何会因区区风寒而亡?”
“仔细考量之下,武庙之死,也一样充满疑云,我和武庙,都信用宦官,而若无买地崛起,我不会弃宦官而用田任丘,宦官对阁臣的压迫,或许会达到阁臣不可忍受的地步,便如同在关税银子给付以前,伴伴四处勒逼富户捐纳,长此以往,确实会令富户文人忍无可忍……”
“皇爷,你是说——”
朦胧的光线中,皇帝的嘴唇扭曲了一下,他紧紧地握住了皇后的手,轻轻地摩挲着,低声说道,“我是说,祖宗成法,固有因由,可祖宗成法也不是全然管用,你以为内宦能完全倚靠,拿住了内宦就确保了咱们的安危?那只是矛盾还没激化到某一步!如今局面,哪怕我不动,地主的利益也一样在被压缩,当地主的忍耐被逼迫到一个极限,和平一样只是奢望!”
“既然动与不动,都会引来反扑,那我为何不动?我不但要动,我还要大动!我已经给信王和谢六姐同时去信,血亲继承,将由我这一代终止,若我死于非命,宫闱中所有人,包括信王都不具备继承权,皇帝之宝,我指定谢六姐为我的继承者,倘我夭折,那我就将这天下,交到谢六姐手中!”
皇帝的虎狼之语,让皇后面色骤然刷白,不可置信地惊呼道,“皇爷!”
如此行为,何等激进,何等荒谬,置皇后和皇子们于何地?要不是皇帝思绪清明,简直让人怀疑他是失心疯了!皇后如遭雷击,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但皇帝却是镇定如常,显然这个想法,在心中酝酿了不止一日。
“不要误会,这反而是为了保全你们的性命。”
他对皇后说,“也是全我夫妻之情,免去了你的为难,血亲继承,没什么好的,反而会完全破坏一个人的亲情、爱情,父不为父,夫不为夫。我已说过,我是天下之主,我有我要做的事,至于弟弟和孩儿们……便放他们自由去吧!”
说完了这番匪夷所思的暴论,他似乎也了却了自己的一番心事,打了个哈欠,将头一偏,很快便沉沉睡去,只有皇后僵硬地躺在丈夫身侧,吓得动弹不得,半晌才缓缓将手抽出来,犹自心跳如鼓,喘不上气。
‘免去了你的为难’,皇爷已知道了……父亲倩人来做说客的事……什么垂帘太后的疯话……皇爷已全知道了!
第480章 揭贴(一)
“卫姐儿,卫姐儿!”
一大早,卫家小院外就有人叩响了门环,还好昨夜雪已经停了,否则,叩门声夹杂在风声里,怕是不用力拍门,屋里人根本就听不到。卫妮儿恰好也起来了,赶忙应了一声,披了大衣裳,趿拉上哥哥的皮靴,跑出院子里开门。“怎么啦,出什么事了?是张伯伯‘老’了?”
论理,巷子里的丧事本来轮不到卫夫子一家出面张罗,多是里正出面,若是木头在家,也会有人请他过去出面帮衬——帮衬这些事,没有额外的报酬,不过是几顿酒饭罢了,但积累的是住户在本地街坊的脸面和份量,一户人家在胡同里过得如何,地痞流氓乃至顽童恶妇是不是绕着走,其实就看这些,就是官府,也会多给这样的人家好脸子。
木头是因为职位体面,见多识广,在胡同里算是第一份的,而卫家,却并不是因为卫夫子,而是因为卫姑娘、卫大郎在过去一个多月以来,跟着买活军东奔西走,四处发煤的举动,让他们在巷子中积累了很高的威望,进了腊月里,卫妮儿已经陆续被请出门两回了。
一回是排解邻里纠纷,还有一回是为将下世的老人做见证分家:分家时要有人证,这人证的意义,就是要让老人放心,保证能按约定分好,卫妮儿能被老人相信,这不得不说她这一阵在胡同里的地位确实是得到了夯实。
现在,再没人敢传她的闲话了,隔壁杨寡妇的侄儿还主动上门,愿意把院子便宜租给她——他家里也有个小子,对买学很有兴趣,想让卫妮儿看着照应照应。卫妮儿这里倒还没给准话——腊月、正月里,没有人搬家的,这房子都冻透了,就算是要租给别人也租不出去,怎么都得等着开春了再说。
“不是张家的事儿,他还没老呢,前儿说是还好多了,也不知道这冬天是不是又熬过来了——”
来敲门的正是高四柱家媳妇,她手里拿了一张揭贴,冲卫妮儿讨好地一笑,神神秘秘地说,“这是我男人后半晌从街边捡回来的,说是有人在那放呢,还贴了一墙,您也知道我们家德性,一屋子凑不出一双识字的眼睛,便连拼音都认不囫囵,这不是请您来看看吗?若是京里又出什么大事了,大家也好早做个准备。若是要舍粥舍煤的——”
京里到处贴揭贴,这场面对老京城百姓来说并不陌生,毕竟,在报纸兴起以前,揭贴其实才是舆论斗争的主要手段,朝中很多政治斗争,都体现在了不知何处来,一夜之间门满京城传播的揭贴上。
便是厂卫,也无法制止民间门的流言——敏朝残酷的厂卫政治,只要还是针对具体的官员,民间门的议论是他们根本就管不住的。往远了说,妖书案那样影响广泛的案子,也是从民间门流言而起,便是往近处说,这几年京城也一度盛传皇后的身世问题:也不知道是何人在传播这个留言,说皇后实际上是重犯之女,自幼被如今的承恩公收养,但其实根本没有选秀的资格云云。
这些流言中,有市井间门口口相传的,也有以揭贴的形式流传的,夜里塞门缝,贴墙角,这都是常见的手段,而让人哭笑不得的是,有时候府衙自己都用张贴告示,散发揭贴的方式来散播消息,譬如之前宣扬种痘法,宣扬科学防疫,宣扬南城地动真相等等,都直接采用了揭贴流传的渠道,这的确相当的实用,让消息在民间门广为传播,但也使得很多不识字的小老百姓,对揭贴比之前更加信任,只要是揭贴,就有些将信将疑的意思,这不是,高四柱媳妇憋了一个晚上,天一亮就赶紧来卫家了,就怕是官府要发煤发粮,那她得赶紧抢占个先机去。
卫姑娘虽然觉得这是妄想,哪有人用揭贴来公告发粮的?是怕出不了事故怎么的?自来发粮都是要想方设法限制人流的,若不然,好心办坏事,人挤人挤出事情的那也不是没有。不过,她还是扫了揭贴一眼,读道,“《良妃王顺儿请与天子离异表》——”
“啥意思?”高四柱媳妇压根没听明白,昏头昏脑地问,“粮飞?这是什么职位?礼仪又是什么意思?是要天子发粮么?”
“妮儿,啥事啊?外头冷,快进来说话——你就是要出去也得回来换衣服啊,那谁,一起进来坐呗,着凉了可就不好了——”
屋内卫太太也招呼起来了,卫大哥出来倒脸盆残水,小小的院子里很热闹,卫妮儿却顾不上这些,一目十行把揭贴看完了,越看越是惊讶,咬着唇先对高四柱媳妇说,“和放粮没关系,又是宫里的谣言。”
又应了一声,说自个马上就进屋,高四柱媳妇一听,先放下心来,不再蓄势待发预备冲刺着去抢粮,借着刚才卫太太的招呼,搭讪着把卫姑娘推进屋里,“真得进来说,我浑身都冻透了——”
她拿眼睛先扫了扫灶间门,见没添置什么新家什,屋内温度和他们高家也差不多,不由得也有几分讪讪:都说卫家今年冬天过了个肥年,傍上买活军,发起来了,每每出去发煤,都暗地里拿好处拿回扣收孝敬,虽然只是个别人私下嚼舌头,没什么凭证,但倘若卫家透出那么一二分不同来,在高四柱媳妇看来,这就是他们从发煤中得了好处的实证。
“来,到堂屋里坐,您早饭吃了没有?不嫌弃在咱们这对付一口?”
登门就是客,卫太太尽管也不耐烦高四柱媳妇,但按礼得这么问一句,高四柱媳妇正要顺口答应下来,卫姑娘收了笑,冷冷看了她一眼,她一个激灵,再不敢造次,连忙说道,“不必了,不必了,我赶着回去做饭呢,就是这粮非礼仪是什么意思啊?家里都惦记一晚上了,姑娘给我个准话,我回去学给他们听去!也免得小崽子折腾我。”
此时卫家人也都好奇地围了过来,卫姑娘道,“是宫中的良妃娘娘,这揭贴说,她已经去买活军那里备案了——她因为常年居于宫中,和皇帝不得相见,然后又受到许多限制,行动生活不能自主,还不能外出工作,因此要和皇帝离婚,到买地去!”
一席话登时把大梁下挂着的油灯都震得晃了两晃,众人异口同声地惊呼道,“什么?!皇妃要去买地?”
“要离婚?”
“备案是什么意思?”
“这备案什么意思,我也不知道……”卫姑娘皱了皱眉,“不过这只是揭贴而已,谁知道有没有这事儿,皇妃要离婚,怎么揭贴一下子就满街都是了?横竖,这也不关咱们的事,不过干看看热闹罢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