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活

买活 第245节(1 / 3)
加入书签 返回目录 投票推荐
到底是首辅,他一开口,众臣都一道称是,皇帝也道,“老大人素来有计量,请讲。”
“臣请先问,陛下对于二妃去处,意下如何?”
皇帝笑道,“天要下雨,娘要嫁人,女子性轻浮者,见异思迁,岂非常情?她们要走,我本是无可无不可,只是此事,天家颜面须不好看。”
也算是大实话了,众人听了都不禁点头,叶首辅道,“是,若无备案之举,她二人沐浴皇恩,却不思回报反而大放厥词,本该严加惩治。但却偏偏二妃和买活军是搭上线了,以臣所见,只怕买地是有意用二妃做筏子,进一步推行他们‘女子做工做官’的思想,要吸纳更多女子去买,试想若连皇妃都去买地了,各地民众知晓之后,又会掀起何等的逃买高峰?”
这猜测合情合理,众臣听闻,面色不由更加凝重,不过并没有人说什么严加看管城防,不使百姓亡买的天真话语:敏地流民成风都百多年了,从前国家还兴旺的时候都管不住,更何况如今了!
“女子流失,对我敏地影响,不必多说了,若说要严加处置二位皇妃,强硬对买,甚至问责买活军使团,此为自取其辱之策,就不必多加解释了,只一句话足矣——便是买地的船不来,人不闹,报纸不发声,使团一言不发,就此离去,老臣只请问诸位同僚,明年起若他们不送高产种来,这天下又将如何?”
这句话,起到绝杀效果,让意识到叶首辅态度而有些嘀咕的重臣群体,刹那间门陷入死寂。在众人凝重的面色中,叶首辅转身对炕上面色端凝的皇帝欠了欠身,缓缓道。
“如今之计,臣只能请陛下为天下念,忍辱负重——二妃要离婚,便让她们离婚!不但如此,臣还请陛下颁令表彰,许可二妃思想得时代之先声,并开女特科,请二妃应试,并朝中重臣勋贵人家,无不踊跃参考,中试者于朝中出任官职——”
“如此,方可平息城中民意,并堵住买活军的后手,暂缓我敏地女子流失之势,虽为天下前所未有之先事,亦是形格势禁,大局所迫,不得以而为之。请陛下看在百姓份上,忍一时之气,全万民疾苦!”
他起身慎重一礼,众臣虽然各有顾虑,但叶首辅已经把利弊分析得清清楚楚,这是唯一一条最好的道路,当下便都起身应和道,“请陛下为天下念!”
皇帝沉默良久,环顾四周,神色复杂至极,似乎心中之意委决不下,只是,环顾四周,田任丘一语不发,而文武众臣都已达成一致,似乎已没有了他回绝的余地!
“如此……”
犹豫反复了好一会,他忽而举袖掩面,似乎是难以承受这样的屈辱——家有逃妾,毕竟是颜面上极不好看的事情,这一点众人也能理解,尤其是不但要让她们走,还要反过来重用二女,这对于皇帝来说,确实是极大的牺牲!
但是,在重臣们强大的压力下,他还是把态度逐渐放软了下来,“如此,朕当思……”
虽然没有当场答应,但也就是找个下台阶而已,之后再上几封奏折,在《邸报》、《国朝旬报》上造造势,渲染一下气氛,也便就坡下驴了。叶首辅和几个尚书交换了几个眼色,都是不动声色,微微地点了点头:这件突如其来的大新闻,可总算是有了一点破局解题的思路了!
第483章 军第一次亏了
“敏朝已经发下通讯文章,公布了女特科的开放时间,明年四月就会进行第一次女特科考试,中试者被赋予女特进士的名号,并不进入宫中服役,而是和特进士一样,主管工部‘奇技’科,礼部‘名教’科诸事,也会负责对买事宜。听说皇帝有意设立一个‘对买办公室’,可能未必是这个名字,但是大体上是这个意思。”
“同样的,给敏朝衙门的回文我们也发出去了,得到了云县衙门的认可,这一次二妃离婚案的直接影响,算是逐渐告一段落,从即日起,使馆的安保等级降低,通宵执勤人数可以回落到往常的两人,大家认为有没有问题?”
“我认为可以。”
“可以。”
“同时进行发煤工作时,也要注意规范辅助者的言论,这些本地女娘现在都很支持二妃离婚,其主要的目的并不是关心二妃的命运,事实上,相当一部分人之所以卖力宣扬二妃离婚有理,完全是因为害怕我们使团被二妃连累,所以,要做好解释工作,让他们知道我们已经没有这种危险,可以停止相关的议论,还是回落到女子外出做工的道理上。”
谢向上笑了笑,“不能说咱们出煤,最后好处全给敏朝皇室得了去,是吧。虽然这有点困难——”
“确实困难,主要是女特科对百姓的影响是更大的,女特科一旦落实开放,这些京城女娘的愿景,肯定会跟着改变,比起千里南下,如果在本地也有出路的话,她们肯定也更倾向于留在本地。本地的竞争更小,还在老家,她们更有优势,所以她们最近肯定愿意谈这些,这是百姓们自己的倾向,要说管束、制止的确困难。”
说话的张小凤,可以说是使团中的‘京城妇女专家’,因为她就是负责扫盲班教育的,也时不时能进别宫给妃嫔们上课,上到皇家女眷,下到贫民少女,都曾做过张小凤的学生,当然也就是她的调研对象。
“我的意见是,要么就不做约束,让她们去说,要么,让那些有意女特科的人,回家去安心备考,我们从前阵子收了我们家的煤,因此得以安身立命,南下意愿又较为强烈的孩子中,挑选一些好苗子,继续做我们的帮手,这些人就不拘男女了,喊的口号也不必是女子做工——现在女特科都开了,女子做工的好处敏朝衙门自然会去宣扬的,我们可以继续宣扬一些敏朝官府所缺乏的东西。”
“比如说?”与会的几人都有点眼睛一亮的感觉。张小凤的这个思路,确实能让使团从现在的尴尬处境中解脱出来,至少是重新获取一部分的主动权。
“比如说,我们南方丰富的做工机会,这是如今的京城很缺乏的。”张小凤说,“还有我们便宜的教育,发达的福利,这都可以当作是一个宣传的点,只要舍得卖力气,就能吃饱饭,这是买地的好处,围绕它编一些歌谣,多少可以填充接下来一个多月的尴尬——煤至少要发到明年二月份吧,算算还有一个多月两个月的,也就是大年下歇几天,这不能白发了,什么歌谣都不再唱,那也太明显了,倒显得我们小肚鸡肠,见不得敏地的社会发展似的。”
但是,如果继续宣扬女子做工,不就等于为敏朝做舆论宣传工作了吗?这也太让敏朝君臣占便宜了,倒显得使馆有些傻似的,坐在长桌上首的谢七姐谢双吉有些脸红,她坐不住了,一下站起身。
“今天我在此要做个自我检讨。”
“这次事件中,使团乃至买地的尴尬地位,是因为我政治上随意表态,办事上程序不严谨,让敏朝抓住了把柄,因势利导,他们得利,我们这里却添了太多麻烦,太多工作量,这一切全因为我过于幼稚。我已经给云县写了检讨书,此次事件不论是什么处置,我都希望一切责任由我一人承担。”
谢双吉深深地鞠了一躬,维持了十数秒才站直了,“过去半个月内,使团内的兄弟姐妹因为我夜不能寐,连日奔走,原本大好的局面突然风云变幻,写了太多报告,于我个人而言,我很惭愧,我向大家道歉!对不起!”
“哎,这——知错能改嘛,本身对方也算是有备而来——”
“好了好了,七姐起来吧,何必这么严肃呢。”
到底是军主的亲妹妹,要说使团众人对此没有意见,这是假话,大冬天里组织发煤这不是什么轻省活计,大家做得用心,除了扶老怜幼,这人类本能的同情心之外,还因为这是统战工作,关系到买活军力推的民间新风气,通过发煤组织起城中的进步女娘,进行一场出色的舆论战,不但能把慈善煤的效益最大化,写在报告里这也是他们的工作成绩——买活军对于使团人员,是采取定期调职的政策,轮岗回去之后,是升是降,还是平调,不就都得看轮值期间做出的成绩吗?
本来一桩很亮眼的好事儿,就因为谢七姐越权行事,反倒让买活军被敏朝狠狠地利用了一把,好事变坏事了,这叫人心里怎么没情绪?此事的真相,瞒得过朝中群臣,瞒不过买活军使团——不但揭贴是厂卫去箔子胡同印的,而且就连所谓的内.幕,也就是王良妃买通隆长寺阉人的说法,也是厂卫一手炮制,操办此事的就是辅佐买活军发煤的大汉将军们,他们都是锦衣卫系统里的,带来的帮手的女娘,许多也都是自己相熟的亲友中比较进步的存在,消息岂不是随意就传递出去了?
再经由这些女娘,向她们街坊中巴结着盼煤的百姓一传递,民心可不就挑拨起来了?使团虽然永远也不会和张子赞把酒交心,但有一个认识却是共通的,那就是百姓根本就不具备对政治的关心和认识,更没有这么强的组织性,背后如果没有主心骨,根本不可能营造出走街串巷的声势——
就算在买地,一般的百姓也压根不关心《周报》前几版呢,买报只为了看社会新闻和话本、笑话的读者才最常见,更别说京城这些文盲百姓了,同情王妃?笑话,倘若王妃被推出菜市口斩头,他们拿馒头去蘸血治病还差不多。
真正组织百姓,营造舆论压力的是厂卫,买活军背了这个黑锅,却又根本无法澄清,因为他们的确给王良妃做了备案,而且是违规做的备案,事后,敏朝仪宾司行文过来,只问了两件事:第一,人不去买地,也可以在使团备案吗?使团是买活军衙门的分支?若如此,我敏地使团可否在买地断买地百姓的案?
第二,事未生,也可来使团备案吗?若如此,我这里千百桩事体都可来备案,就等你使团一个准话了。
这两个问题,当然,也可以不讲理的回答,我能接备案那是因为我有实力,你有实力你也能办到——那这就是耍流氓了,这个流氓,六姐可以耍得,使团这狐假虎威的代理人是耍不得的,他们来此必须在规则范围内行事,谢六姐根本就没有耍流氓的意思时,怎么能容得了她的家奴自作主张,破坏了她事先想好的节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