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说刘一对于谢六姐的崇敬是十一万分的话,那么,他对卫妮儿的感激就是万万分了,因此,他并不急着维护心中的神佛,而是认真地思考着卫妮儿的话,“可是,妮儿姐,六姐……六姐不一直说自己也是人吗……”
“是啊,六姐常说别迷信她,后来我渐渐地也咂摸出味儿来了——为什么不能迷信她?因为一旦迷信了她,就全指着她了,实际来说,她做错了什么呢?她不也一直做好事儿吗?她是在福建道长起来的,先照管南方难道还有错了?”
“她没有错,谁都没有错,可要是所有人都想着去南面,跟着她过好日子去,等到时机成熟的时候,再来北面照料这些受苦的人,那——在时机成熟以前,咱们京城这儿的百姓,就只能看命熬着了呗?”
卫妮儿的语气里,透露着一股不以为然的味道,似乎她对于改变了她命运的买活军,竟有了些失于不恭的妄念和非议,不过,她并没有说出口,只是摇着头轻轻地说,“但我不想他们看命。小一子,去年冬天,我一铲一铲,救活了你家,救活了多少个你这样的小孩儿,我心里很安生,很快活,仿佛我修了福报,我做了好事儿——”
“今年冬天,我还想一篇篇课文,一铲铲煤,把更多的乡亲们,从原本的命数里往外拉一把——等什么六姐,问什么六姐何时来呢?靠等、靠要,那不是我的心气儿。”
卫妮儿又是那满脸主意的样子了,她有些亲昵地拍了拍刘一脑袋,吐露了自己少对人言那真正的志向,“我不管煤谁给的,这课本谁编纂谁发的,谁给我都接着往下发,小一子,我可不想等了,咱们自个儿的乡亲自个儿救,生姐儿能少一个算一个——你说,若咱们北面的女子也能出去做工,也能从小就学也能考科举,生姐儿从小能上学,她还用得着拿自己的亲事还债吗?她不能去给人干活筹钱吗?”
“六姐不是神佛,没有千里眼,看不到咱们民间的苦难,她……她也有她的考虑,咱们不能怪她。可也不能老指着她了,她干不了的事我们自个儿来干,小一子,其实我很清楚,这一次出京要面临多少的危险,多少的冷眼……”
卫妮儿说,“但人活在世上,不能没点气性。”
她望着尘沙中模糊的轮廓,就像是望着幻想中那光辉的城市,她轻声说,“买地的改变,也是一拨人一砖一瓦干起来的,我没有六姐的神通,可我要留在我的家乡,哪怕是一撮土也好,一块砖也罢,我要让京城因为我,发生一点儿变化。”
“虽然享不了乐,但在我心中,这比去买地要更快活得多——小一子,你尽管去罢,你是该去买地的人,该去的人,都应该去过上你们的好日子。我已经想明白啦,我是该留下来的人——咱们老京畿这一带,有太多的钱生生啦,我要留下来,我要留下来慢慢地消灭她们……”
第525章 王小芸的执着
“高抬脚哟——嗨哟嗨——”
“慢放下哟——嗨哟嗨!”
“一头金哟——嗨哟嗨——一头银哟, 嗨哟嗨!”
牛油的香味儿,正在码头边上肆意散布,挑夫们喊着号子,把一挑挑箩筐装的陶罐小心翼翼地搬运上船——偶有一罐碰裂了的, 便是这牛油香味的来源之一。
另一处来源, 则是江边支出的火锅摊子——天气已经颇为暖热了, 在露天用饭成为了可能, 于是,这滚滚的牛油锅子,所散发出的香味儿, 经由江风一吹,让许多挑夫都伸着脖子咽口水, 艳羡地看了过去, 暗自下定决心,今日散工后,无论如何也要过去烫上两个素菜, 再要一碗牛下水,三文钱还管一大碗汤,对于忙了一天的苦哈哈来说,这已是难得一顿如意的饱餐了!
“小心起落, 别碰坏了罐子——仔细些,仔细些!”
在船舱外往返巡逻的管事们,瞪着眼睛检查着箩筐里的沙土, 看看是否有红油渗出, 他们的眼光是相当慎重的,因为接下来,船队要面临的是奇险的三峡航程, 船行的颠簸是运输中重要的关卡,从这个角度说来,或许牛油在冬季运输还要更好一些——牛油凝固后,油纸包会是更好的包装物,陶罐还是很有碎裂的风险,无论如何,第一次前往买地的贸易,大家都希望能万无一失,不要有太多计划外的折损。
“都督!何必折节远送至此呢——”
下风处,挑夫们在长板上惊险地摇晃着走动着,而上风处,买地考察团一干人,正和白杆兵的首脑们热情地话别着,他们已经彼此混得很熟了,甚至于可以说有了深厚的私人交情,而在首脑人物之后,还有不少前来送别的当地军民,也正好奇地打量着这些买地的活死人们——华夏百姓一向是很爱看热闹的,今日的码头,有买地的考察团,有白杆兵坐镇白帝城的首脑人物秦都督,甚至还有叙州帮的头目,对于他们来说,都是难得一见的大人物,理所应当,他们要来看看这些风云人物的风采,回去也好向家里人吹嘘。
“那就是叙州帮的杨将军吗,真是仁义无双啊!”
“杨将军远送买活军到白帝城来了!”
“肯定也不止为了送客,如今川蜀的势力哪有不上门拜见我们秦都督的?”
“那是……那是买活军的女医生吗?我听说万州有个女神医,治妇科是一绝——”
“那位就是要炸滟滪堆的孤胆英雄了吧?滟滪堆没炸他怎么就要回去了?”
“就是不回去,也得来送行啊,瓜皮!”
争吵声,议论声,笑声之中,不断还有行人挎着包袱登上客船,也有暂留此地的吏目和同僚殷殷话别,要离去的考察员拉着这段时间结识的川蜀友人彼此留下地址——码头上,比过年还要更热闹几分,大多数人脸上都浮现着热切而欢欣的笑容,显然,今年以来川蜀的改变,还是能让码头上大多数人开心的。
这样鼓噪的声浪,也使得,在人群的一角,一对正在话别的少女之间,彼此的气氛对比着有些冷清了,王小芸和黄景秀无言地彼此注视着对方,似乎谁都没有太多的话,最后,还是黄景秀打破了沉默,她有些好奇地问王小芸,“王吏目,你……当真要留在本地支援,再不回买地去了吗?”
是的,虽然考察团还有一两个吏目没有立刻离开,譬如小雷要留下来办学习班,小佘也要主持炸开滟滪堆的计划,同时还有一一原本是兵丁出身的吏目,要留下来保护他们的安全,同时在奉节和万州、叙州建立买地办事处。
但他们的留下,还算是一种出差,工作做完了是要回买地去的,这样的调动甚至可以说是相当的频繁,而王小芸所申请的,却是长长久久留在川蜀,甚至可以说就是留在万州,短期内,她不准备再回买地去了——按照她本人对外的原话,她要留下来,帮忙川蜀摆脱穷困,有一日成为和买地一样的天府之国。
这样的胸怀,无疑是让人极为感佩的,秦都督、杨将军这样的大人物,都对王小芸高看了一眼,他们虽然没有亲自去过,但也能从报纸,从游记中想象出买地的繁华,王小芸并非乡党,却为了川蜀宁可放弃这份荣华,这样的情操绝不是一般人能轻易拥有的,这也让她立刻在万州拥有了相当的民望,而想必,如果她愿意去叙州一行,也能代表买地收获不低的接待规格。
“这件事,我们已经多次讨论过了。”王小芸没有在这个话题上纠缠太久,而是用眼神示意黄景秀,叙州帮的吏目小张就在不远处,这不是可以深谈的场合,“景秀,我之所以留下,和你其实也有一定的关系——你也知道,现在离川的船票还是相当紧张的,我想把我的船票让给你,最好的办法当然就是我先留下。”
“我希望,你在买地能好好学习,多参详参详我们买地的政治课本,到那时候,你就能用全新的视角来看待发生在万州的惨剧——我和你说过很多次,你父亲的悲剧,绝不是我们所乐见的,也没有一个具体的凶手,可以说是两种社会制度,两种风气摩擦之下,一个不幸的意外——”
这样的话,或许是有些太过高高在上了,黄景秀脸上有一丝不以为然,似乎她已经参透了王小芸宁可自己留下,也要把她送走的真实动机——只要黄景秀留在万州,万州的‘遗老’就似乎还有一个精神领袖,他们便可方便地团结在一块,对于叙州帮,对于买地的转化进行顽抗。
黄景秀身上不论发生什么好事坏事,遗留势力总能找到一个角度,把它转化为和衙门对立的力量,那么,最好的办法也不是把她消灭,而是将她送走,让她去买地接受教育——如果黄景秀学通了,那么她回来对于万州的消化就有帮助,如果她始终冥顽不灵满怀仇恨,那么,限制她返回万州,也能压制住她造成的破坏。
这样的阳谋,虽然大家都心知肚明,但谁也没有阻止的立场,因为对于黄景秀本人来说,离开万州反而是更安全些的选择,否则,身处漩涡之中,有太多的人为了自己的利益,会把她的安危当做筹码来算计。如果有人想要造反,那么,会不会把炮制一起‘黄景秀之死’的惨案,搅动民愤借机生食,叙州帮又会不会有人为了预防这一点,用谁也想不到的办法,隐秘地将她的死处理成意外,搬掉这块危石?
比起留在万州当地,去往千里之外的买地——而且是和考察团同船离去,相比之下,竟然成了黄景秀最佳的出路了,至少就连万州的本地父老都不得不承认,买活军一向是很有信誉的,他们大概不太会轻易取走黄景秀的性命,黄家的最后一点骨血,还是在买活军的手上,比较更让人放心一些。
在这样的环境下,叙州帮即便想要从中作梗,也因为王小芸让出的是自己的舱位而难以进行,黄景秀因此,半是不得已地,反而成为了第一批能够离开万州府的川蜀百姓,这个父兄都死于买活军为首的新式义军的小女娘,现在要去新式义军心中的圣地——这不得不说是一种颇为讽刺的结局,黄景秀的神色因此而显得凝重,对于一手安排的王小芸有些抵触,再三地询问她真实的用意,似乎也在常理之中了。
人群中这些能听得到一人对话的听众们,大概都是如此理解她们的对话的,他们不再在意两个女娘的动向,而是簇拥着自己的头目继续往前走去,王小芸和黄景秀依旧站在原地,她们出神地看着小张的背影——从背影来看,她的身形依旧是苗条的,只是略有几分孱弱,但在正面看,这个曾经的风月女娘,已经完全是另一副狰狞模样了。
在万州码头的一场火并,让小张面上多添了几道皮翻肉卷的伤疤,但是,她失去了女子美貌的同时,却又因为自己的坚强,而获得了某种在新式审美中饱受赞誉的强势。似乎这伤疤也成为了她的一种资本,证明着她的勇敢,她的履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