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活

买活 第269节(2 / 3)
加入书签 返回目录 投票推荐
现在,百姓们竟然敢好奇起县衙内部的事情了,吏目们却也并不表达反感,而是高声地回答着,“听说是牛油冒菜——是川蜀来的新东西!”
“冒菜?!哪个,戴帽子的帽?是把菜码盖在米饭上头,像是戴了一顶帽子?”已经有人机灵地猜测起来了。对方则含糊其辞,大概是自己也不清楚的缘故,谢金娥领着黄景秀进了大门,随口搭了一句话,“是冒出头的冒,没有那个巾字旁!”
但是,她也不肯再说了,大概是因为她也不知道这个名字从何而来,也或者是因为谢金娥已经很饿了,就连黄景秀,忙活了这么一早上,又是下船,又是洗澡,又是办事的,这会儿又热又累,也是难得地胃口大开,很期待起了即将到来的买地第一顿饭——倘若天天都这么忙碌的话,那她的胃口一定也会跟着变大的。
“已经排上队了这就!”
县衙食堂,是单层的水泥墙面、砖瓦房,平顶,顶上一格格的镶嵌了玻璃的天窗,所以采光还是相当好的。这会儿天气比较热了,四面门窗都是大开,穿堂风一阵阵地,把窗口处传来的饭菜香搅动在一起,还可以隐隐听到水台后方,厨房哗啦啦的呛油下锅的声音,水蒸气、油气争先恐后地从厨房冒出来,时不时还能见到几个厨役,抬着大菜盆吃力地端上菜台。
这会儿是大家备饭的点,衙门里的公厅都还没下班,只有一些出外差回来的吏目们,赶早了过来吃饭,一字排开的水台上方挂着一个个木牌子,写了今天的菜色,其中一个台子上方悬挂的木牌要更大一些,墨迹也是新的:冒菜。
这个窗口是早排起队伍来了,有考察团的众人,还有些眼生的吏目,大家都很有规矩,排成一列并不插队,只是伸长脖子打量着后厨的动静,就连其余档口的厨师,也都好奇地频频回顾,不少人抽动着鼻子,彼此点头——显然也在议论冒菜的这股浓香。
“冒菜这个东西,是六姐办公室写信给衢县食堂做的指示,”谢金娥和黄景秀虽然是一路从川蜀过来的,但两人在路上并没有吃过牛油锅子,包括奉节兴起的朝天锅——也就是露天的火锅摊子,她们二人也完全没有领略,这是理所当然的事情——1,黄家清贫,牛油当然是吃不起的,就算有人请客吃牛油锅子,黄景秀也沾不了边;2 黄景秀当时在热孝里,算起来是船行到一半才出孝的,她在白帝城时,当然不会去吃这么香喷喷的荤油锅。
但是,她们也是闻过白帝城码头边朝天锅的味道的,那时的味道,和此刻食堂里传出的香味还有区别,黄景秀抽着鼻子,不由就说了,“感觉这儿的似乎更香一些,多了点……”
她不知道该如何形容,但的确是多了一丝让人垂涎,层次丰富的豉香味儿,“好像又有点郝嬢嬢辣椒酱的味道——那这锅底可就更贵了。”
红油本身,的确就并不便宜,除了加牛油、辣椒之外,还有川蜀本地的一些草药,香气才如此丰富,郝嬢嬢辣椒酱也不是什么便宜东西,再添加进去的话,黄景秀都想不到一碗要卖多少钱才能回本了——若是从前,她也压根不懂这些生意经,这还都是一路上听谢金娥等吏目谈论才略微有些了解。
“不是辣椒酱,是六姐开清单里的豆瓣酱——六姐还说,川蜀的郫县,产豆瓣酱应该是很合适的,让我们带去川蜀,看看能不能设一个生产基地呢。”
豆瓣酱这东西又叫豉酱,要说历史,当然是非常悠久的,数千年来,各地常用的酱莫过于豉酱了,这是一种比清酱油更常见的调料,不过,各地的风味也有很大的不同,不得不承认,买地这豉酱的香气,是川蜀黄景秀能接触到的平民酱料无法取代的。她狠狠地吸了几口,虽然天气依旧炎热,但已感觉到嘴里的唾液分泌得更快了,食堂里很热,但正因为汗出得多了,似乎感觉更想吃点咸的,喝点凉饮子更带劲些。
“来一份豆芽!一份海带!两个蛋——再来份里脊肉罢!青菜一份,给我一碗米饭!”
前头已经有人在点菜了,人们也都踮着脚看着水台上的行动——厨役随着客人的说法,不断地往一个篓子里倒菜:菜都是一份一份的,倒入篓子里以后,不同颜色的菜碟立刻叠在一起,“豆芽一份一块,海带一份一块,鸡蛋一个三块两个六块,里脊肉贵里脊肉要五块钱,青菜一份一块米饭一份在餐票里打,14块!”
“这个是我给的!”在一旁站着的吴老八立刻开始记账了,毕竟是散伙饭嘛,还用不着大家自个儿掏钱,不过,因为买地是不喜欢剩菜的,大家也没有借此多要,或者光吃肉菜——为了这么点便宜,落了大家的话柄可就不好了。
厨役闷不吭声,转身把带了数字夹子的篓子挂进了翻滚的红油锅里,同时拿了一个马口铁的小盆子,深底,大约海碗口大小,把另一个篓子里已经熟透,开始不断冒头的菜捞出,倾入盆中之后,又舀了一大勺汤浇在盆子里,但并不过多,没有盖过冒尖的蔬菜小山,再从一个小盆子里舀了一勺红油在碗尖儿上。
红油顺着菜山,逐渐往下滑落,没入了一样泛着油花的汤汁里,一股热腾腾的香气顿时冒了出来,一大碗米饭压得实实的,“五号十三块钱!”
五号篓子不是考察团的人,于是立刻付钱取餐——谢金娥也赞许地点了点头,认为这样安排是合理的,毕竟餐饮业容易忙中出错,到此时再来付钱,如此可以免去很多纠纷。
十三文钱,一大碗菜一大碗饭,这个价格,和提供的餐点相比,算不算实惠,黄景秀无法衡量,商家是否亏本她也不知所以然,她只是看着冒尖的菜山感慨了一句,“原来叫冒菜,是因为菜冒尖儿了呀!”
“或许也是因为菜在篓子里冒起来了才算熟呢?”
人们推测着这名字的起因,同时也陆续挑选着自己想要的餐点——里脊肉是最贵的,一碟厚肉片,打了花刀,还腌渍过,四片就要五文钱,黄景秀没有要,按着谢金娥的例,要了两个鸡蛋,豆芽、香菇、海带——香菇和海带在川内是非常名贵的东西,尤其是海带,但在买地却便宜得要命,她有种窃喜的感觉,认为自己占了很大的便宜。
三个菜已经是满满一大盆了,黄景秀几乎望而生畏不敢再要,不过,谢金娥还是为她加了一份菠菜,“菜是不算什么的!”
菜哪里就不算什么了呢?若是自家没有菜园子的人家,菜颇为算一点什么的,不论是入口的饭,还是陪饭的盐豉,都是很算得了什么。就是在买地,一份冒菜要七八元,也已经算是很昂贵的了,如果一个人一日只有二十文的收入,肯定是舍不得吃这个的。黄景秀心里对于冒菜在买地的前景,不是特别看好,不过,倘若是在衙门的食堂里,作为额外收费的加餐来卖的话……
她们到得算是迟的了,等到黄景秀的冒菜做好了,衙门的吏目们也都前来用饭,当然,进衙门食堂吃饭是要餐票的,所以他们除了自己的冒菜以外,还额外地去拿了一些含在餐票里的菜色,一人面前一个大碗,若干小碗,这菜色可以说是前所未有的丰富,哪怕是吃喜酒,也就只有这样的排场了。
吴老八一总会钞,端着自己的海碗走了回来,又给大家都来了一杯餐票里的饮子——用薄荷、白糖熬的饮子,现加了白色的小苏打粉末,摇一摇就是一杯气泡薄荷饮子,喝在嘴里直冒泡,甜滋滋又清凉凉的,黄景秀喝了一口,眼睛一下就睁大了,这种冒气泡的奇特感觉,是她从前完全没有体会过的,但是,这种在嘴里不断发泡的感觉,习惯了之后,又感到十分清凉解暑,是很好喝的。
“不说场面话了——大家喝口饮子,都在里头——吃吧!”
随着领导一声令下,大家碰了碰杯子,各自都喝了一大口饮子,有些人已经‘哈’地喘了一口气,还来不及评价这种饮子的口感,筷子便又纷纷向着冒菜伸了过去。黄景秀也捡了一片在汤汁中熬得发褐的香菇,有些审慎地注视了一会儿,慢慢地放进嘴里。
“哈——”
桌上立刻传来了比刚才更浩大的喘气声,很多人吃得太急,被烫到了,黄景秀因为吃得慢,幸免于难,她咀嚼了几下香菇,眉毛挑得越来越高,又赶紧地去夹了一筷子豆芽,咀嚼后眉头因为那麻麻的感觉骤然一蹙,但很快又舒展开了,一种强烈的惊讶感,将她完全攫住了——
世上真有这么好吃的东西吗?这真是川蜀的红油做出来,而不是六姐的什么仙器做出来的?这……这样的好滋味,也是人间能有的吗?
第528章 冒菜的诞生(下)
重油的东西, 几乎一定是好吃的,这可以算得上是一种常识了——对于不是天天都能开荤的群体来说,重油的东西经过恰当的烹调, 怎么也难吃不到哪里去。
油这个东西,空口喝, 是很容易腻住,让人有些恶心的, 但倘若做成了油酥小饼, 做成了肥肉豆沙月饼, 做成了咸烧白……把油润充分地和其余食材结合在一起,起到的便是犹如画龙点睛一般的作用。
这冒菜也是如此,虽然一样是融化了的流油,在蔬菜上流淌, 但是,却丝毫也没有过于油腻的感觉, 用筷子稍微一搅拌一下, 让红油和在汤汁中烫得入味的蔬菜拌匀了之后,再趁热送入嘴里,首先感到的就是浓郁的香气,这香气中有一种特别的馥郁, 随后是浓烈的豉香, 和牛油本身的味道搅和在一起,互相激发——
再之后, 才是那多种香料造成的复合型香气,黄景秀能隐约辨认出的,大约是香叶、草果,除此之外, 还有什么便很惘然了,只觉得在这异香的衬托下,豆芽本身那种腥气,已经完全被压制消解了,食材似乎已经只是在提供一种对牙齿的触感。
在口感之外,本身的口味变得相当的轻微,只有豆芽的鲜味留了下来,完全和调料的香气融为一体,豆芽这个东西,黄景秀是经常能吃到的,但毫无疑问,绝不会有在冒菜锅子里这样的好吃。
这种常见的食材,在冒菜锅子里,完全被提升了一个档次,而香菇这样本来就以鲜美著称的食材呢,那就更不必说了——川蜀的菌子,是要比外地多见的,虽然很少吃到香菇,也就是万州人叫做草菇干的东西——这个是江南的特产,但是,其余的小菌子,或者是从彩云道那里卖过来的鸡枞干,在黄景秀小的时候,也是在万州流通贸易的商品。
黄景秀对于菌菇的滋味,并不是太陌生,一年中偶尔也能吃到几次,而她认为,鲜草菇这样菇肉肥厚如荤的东西,在冒菜锅子里,绝对是一种珍味,要比什么做法都更让人着迷。
那种鲜美,完全是无法用言语来形容的,那鲜、辣、咸、香四味,完全融合在一起的口感,刹那间就征服了一个川蜀妹娃的口味,哪怕天气已经很热了,两口下去便是一身的汗,但她还是忍不住一边‘嘶嘶哈哈’地喘着气,一边止不住地挥舞着筷子,哪怕就连一旁摆着,餐票里本来含有的荤菜红烧鸡,都完全无法把她的注意力,从自己的冒菜盆子里移开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