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活

买活 第281节(2 / 3)
加入书签 返回目录 投票推荐
谢双瑶点了点头,也认可王无名的判断,“是了,哪有这么巧的,背地里一定有一股势力,可以把这几方都串起来,同时还找到人来出钱,这样的人其实不难找,白莲教的头目都是全国流窜闹事,只要辈分够高,人脉总是有的,关键是还要找到人来出钱——这么多人筹划大事,路费、吃住、筹办行头、找店铺安身,这笔钱不少呢。那个姓郑的商人查得如何了,是他出钱的吗?”
“怕还真不是,这人的账我们都查过了,没有什么问题,其余人也都干干净净。主要他钱不是很多,恐怕支撑不了这么多人跨省移动的开销——曲阜那边回信也来了,这人在曲阜没有什么产业了,就是被衍圣公逼得待不下去才到买地这里来安身的,他们家还做过备案,盼着将来回曲阜去清算孔家人的。应当不至于和白莲教搅和在一起,只是被拿来做了个烟雾弹,分散一下我们的注意力。”
还没查到最后的首脑,这案子就不算完结,当然,这几日云县太平无事,午时什么事都没有发生,估计是其余白莲教徒都隐匿起来了,王无名道,“主要是我们得罪的人实在是太多了——现在陷入的局面,犯事的人好找,金主反而不好找。”
说到这里,谢双瑶也忍不住笑了起来,王无名的话是公允的——一个势力的强势崛起,当然意味着无数势力的黯然式微,光从地域上来说,买活军的盐业对于很多地方就是一个冲击,而松江府一带的百姓也是很厌恶买活军的,因为买活军的纺织业也给他们造成了很大的麻烦。除此之外,各地(尤其是姑苏)的风月业,很多地方招不到工人的作坊主,还有千千万万的大小地主,他们怎么可能不刻骨憎恨买活军呢?
如果没有这样的憎恨,广南的客户、关陇的老陕、山阳的好汉,他们虽然都信奉白莲教,但一见面少不得勾心斗角明争暗斗,怎么可能如此精诚地联手?别的不说,客户人家一向是最排外的——没有客户自己人牵头,范郎中一群人,怎么可能从广南到闽西来冒险呢?
“抓住了客户的线,就不要轻易放手了。”谢双瑶沉吟下来,也觉得突破口就在范郎中身上。“他说他的上线在泉州落脚,那就重点盘查有商船在泉州、登莱都有停靠的大商人,如果还有广南背景,是广南的地头蛇更佳。这件事最后要收尾在闽南作乱抢掠,可想而知攫取的利益也以广南那边为主,山阳地方的白莲教纯属义助出气罢了。若说要动摇我们这里的关陕、山阳移民……”
她的语调有些迟疑了,王无名忙道,“这不太可能,关陕的流民为数不多,而且大多从事商贸——我也和关陕同乡促进会的头面人物黄来儿谈过了,他们主要都是跑马帮的行商,只有希望买地更加兴盛的份儿,至于新婚姻法,这个和他们没有半点干系——”
黄来儿这个名字,激发了几声呛咳,王无名语气顿了片刻,见谢双瑶示意,才继续分析,“至于山阳的移民,这个我们也从统计局拉了数据,近年来的山阳移民多是种田为主,也有些人在城里做工,但女性居多——山阳人是爱种田种菜的。总的说来,这政策对他们的影响都不如对客户人家的影响大。所以,大量移民被鼓动作乱的可能不高,而且,山阳人考吏目的热情高,他们为了考吏目,对于魔教自然是不屑一顾的,若是发现了还很可能主动举报呢。”
“有道理,说服我了。山阳人要做吏目这是自古以来的事情。”
谢双瑶也不禁会心一笑,暂时放下了这份担忧,“行,我估计运动大会之前,这件事不会有进展了,目前就是两点,第一,处理仇粟粟案,第二,防范广府客户人异动。”
王无名神情一动:他还以为仇粟粟案会等运动大会后再从容处理,现在还能再钓钓鱼……不过,真老母教的一帮人也不是傻子,卢发财、范郎中接连折戟,他们还头铁地按原计划行事的可能性并不大。而六姐似乎对客户土楼的现状业已十分不满——比起真老母教作乱,她更介意的,是土楼内部对买地新风的反感,以及被纳入买地数年后,仍没有主动分家的顽抗……
食君之禄,分君之忧,情报局的定位便是要为六姐做好鹰犬爪牙。王无名不会去评判谢双瑶到底该不该这么安排,只是立刻说到,“这两件事其实也是一件事,要大办仇粟粟案,就要防范那些惯于土楼形制的客户人家起来闹事——也要防着广府的客户人,在背后首脑的鼓动下骚扰边境,声援我们买地的客户人。如此,恐怕要调兵防守我们和广府的边境——”
但,现在还是运动大会期间,云县是需要军力的,再加上买活军经略南洋也需要大量人手,军队还挪得出人来防护边境吗?或许是不是等运动大会结束后再动手,会更好一些呢?
王无名的忧虑并没有言明,因为他感到,六姐的态度似乎是很坚定的。果然,下一刻,谢双瑶立刻否定了他的说法。
“区区三线而已,经过五年的养精蓄锐,要是还都无法处置得当,那就只能说明我们过去五年的工作实在很失败。”
她站起身走到地图前方,若有所思地轻轻抚摸着闽西、广北交界之处,“小吴,去把军部班子叫来,让胡三红列席——王无名你也回去准备一下,我们开个特别会议,能行的话,这件事今天就可以布置下去。”
“仇粟粟这个案子,不但要大办,而且要严办,要做好杀一批人,重役一批人的准备——如果广北的客户真的出兵想要骚扰边境,态度要严苛一点,不妨采取减员政策,来一批杀绝一批,不叫一个客户男丁回去他们的土楼——”
阳光投进窗内,把地图照射得熠熠生辉,但谢双瑶的面孔却藏在了光辉背后的阴影里,这仿佛给她出口的话语,附加了一层神秘的力量,也使得她的表情更加的不可观测了,这个人人称颂慈悲心肠、再世观音的女主,用一种很随意的态度,宣判了数千人,甚至上万人的死刑。
“土楼这样的东西,没有必要再存在下去了,本来就是客户,应该习惯频繁的迁徙——客户人家既然迟迟不愿适应新的生活……”
谢双瑶回到了阳光底下,表情和悦——好事做得多了,几乎已经没有太多人记得,这个女军主,要起人命来也是丝毫都不手软的。
她微笑着不容置疑地说,“那就只能让衙门用更沉重的方式,来把他们雕塑到模子里去了。”
第555章 信王的早餐
“大王起来了!大王昨夜歇得可好?”
“还行!就是天真热了, 还有,昨日是否又多了许多人入城?都到了深夜,感觉院子外头的动静还是不小呢。”
“应该是, 运动大会后日就开始了,听说昨日, 南洋代表团也到了城里,自然, 他们那艘船也带来了不少观众,也有占人土著, 也有去南洋多年的华侨, 咱们这一带自然是热闹了——屋舍这一片应该是全住满了罢!”
“人多到这个程度, 还真是让人没有什么出门的念头——一身汗不说,人群的味儿也着实是不好闻。”
“可不是这个理儿?这个月真连菜都不好买,新鲜蔬果翻了倍的往上涨价, 平日里便走红的小吃,更不必说了,乌味美面包房的蛋糕, 现在完全缺货了——搞不到精面粉不说,就连奶油、黄油之类的东西, 现在也完全断货了, 现在哪还有时间慢慢发酵来制奶油啊?听养牛场的人说,新鲜牛奶刚挤出来,煮沸了之后, 打在桶里,运到农场外,一人一碗就卖完了——他们养牛场开在海边,游客如云!一听说是专养奶牛的, 全都来看个稀奇,恰好也是天热了,如今城里交通不好运货又慢,怕送到工坊都馊坏了,他们干脆就在养牛场往外卖,一点不亏还多赚了不少。”
在云县北面,一处由好几个两层小楼连缀而成,带了花园的大院内,信王正和他的大伴曹如一边闲话着家长里短的琐事,一边在桌边落座,预备用他的早饭,他轻轻扫了一眼桌面,会心地微微一笑:早餐相比平时的确是简单了一点,曹伴伴刚才的话,半是闲谈,半是解释,如此一来,即便是有些不满,想必信王也就一笑了之,并不会发作出来,徒惹不快了。
说是简单,这也看和谁比了,虽然是早餐,桌面上也是林林总总放了七八个碗碟,这自然是一般人家无法想象的气魄,但和以往在宫中的例比起来,又确实是简朴得多了。
在宫中,早餐一般没有一十来道菜也是下不来的,而且肉菜居多,饽饽、面食类也是花样百出,在云县定居之后,信王的饮食习惯逐渐有了很大的改变,这七八个碟子倒是菜多荤少,而且口味都很清淡:凉拌黄瓜,酱醋汁调味,酸味为主;拌茄子,这是辣口的小菜,汆菠菜、拌的嫩嫩的空心菜叶,四道素菜,加在一起大约两小碗的量,再有一碟两个嫩生生哆嗦着的温泉溏心蛋,泡在一汪料汁里,一碟煎马鲛鱼的鱼鲞——所有菜里就这个是最咸的,用来下饭用。
主食两碗:一碗白米饭,一个杂粮的馍馍,酱料、咸菜不算在内,是随时取用的,这样的一顿早饭,说实话费的只是功夫罢了,在夏日的南方,菜本身绝对不算奢侈,便连平民百姓都能负担得起,什么燕翅之类的名贵材料,一概均无——
这倒不是因为敏朝使馆这里供给不充足,实际上,使团毕竟身处云县,工作内容的一部分就是撮合两地贸易,油水丰厚,用度一向是非常足的,休说燕翅,就是顿顿小蛋糕加奶茶都能负担得起。只是信王来到买地之后,养生观念一变再变,又从谢六姐那里,获取了对于家族遗传病的焦虑,是以现在不但热衷于锻炼身体,对于入口的东西,控制得也非常严格,丰腴厚味的美食,一概敬谢不敏,倒是和他远在京城的皇兄不谋而合,成了华夏第一批所谓‘新式养生达人’。
多蔬菜,保证蛋白质,油盐糖限量,碳水也不能贪得无厌,再加上充足的体育锻炼,如此三四年下来,信王早已不是当时来买那清秀瘦弱的少年郎了,如今的他,身高大约在175左右,虽然在买地这里不算是太过出挑,但至少也长了近10厘米,身形劲瘦——肚子上的腹肌已是时隐时现,脸颊也如刀削斧凿一般,再无一丝赘肉。
他祖传的丹凤眼微微上挑,肤色微黑,气质卓异过人,打眼一看完全可以说一声‘英俊潇洒’,十七岁的年纪,已逐渐褪去了少年的青涩,声音也渐渐低沉下来,有了些成人的样子了。
说到身子,自然也比来买时好了不少,如今信王一年也难得去一次医院,身强体健、敏捷过人,在使馆中是有名的健身达人,偶尔去云县运动场上打打篮球,虽然因为身高所限,抢不得篮板,但三分球的命中率,还是很值得他自夸一下的。
先吃清淡的蔬菜——天气热了,便是凉食也是无碍,或者说更适合刚锻炼完,汗水淋漓的胃口,随后再伴着豆浆来吃温泉蛋,若是往时,信王是喝牛奶的,但是刚才曹如也说了,这个月都没有牛奶送,便改为供应黑豆豆浆,这黑豆应该也是买地的作物,磨浆味厚浓郁,令人喜爱不已,信王喝了几口便赞道,“凉沁沁的,生津解渴,伴伴受累去厨房问一嘴,方子记下来,写信时给大兄捎带过去。”
他现在对曹如说话,不自觉倒是越来越客气了——并非是因为两人的关系有所疏远,或者信王不那么自信了,而是因为在买地这里,六姐以下人人平等,就算是谢六姐,公务场合之外也是和蔼可亲,连就餐都是去食堂排队,倘若她没空去食堂吃饭,秘书办的人为她打饭,也一样循规蹈矩。在这样的环境里生活久了,信王不免也耳濡目染,逐渐把身上那些藩王的做派都一一地改了。就说眼下使馆的吃食,他不过是用一个专门的厨子而已,于食材上并没有什么特殊,经常也和大食堂吃一样的菜色。
“一会就去办。”曹如笑眯眯地为信王又斟满了一杯豆浆,“这几日海鲜都不好买,昨日我还说,大王惦记着要吃新鲜的淡菜,恰好昨夜是大潮,今日恐怕有人来卖的——却不料今早厨子回来,双手空空如也,连淡菜都卖完了!还好使馆里存货多,光是各色鱼鲞就备了不少,还能熬一熬,否则再这样下去,大家岂不是要一起吃咸菜就饼子了?”
淡菜确实不算什么名贵的海鲜,但营养价值高,非常的鲜美,而且根据传言可以补肾,在坊间是颇为受到欢迎的。信王对它也很喜欢,倒不是因为它补肾,而是因为好吃,肥嘟嘟的新鲜淡菜,水里一烫——穷人把那水也要拿去做汤羹的,认为有特殊的鲜味。
使馆这里的厨子也学了本地的做法,把淡菜汤取上层的清汤,撇去底层泥沙不用,下新鲜笋碎、少许雪里红腌菜、金钩海米有就加一点没有也无妨,再来一块哆哆嗦嗦的嫩豆腐、腰连肉末,汤沸之后加少许盐勾芡,装碗后洒一把新鲜的水芹菜碎,就是本地人家常吃的汤羹了,虽然无名,但因为材料廉价,在云县这里叫‘海鲜羹’,一般的小馆子也是少不了它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