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活

买活 第300节(2 / 3)
加入书签 返回目录 投票推荐
六慧便是寨子中正在犹豫的女娘之一,她的汉话算是说得不错的,这也给她外出做工的想法提供了一个基础——如果连汉话都不会说的话,出去做工肯定是十分吃亏的,因为那样就不能走远了,只能跟着一个会说土话和汉话的人,在家附近做工。
语言不通的话,收入也比较低,一天只有十五文——语言通,但没有通过扫盲班考试的话,20文,通过扫盲班考试就是25文。所以寨子里现在大家都在积极地学说汉话,而且成效不错——其实大多数住在半山腰和山脚的徭人輋人都会兼说汉话的。
但是,她的扫盲班学习,进展并不算太快,因为平日里他们都是很忙碌的,上课时总觉得脑子不够用,昏昏沉沉的只想睡觉——扫盲班的老师说,他们是吃得还不够多,有点营养不良,精力不足。六慧也不知道这是什么意思,但是,她反正一直没有能学会拼音,寮子里的人也有人说,輋人是学不会的,因为祖祖辈辈他们都不认字,‘命里就认不了字’!
“胡说八道!”这样的说法,立刻就被老师驳斥了,但六慧是有几分相信的,因为她们的寮子的确和汉人的不同,别说书本了,万年历都是非常罕见的东西,他们就算得到了也看不懂,到现在,他们传递一些道理和故事,还是靠唱歌呢。或许,輋人确实没有认字的本事,天下间有那么多种人,任何人之间有差别,有些人天生就比别的人笨拙,这不也是很正常的事情吗。
虽然没有通过考试,也能下山去做工,但那就是睁眼瞎了,什么都看不懂,被人坑了也不知道……如果学不会拼音的话,六慧实在不能鼓起出山去做工的勇气,她只能在繁重的劳动中,运用偶尔的闲暇,幻想着自己有一天突然站出来,告知寨子里的亲友,自己要跟着商队去做买卖了……然后……然后……
六慧的想象,在此会有一个断层,因为她从来没有出过山,没有进过任何城市,虽然从小经历了两次迁徙,但也是从一座山到另一座山,所以,她完全想不出进城做活会是什么样子,尽管外出做工回来的族人们有仔细的讲述,但是,那无法在她的脑海中形成画面,所以六慧只能跳到下一个她熟悉的画面——穿着花花绿绿的衣服,满面笑容地站在村口,身后手上,大包小包,吃得胖胖,脸圆圆,身上壮壮的六慧,取出礼物馈赠亲友,同时在寨子里惊叹的声音中,讲述着自己跟随商队在外行走的传奇故事……
‘咕嘟咕嘟’,水又开了,她也非常熟练地把自己从幻想中拔了出来,用笊篱捞起红薯粉,投入凉水中,天气已经很热了,红薯粉放入凉水可以降温,也能更加劲道,远来的客人们洗洗脸,漱漱口,便可以吃一碗酸酸辣辣的红薯粉——每一碗上还能放两片猪油炒的苦菜腊野猪肉、还有一大盆猪油炒红菜,这已经是这个刚迁徙的輋寮,在混乱中尽力能拿出的最好款待了,希望买活军的客人们,不要觉得简陋吧!
六慧先装了几碗红薯粉,摆好了浇头、佐料,乘着天色还没有全暗,她赶紧端出去,这样如果有客人特别饿,当即就可以吃,她在这方面有与生俱来的才干,很能把事情办得让大家都满意,她又鼓足了勇气,问着客人们要不要先用热水洗洗脸——这也是輋寮能提供最高的礼遇了,如果他们想洗澡,那只能去河边,因为輋寮没有烧出这么多热水的能力,就连热水擦洗也必须分批呢,所以最好是一批人吃饭,一批人擦洗,这样她还来得及洗碗,而不是去邻居那里借碗筷来。
“我们有人受伤了,最好先用热水擦擦伤口——劳烦您了,感谢您!”
买活军的兵丁,倒是比吏目们还要更客气,六慧几乎有些受宠若惊了,她连忙放下了红薯粉,转身去打了一脸盆水来,这时候族长当然也出来接待他们了,不过他的汉话说得不是很好,六慧又赶忙在一旁帮衬着。
“他们不是摔倒受伤……是遇到了敌人。”
兵丁们的伤口是很容易分辨的——摔下山路:扭伤、擦伤,和猎物打斗才有穿刺伤,不过,像是这样伤在肩膀的一个小洞,那肯定是和人打斗,被人用利器戳的。村长和六慧很快都发现了这个伤口的不对劲,而买活军的兵老爷也没有隐瞒,解释了伤口的来由,“……那些客户人家的男丁,现在都散进山里去了,有些人联合在一起想要来攻打我们,夺取军需,被我们赶跑了,也杀了一些,这就是在战斗时留下的伤口。”
他们还反过来很关切地叮嘱輋人们,“他们可能也会来骚扰攻打你们,所以你们一定要小心注意,不要去围屋里,那里曾经是他们的地盘,有密道你们都不知道——”
但是,六慧已经无心听下去了,她连忙帮着阿姨把最后几碗红薯粉放在桌上,又和姨夫对视了一眼,察觉到了他的意思,便撒开手,跑进屋里取出铜锣,愤怒地敲了起来。
“喂!兄弟姐妹们!盘古后裔们!”
她义愤填膺地大喊着,“快聚集过来——那些汉客居然敢在山里撒野!在我们的山坳里到处乱窜——还伤害我们輋寮的恩人!”
“我们怎么能不把他们从山里揪出来!怎么能不叫他们知道,谁才是大山的主人!”
第598章 难题的答案(下)
“什么?!居然有人和买活军作对!”
“吃了麒麟胆了!这些人不想活!”
“我就说,昨日去山间趟林子,怎么瞧见了有人影,我还当是原来这里的汉客,心想着他不来管我们,我们也就不去管他,没想到,没想到他们居然这么恶毒!和毒蛇一样!”
“什么?!佛寿,你糊涂了!旧客出来了,怎么能不告诉大伙儿?你当他们在这附近,对我们能有什么好!”
“就是啊,佛寿,以前他们人多势众的,我们打不过他们,那是没话说,现在他们就只有那么小猫两三只的,你还装着没看到,胆子太小了!要把他们远远地赶走啊!”
“就是,就是!族长快说几句话!要我说,从今天起,看到汉客都要抓起来送到山脚下去!”
“抓起来给我们种田也行!”
“哈哈哈……”
欢快的笑声,略微冲淡了些寮子里紧张而又愤慨的情绪,不过,这个说法只能说是半开玩笑——也有一半是有些真心实意在里面的,毕竟,这批徭輋人刚从大山深处迁徙出来没有多久,他们輋人偶尔也会把捕捉到的俘虏留下来,用来耕田、干重活。有些脑子还比较糊涂的輋人,虽然享受了买地政策的好处,平白地得到了一大片熟地,但却没有意识到自己还需要遵守买地的规矩,反而因为自己寮子的势力有所膨胀,因此生出了不该有的念头。
“好了,都别胡说了!”
这会儿天色已晚,除了族长家里还要接待兵丁之外,其余吊脚楼里的人家,已经是吃过晚饭,准备休息了,也因此,听到了六慧的敲锣打鼓,他们便都热情地从家里跑了出来,这会儿族长家最大的吊脚楼前头,聚集了数十人,他们一边义愤填膺的讨伐着不知死活的汉客逃人,一边又热情地采摘着艾草,在吊脚楼前升起一堆火,用艾草助燃,还没有完全干透的艾草,散发出滚滚的浓烟,辛辣独特的味道把所有人都笼罩在里头。
这样一来,一整晚就不必太防着蚊子叮咬了,毒虫毒蛇也会远远地走开——这些輋人或许不擅长种地,但却绝对擅长在山中生活,毕竟,他们一直以来都在人迹罕至的山顶、半山腰,和主要在山脚下、山谷山坳里的汉客寨子不同,如果他们不熟悉山地的话,寮子的延续都会成为很大的问题。
也是因此,对于汉客隐没山中,伏击买活军的计划,他们是格外愤怒的,除了对恩人的担忧之外,还有自己的权威被冒犯了的不悦——诚然,輋人是因为打不过汉客,被迫收缩到山顶去的,但那不是因为輋客不如汉客勇敢善战,而是因为輋客的寮子,彼此距离很远,来往也是稀少,往往是各自为政,而汉客人多势众,还和其余寨子彼此联络有亲,每次发生摩擦,汉客振臂一呼就是几百个兄弟,輋客呢?一整个寮子也就两三百人,老弱妇孺还要占一半那,再加上汉客的铁器多,他们当然比不过汉客啦。
归根结底,还是农耕技术的问题,輋寮也不是不想聚居,但他们种田技术不好,一亩地能产个百斤稻子就不错了,人一多根本就养不起,只能分散居住,一个寮子占据一片山头,那么,彼此之间的联络注定是稀少的,这么千百年下来,也就形成了寮子各顾各的风气。
而汉人呢,他们的种田技术好,就可以支撑许多人住在一起,在没有衙门的山中,人多势众这个词是有极大意义的,人多了,就不容易被欺负,可以反过来欺负别人——他们也正是这样做的,只要汉人抱团,总数量又比輋人多,那么他们在这片山头就是无敌的,輋人也只能慢慢地被赶到深山里去了。
可若是零散的汉客,在山中遭遇呢?哼,那结局可就不好说了,单对单,在山林里,輋客可以把汉客撵着跑——他们也确实是这么做的,单独的汉人在山中行走,如果进入了輋寮的地盘,有被捕回去做奴隶的风险,当然,也有和汉客友好相处的輋寮,不过这终究是不好说的事情,所以也难怪客户在山中要住围屋,而且规矩又多又严格了,这要是不严格一点,少年郎在山里乱跑被捉走了,那是真的找不回来的!
如果说,那些汉客都还在围屋里住,輋寮是不敢下山的,但现在,既然绝大多数汉客都被迁走了,那他们还有什么可畏惧的?要知道,因为輋人种田的技术不好,他们对于打猎可比汉客要重视得多了,一个好的輋人猎手,在山林间隐匿、赶路,都是如履平地、手到擒来,汉人那些客户,说是对本地山头熟悉,能有輋人熟悉吗?
“我们都知道,他们藏在哪儿!”
已经有些少年猎户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了,他们中有不少人,会偷偷地到汉客的寨子边上来捕鸟——“他们这里鸟比别处多,因为他们晒的谷子多!”
谷子多,来偷吃的鸟当然也多了,所以輋人对于这片山头是很熟悉的,而且,听说了流入山中的汉客还互相抱团之后,他们要比军需队一行人更紧张和重视:军需队也就走个几趟,战事结束,或者转场之后,他们就不会再来了。但輋客可是要在这里长久的经营下去!?如果只是一两个流窜的汉客,那也就算了,他们不会在山中停留多久的,没吃没喝的,又不会打猎,能挨到什么时候?逃走了,估计也就是翻个山,去投奔亲友,或者换个身份生活——虽然这对大多数輋人来讲,难以想象其中是怎么操作的,但他们只要知道这些人不会久留就行了,至于说一个人来抢寮子,那属于找死,相信不会有人这么做的,他们寮子整体还是很安全。
可若是一群人呢?这可就不好说了,而且,按军需队的说法,他们还有铁器,这让輋寮的人晚上怎么能安心睡觉?不说别的,如果在收获的时候,一群人拿着刀来抢收庄稼,那輋人怎么办?所以輋人们比买活军的兵丁们还要更着急,而且很希望能得到官府的帮助,哪怕只是一点点——不用多,根本不敢指望买活军的兵丁们身先士卒,去扫山,去战斗,哪怕就只是给他们壮个胆,把周围的新輋寮都组织一下,也比西湖寨这边的族长单人出面要好。
“这当然可以了,本来也是我们的工作。等我们一到前线,立刻就向长官报告,到时候看看,等这波播种过去,咱们再组织輋人兄弟们,上山探一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