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活

买活 第306节(3 / 3)
加入书签 返回目录 投票推荐
这些外来的丁零人,从前是完全无法和本地的村寨人争锋的,好事轮不到他们,坏事他们有份,尤其是乡里有徭役,必然是先可着外来人口压榨征发,就算是干一样的活,他们得的待遇也是最差。长年累月下来,哪个心里不是积攒了一股怨愤?谢七对于这些事完全是洞若观火的,他为谢寨在县中经营粮铺已经二十多年了,怎么不知道这群外来人的仇恨都集中在谁身上?
谢寨算不上,就一间粮铺而已,而且经营得也还算是厚道,一定是李、张、黄这三大寨了,这三寨虽然在地理上并不靠近长汀县和敬州,但因为儿郎争气,屡屡能考上举人,百年间竟出了两个进士,就算是在敬州也不算是数不着的人家,于老家龙川县,自然是称王称霸了,三家还彼此联络有亲,占了龙川县最好的一片河谷小平原做耕地,扩建村寨……虽然也有争水龃龉的时候,但也能一致对外,算是龙川县内的一霸了。
若是把三个罪寨名额定给这三大寨,谢七认为是很合适的,不过必然激起三寨的反抗,到时候肯定要死人。不过,现在他不急着探问这些,而是要先把自己家良山寨的分家、迁徙等事情定下来。“山居清苦,族人也是积蓄微薄,眼看这夏稻已经播种下去了,很快就有收成,不知道迁徙时,这一片是怎么个规矩……”
对他这些执行上的问题,霍小燕是很熟悉的,她不像是艾狗獾、曹蛟龙,是后来赶上的,而是实打实在前线忙活了近两个月,不但劝慰过在土楼里哭泣的客户妇女,描述着买地的生活,诱惑着她们兴起分家的念头,还亲自搬运过药火去炸毁土楼——
甚至于,她也很熟悉和这些客户人家谈迁徙时惯用的一些套路了,此时也是丝毫不慌,假意思索了一番,笑道,“这样吧,看在你们的确动作快,这会儿就已经分家的面子上,给你们清白主动人家的待遇——和罗安寨一样,没收割的庄稼,你拿账册来,按过去三年夏田平均产量的一半收购对价如何?”
要不是谢七有多年的生意经验,这话他还未必能够听懂,这也是为何昨日霍小燕要请各行各业的人来推举代表——大多数百姓其实都是浑噩之辈,尤其对于陌生人灌输的新思想,接受能力极差,防心也是很重,但反过来,对于自己信任且亲自推选出来的代表,则又非常的盲从听信,以她现在的情况来说,通过代表来和百姓沟通,效率其实是最高的,在村寨上也是一样的道理,能说得通谢七,以及谢七背后的族长谢三、谢太公等人,整个良山寨也就动起来了,并不需要霍小燕再去忙碌,便可收到既定的效果。
“过去三年……这……若是没有账册呢?”
这不是,谢七不但听懂了,而且立刻就本能地开始寻找漏洞,这就是多年来做生意的习惯了——这时候如果能讨价还价多拿一点,那就都是族人能分得到手的实惠啊!
霍小燕可以理解谢七的心理,她并不发火,而是笑道,“那就只能按买地的价格来估算了,但我可要提醒谢哥,我们买地的粮价便宜,若是寻不出账册,只怕你们是要吃亏的。”
这么一说,谢七便立刻保证会回寨子里去寻账册——倒也不必担心他作假,成本、经年的账册是很难伪造的。谢七也不过是略加尝试而已,还不算是很刁滑的——到底山里人,就是老实,奸也奸得有限,不比霍小燕从前走镖时见识到的那些车船店脚牙,当真是一颗心都泡在坏水里淹头了,非得打起十二万个精神才能打交道。谢七这里,一旦被霍小燕破解了,便立刻讪讪然地摸了摸鼻子,问起了其他细节问题。
这些问题,虽然琐碎,但正因为琐碎,才见到了谢寨搬迁的诚意,也都是他们必须关注的问题:大家是一块搬迁,还是分批搬迁?走什么线路?可以选择什么搬迁地点?如果把一些东西折价卖给官府的话,如何交割,怎么领钱?交割了之后倘若发生损坏谁来负责等等等等。
霍小燕一一解答:搬迁立刻就要进行,分家完成之后,可以按罗安寨的标准,从买活军提供的地点中选择迁徙目的地,如果愿意去南洋那样的艰苦地带,买活军也会给予一定的补贴,若不然,可以选择去鸡笼岛——实际上鸡笼岛并不是特别远,将来从汕州乘船回来,也就是半个月的光景,还是可以时常回老家看看的,而且那里土地肥沃,海洋渔业资源也很丰富,去了鸡笼岛未必会舍得回来探亲。
至于线路,目前自然是往回走,经过罗安寨,从闽西山路取道去码头了,山路的确是不太好走的,不过,一路上已经没有什么劫匪,輋人的村寨也能提供补给,安全不是问题。霍小燕特别强调,或许数月之后,等汕州到敬州的路打通了,龙川县的客户人家可以乘船从韩江到汕州港口,换乘海船,但那时候,不算是清白寨子,补贴没有了,兄弟姐妹也必须远隔千里不说,很可能到那时候,鸡笼岛已经不会再收纳客户百姓了,那他们就只能选择南洋,或者是更艰苦的高丽二道,“那个地方现在只有做生意的人,还有辽东的汉民舍不得故土的迁移过去,本身土壤也贫瘠,这几年也特别冷,收成不好,对农户来说迁移到该处完全是自讨苦吃。”
既然如此,谢七对于迁徙之路辛苦的抵触也立刻就消失了,归根结底,客户人家虽然对于宗族有强烈的眷恋之情,但同样也敢闯敢干,有强烈的冒险精神,多有儿郎出门千山万水的经商,随后招引亲人前去,甚至阖家、合族搬迁的,这会儿既然没有别的选择,谢七便立刻兴起了对于新土地的向往,向洪县丞借来了文房四宝,现场临摹了一副迁徙地理图,又邀请霍小燕和他回良山寨去,现场见证分家,同时引领众人挑选自己的迁徙地。
霍小燕倒是想去呢,但她哪来的时间,就这会儿,已有几个衙役在门口晃悠了几次,显然是又有人前来拜会了,她便告诉谢七,目前良山寨的大家,对鸡笼岛、南洋以及还可以备选迁徙的浙北山区等地,其实都毫无认识,不知苦乐得失,不必现在就定下具体的地点,完全可以等到港口,大家都经受过一轮扫盲班教育,懂得读地图了,再来做选择,反正他们是要结伴分批走到港口去的,一路上负责看管他们的吏目,也会为他们上课,还有大把的时间可以学习。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