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活

买活 第311节(2 / 3)
加入书签 返回目录 投票推荐
——可在参谋部乃至曹蛟龙这里,他们的理由却是完全正当的,甚至可以说是比金逢春还要更正当,因为这完全是秉持了六姐的指示——金逢春知道,此次出兵广北,除了要把真老母教彻底打掉,让天下人不敢再用魔教为遮羞布来鼓动百姓敌对买活军之外,最重要的目的就是要摧毁围屋,而六姐的意思很明白: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不要怕杀人,要敢于消耗掉一批最顽固的,最无法转化的客户男丁——谁反抗得最厉害,那就要杀谁!
根据这条基本思想,买活军先在广北钓鱼,把第一批乡兵诱入闽西截杀全歼,不留活口,随后又在敬州县治,以‘莫须有’之罪在各村寨中挑拨矛盾,激发他们彼此械斗,再以结仇为理由,鼓动众人迁徙……
在这批混乱中,死去的男丁,以及被动乱牵连而死的男女老少,加在一起只怕早就超过了五千之数。那么,参谋部在敬州的决策,金逢春哪来的底气说它是错的呢?而曹蛟龙作为一个使者,事事都是请示过参谋部的,金逢春当然也不能说他要负什么责——一个入伍不过三个月的大头兵,若说他要负主要责任,那买活军成什么了?乌合之众吗?
但是,这种理智上的考量,仍无法完全克服她看到叙述时的不适,这种不适,并非是完全基于工作上的困扰,还有对这条计策本身的不适。金逢春发觉她对这计策的反感,胜过了实际上损伤更大,牵连更广的县治村寨械斗——也就是说,如果条件允许的话,其实县治都应该搞一搞敬州的这种策略才是最划算的,因为这种策略把损失精准地控制在了六姐亲口说要打击的人群里,还不怎么妨碍生产,而县治的策略,带来的伤亡却不可避免地会扩散到妇孺中去,对后续的生产更有长远的影响……但是,金逢春仍是觉得挑拨械斗也好,钓鱼截杀也罢,她在感情上都是能接受的,并且认为是正当谋略的一部分,而这条策略,却总有些地方让她觉得实在是过于残忍了。
但是,这样的情绪是很难完全阐述清楚的,因为她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在两次挑刺都被曹蛟龙不卑不亢地顶回来之后,金逢春一面在心底调整着对曹蛟龙的评价——果然能当使者且全身而退的都是狠人,这个人前途不可限量,尽量不能得罪了他;一面也知道不宜再对此事追问下去了,只是情绪上一时还无法完全平息,只好低头反复翻看着笔记,思忖着下一个话题。倒是曹蛟龙,主动把这层若有若无的膈应给道破了。
“金府,是不是心中总觉得此计过于毒辣,但细想之下,又说不出个所以然来?”
“啊,这——”
虽说,刚见面就谈得如此深入,多少有些交浅言深,算是官场大忌,但金逢春正翻看的就是曹蛟龙的日记,也是他的肺腑之言,这似乎也拉近了他们的关系,为两人间营造出了一种亲密的氛围,金逢春略微犹豫了一下,也就坦然承认了这个无关紧要的问题。
“确实是有点儿,但仔细想想,又挑不出什么,所以才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你会这样问我,是因为——”
“不错,我也觉得此计似乎过于狠毒了一些——虽然斟酌之下,又是最划算的决策,但近日来,也总是耿耿于怀,反复回味之间,亦有些感触——我认为此计最让人不舒服的,并非是水攻也并非是选择全歼五千乡兵,而在于马千户之叛——倘若是两军对垒,敌军水攻,便是这五千人全死了——”
那金逢春也认为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仔细想想,确实如此,就譬如被诱进了闽西的广北乡兵,他们是怀着抢劫的心思闯进去的,因此全被杀死,一个活口不留似乎也很应该。不忍的重点,似乎在于这些乡兵,至少在当时来说,不存太多恶意,只是为了保护府城而去。
不管他们从前是否主动械斗,欺压周围百姓,当他们为了守卫家乡而战时,似乎应当拥有一定的尊严,和闯入闽西的广北乡兵不同,得到敌军的一些尊重——至少,金逢春认为,也不是说就不该水淹,真和春秋义战似的,大家约定了时间摆兵阵互冲,在她的设想中,至少该让他们死个明白吧,哪怕炸坝以前叫一声,‘我马某人已反正了,灭敌于此’,似乎都比如今这计策给人的感觉要强得多,光明正大得多。甚至于,如果为了自身安全考虑,不愿喊‘马某人’,就喊一声‘买活军灭敌于此’,又有何妨呢?
当然了,从结果来说,人总是死了,怎么死的,死时是否糊涂其实已是没有意义的问题,但这样的不舒服感还是很难散去,现在它困扰的已经不是死人了,而是活人。金逢春还以为曹蛟龙会进一步开解她的这种不适,但没想到曹蛟龙居然也坦然地承认了下来。
“其实,便是我自己,也觉得心里有点儿过不去,有点儿过于残忍,但我没有记在日记本里——若是写下来,那便似乎是把责任全推给马千户了,这却又不是我的本意。再说……再说……”
曹蛟龙沉默下来了,在烛光下,他的眼神显得很波荡,似乎是往事在他的心头又泛起了波澜。他轻轻地说,“我也能理解马世叔,马世叔是辽东走出的将领,他是因吃亲兵空饷被贬到岭南来的——但其中内情,只有我们辽将自己知道。马世叔是李家提拔上来的将领,李家在亲兵中是不吃空饷的,也不用朝廷粮草供应亲兵……”
说到这里,他停顿了一下,金逢春也是微微一怔:吃亲兵空饷,似乎更证明了马千户人品的低劣,但金逢春已经不是闺中少女了,她已是个老成于实务的干吏,多次在繁华州县,组织着数十万人的农业生产,此时此刻她本能地就意识到了这一点——朝廷不给粮草,亲兵又是实人实饷,那粮草从哪里来?
“那么,粮草从哪里来呢?自然只能是从守军附近的百姓身上刮地皮了……李家亲兵如狼似虎,可背后的百姓,过的日子和建贼包衣农奴也没有什么两样,马世叔分守小盐关时,便是因为善抚军户,宁可吃点空饷,少练几个兵,也待军户优容些。因此不见容于李帅,被撮弄来了岭南。”
曹蛟龙笑了笑,“若说水淹大溪坳残忍么,只怕这残忍,在马世叔心头还排不上号呢……最大的残忍,并非是如此快速的截杀,而是在经年累月的折磨中,把一个精壮汉子的骨血榨出来,把他的脊背打折了,日复一日,食不饱腹衣不蔽体的劳作着,只为了供养着守卫边境的大军——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城破了,会有更多的人过上他们这样的生活,这已经是最划算的结果了,就像是大溪坳一样,牺牲一小部分必须牺牲的人,换取更多人的利益……”
“金府,今日这话多少有些僭越了身份,但也是我曹蛟龙的肺腑之言,残忍吗?残忍的,耿耿于怀吗?确实是难以忘却的,确实是不舒服的——但,这就是战争,金府你自小生长在买活军的天堂里,或许你并不明白这个道理——战争,从来都是如此让人不舒服,从来都是如此的残忍,从来都是如此的——”
“反人性……”金逢春喃喃地说,她看着曹蛟龙,却又好像在透过他看马千户,看着那冰天雪地中艰难跋涉的辽东百姓,她忍不住打了个寒噤。
战争能带来太多的好处,毫无疑问,金逢春也一直在享受着战争的红利,以至于她似乎忘却了这最重要的一点,战争在带来荣誉,带来人口,带来财富的同时,也会毫不留情地带走许多东西,他们会永远带走那些浸淫在战争中许久的人,一部分的人性,让他们对残忍感到麻木,甚至于几乎是理所应当,他们的魂灵似乎都会因此有了永久的残缺,他们永远也不会再和常人一样,因为——
“战争,就是如此的反人性。”
第622章 一念商机
“这天, 简直热煞人了!还不到三伏,这日头就晒在骨头上,实是难熬!虽说这南面的百姓不用耗费过冬的柴火棉衣, 可一样也有花销是减不得的——那买柴火的钱, 如今多化成凉茶一碗碗喝下肚子里去了!”
“可不, 真是不喝不行,若是不喝,满嘴里长火燎泡, 说话都说不得, 一说就疼!就是那老火凉茶,一碗咕咚咚热腾腾的灌下去,到了晚上再洗个热水澡——欸,您说怎么地,这燎泡它自己平复了去, 竟就好了!”
“唉,这鬼天气, 羊城就已经这么热了,这时候还要往南洋去, 那真不是要热死人么?啧啧,还要坐船——造孽, 当真是造孽啊!”
广府道,羊城港港口,虽是这样大热的天, 可帆船的桅杆却还是挤挤挨挨地排成了一条线, 沿岸的停泊位上,几乎很少有空位,再往后密密麻麻的船只停了几排, 别看新安、壕镜相继开港,就在不远处,可羊城港这里,非但没有因两个港口的崛起而变得冷清,反而比从前更热闹了不少。
新安、壕镜都是新开的城市,原本多是荒地,现在挤入了多少商人,不说别的,就是衣食住行,都需要陆上供给,那附近的村子,这几年也是发展得极好,许多农户都去种菜担了往港口卖去,这是生活必需品,还有些上档次的商品,就是要靠羊城港这里中转运过去了,别看小小海域上三个港口,好像彼此会抢生意,可一两年下来,三个港口各有定位,居然并不互相冲突,反而都发展得很好呢。
羊城港这里,原本还有一个海关在,但因买活军占据新安之后,大部分商人都索性去新安、壕镜做外销生意,不在羊城港出关,现在羊城港逐渐有成为内港的趋势——外番商人们,都集中在新安和壕镜做买卖,这里的原因是很复杂的。
其实说起来,买活军在新安、壕镜征收关税,而且很严格,不像是羊城港这里,关税的征收是非常粗略而且弹性的,商人之间,往往可以通过大小账来规避关税,或者乘夜私下完成交易——或者商户本身的底子很硬,也就不用缴税了。总之,羊城港的货很多时候是不带税的,会比新安和壕镜要便宜一些。
按道理,商人们应该优先来羊城港做生意,但他们更情愿去新安、壕镜,主要还是因为这两个港口的好处更多——在严格征收关税的基础上,他们也会组织对货物进行质检,省去了外番商人辨别商品质量的功夫,要知道,海上贸易风险大就在于这里,大部分时候要找后账是几乎不可能的事,所以外销货中,粗制滥造的不少,当然外番商人付账的银币,那成色也未必就是十足,在羊城港做买卖,多少有点儿各凭本事的意思,银货两讫,后续不管,被坑了也只能自认倒霉。
但在壕镜和新安就不一样了,虽然买活军要抽头,但关税不算是太高,而服务却很周到,外番到港之后,先缴银存入交易所,得到支票簿之后,就可以在支票允许的范围内去购物,或者也可以直接兑换买地的钞票,离港时再兑换回来便可,目前买地的钞票没有□□,因为他们用的套色版画技术,还有钞版,都并不是此世的东西。
如此,对供货商来说,这就省去了对银子成色的忧虑,而货物这里,买活军也可以提供验货、评等、估价的服务,只收取不高的费用,同时若是有了纠纷,还可以去交易所调节,甚至交易所还有针对每艘船的信用评级——这种信用本是可以继承的,譬如说,山姆船长开着玛丽公主号来到壕镜做了一次生意,得到了一份信用本,三年后,史密斯船长开着玛丽公主号来到壕镜,那买地也承认信用本上的分数仍可以继续沿用!
也有很多人把信用分叫做政审分,因为它们的用处基本上是相同的,在外番这里,能决定热门商品的购买资格,而且也能享受一些本来收费的服务,甚至于还可以充做抵押来进行融资,虽然额度不算太高。总之不管怎么样,有了买活军的主持,不论是本土的商人还是洋番船只,都有一种感觉,那就是生意在壕镜和新安做,虽然要交税,但却也能省掉很多烦恼,这笔钱花得值得。
既然这两个港口的生意好做,那么进出口生意的总集散地,也就很自然地发生了转移,羊城港这里,这两年的确明显感到油水比以前少了——虽然上缴的银子相差倒是不多,足可见从前逃税的商家到底有多少了……听说新安、壕镜每年给京城送去的分红银子,都是个让人震撼的天文数字,这虽然也有买活军繁荣市场的缘故,但也可以侧面反映开关这些年来,朝廷损失了多少税银!
当然了,这些事情和升斗小民的关系不大,羊城港的官场这几年是否因此动荡不休,朝廷会不会索性关闭羊城海关,不再维持一个衙门,这都不是他们关心的事情,对百姓来说,虽然外番商人来得少了,但码头却依旧忙碌,这也就够了——说起来,本土的商船还比从前要多呢!毕竟,从前外番的商船直接在羊城港提货,羊城港这里的本土商船,集中力量进行内河航运即可,但现在,外销货从各产地贩来之后,大商家还要组织着,把货从羊城港送到新安、壕镜去。
除此以外,客运海船的发展也是十分蓬勃的,广北还罢了,那里的百姓便是要去买地讨生活,也不用反而来羊城坐船,他们自己汕州就有船去买地,除此之外,广中、广南各地的百姓,不管是下南洋还是去新安、壕镜或鸡笼岛、云县,都要来羊城港坐船,人数之多,足够让两边定期对开航班了!
许多往年只在西江水系行船的水手,便是在这样的需求之下,开始尝试着跑海船,除此以外,还有许多从川蜀一带迁徙来的船工船匠,也是在买地这里开始学习着跑海船的,于是羊城港这里时不时地便多出了些川蜀口音,最北的还有辽东靠海港口的老船夫,也有辗转到最后来跑对开海船的,只是北方汉子实在是怕热,一到夏日,白日里就和个死狗似的,只想找树荫躺着,除了挥蒲扇之外,什么别的事情完全都不想做,只有到日落西山,那股子逼人的灼热稍微消退下去了,才能逐渐恢复精神,坐在一起吹几句牛。
“你侄儿上船了没有?还是让他上船来!现在和往年不同了,凡是能跑船,那就没有吃不上饭的,各处都是缺吃水上这口饭的——你瞧吧,光是羊城这边就是做不完的生意,这还是第一波呢,以后还有的,闽西那里也是,船都不够用了!全都是去鸡笼岛,下南洋的,船费还是官家结算,绝不拖欠!这生意且得做个五六年的呢!”
“都是客户人家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