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活

买活 第320节(3 / 3)
加入书签 返回目录 投票推荐
不意离京小半个月,居然又多了个‘半壁江山全数代管派’,而这一派从字面意义理解,简直是超凡脱俗了——跨越了主战、主和,直接到达投降派了,固然,买活军代管在很多时候是个极佳的解决方案,尤其是河工上,真是能省钱办大事的,但要说把半壁江山全交给买活军代管……
这都不是冲着老未家挖墙脚了,这是直接在框框砸墙啊!究竟是谁人如此大胆,能抛弃‘大会战’、‘递解税银’的藩篱,迸发出这样的灵感来,甚而还没引起众怒,反而得到了不少人的拥趸,形成了第三派别?
便是杨大洪,也不由得好奇起来了,他并不恚怒呵斥,而是拱手请教道,“张大人,此策初一听离奇,但却能得到众人支持,成为一大派别,定有真知灼见在内,非初听这么简单,还请大人赐教!”
张大人见此,也不由得欣慰一笑,道了声‘果然是大洪’,方才叹道,“不瞒大洪你说,我也是一听之下,只觉得荒唐离奇,包藏祸心,再听却觉得不无道理——欲解此策,还要从京畿特科班来说起,大洪,你奉旨出京视察,这半个多月的御史做下来,你觉得特科班这七个月来,成绩如何,又面临了什么问题呢?”
第644章 乐毅伐齐
才只七个月而已, 就已经到了出成绩的时候——实际上,能问出这个问题,已是京城吏治风气有所改易最好的表现了, 这里的原因相当复杂,既有朝廷比以前宽裕,舍得拨钱做事, 不再是又要马儿跑, 又要马儿不吃草的缘故, 也有特科班是厂卫系统筹办, 完全绕开了当地县衙, 州县只需要尽力配合的缘故, 但归根结底, 更重要的一点, 还是朝中的阁臣, 乃至皇帝,都通过买活军认识到了一个出色的吏目系统, 应当拥有何等办事效率——也就是说, 有一个模范可以去比量, 可以去学习了。
便是杨大洪这样最死硬的西林党人, 也不得不承认,买活军乃至厂卫, 并非无一可取之
处——他进士及第之后,是先从知县做起, 之后才被提拔到京中, 进入京官序列, 开始搅和起高层斗争的, 对于实务还是有相当丰富的经验, 也深知州县衙门的弊病。
他会被委任巡视京畿,也是因为他虽是西林党,却很赞成‘买活军包干河工’的策略:杨大洪太清楚州县衙门的惯例了,任何一桩政策交代下来,首先考虑的不是怎么办,而是怎么拖。事缓则圆,拖一拖没有坏处,首先,可以梳理这条策略下,各方势力的利弊得失,若有利益该如何分配,若有坏处该如何分担,等到各方都博弈出一个结果了,再往下做去,这方才可以有成事的可能,否则,胥吏奸滑刁钻,有的是办法让这措施落空。
其次,对于一些争议性强的政策,拖一拖的好处就更大了,第一个出头未必会受赏,极大可能会被同仁排挤,揪小错处弹劾,再者既然争议性都这么强了,很可能拖一拖这件事也就无疾而终,根本不必费这个事——这样看,拖的好处总是有的,坏处却相当的少,很难得会因此受到惩罚,因此,州县衙门遇到任何事情,大部分都会拖着办。
除非是真正紧急的事情,譬如救灾、出兵等等,否则,收到文书之后,一两个月,甚至是三个月半年才开始动弹,才是常态。一旦问起,便是胥吏忙碌,州县里少人,或者自己还在品读诏令的意思,梳理当地的民情,不敢轻举妄动,恐怕‘激起民变’——
这激起民变,是地方官护身的尚方宝剑,反正有什么东西拖着不办,问就是怕激起民变,一抬出这个理由来,上官也就不好再怎么逼迫了,因为若还逼迫的话,下头的老官油子便可借机横征暴敛,真的闹出事来了,手一摊:看吧,我就说了,会激起民变,您还不信,一味强求,现在好了,这责任算谁的?
所以说,做官难,做清官更难,要做个能办事的清官,那真是难上加难,非得和底下这些人尖子、官油子把心眼斗尽了,才能把下属拿捏住,否则便是主官又如何?也只有被架空了做个人肉图章,杨大洪自己是亲民官任上做过的,对于这些内.情知道得一清二楚,因此他很赞成买活军包干河工,对特科班由厂卫来办也并不反感,甚至还抱了很大的希望——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