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活

买活 第335节(2 / 3)
加入书签 返回目录 投票推荐
他这一番话,也不全是为了勾搭这个女工去南洋,多少也有为南洋扬名的味道,因此,虽然不说是无中生有,但也是勉励拼凑,把不少好处都放在一起说了——名贵木头是有的,但这收入其实和植树工没多大关系,是伐木工和土人保镖来分润。同时所谓的荤腥触手可得,也要看是什么荤腥了,如果和土人一样,愿意吃蛇肉、蚂蚁、蝎子、蜥蜴……那也没错,荤腥的确是多的,顿顿见荤都可以,但若是汉人移民,那就最多是吃鱼了,鸡蛋什么的肯定不能和鸡笼岛这里一样放量吃。
这里头的真相,南洋林客是完全知道的,但他们也不能说这工人便说谎了,一时间,要圆他的话吧,良心过不去,要拆他的台吧,人家也没说错什么,面容也不禁都有些扭曲,那壮实的女林工听了,也笑道,“听起来真好!可南洋那里,工余只怕有些无聊吧?不像是我们林场这边,四日一个循环,一个循环后一般休息一天,这一天我们还能进城去看看戏,买买报纸、话本,还能去耍毬顽!”
这的确说到南洋的软肋了,那便是林场广大,交通初具规模而已,还是相当不便,和鸡笼岛比起来平日当真无聊。那工人闻言,犹豫了一下——他倒也可以开个荤玩笑,说些什么‘你去了便知道,有男人有女人,闲下来真不无聊’之类的话,不过还是没有这么开口,而是灵活地调整战略,反守为攻,问道,“大姑娘,我且问你,鸡笼岛如今一间小院子要多少钱?十五两能下来吗?”
十五两?早下不来了,鸡笼岛现在已经过了给移民发房子的阶段,房价也是涨得很快,虽不比云县天价,但一间独门独户,前后有院子,里外四五间,带了上下水的体面屋舍,卖价已经是逼近五十两了,便是简陋的小房子,只要在市中心附近,那也要二十两左右。这么说来,占城港的房子不要钱,显然是个极大的优点——因此这工人便自觉自己又占了上风了,笑道,“好姑娘,你在这里一心苦干,要多久才能买个院子安身立命?若是去了占城港,盖多少房子都随你便,白饭白糖随便吃,这日子不好么?只要肯干,没准不几年还结个占婆贵亲,娶个占城的小公子回来呢!”
说到这里,不禁也是大笑起来——工人们是常议论占人本地的习俗,引为笑谈的,占人贵族中,女娶男嫁者依然颇多,虽然他们也见不到这些贵族的面,但在想象中,嫁人的一方都是满面娇羞、三从四德,因此占城贵族男子,在他们心中也当是羞答答的模样。若是有个精明强横的华夏女工,娶个占人的夫君,岂不也是一乐吗?
《我在南洋做驸马》,这话本简直是太出名了,正是许多百姓认识南洋之始,他这么一说,众人也都想起了这个风俗,忙纷纷细问一帮林客,向他们求证,众人不免也都是鼓吹占城港的富饶,一个是出于输人不输阵的心理,再一个,林客中做东家的,也都觉得人手不足,很愿意在鸡笼岛吸纳一批人过去。
众人鼓唇摇舌,说得都是兴起,工人们也有吃完回去休息的,也有留下来闲谈的,食堂内倒是比往常都热闹许多,那挑头的林客小马,说了半日,忽然发觉最开始自己搭话的女工已经消失不见,想是吃完走了,虽有些遗憾,却也不在意,耸耸肩又和旁人谈了起来,“当真,当真,土地是不要钱的,只要能守住,开垦多少都归你!头几年还不交税呢……”
#
“男人啊,真是不论什么时候都那么爱吹。”
在食堂里摇头晃脑,龙门阵摆个不听的时候,兼职女工谢双瑶,已经结算了自己今日的工钱——她做得好,一日得了一百文,这收入简直赶得上最出色的工人了!?当然,这也是因为有人帮忙,谢双瑶基本就是帮着举举火把而已——其实如果不是她本人坚持,勤务兵都恨不得把整个树位全都包干了,让她在山脚下的休息点喝茶打盹就行了,谢双瑶上山比不上山更折腾他们,这黑灯瞎火的时候往林子里钻,要是被毒蛇咬了一口,那偌大的买地该怎么办?
千金之子坐不垂堂,这句话是有道理的,尤其在千金之子身边的人来看更有道理,他们恨不得谢双瑶从来不离开衙门,甚至不要离开行在,在鸡笼岛就在鸡笼岛,在云县就在云县——谢双瑶的每一次迁徙,都会给行政打开一定的成本,对于后勤来说自然是希望她能安稳呆在一个地方,他们做事会更方便些。
但是,六姐会因为手下的希望而更改自己的行动计划吗?当然不会,因此,后勤系统只能心惊胆战地为她服务,而且他们服从惯了,也压根无法劝谏谢双瑶,之前马脸小吴还跟在身边时,还好,这会儿马脸小吴在云县率领秘书班坐镇转发公文,跟在谢双瑶身边的都是新人,只能任由她作威作福了。
这不是,自从谢双瑶说要来做一天的割胶工,勤务兵这边的头皮就没有放松下来过,此刻她终于结了钱准备离去了,这几个仪仗队出来的女保镖兼勤务,才终于放松下来,吐出一口长气,有了开玩笑的心思。
“可不是吗?这男人就如同漏气皮球啊,底都漏了,可一边漏气一边还在吹。”
几个姐妹都是嘲笑起了食堂中发生的一幕——她们自然是知道南洋真实情况的,“把土人的好处也算在自己头上了,高收入也好,吃荤醒也好,不都是土人吗,有他们什么事儿。”
“还有房子不要钱——哎,你别说,你还真别说,他不这么吹我都没想到,还能这么吹!房子当然不要钱了,吊脚楼不就是竹子吗!就地取材,土地也是野地,建起来确实和不花钱差不多。他怎么不说,想建水泥砖房得花多少钱,比鸡笼岛建房的本钱要多多少?”
这些女保镖也都知道谢双瑶的性格,公务之外的场所,喜欢放松随意的氛围——往往越是不自信的人就越注意自己的权威和神秘感,像是谢双瑶这种,在百姓心中近乎人神合一,统治无比牢固的首领,反而比较平易近人,因此,离开林场之后,她们一边走一边也就嘻嘻哈哈地嘲笑起了吹牛失败的男人——对于这种抱着一定求偶心态,故意装腔作势、狂言吹嘘的男人,以心知肚明的态度冷静旁观,实在是人生的一大乐趣,光是稍加回忆,也不免让她们谑笑连连、乐不可支了。
“六姐,看来南洋百姓的日子,还算是好过。”
也有比较冷静持重的近卫,和谢双瑶说的则是正经的话题,“看那些林工们,面色红润、神色精悍,便是在鸡笼岛林场,虽然对伙食有所艳羡,却也并不自卑,便可见他们对南洋的生活还算满意,也有盼头,否则,他们想的就不是在鸡笼岛林场这里,给自己家的林场找点颜面,也吹嘘一番,而是如何留在鸡笼岛这里了。”
这话说得就有见地在了,可见,即便是同一份工作,每个人的眼界也都还是不同,有些人看到的是林工强行找亮点吹嘘的可笑,有些人却能看到这种心态背后折射的民情,谢双瑶点了点头,并不吝啬赞美——她不是个很好为人师的人,但是,对其余人的愚蠢,想要指证一二也是人类的本能。
“你这话说得就有点功力在了。”
她说,暂且放下了对今天体验的复盘——其实今天的割胶工一日游,主要目的是为了梳理橡胶产业链从原材料到终端产品的链条,切实发掘流程中的问题(谢双瑶也发觉了好几个问题)——而是转而点拨身边这聪明的女勤务,道,“能看出南洋的日子过得还算不错,至少比敬州、广府道原本的日子好,这是第一层,第二层要看到他行为的内因,你们说,他为什么突然找我吹嘘?”
众勤务闻言,不禁都是面面相觑,也有人心有余悸道,“真是吓死人了,当时还以为他们认出您来了……”
其实这点倒是没什么好担心的,大部分人在镜头前和私底下,长相差别其实挺大的,上镜浓妆和镜头下素颜比较,判若两人都不稀奇,再加上像素的限制、衣着的改变,即便谢双瑶的讲话已经多次在人前播放,但她戴个斗笠,挽起裤脚行走民间时,还是能非常容易地融入环境——现在买地,短发健壮女郎简直就和大米一样多,大部分人先入为主,根本不会把两边联系在一起。
谢双瑶摇了摇头,道,“其实原因是非常简单的,对那林客来说,鸡笼岛和南洋,物质条件上的一点差别,他还能够摒得住,因为在他看来这只需要时间就能追上,但鸡笼岛多见的女工却是让他在心理上感到非常的艳羡——这种艳羡让他一面感到有必要维护自己的尊严,用吹嘘南洋的方式来抚平自己受到的刺痛,一面又让他想要改变南洋的现状——汉女,不,华夏女匮乏,南洋的单身汉人几乎没有婚配的可能。”
见众女兵都还是笑嘻嘻的,似乎不以为意,谢双瑶心底微叹,不再往下解释了——这些女兵虽然天资聪颖,却还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严肃性,这不是在华夏熟土,而是在刚纳入势力范围的生地,对于这种生地来说,婚姻、繁衍的重要性要比熟土更重要百倍。什么人性、社会学的分析……都是没必要的,就是一个很简单的道理,南洋现在有多少说汉语的汉人,多少说异族语言的番人?如果一个地方说汉语的人数量不超过一半,那这片地方能不能说是华夏的熟土?
答案是非常明显的,当然,说汉语的人,并不是只有汉人,但想要把一个地方华夏化,最好的办法就是不断的扩张人口,谢双瑶当然可以通过移民来玩华容道,把北方的移民填充到南洋来,但受限于运力这肯定不能是唯一的途径,而且,华容道这游戏本身也说明了一切——华容道是要有个空缺才能玩的,挪来挪去就说明始终有一块地方会缺人口,北边的人都被挪去南边了,北面的国土怎么办?全送给建贼?
单身汉单身女,还不是拍拍屁股想去哪里就去哪里?而有小孩的人都明白,带着小孩搬家有多少的顾虑,新移民的婚姻,这必须予以关注,只有在本地结婚生子有了后代,才能算是完全扎根下来。谢双瑶往后一靠,有些不满地扭起嘴唇来了——不是因为问题的棘手,而是因为手下没有完全按照她的想法办事:她早预料到了华夏女子下南洋的数目肯定是不多的,当时解决方案就是鼓励新移民和本地土人女子结亲,两年时间过去了,这个政策效果看来非常不好,但她却一无所知,反馈在哪里?落实在哪里?
“此外,还有就是这个林客,居然直接出言兜搭女工,而且言语暧昧还理直气壮,这说明什么?说明他们压根就没有被训练过职场伦理……在鸡笼岛和云县,绝不会有人敢这么和异性说话,即便只是开玩笑,并无恶意,可他们也知道,只要上报了那就是一个处分逃不掉的,职场规范就要求了少管同事的私事,和同事说话少带性别词,尽量避免‘你们女的’、‘你们男的’,最好是就事论事,就工作论工作……这些培训在南洋估计也是完全缺失的喽……”
她有些烦躁地啧了一声,如果不是临时拿下广府道,谢双瑶早就去南洋巡视了,有些时候你人不去,真发现不了太多问题。占城港也是迄今唯一一块谢双瑶没有登临过的国土,现在,她又兴起了去南洋巡视的念头,但却很难下个决定——这个南洋,该去吗?该去的,可是……她能去吗?她敢去吗?
第678章 橡胶业初具规模(3)
能不能去南洋, 确实是个很难下决断的问题,最简单的一点, 就是南洋和云县的距离要比鸡笼岛更远得多, 尤其是占城港,现在只能靠水路来交通,时间大约在一个月左右, 也就是说,谢双瑶如果要下占城港巡视, 如果不想走两个月的路巡逻五天的话, 至少要规划出三个月到小半年的时间——来都来了, 没有一点斩获好像有点亏,但如果动了收服占王, 正式定下藩国名分的念头,那就不是几天时间能解决的了。
三个月的时间远离本土,且还要面临可能的台风威胁, 和本土会有失联的风险……这和谢双瑶抽时间去灭吕宋不同,巡视占城港就需要她确定下一个一号人物来代替她监国, 否则她离开的日子里, 政事停摆,没人能做决策, 那就太耽误事情了。
而一旦确定了监国人选……这个人基本就是接班人了,就像是皇帝亲征一般都要太子监国一样, 像买活军这样组织形式很新的政权,很多事都还没有一个约定俗成的规矩在,比如说监国,如果是敏朝,其实这是很简单的事, 皇帝亲征,那就是太子,或者宗室中威望最高、血缘最亲近者在名义上监国,实际上则由内阁来主持工作,双方互相制衡,维持后方的稳定,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内阁自知自家是绝没有可能做皇帝的,所以即便是离京日久,也不用担心内阁滋生过大的野心,造成后方的不稳定。
但在买活军这里呢,由于买活军的道统是完全公开的,再加上她本人多次说过,为了避免家天下,连孩子都不准备生,其余谢家亲戚也完全没有执掌大权的样子,所以大多数官僚都能感觉到,买活军的下一任统领很可能是要在非血亲之中指定——不管如何选拔,总之,事实就是人人都有机会。
当然在谢双瑶还年富力强的时刻,相信不会有人发梦般想要造反,但这终究会带来野心的滋生,谢双瑶就不得不考虑,会不会有人希望她就此一去不回呢?如果这一次她指定了谁来主持工作,这个人会不会就以接班人自居了呢?
除此之外,当然还有她本人在占城港的威望了,谢双瑶不是什么自恋的人,她对自己在罪民中的吃香程度心里是有数的,实际上这些人仇恨买活军也是人之常情——像是大溪坳残余的范家等人,反而倒是还好了,毕竟是成军试图抵抗,余子多少也有愿赌服输的心理,甚至还有余民向委员会报告,说是罪民中暗自流传着对买活军的仇恨言论,他们将功赎罪的心思还是蛮热切的。
更恨她的,还大有人在呢——买活军在闽西是一路清理过去的,很多土楼,劝降不下,直接炸楼,那必定有人会死在爆.炸之中啊,这些土楼里的罪民,自感自家只是想要保住祖宅而已,为此就付出了人命,岂非冤枉?接下来还要被迫分家,迁徙千里,如果在路上有亲人去世了,他们不恨买活军,不恨她才有鬼了。
自然了,谢双瑶也不怕被人恨就是了,只是她如今也明白,为何有些时候封建王朝施政上会有明显的地域歧视性了,比如说江南,先后被两大王朝歧视,赋税过苛不说,且当地人做官还难。因为这么做实在是很省力,把这些阻碍施政的敌人送到边远地区,从此不让他们返回,也不给重新崛起的机会,接下来就交给时间就好了——既然施政不断继续,敌人也会不断产生,那么就需要一个从一开始就被歧视和防范的地区,来容纳这一类人就对了。
从这个角度来说,谢双瑶既然选择把罪民中最不服从,理论上也可能最恨她的人迁徙到占城港,那她短期内最好就别去那里巡视,免得反而提醒仇恨,激化了矛盾,就算要去,也得在事前考虑好怎么展露神仙手段,震慑这些桀骜罪民。但这偏偏又和她本人的三观不符合,而且会在客观上促进知识教的传播——她现在已经察觉到了知识教传播速度的不受控制,当然更不想亲自出场来推进迷信氛围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