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万州的棒棒,也是多亏了买活军,才有个人样子!现在看着这些兄弟,就如同看着从前的自己一般!”
应和着他的谭老四,现在看起来,也不像是个受苦的人了,这个万州的前挑夫,早已不用把麻绳勒到胃里来减轻饥饿,一年多丰富的饮食,让他的脸颊丰满了起来,脸上也多了血色,身形更是从瘦弱却还勉强卖力气而导致的佝偻,逐渐地挺拔了起来,有了些铁塔般的端凝样子,他还留着寸头,但头发自然要比还在山城当个饿肚子的棒棒时,要干净多了,身上也穿了棉袄,脚下套的是橡胶做的长筒雨靴——这是买地特别支援运送给水利组的物资,专给下水清运碎石的挑夫使用,他们因为也要跋涉过来组织运输,因此也穿了起来。
这样一双雨鞋,市价要达到五两银子以上,现在却被拿来免费给挑夫穿,还有南面来的海绵干,也被发了下来,作为肩垫使用,除此之外,还有涂了橡胶的防水布背带裤,今日因为是浅滩就没拿出来用,这些都是外头有价无市的好东西,只因为心疼挑夫冬日涉水受寒,便免费借给挑夫……这样的深情厚谊,除了买活军,天下去寻哪个老爷,哪个衙门有这样的善心?
别人的善心,不过是灾年一碗饿不死人的稀粥罢了,那还是怕百姓活不下去,实在要闹事,这和买活军的体贴,能相比吗?买活军的善心,是在保证他们吃饱的情况下,还把他们当成人来看待,希望他们能舒适一些,健康一些,活得长久一些……
从来没被当成人看待的苦力,对于这种尊重是极为敏感的,他们虽然穷,但却并不傻,他们知道谁是真心实意对他们好,谁是救苦救难的活菩萨,因此,别看这些挑夫苦力,平时有多刁钻,想方设法偷懒耍赖,可在这件事上,却是个个用心,恨不得用一腔碧血来证明自己配得上这样的尊重,偶然有人要作妖闹事的,便连自己的锅伙都不容他!
又有白帝城的白杆兵,三不五时地从县城里过来劳军,这崆岭滩的冬日水利,真可谓是群策群力、众志成城,民心上极为可用,工作效率,也让技术员屡屡吃惊,甚至叹息着错估了工作量,整个工作计划都该做出调整呢。
“其实这样看,我们至少可以少用二十人,匀出一些人手给三珠那边,”技术员小米,手搭凉棚眺望着远方的另一处石滩,那处也有一帮队伍在清理碎石,只是人数要比这里更少,“明日再划分一下吧,二十人是不好分,这两边不是一伙,那边是外地来支援的,自己成一帮,这边的人加进去,只怕是听不惯那边的号子,若是受伤了,那倒不好了。”
谭老四听了,不由咧嘴一笑,心中想道,“毕竟是苦人家出身的孩子,这个米技术,老成得倒也是快,才出来独立干了几日,见事便很明白了,那边是青滩的纤夫兄弟过来,他们自有他们的规矩,贸然加人,说不定反而还误事呢。”
他所说的青滩,也是三峡的险滩,三峡有名的险滩数不胜数,其中西陵峡这一段,名气最大的就是青滩、泄滩,还有眼下众人正在清扫的崆岭滩,这三滩各有各的险恶,都是不知葬身了多少船家冤魂的所在。
就说崆岭滩好了,这一段江滩,有三个暗礁堆,名为头珠、二珠、三珠,品字形排列,平时隐于水下,难以寻觅踪迹,可若是不知死活地直接开过去,船底立刻触礁破损。过了这三块礁石之后,还不算完呢,崆岭滩中部有一块大石梁,传闻中是一头野猪精在此地渡河未果,淹死之后化为了石梁,因此这石梁又叫‘大珠’,大珠把崆岭滩分为南北两漕,各有各的险要,行船其中,航道蜿蜒曲折,若不是多经风浪的老手,真不敢过崆岭滩的。
便是老手,也屡屡有事故传出。要过这段路,必须把船头直直地对着三珠上方的一块大石,随后在即将触石之前,将船身急急转向,好像把船来个大漂移一样,这样才能过弯,如果少有怠慢,那就是船头撞上三珠,船毁人亡的结局!因此崆岭滩之险,在川东湘西也是赫赫有名,买活军在西陵峡疏通航道的第一站,选在此处之后,立刻就引来了各方的关注。
崆岭滩之险,难道要成为历史了吗?
买活军若是能疏通开来,自然是皆大欢喜、名垂千古的大功德,可若是乱来的话,会不会把崆岭滩这里彻底堵住,反而酿成水患呢?
这样的大事,对于乡情的震动当然是巨大的,有已经去买地安身的川蜀汉子,辞工回乡帮忙——这肯定是家里有人命丧险滩,现在来向三峡‘复仇’了,也有崆岭滩这一段附近的父老乡亲,合资牵了牛羊来要慰劳水利组的。
本地县城乡村里的大小地主,也都主动派了家丁来帮忙打下手——不管是有没有刺探消息、示好买军的用意,其中自然也有为家乡出力的真诚在,还有些祖籍川蜀的敏朝官僚仕宦,也纷纷放下架子,愿意过来帮手,这是积极的一面,但质疑的声音却也不是没有,主要是担忧炸药疏通航道的后果,害怕拥堵了崆岭滩,反而让这里航道变得更乱更险,完全无法通行,还要用一批新的人命,去探索新航道的。
至于说什么,‘险滩没了,会不会坏了三峡的风水,天下龙脉’,又或者‘险滩没了,会不会使得川人丧失血性’这种站着说话不腰疼的言论,当然不可能出在川蜀本地,这是用屁股都能想明白的道理:如此站着说话不腰疼的言论,注定是只有生活在京城、江南,和川江航运完全无关,又毫无良心和共情能力的人,才能说得出口的。
凡是活在川江流域的百姓,不论贫富,都深受险要航道之苦,这种话不会激起他们的担忧,倒会让他们想把这种人绑在大珠上方,那块用红漆漆着‘对我来’这三个触目惊心大字的大石头上方,让他们明白三峡到底有多危险,让他们学会闭嘴,帮不上忙也就罢了,至少别来扫兴,平添百姓的担忧。
经过一年的酝酿和论证,随着滟滪堆被炸毁,在这个枯水期,西陵峡的疏通也进入实战阶段,焦急等待了半年的川中父老,终于可以实实在在地看到这个计划的结果了。这几日,不但江滩边上挤满了运石头的苦力,便连码头边也多是来慰劳挑夫们的百姓。
谭老四看了远方一眼,见码头前方,那搅拌水泥的机器还在隆隆响着,也是暗暗点头:这些炸出来的碎石,晒干之后便可立刻拌了水泥前来铺路,若是要买回家中做碎石子水泥路,也是可以的,使钱来买就行了,如此,碎石的处理反而是变废为宝,不再需要在这块花太多钱。买活军做事的巧妙之处,真是随便一个细节都能见得分明,他在帮办此事的过程中,也自感自己学到了许多,再非从前那懵懂挑夫了。?“头珠、二珠、三珠,炸毁得还是很轻松,现在航道切深,这块的水流已经明显没那么湍急古怪了,不过,这还不是重头戏……下游处理完了,就该轮到大珠了……”
谭老四的眼神,移向了远方那块青灰色的大石梁,眼中也闪过了不易察觉的担忧:“滟滪滩我没有见过,大珠规模巨大,下连江滩,这么大一块石头……真的能用药火完全炸开吗?若只是炸成数段,对此地的水文只怕是没有太大帮助。这米技术员初出茅庐,药量什么的,他真的能算得准吗……”
第686章 再造天府
峡航道, 真的能疏通吗?答案是肯定的,从白帝城到夷陵,峡的头尾码头, 都流传着菩萨兵炸毁滟滪堆的神仙事迹, 而且说得有眉有眼, 比报纸上的专题报道还要更生动得多——报纸上虽然配发了照片版画,但说实话,滟滪堆的险恶,就好像这崆岭滩一样,不是一张照片能显示得出来的,崆岭滩在照片上也无非就是一片浅滩,上面有些乱石罢了。
对于没有身临其境的人来说,仙画实在是不能带来什么震撼,第一张是江心一块大石头,第二张,江心那大石头没了,一片空荡荡的水域……这就和周报上前几年关于美尼勒城的战役报道一样,大海上几艘玩具一般大小的船, 还没有京观条幅来得震撼人心呢, 这大概也是仙画的局限了, 有时候画面反而还没有文字、话语来得有感染力。
也是因此,没有去过白帝城的川蜀汉子, 看了报纸上的叙述,完全无法想象石头有多大, 而又是如何炸毁的,还是要从江湖传言中来丰富自己的想象,但这些传言又说得是玄乎其玄的, 把买活军的菩萨兵个个吹成了力可开山的半仙!
按他们的说法,这些菩萨兵就犹如从前治水的大舜一样,个个都能化身为熊,举手投足之间,一阵白烟飘过,巨响之下,小山一样的滟滪堆就被炸得四分五裂……如此二回,江心的石山立刻成为历史,便连根子都被炸去,现在的白帝城一段江面,风平浪静,便是夜间行船也是无碍,再也不是从前的险恶模样了!
“连石根都炸掉了吗?”听众往往急切地这般问着,因为这个问题是非常要紧的——实际上,露在水面的礁石,并不能改变水流的方向,有时候反而是一种预警,让你知道这里的水文条件很复杂,决定水流走向的,还是水面下的暗礁,如果只能炸掉水面上的部分,老船家对于水文条件的改善肯定还是保有疑虑的,若是能把水下的石根——也就是暗礁炸掉,这才能让水流至少没那么湍急,也少些漩涡。
“炸掉了!全炸平了,去年冬天乘着水浅,还用蒸汽机在船上拉拽大爬犁,把碎石犁平了!现在那一段放树叶都是直接往下游飘的,再不打转了。”
对于发生了变化的水域,百姓也自有自己的应对之策,往往会放一些轻而醒目的东西入水来探测水流,现在有了千里眼,更是好观察了,对滟滪堆的处置,从各方的口碑来看,应当的确是成功的,只是实施的情景,传得让人将信将疑的,总觉得是神仙显圣,让人很难想象这样的事情,会是由小米这种初出茅庐的技术员来主持完成——虽然主持清理滟滪堆的佘技术员,在经过夷陵、万州的时候,看起来也丝毫没有神异之处,但只要没亲眼见过他,想象总是能够为他描补出凛然的气魄,无形的威仪……总之和这个满脸发了红疮的米技术员,定然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万州距离白帝城虽然近,但谭老四也没去过白帝城,对滟滪堆的事情,还是以听说为主,有渲染菩萨兵的勇猛的,却也有说明滟滪堆工程的困难艰苦的,他虽然不至于神化了佘技术员,但却正是因为对此事的底里知道得比旁人多些,所以才会担心米技术员办不好这差事:滟滪堆从决定要炸,到最后炸毁,中间经过了一年的功夫,方案几经论证,而且最后还是分了四次炸毁。
这四次拆炸,穿插了凿石造洞、炸毁上半部分,清扫搬运,再在枯水期围江分流,隔出空地,炸毁石根这好几步,每一步都是郑重其事,不许百姓在岸边观看,也因此酝酿出不少流言,说菩萨兵其实是在化身施法什么的。其实主要还是安全起见,害怕碎石迸飞伤人,因为药量若是算错了,引起轰天大炸,又或者是诱发巨浪,是真有可能把看热闹的百姓给卷进去的。
现在崆岭滩这里,江滩狭小,躲避的空间不大,谭老四就怕米技术员要是计算错了药量,伤了人命那就糟糕了,又或者是引起山崩,这也是有可能的,不像是滟滪堆,江面还算开阔,崆岭滩两岸便是崇山峻岭,若是山崩堵了航道,那可就出大事了。这里清运石头不要紧,就怕上游险滩附近的乡亲,对疏通航道发生恐惧,开始排斥起买地和白杆兵来,那对于居住在峡上游的万州来说,可就糟糕了。
自从买地考察团到万州起,两年的时间,万州的变化可谓是脱胎换骨,以谭老四来说,他自然是希望买地和川蜀的联系能越来越紧密。大江航运疏通,便利的是沿岸的州县,而对川中来说,峡水路更是他们的生命线,峡通则商路通,商路通则百业都多了一股活气。
便是他现在已经脱离了苦力挑夫的身份,也能看到叙州——衢县航线,对于巴蜀民生的刺激,这两年,川蜀百姓离家东去的数量已经没有之前那么多了,便是因为现在老家也有事做,也饿不死——而且日子过得也明显比从前好得多,而谭老四脑子本就灵活,上了扫盲班之后,养成了读报的习惯,视野一开阔,心思自然比从前更活络了:眼下,峡航运还如此不便,只是商路打通了,有得买卖可做,市面就已经繁荣起来了,如果有一日,峡变通途呢?若是有一日,川江也可以夜航,从川中去福建道,一路急缓随意,再不危险呢?
到那时候,川中能繁荣成什么样子,谭老四简直都不敢想象了!更重要的是,他从报纸上的历史话本中,无师自通地明白了一个道理——自古以来,川中最容易割据,主要就是交通不便。就如同现在,买地还没有正式宣布占领川中,还处在一个微妙的和平之中,其实还不就是因为峡崎岖,距离买地遥远,因此,买地迟迟不肯把这块飞地并入自己的领土内,依旧是采取羁縻态度,所有的一应政策,都不能和本土统一?
而谭老四,是想在叙州帮治下多受一层管制,还是直接进入买活军的管理之下呢?这还用得着选吗?因此,凡是怀抱着这份心思的人,对于疏通峡,所抱有的殷切希望,实在是不逊色于任何一个川中的豪商巨富,如今川中百姓,各有各的理由和利益,却是全都希望峡能顺利疏通,反而是上下一心,比平日做任何事情都还要热闹得多。
甚至就是叙州帮现在的首脑杨将军杨玉梁,按谭老四的猜测,只怕也未必不希望峡能快些疏通,让大江沿岸尽入买地掌握,这两年来,叙州帮势力大大膨胀,和白杆兵也是深度合作,现在万州尽入囊中不说,便是忠县、巴州那一块,叙州帮说话都很管用,除了锦官城一线,还勉强维持了敏朝官府的体面之外,其余地方,敏朝衙门官吏争相离去,地主变卖田产,佃农胡乱迁徙,全是一副买活军还没到,已经各寻生路的乱象。
杨将军内要镇压叙州帮内一些不好的势头,外要维持越来越凌乱的巴蜀局势,还要防范边境土蕃作乱,也是左支右绌、心力交瘁,很缺人手,谭老四在他手下做事,不止一次听他叹息着抱怨,用起来上手的吏目,人数实在是太少。听起来竟是巴不得让航道早日疏通,买地这里出衙门前来接管,他也好放下心事,对家乡父老有始有终,有个交代在。
“从夷陵往上这是第一个险滩,就看明日了……怎么都该选个老成的技术员的……唉……”
疏通航道短短四个字,听着简单,实则却是多少人两年来一刻不停的奔走、安排,才能形成今日之计划,就说疏通的顺序,都是改过几次的,最开始,按照地头蛇白杆兵的希望,是想从上游白帝城往下疏通,但人们很快发现,疏通上游的河滩,对下游的水流影响很大,甚至于很可能断流、改道。
因此为了不让疏通工程变得更复杂,还是要从下而上,一点点去打通。于是便又改为从夷陵开始,往上一个个滩的去攻关,崆岭滩是正式工程的第一块硬骨头,也难怪这两年来都为了这件事忙活的谭老四,患得患失,一整夜辗转反侧,几乎没有合眼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