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活

买活 第340节(1 / 3)
加入书签 返回目录 投票推荐
“你说,在天界,仙人是将整个三峡都当做了水库,连白帝城都被淹成岛了,这水库中的水量该有多大,能产生的电力又有多少?能供应多少灯泡发光?”
“这——这!”
那些不以为然的同学,此时才知道自己的确是想得浅了,稍微想象了一下水电站的发电规模,也是吓得面色煞白,说不出话来——他们已经通过人力发电机,认识到了电,对它的运用也有了初步的概念,但是,把电灯引入照明体系,已经是他们所能想象的极限了,电还能在人们的生活中发挥什么作用,这是这些学员们无论如何都想象不出来的。而按照仙画中所见到的水库规模……便是把自家的衣食起居全都用电力来帮忙了,似乎用到的电量,也只是九牛一毛啊,要有多少人才能把这样一个大水电站生产的电力给用完呢?
就算是再聪慧的学员,此时也是一点思路都没有了,他们才刚明白电是如何生产出来的,要让他们继续去想象电该如何使用,那积累的确还有些不足,只能完全顺着视频中讲解的思路往前,“一个最基本的水电站模型,就这样生产出来了,水坝、管道、轮机,都是水电站的基础,在地势差足够的河流段,小水电站往往能发挥出很大的作用,这是天然摆在我们面前的能源宝库。不过,水电站的诞生同样也产生了一系列的问题——水电站的生态影响,当然还有更重要的,那就是水电站的航运影响。”
对于生态影响这个概念,学员们就更加陌生了,对他们来说,只要不遇上连年的旱灾,让大江断流,那么江中的鱼就从来都是打捞不完的——这东西难道不就是天生天养,随生随用的吗?
什么禁渔期、鱼道,简直就是在说笑,如今江边百姓困扰的问题根本就不是鱼太少,而是鱼太多且太大了,那小鱼船航行到江心去打鱼时,可是要小心,没准就被来抢鱼吃的□□、江马给撞翻了船、拖烂了网,闹出事故来,船翻网破不说,死个人那也都是家常便饭的事情!
“洄游产卵——还有这一说!那大鳇鱼原来还要游到大江上游去产卵——这金沙江果然是大江的源头吗?我还以为源头在岷山呢,不是古语说的吗,岷山导江——”
“是了,拦起了大坝,该如何上去呢?难道是用吊索过货?但货物能如此,人又当如何?”
问题是各式各样的,三言两语介绍的洄游性鱼类,引发的讨论焦点却全在大江源头上——徐侠客因此受到了很大的关注,因为人们都知道他是来为大江溯源的。当然,这是学生意气了,年纪大些的学员则更关注水电站给航运带来的改变:“若是小坝,水位相差不多的话,是不是……就用斗门啊?”
这个观点并不稀奇,因为斗门,也叫闸门,在运河上是很多见的,但凡是有地势差的,有坝有渠的地方,便很自然地会修筑起这东西来,否则航运很难顺利进行,但接着问题来了,“若是把三峡都蓄成水库,拦起大坝的话……那这高度之差——怕不是要有个百十米?”
“有的,有的!只看白帝城的山体都被淹到半山腰就知晓了,百十米多那是绝对有的!”
大家无法想象了,这么高的落差,怎么能建斗门呢?因为斗门是用闸门来控制水流的,很容易想象,百十米高的大坝,闸门要承受多大的压力,一旦开闸,那水流又是多么的惊天动地,一般的船只,只怕都禁不住这股击打!甚至从上流往下时,会不会被这种激流直冲落下去都不好说!
【为了解决航运影响,船闸也就因此应运而生了……】
此时,仙画中的讲座,也借着水电站对航运的影响,说到了船闸,并且三言两语地介绍了船闸的原理、历史,也让很多有心人发觉,仙界的历史,至少和本方世界也是大差不差的,至少朝代名、器具名都是一样,只是这仙画讲座的见闻要比一般人广博得多了,若不是仙画中提到,大多数人还真不知道闸门的来由,是千年前,广陵江面上的斗门。
【一般来说,对落差在数米到十数米的小水电站,一级船闸已经足够使用,但对于一些大坝来说,多级船闸成为了必要的设施,就以三峡为例,三峡的大坝落差达到了创纪录的113米,也因此,三峡诞生了世界上数一数二的复式船闸,三峡水电站,通过五级船闸来调节相当于40层高楼落差的航运,货船坐船闸,客船坐电梯,成为了三峡大坝极富特色的通航系统——】
解释船闸原理的模型,又换成了实景拍摄,又是飞天般的视角——买地的活死人管这叫做航拍,其高度、视野似乎完全是自由自在的,俯瞰三峡时,先从水道上的一艘大船,带到了周围的青山绿水,让人辨认出了瞿塘峡地理,而这会儿又自如地调节到了大坝上方,从这个高度看下去,大坝简直就像是个小模型一样,袖珍可爱,而五层船闸清晰可见,虽然这样俯瞰着看来,与其说是闸门,倒不如说是被分成了两线、五段的两条小河……
这样平平整整的航道,还有那高大的水泥建筑,以及在江面上航行那犹如拇指大小的岛船……这样的尺度对比,带来的震撼简直让人失语,甚至很多人难以想象这个船闸到底有多么的巨大——“六公里多……也就是十二里……十二里长,这个,叫船闸,不叫河?”
“这升船机……全是靠机械的力气把客船抬上去?这客船又是多大?”
“……看人头啊,人在里面的大小……人头也就蚂蚁大,那一艘船……怕是要比最大的江船还要再大两倍。”
“……”
若是说,第一开始意识到,所见到的宽广水域,正是水位抬升后的瞿塘峡时,那股子震撼来自于身边实景的改变,以及水文条件翻天覆地的变化,所带来的便利——代表着这种极度的诱惑的话,当看到这里,意识到这样的改变是如何造成,天界的百姓在脚下这片土地兴建了多么重大的工程时,人们又受到了一种全心的震撼:如此庞大的工程,已经……已经几乎是完全克服了自然的影响!
这么说或许有些不恰当,可对于在江边生活了这些年的学员们来说,堵不如疏、因势利导,这都是治水的真言,自然的力量是极为狂暴的,人不能和自然对着干,只能顺势利导,从中尽量汲取好处,这是他们根深蒂固的认识……而这份认识,现在正受到极大的撼动:看看这个多级船闸,看看这航拍都拍不完的大坝,看看这升船机……
在天界,自然岂不是被人类完全驯服了,沦为了奇观工程的载体——天界的人类,岂非不再是那无可奈何的,受着雷霆阵雨、水旱洪涝、地动蝗灾这些所有劫难剥削,只能祈求的——自然的奴隶,而已经成为了自然的主人,视劫难如无物,甚至将其视作了——视频中所说的,‘能量的来源,一种能源’?!
【三峡的地势差,可以为附近的居民提供极佳的水电能源】……
万千年的江险,吞噬了多少江边百姓的性命,留下了多少血泪,到末了,化为了这么轻飘飘的一句话——可以为附近的居民提供极佳的水电能源。
何其壮哉!人力可以至此!纵然是天界百姓,或许个个都有神力,和人间不同,但只看他们和自己长相一致,言语、历史也是一致,便令人无形间把自己也代入了进去,发自肺腑地赞叹道,“这当真是人力可为吗?!”
每每观看仙画,众人总是屏息凝神,这一次自然也不例外,可那或是凝滞或是急促的呼吸,似乎要比观看莺歌燕舞、自然风光更多了许多触动,甚至有人的双目就没有完全干涸过,一直赤红着,边擦边流,便是前排的名宿高人,也有人胸膛起伏,显然思绪万千。不知是谁,低沉地发出了这一问,一下振动了课堂,人们仿佛刚从美梦中惊醒,彼此互相打望着,都有些惶然:正因为感受到了极致的诱惑,又见到了这样的——过好的景象,才不禁有此一问,这么……这么好的景象,是否也只是天界独享,人间无法复制呢?本方世界的百姓……他们也配拥有吗?
“当然!”
但是,回答他的,却是宋长庚极为肯定的语气,这个中年人站起身来,关到了投影机,重新打开电灯,登上讲坛,对着台下一屋子茫然震撼,还没有完全回过神的学员,斩钉截铁地说。
“天界的百姓,也是普通人,他们一样是运用科学之力,完成的这般壮举。”
“他们办得到的事情,终有一日,我们也可以办到。”
“他们有的东西,终有一日,我们本方世界的百姓,也能拥有!”
“这,就是今日这次讲座的意义——我们要把天界的好东西全学到手,这,就是我们踏出的第一步!”
第690章 时代的弄潮儿
“天界能办到的事, 总有一天,本方世界的百姓也能办得到……是这样的吗?原来买地衙门,是这般解释天界和本方世界的本质。”
再是不舍, 放映也是到了尾声, 随着画面逐渐向上拔起,熟悉的船只于五级船闸中通行的俯瞰画面,再度呈现在众人面前, 学员们也都知道,这一期讲座已经到了尾声,讲师宋长庚看了看手腕上的仙表, 也宣布了暂且下课——已经上了一个多时辰的课程,也该让大家休息一下了,“二十分钟后敲钟上课, 大家不要走远了, 再上一个小时, 今晚便无事了。”
教室内顿时响起了一阵兴奋的嗡嗡声, 也有不少学员立刻迎上宋讲师, 看来, 关于刚才看到的仙画,他们有不少话语想向宋讲师倾诉, 也有不少疑问想获得个解释,逼得宋长庚不得不举起喇叭,再三强调,“答疑时间门在明日, 现在先暂且忍耐”。这才勉强维持住了秩序,让人潮逐渐恢复正常——否则,别说往外走了, 一群人拼命往里拥挤,挤坏了人也还罢了,若是挤坏了幕布和投影机,那可就不好了。
“这天界当真是过于玄妙了!真不知道这科学之力,他们到底是如何修出来的,该不会是连所谓大气之中,都飘扬着灵秀精粹之气吧!只要稍微呼吸几下,便可萌发灵慧了,否则,真的难以想象,那些画面中的仙人,是如何修持出这偌大的本领的!五级船闸……光是在外头看看,便感觉其中的奥秘,在我们这里,等闲百姓怕是花上数百年都掌握不了的!”
讲师维持了一个多时辰的秩序,现在下课了,自然是避到教室里去休息,而余下的学员们,坐在前排的大佬交头接耳、窃窃私语,后排的优秀学子们,也有抓紧时间门去上个茅厕的,也有看得聚精会神,竟把自己给看饿了,乘机奔出去买个夜点的,但更多的还是兴奋地讨论着对仙画的感想。
有人关心的是水位上涨后,有多少州县会被淹没,还有百姓们的去向,甚至不少本地人还因此争论了起来,“大昌肯定整个淹掉的,那里地势太低洼!”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