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但在延绥镇,边市的规模不断扩大,于草原的地位越发举足轻重,而且在李、张二人出身的关陕内陆一带,挪出耕地种苜蓿养羊,自己吃土豆、红薯,又在有塞上小江南的陕南一带买米吃,已经成为了新风气,不仅仅是草原养羊,关西这一带也出产不少羊毛,而且他们还出人和买地的私盐队一起运货,趟平了从边市到买地的周折商路,现在就连买地的商品也都请他们护送,从羊毛到物流,跨了这一界不说,现在更是想要涉足纺织业,直接就在产地附近纺线织毛衣,直接把成品卖过来了!
“这搞运输搞久了,就是爱做算数,别小看一斤一两的差别,一年年来看,里外里那省出来的就都是利润。”
李黄来、张秉忠都是很典型的关陕汉子,张秉忠更文雅些,和李黄来比,面上少了些风霜之色,看着要年轻一些,据他们自己解释,这是因为张秉忠主要在老家组织养羊的缘故。
而李黄来这里,他奔走打通运输线,看着是要粗糙一些,脸上两坨红色,遇冷有点儿起皮,嘴唇也是干裂,看着老实憨厚,窝着脖子啜茶,似乎自己全无主意一般,由张秉忠开口笑说道,“羊毛线打毛衣之前,还要洗洗晒晒,留出缩水量来,这一步以往是在买地完成的,就等于是熟羊毛送到买地的一路上,多承担了缩水量的载重,俺们就想啊,若是能买去纺织机,把这一步在产地完成了,运费上可不就省出老大一块来了吗?运输效率更高,终端价格也就能往下下压一压了,这对大家都有好处。”
别看张秉忠没来过买地几次,一张嘴却是正宗的买地味道,词儿都透着一股专业,也叫众人对他们两人刮目相看,李黄来接口道,“既然存了这样的念头,我们便准备在买地也开设一间商号——这也是该当的,再用同乡会的名头就不正规了么!”
“我那侄子赤心儿对我说,现在买地开商号的规矩很复杂,若是触犯了,首尾可是麻烦着,他忙着在交易所搞什么掉期保值,腾不出手来——叫俺们找个讼师做法律顾问,说是最好要做合规审查,不然,俺们敏朝人过来,啥也不懂,别商号没开成,原本运输的买卖还丢了,那就不值当了。”
原来是这样认识的黑讼师,众人也都恍然过来,好几个讼师也是一脸茅塞顿开的样子,张天如看在眼里,暗自点头:商号聘请讼师做法律顾问,进行合规审查的现象,他之前就注意到了,现在规模还很小,只有几间商号初初具备了这个意识。就是在讼师内部,对企业合规、经济纠纷和经营摩擦的关注,也是不高,毕竟在敏朝这些事情往往和讼师没有关系,讼师最赚钱的那还是打富户争产的官司。但在张天如看来,这个方向前景极好,必定会成为主流之一,难得张、李二人,两个土包子也能有这样的眼光,也真难怪他们挣钱了。
两帮生人坐在一起,唠到现在,气氛算是真正热络起来——他们彼此间有了共通的利益点在了,而虽然张天如是没时间做法律顾问,只能为他居中介绍,但人的名,树的影,即便最后在这件事里得不到什么具体的好处,能帮着这两个边市大亨解决烦难,对张天如的名望也有很大的好处。
这是三方得益的事情,别看入了夜,众人却仍是兴致盎然,就着几碟瓜子,一壶清茶,越聊越有劲儿,不片刻便说定了,由黑讼师介绍,找了个自家亲戚也经营商号,有过企业合规审查经验的讼师,明日便登门细聊——如果牵扯到购买机器,还要准备文书去申请政审分认定,那还要再外聘人手。
这可是大东家,带了不少生意来,至此,大家的话题都是围绕着两人,有点儿以他们为主的意思了。张、李两人倒仍是谦逊而无心机的模样,言语间不经意地也把自己的底透了一些:买机器的钱肯定是有的,倒不是辛苦跑商路走镖倒卖赚出来的,而是李赤心在交易所炒期货大赚了一笔,正好挪出来买机器。
“那就不是能常赚的钱,我还是叫他老老实实的套期保值,这一回赢了,下一回输了怎么办?如赌场一般,身家都赔进去了,如何向同乡会的兄弟们交代?”
没想到李黄来看着朴素,却是个有见识的,最难得的是不为财帛心动,竟看出了期货交易的本质,张天如不免多看了他几眼,心道,“这人能被六姐知道,果然也并非俗流,我也是六姐心中有名之人,不知道我和他的成就谁更高些呢。应当……应当是我吧?”
若是五年前,他自然当仁不让,认为绝对是自己成就更高,也是这几年来逐渐沉淀下来,少了些狷介傲气,方才有了这么一丁点的不自信,但却也不过片刻,便推翻了这个念头,嗤之以鼻般想道,“失心疯了么?还要犹豫?那肯定是我更高啊!”
他这里含笑不语,默默出神,那边众人却借此也议论起期货来了,这个东西如今在云县是个火热的话题,虽然《周报》从不报道,实际上也和大多数人没有关系——他们能拿出来的钱都不够一手交易的,是各地大商家的专场,但期货市场的上下动荡,以及造成的巨量财富转移,这种戏剧性也是让消息灵通,有办法,能接触到一定边角料的人家津津乐道——就说这关陕商队吧,多少人辛辛苦苦干了几年,盈余不够买机器的,李赤心炒期货大赚一笔,钱就有了,你就说,这赌性有多强,钱来得有多快了吧!
“这东西确实邪门,怎么说呢,赚也赚的多,亏也亏得多,就拿我们的羊毛买卖来说吧,每次运来的货都是分了两批,第一批是保供的,必须卖给买地官营的纺织厂,那个价格,怎么说呢……不会没得赚,但赚头也真有限。”
说到期货交易,李黄来也是来劲了,仔细介绍道,“第二批货可以自行买卖了,那就能在几种里选,也能不经过交易所直接卖给私人,也能去交易所里挂单,随行就市的走,原本都是现货贸易,也还罢了,价格浮动是有限的,但现在交易所开了外场卖期货,这就不得了了,不过是两年不到的功夫,期货的价格便开始影响现货价格了——现在甚至是连期货都没有,便是一个没来由的消息,都能影响到交易所的挂盘价!”
“就比如说羊毛吧,自从科尔沁要依附买地的消息一传出来,价格就开始跌了,现在都没有回升的迹象——这时候,就得看这件事最后到底能不能成啦!若是真成了,那羊毛肯定是要跌一轮的,我们这些关陕商户,就必须得买机器去边市,不然,我们的羊毛和他们是无法竞争价格的,利润若是一再微薄下去的话——那把话说大一点,就擎等着打仗好了——科尔沁的羊毛价格,若是影响到林丹汗卖货了,那林丹汗如何能够善罢甘休?”
从羊毛价格,居然能推到战争上!这跨越实在是有些大了,但细听之下又的确言之成理,李黄来总结道,“若是如此,那我们往回贩货的清单也得跟着调整,土默特一打仗,他们要买的货必然就不同——”
得了,最后还是绕回到了生意上,张天如不禁哑然失笑,见李黄来、张秉忠都望着自己,知道这才是他们最终的来意——好不容易搭上一条有办法的线,这是来探听消息的。
当然了,科尔沁的事情,在云县的有些圈子里,也早已经是人尽皆知了,他透几句话也不算什么,张天如正要开腔时,却听得有人叩门,告了声罪,出去一看,也是有些惊讶,“徐姑娘,这位是——”
“这是我——”
“我算是她同事,外交办公室储鸿。”
“储科!”
竟就这么巧,张天如也是忍不住笑了,忙把他们让了进来,“来来来,大家认识一下,今晚真是绝了,能凑在一块也是有缘——徐姑娘,这是……这是……李兄、张兄,这是徐姑娘,总台办公室专门负责西北方向的接线员,这位储科在外交办公室——”
他扫了一眼,得了肯定答案,便笑道,“也是负责西北方向的专员,你们说巧不巧,正瞌睡就送了枕头来!二位仁兄,这不是正主儿来了?你们的疑问那,再没有比她更能解答的啦——不过,我可不掺合这事儿,毕竟是有违纪律,说与不说,还是让她自己拿主意!”
第751章 张家沙龙(下)
张天如是真的想让徐晓莹来细说此事的原委吗?
这个问题, 几乎在眨眼间便浮现在众人心中,随即,大家也很快得到了肯定的答案:他其实已经知道了此事的真假, 但却并不愿意公开谈论,而且其实也并不真的希望徐晓莹来回答这个问题。这番话的意思是很明确的——这个话题,到此为止了,暧昧的表态会有, 尽可以自己理解, 但要说一五一十地把科尔沁格格的话语, 买地这里的讨论和表态都复述出来,帮着分析讨论?对不起, 以他今时今日的身份,这么做不合适,或者说,双方的交情还不到这个份上。
为什么他要把这个问题推给徐晓莹?理由是显然的, 因为徐晓莹有充分正当的理由来终止这个话题, 果然, 她微微一愣, 片刻后便浮现出有些为难的笑意,得体地道,“张先生,勿要为难我了,我们是有纪律的!”
到底有没有这件事?从她的回答来说已经非常显然了, 若是没有, 徐晓莹就会辟谣,会这么说那自然是有——间接证实了城中不少圈子的传闻,但细节也不会再透露。真要细查起来的话, 徐晓莹也是一句不恰当的话都没有说。
那么,张秉忠和李黄来会不会不快呢?这就更是杞人忧天了,这两个边市商远道奔波,最眼馋买地的,就是传音法螺这样神奇的仙器,徐晓莹是总台接线员,这个地位就如同是谢六姐座下仙童一般,讨好亲近都来不及呢!科尔沁的事,归根结底他们也只能随机应变,无法改变结果,今晚这一次造访,不但结识了张天如这样的大人物,且解决了用人缺口,还和徐晓莹攀上了关系,早已经是心满意足了。
“这是自然,这是自然!”
没等旁人开腔,张秉忠便忙笑道,“都是有纪律的,买地这里管得严明哩!还是规行矩步来得好!虽说咱们这里都是能信得过的朋友,但既然是要保密,那便是一人也不能多说的。”
他们毕竟是少来买地,虽然态度赤诚,一席话却说得好像在影射什么似的,张天如听了,和黑讼师对视了一眼,还没来得及说什么,在他们身侧,一个立场素来激进,看什么都不顺眼的赵讼师,便是哈地笑了一声,道,“可见是外乡客了!这话还真是就只在张兄这里说了,若是和买地的吏目说起,怕不是要在心里记你一笔,怪你哪壶不开提哪壶呢!”
张秉忠果然有些尴尬,但他脾气温和,并不动怒,而是老老实实地请教道,“这却又是什么意思?可有什么讲究,是我们乡巴佬不知道的?”
讲究倒说不上,不过,传音法螺的保密性问题,若干小圈子都知道,一向是老大难——按道理来说,传音法螺传递的消息应当是要有密级的,比如边市的传信,理论上,只应该是边市——总台单线传递,由总台转交对接单位。如果这个消息有密级,那最后没有公之于众的话,民间都不该收到一点风声。可如今的事实是,一个消息从边市到总台,当天就能在云县传开,与此同时,华夏各地先先后后也会收到一点风声。
就比如这次的科尔沁事件,张天如等人都可以肯定,科尔沁有意投效的事情,倒不会说第一时间就和云县一样,在京城、姑苏等地散开。都是要等一等的,等什么呢?等一次船期,差不多等到五六七天之后,从另一个通话点所在地,有船、有商队过来了,那这个消息便会在当地一些消息灵通人士的圈
子里散播开了……
保密?压根无法保密,消息在云县传递得还要更快得多——归根结底,便在于这是对讲机,对讲机彼此之间是可以互相联络的,虽然因为总台随时监听,目前还没出现临近对讲机占用频道聊天的事情,纪律也规定了,在非通话时间,要关闭对讲机节电。但对讲机在通讯员手上,太阳能充电池也在,怎么保证别人通话的时候,你不用对讲机偷听?
各地的终端,消息泄露肯定都是和偷听有关的,但这实在无法管,因为大部分消息都有一个传播的过程,要找到源头是近乎不可能的。再者来说,部署了对讲机的州县也比较繁华,彼此交流肯定频繁,这就给追查泄密者又加大了难度。人家也不会敲锣打鼓到处去散布,收到消息之后,隔上一段时日,再不经意地和身边的朋友暗示一下……怎么了,都过了这么久了,这难道还查得明白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