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活

买活 第382节(2 / 3)
加入书签 返回目录 投票推荐
甜咸口,对女金来说的确是新鲜的,怎么说呢,咸,可又不是一味的死咸,咸里还带了别的滋味,吃着的确让人上瘾,佟佳大格格第一口还有点意外,等到第五口、第六口已经爱上了,有心全买下,却知道这么做不合适,后头还有不少人排队呢,张罗这么一会,别人就已经等得有些不耐烦了。今日能预订上卤味,已经是意外的成功,还有三个月,可以慢慢来,一天吃一点,也比一口气买许多,却无法吃完,也保存不了,要么坏了,要么只能到处分送来得合适。
虽然还没嫁人,但她似乎天生就会持家,也懂得忍耐,佟佳大格格把自己买到的烧饼分给妹妹一个,又留了一个打算一会献给带她们南下的姨母,自己还舍不得走远,在营门这里徘徊着,听着货郎们卖货,一边吃也一边排着别的队去看看别家卖的什么货,今日还来了好几个卖货的女娘,她们的生意也很旺,学员们对她们普遍很好奇,很想多聊几句,可惜她们完全不会说女金话,大家只能笔画着交流,从这点来说,第一货郎的货柜真是做得最好的,这个人很有心思,就算只做货郎,赚的钱也会比别人多。
没有多久,第一货郎的货柜又是空空如也了,但他并没有急着离去,而是帮着别的货郎开始吆喝了,用有些蹩脚的女金话,告诉顾客这个东西是甜的还是咸的,要多少价钱——并不是每个货郎都带了小黑板,他的小黑板便派上了大用场,价钱这东西,还是写下来大家都能看懂,用嘴说的,总有些发音让这些番民们一知半解。
“粽子——这个像糜子糕。”
用女金话和汉语结合,第一货郎又介绍顾客们学会了不少的汉语新词,同时也帮着别的货郎、货娘们把货全卖光了,大家看着都是满脸的欢笑,学员们也心满意足地拿着自己买下的点心,陆续返回自己的帐篷去了,这会儿正是最热的时候,大家都聚在树荫下的帐篷里躲凉,吃过午饭再午休一会儿,才会开始下午的劳作。
到底是南方人不怕热,还是有钱赚,便是这样的烈日也无妨呢?佟佳大格格好奇地注视着那二十多个男男女女的背影,隔远跟到了营门处,还在眺望着他们的身影——她注意到,出了营门之后,之前接受过第一货郎帮助的那几个人,都掏出一些钱给第一货郎。
是因为他帮着卖了货么?佟佳大格格的眼睛一下瞪大了,她搭起凉棚,非常好奇地试着在远处辨别那钞票的面额:好像是十块钱一张的钞票,一个人给了一两张……喝,光是这个……这个谢礼,就有五六十元呢!
做生意真赚钱啊!
如果她没有每天的劳作课,佟佳大格格是不会有这种感慨的,她随身所携带的钱财,也根本不是她赚来的,是她通过继承得来的财产——也算是嫁妆了,当然,和买地的物价相比,这笔财产很经花,但这只是用来吃喝而已,出门在外,处处要花钱,佟佳大格格也不可能只花嫁妆呀,她还是得可着自己的收入来花钱。说实话,一下买了五个梅干菜肥肉饼,花了十五文钱,她还有些心疼呢,这就等于是把她今天的劳作收入已经花出去大半了。
做生意真赚钱啊!光是几句帮衬,就有五六十元的收入……不对,这不是做生意赚来的钱,这是,这是知识赚到的钱!
佟佳大格格逐渐意识到,第一货郎固然收入不菲,但和那一货柜的货能赚到的钱比起来,这五六十元的谢礼,完全是因为他会说几句女金话,帮着招徕了生意,进行货郎和顾客之间的沟通——如果说做生意还要承担风险,还要到各处去进货,不是自己能够效仿的话,用语言上的优势赚钱……
这她也可以办到啊!
第一货郎会说很好的汉话,很少的女金话,就这样都赚到了这么多钱,那……佟佳大格格会说很好的女金话,如果她还快过所有人,掌握了汉话呢?她是否也能帮着其余货郎做生意,从中得到一些好处?
甚至——想得更大一点儿,培训营只是短期,三个月就结束了,这种语言上的优势,也就只能管用个几天十几天罢了,别的货郎也好,学员也好迟早都可以自行沟通起来的。但是……但是后续还会有族人源源不绝地过来进培训营啊!
他们也是不会说汉话的呀!
只要她先于所有人,把汉话和女金话都说得很好,赚不了汉人的钱,她也能赚后来那些族人的钱啊!她们之中,也有老多财主的!
佟佳大格格的眼睛越睁越大,她忽然间转身往自己的帐篷里大步跑去,热闹也不看,凉也顾不得乘了——在吃食上花费太多时间,于现在来说完全是本末倒置啊!现在多学汉话,以后还怕不能随便吃云县的小吃吗?!
大妃前几天还说,女金的姑娘们以后可以进工厂做女工,都是自己人,她能帮着联系,有什么问题,狗獾阿哥那边都能帮衬着……
从前在盛京,要听她的话,不过是因为老汗的面子,佟佳大格格不屑地哼了一声:大家都是部落里出来的,乌拉那拉都国灭了,人也离开了盛京,说话还这么大声?谁要做女工啊!赚钱的路子这么多,不是都明明白白地摆着呢吗?人家也没藏着掖着,有心人来留意,可太多发财的办法了!甚至……甚至她为什么不能做吏目呢?买地那么多女娘做吏目的,朝廷既然接纳了女金人南来,那也需要会说女金话,出身本族的吏目来帮着治理他们啊!
虽然还没换上短袖,但在这烈烈晴空之中,佟佳大格格的野心,也像是钻出了厚厚的长袍,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解放,如白云一样,肆意地漫卷舒展着,向着青空无边无际地滋长着: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老艾家得意了三十年,可建州女金,又不是没有别的姓氏,难道这个吏目的位置,就完全固定给大妃了不成……
第790章 朱立安的消息 云县.李魁芝 李魁芝心……
“所以, 当船只走到东瀛北部海域的时候,六分仪测纬度达到多少时, 船只要为什么洋流做准备——李魁芝!”
随着清脆且极富威严的怒斥声,一根粉笔精准地投向了李魁芝的大脑门,一下把他从昏昏欲睡的状态中砸醒了,“什、什么!哦!在虾夷地外围,六分仪测得纬度为北纬40度时,要为……要为千岛寒流做准备, 千岛寒流和黑潮,也就是东瀛暖流在虾夷地外围相遇,在那处海水颜色有明显的改变, 也形成了著名的虾夷地鱼场,鱼获产出非常的丰富,也意味着接下来不能再直接往北方航行, 要采用侧帆,借助风向再往北去……”
完全正确的答案,多少遏制住了教师的气势,女老师不太满意地哼了一声,在教室中来回徘徊, 如鹰隼一般审视着所有学生, 忽然间,又抛出了另一个问题, 仿佛把利剑攒刺到了对方心窝。“东瀛暖流起始点在鸡笼岛外多少公里?洋流速度是多少?杨必勇,不要看别人,我问的就是你!东瀛暖流的最大特色是什么!”
“啊,这、这……”
刚才还眉飞色舞看热闹的杨必勇,这下抓瞎了, 也成了‘啊这’一族,吭哧吭哧地缓了半天,才勉强回答,“一百五……一百五到两百公里?洋流速度……洋流速度……”
“洋流速度一昼夜60到90公里!”
地理老师一手卷着书,一手叉着腰,“我就纳闷了,这拿身家性命去赌一铺的人是我,还是你们这些大老粗,像你们这样的人要出去开疆扩土,简直就是肥羊牯入赌坊!大自然就是那个东家,笑都要笑死了——完全是给他们送人肉去的!”
“这么多年来,你们谁利用黑潮航去虾夷地过?全部都是走的内海航道,从武林上到天港,再从天港出海去长崎,不管是倭寇——不管是真倭还是你们这些假倭,就只掌握了这一条航线而已,你们不好好学地理,敢直接走黑潮去虾夷地的?就这样还在课上睡觉的?!到时候在海上不要叫妈祖,妈祖都不应你!天助自助者,你不好好上地理课,衙门敢给你们批贷款,给你们卖货的?”
凌厉的言语,句句戳心,甚至有些话完全是能让人翻脸的程度——对于十八芝出身的海军来说,你骂他们什么都不能骂他们是假倭、假洋番,因为这是他们真正曾有的身份,而如今,在大华夏概念越来越普及,他们的文化水平也越来越上升,逐渐认可了华夷之辨的时候,这段过去就从理直气壮的谋生求富贵,变成了真正的屈辱。曾经为洋番东瀛做事,现在讲起来都是要低人一等的,也就是买活军地理进修班的老师,可以这样肆无忌惮地戳着他们的软肋骂了,这些老海狼还得赔笑,若是别人,拿这些过去来说事,那都是要结死仇的。
没有办法,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已经有了师生的名分,那就得尊敬着,而且老师说得其实也没错,船队要去海对面的黄金地,而且是要独创性地从虾夷地北上,穿过白令海峡而去,这条航路如今世上根本没有一个人开拓过,的确要做足准备才行。
包括利用黑潮北上,直接去虾夷地,这条航路现在也没有什么船队能掌握——虾夷地如今就是个鸟不拉屎的地方,就算有鱼场又如何,沿海的鱼场实在是太多了,在保鲜成问题的当下,劳师动众的去那边捕鱼做什么?晒成咸鱼干再回来卖个白菜价吗?
商船不去,渔船也不去,只有想开拓的李魁芝众要去的话,就只能在事前尽量做好计划了,而地理课只是往外开拓需要进修的一堂课而已——李魁芝觉得自己简直就是在给自己找事!
说实话,他多少有点被逼上梁山的意思了:话都放出去了,人也开始招揽了,要说不走,这是不行的,和羊城水师庄将军勾结买船买猪仔的事情,就是个隐患,这是看在他要走的份上,才轻轻放过,若是临了赖账,六姐一怒之下,他说不定就得挖矿去。要不然,李魁芝真不想走了,就在买地这里做点小买卖,当个富家翁它不香吗?就是因为不想一直上课,一直考试才要出去的,结果发现出去要上更多的课,面临更多更严格的考试……
而且,原本考试通不过,顶多只是晋升上存在问题,一直升不上去而已,只要自己‘自甘堕落’,别人也不会来管你什么。可现在不同了,现在上的课都是小班,老师盯得可严格了,稍微有点走神,嘴里就没个好话,自己还只能听着……以前是不想学就不学,现在是不想学逼着自己学——和他一起去的那些船长要一起上地理培训班,规划中的后勤人员要一起上管理学培训班……
毕竟,如果做老大的不能每一门都至少考个中上(李魁芝早已放弃门门第一的幻想了),如何能服众呢?当然可以说钱大部分是你出的,但兄弟们跟你混,也是要冒着没命的风险啊,钱在这时候都是次要的了,如果有个人方方面面的素质都比你李魁芝强,那到了虾夷地,我们服从他不行吗?或者退一步说,如果这些方面表现好的人联合在一起,搞个联席会议,各领导各的,大家干自己专业的事,效率够高的话那也行啊,为什么一定要听你李老大的话呢?
他妈的,现在的队伍是越来越不好带了,真怀念从前,自己一呼百应,根本不用考虑底下那些小船员的心思,身边拉拢一批死忠亲信就行了,去哪里,做什么,底下人哪有发言的余地?跟着就是了,反正不少你们一口饭吃!
现在呢?大家都读书认字了,都有自己的心思了,再不可能回到‘我说的就是规矩’那个时代了,带队也变成了一件异常花费心思的事情……得费心制定公平的规矩,让大家能把劲往一处使,得表现出自己高超的素质,不能再靠豪气、兄弟义气来糊弄人了,要找人和你一起出去冒险,就要让他们看到你的能干之处,还有在虾夷地、黄金地能得到的,买地这里没有的好处……
李魁芝要出海的事情,自从转了正过了明路,他就没有一刻停止过操心,读的书,写的字,是从前多少年加在一起的百倍之多!虽然物资、人手也因此都变得丰裕了,可当计划书出了一版又一版,培训班上了一期又一期,在考前熬了一个又一个通宵之后,李魁芝有时候真觉得,还不如就自己几艘船,带着兄弟们莽出去了,就算可能会死,可能会灰溜溜地跑回来,可怎么也比现在要痛快啊!
但是,上课虽然痛苦,却怎么也痛苦不过孤零零无声无息地死在无人岛上,如果不打招呼就往外跑,回华夏之后,也极大可能作为蓄意私逃的活死人,被抓去挖矿,而挖矿总是比上课要更可怕一些的。所以,李魁芝毕竟还在上课,而且,随着越学越多,他有时也会偷偷地庆幸——还好衙门介入了,不然,他们的开拓是绝不可能成功的,想想看,一无所知的跑到一个有土著居住的未开化岛屿去……历朝历代难道就没有华夏人尝试着去开拓海岛吗?既然现在那些岛屿上的人不说官话,就说明几艘船、几百个人的模式,失败的可能性是极大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