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东亚地图很快就被投影到了白板上,讨论战略离不开地理,马脸小吴作为中央班子中级别最低的一人,起身亲自操作电脑进行填色。她把买活军实控范围标成深红色,叙州这样由买活军控制,但还残留当地势力共同治理的地区标成次一等的浅红色,受到买活军影响很大,办事处一定程度上参与当地治理的区域则标成淡粉红色,其余只是和买活军有贸易往来,形成一定经济依赖的地域则标成了友善的蓝色,对买活军有认识,有一定亲善者居住的地区,则是浅蓝色。
其余地区,如果和买活军关系浅淡的,那就依旧还是淡白色,有敌意者,则是深黑色,这样一来,买活军的势力范围也就一目了然了——很怪异的地图,大部分领土是没有连在一起的,只能各自单拎出来看:
“东南这块,我们实控的两道、鸡笼岛,以及附属海岛,周围都是浅红色,一直蔓延到广右道,从知识教的反馈来看,现在彩云道也有不少信徒了,知识教在百夷土番那里传播的速度非常快,可能是受到了战事的刺激,他们需要一个新的宗教来捏合势力,结团自保……当然,先进生产力这是不消说的第一理由。”
广右道、彩云道、黔州道,道中大多数地方都是浅蓝色,也有粉红色的,主要集中在广府道省界周围,再往下延伸到南洋,中间是大片大片的粉红区和蓝区交错,到了占城港,又成了浅红色,把目光放到海的另一边,吕宋整个岛都是深红色,又往下到了满者伯夷,色调衰退为浅红色,大概东南这块,就是这样的杂色区,基本不存在淡白色了。当然,这块区域是买活军的老巢,肯定是没有深黑色的。
沿着海再往北看,所有的沿海区都被马脸小吴标成了淡粉红色,甚至连京城都不例外,这也是不争的事实,随着沿海海贸的丰富,实际上敏朝的闭关锁国之策已经是形同虚设了,各个沿海城市都不约而同发展起了港口,私港、公港都已经到了无法分辨的程度,来自买地的商船大喇喇的停下补给、交易,甚至现在很多沿海的百姓,已经习惯了乘海船作为交通方式……要说这些地方的治理,和买活军不相关,那不是自欺欺人吗?
从这块往上,越过山海关后,东江岛也被标成了淡粉红色,并做了个标注——随时可往浅红色转换。而盛京以北,所有区域都标成了浅红色,还做了标注——法理上属于我们,但还没正式消化完成。
这里的浅红色,区域是很大的,直接蔓延到了这个苦叶岛,再往右去,看到虾夷地了,虾夷地则被标成了淡粉红色,在这里,争议区域时常出现,马脸小吴做的标注也变多了,她打了个附注,“刚开始开发,阶段目标是浅红色。”
“哦,李魁芝他们终于正式动身过去了啊?”看到这里,谢双瑶才想到李魁芝,随口问了一句,“他们终于通过考试了吗?”
“勉强通过了,不少人其实已经不想走了,但没办法,说好的事也不能反悔,前些天依依不舍扬帆出去的。”马脸小吴往办公桌处扬了一下手,示意报告其实早放在桌上了,就是这也不是什么急件,谢双瑶也就没抽出时间看。
“高丽汉人道你标的是蓝色吗?我还以为是淡蓝色呢。”谢双瑶看她标色又有问题了,“我们存在什么贸易往来啊?哦,他们买铁器,还买棉花,对,高丽是很大的棉花买家,他们真的挺需要的。”
“不止,汉人道的高丽百姓,也很向往汉人的生活,有造反投买的趋势,其实随时可能往浅红色转化。”
“真的?!”谢双瑶吃了一惊,说实话,她对高丽、东瀛的关注是比较低的,因为这两个藩国反正是没实力来打华夏的,近期谢双瑶也不考虑灭国。之所以会和高丽发生交集,主要还是因为东江岛很多百姓会被转运到汉人道去安身,之前无处可去,只能在那里寄人篱下,安顿下来,自从买活军崛起之后,这条海上生命线源源不绝地把辽东流民搬运到买地,但汉人道还维持了收纳灾民的作用,在那里也是有转运码头的——东江岛实在太小了,住是真的住不下那么多人。
这样一来,交集便不可避免地发生了,而不管怎么说,买活军不可能看着汉人道的灾民完全过着缺乏组织性的生活,这么一来,宾主不安,百姓也会受苦,很多没必要的冲突也会随之爆发,因此买活军还是派人到汉人道去组织生产,尽量把当地百姓的利益也协调兼顾——耐寒高产稻的种子也是给过去了,反正每年买种子,也没有种子外泄的危险。有了高产稻带来的丰产,当地百姓对汉人的敌视情绪应该也能缓解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