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异乡被收押,可不是什么好事,虽说按道理,看小牌哪怕出千也不是什么大事,关上几日,打几板子也就放了,接下来对这些人来说,最大的问题无非是怎么凑钱回京城。可按厢军这里私下流传的说法,事情远没有那么简单:现在州县的父母官,很流行卖犯人,就算是本地的犯人也要当心,进狱之后,很容易被报个瘟疫身死,然后私下被远远卖到买活军的新番地去——这死法也是报得有讲究的,必须是瘟疫身死,这样家里人都见不到一面,为了防疫的要求就要直接烧掉,死无对证,你想见死人一面,那见了以后你也别出来了,牢房里住去吧,倘若你也染了瘟疫,回家传染了邻里,那可如何是好,你该当何罪?
“那些个轻罪是如此,重罪不消说了,从前论斩的罪,现在多是流放,流放去哪里?远的去山阴,近的去义乌,都是有矿的地方!还有的走了一半,直接稀里糊涂就上船了,一问,才知道自己被卖到建新去了!你说呀,现在到处都在开矿,人手哪里来的?不要一直抓人去填补的?这些州县的老父母,也不敢直接往买地卖,不就是卖到远番去了?还有鞑靼那边好像也有矿,更远了说,买地的虾夷地,不但开矿还缺人种地呢!现在江南比从前七八年都要太平,为什么?就是因为开始往出倒腾人,这牢里常年开始流行瘟疫了!”
这都是那些接受州县辎重的厢军,和当地人套磁儿打听出来的,众人你传我,我传你,说的人眉飞色舞,听的人一脸凝重,嗯嗯连声,顺带着连前些年的纷争都了解了,原本在京城还真不知道:“哦哟,买地取之江道之前,之江道,我们江南道,乱来兮的!那些流民,蝗虫一样,来一趟乱好多天,还凑成帮派团伙在街头呼啸而过,动不动就打群架,百姓们一听到风声只能关门闭户,县里那些衙役,一点办法没有!有个儒生叫黄德冰的,还在报纸上写信,叫六姐出面来管管!”
“好了么,现在凡是闹事的,全都抓起来!牢里关了能不能出来,都不好说的!哪怕是小罪也好,进了牢房得不得瘟疫,那就是听天由命了!往昔,那些老父母,抓了人又没他们什么好处,还要加派人手看守牢房,现在呢?把人一卖,大概总有些好处的!再加上买地也严管迁徙流民,不许滋事,也放了话说,那些聚集群啸,扰乱治安的流民,就是到了买地也不接收!
这些人没了靠山,岂不是要把皮紧起来了,就是本地的百姓,也更加规行矩步,生怕被抓住错处,一收监就和家里人天人两隔了!我们这里,倒是重新有点夜不闭户的味道了,便是那有世仇的人家,见了面也都是笑笑的,不敢起什么纷争,就怕两家人争吵起来,对方倒霉不要紧,自己也跟着倒霉,那就笑不出来了!”
连本地的人家都是如此,这些外地的厢军,就算原来是班长又如何?十成十是要被卖到矿山去做苦役的了。且不说这话是否真假,总之对于厢军营的军纪,是起到了很好的威慑作用,现在这些厢军别说滋扰地方了,自己玩牌都不敢,先先后后闲来就是看书评讲,别说,还有很多大老粗,在这么多年之后才第一次接触到《斗破乾坤》这样一度红得发紫的话本,并且新发掘了一个爱好,一门心思投入进去,不过,这也都是后话了。
这些爱看仙侠玄幻话本的人且不说,鲁老二等人,看的都是买地有而京城没有的书,这其中就包含了大量的《菜根谭》类书籍,以及《旧事新评》,这样把流传已久的故事,按买地的风俗和倡导进行新点评的书籍,他们越发是认识到了一个非常陌生的买地,那里通行的规矩和民风,与京城实在是截然不同,颇有点儿光怪陆离的味道:要说新呢,也不完全新,一些敏地的担忧,在买地似乎也还是存在的,比如说人口拐卖,京城妇孺单独出门,都怕被人拍了去,这接近买地的所在,也有被卖到新番地去做矿工的恐惧,至于在买地生活,犯罪要去挖矿似乎也是很普遍的担心。这么看买地的百姓也不能完全安居那,也不是神仙日子。
可要说旧呢,那就全然不是这码子事了,买地这里,和敏朝不同的认知并不仅仅是一个孝上,于男女之事,邻里之间的道理,也是截然不同,对一些老故事,看法简直让人咋舌:比如说《董永遇仙记》,也就是俗说的‘七仙女嫁董永’,还有《牛郎织女传》,都被买地所鄙薄,假借六姐批注,或者以当事人自己的说法,认为故事本身的逻辑散漫,而且存在被美化的犯罪事实。
譬如七仙女嫁董永,所引用的故事版本,是说董永卖身葬父,孝顺感动思凡仙女,仙女下嫁后和董永男耕女织,后被天帝发现,被迫分离。批注中痛批了本文逻辑,认为所宣扬的孝本位逻辑罔顾事实,妄想自己因孝顺感动仙女,实则女子即便赞赏孝行最多也是赏赐金银珠宝,并指以旧社会农民的贫苦程度,男耕女织连饭都吃不饱,更勿论应付劳役。这传说只是为了麻痹男性,只要孝顺便什么好处都有了。实际上,孝顺父母这完全是自己家里的事情,别人哪会因为孝顺多给他一分钱云云。
再有《牛郎织女传》,所用的也是晚近流传的牛郎为金童转世,受金牛星下凡托生的老牛指点,去偷了下凡洗浴的仙女衣饰,又前去解困,因此得到织女青眼的故事版本。买地的批驳则指出仙女下凡必洗浴,属于创作者低俗趣味的反应,且牛郎偷窥仙女洗澡,这是犯罪,偷衣服且属于偷窃罪,牛郎竟被改编成罪犯了!还拉出了原有的版本,证明这个版本的改编者着实心思猥琐,还介绍了牛郎、织女两星的天文学距离,以及两星出现在文学创作的开端为诗经,最初的版本又是如何等等。
这些点评,其中有一些不能说错,但很打消人的兴致——这谁不知道书里说的是假的,生活里根本没这些,只是故事而已,也要这么较真就没意思了。但也有很多部分令人兴致盎然,譬如说牛郎织女居然典出诗经小雅——这基本上就是厢军营中所有人第一次听到《诗经》里真正的诗句,也叫他们和这一直以来所说的‘诗书传家’中的《诗》,好像发生了一点关系,让他们心里颇有些触动呢!
又是不舒服,又觉得有意思,因此这书吧,读了不太得劲,不读又心痒痒。在这样复杂的感受中,他们断断续续地看完了不少《故事新评》,把《醒世姻缘传》和《拍案传奇》系列都读了,总结出几点:第一,买活军是不鼓励大家庭住在一起的,譬如《醒世姻缘传》里,几乎所有家庭矛盾都被批注了‘早分家哪有这么多屁事’;
第二,买活军也不鼓励家庭生活中一方对另一方无限服从,反而认为权责要相当,所有父母偏心而儿子、媳妇一味忍让,用真心换真心,最后阖家欢乐的故事,几乎所有批注都是一个态度,便是百般尖酸地从各种角度进行批驳,同时还要攻讦作者用家庭矛盾扭曲犯罪事实的做法,警告读者这是违法行为,要及时报告更士。
又一再提醒读者,在买地体罚孩子不能过度,父母也没权利卖掉孩子,唯一允许的买卖是把孩子舍给孤儿院,孤儿院会给父母一笔钱财,除此之外一切交易行为都是犯法的,一旦发现,便会重罚送到矿山去,夫妻互相包庇同罪。
“打也打不得,卖也卖不得,这书里又是鼓励分家,又是说什么权责相当,父母合该由最偏心,得了最多财产的孩子近身奉养,不论男女,其余孩子按所分家产的比例来分配奉养钱财……被薄待虐待的子女,莫说不认父母,便是向官府告发虐待,把父母送去挖矿都是应当的!这要是不告发,反而是纵容犯罪,自己都有过!这……自家人,搞成仇人了?一碗水哪有能端平的道理?手指头有些长短,不也是常事?被买地这一搞,这还是生孩子么!倒活像是生了个祖宗!”
比起对神话的批驳,这种对民间话本里甚至不是主要矛盾的一些随意设置,长篇累牍的攻讦,是最容易在厢军营里引起普遍不适的,要让这些大老粗接受这样的道理的确并非易事,便是再怎么听也难以认可,在这些人看来,世上最难回报的就是养恩,怀胎十月只是开始,孩子刚出生时才多大,辛辛苦苦耗费了钱粮把他养大,就算有些偏心也好,有时粗暴了些也罢,终究那是爹娘,哪怕心里有结打不开,面子上也还是要过得去,该孝顺的不能少了,要说为了打孩子几下,就叫孩子去告官,把父母送去挖矿……这不是白眼狼吗?!
辛辛苦苦养大的孩子,说难听一点,父做贼,子都得跟着打洞,‘亲亲相隐’这四个字,不是每个人都听说过,但这是所有人都认可的道理。买地居然鼓励亲人之间互相告发违法,这简直就是要拆毁整个家!住在这样的地方,就算吃金喝银,心里又岂有安宁可言?这些大老粗南下时,本都是被买地的富裕迷了眼,一心想着能不能在南面找个生计安顿下来,可现在听多了这些评讲,反而多了些顾虑,甚至有人庆幸没有贸然南下的。
纵然南面的富庶依旧对他们有莫大的吸引力,可现在,他们从花团锦簇中也看到了隐隐约约的危机,开始意识到,买地固然有无数的好处,可这些好处之下的生活,却未必和他们想的那样顺心遂意,或许也有只能苦捱只能忍受的地方。
或许有人愿意忍受这些改变,或许有人实在接受不了,宁可安贫乐道回京城过原本的生活,继续随波逐流不做改变,出发时众人一致的齐心,逐渐分裂成了多个阵营,不论是谁,都对即将到达的远方多了一丝戒心,甚至看着刘营这些买地吏目的眼神都多了一些疏远。在这样微妙而复杂的气氛中,南行的使团,终于也能彻底休整几日了——他们望见了大慈恩寺那辉煌的宝塔尖顶,进入了如今敏朝在南面唯一的重镇,也是抵挡买地的第一线,大军驻跸所在的旧京金陵。
第965章 大报恩寺琉璃塔
“哟, 真是高呀!且莫说在城内了,光是在城外便见到了那样辉煌的灯火,简直就犹如天界的宝塔, 这托塔李天王手里的宝塔,怕也只有这样了!”
“那叫一个璀璨光华!夜里更是醒目了, 白日里还好,夜里那样晶莹剔透, 碧绿玲珑的,说是天下第一塔只怕也丝毫都不为过!京城里的塔也不少,未有这琉璃塔这般高的!咱们也是难得到此, 见了这塔就不算是白走一趟了,虽说这过路佛是不拜的, 但就为了看塔也好的,兄弟们, 一道去大报恩寺进个香如何!”
到了南京,厢军也好、守军也罢, 多少总能休息几日, 把自己的铺盖也涤洗一番了,饮食上也比赶路时要丰厚了些许, 至少吃的都是大灶做的铁锅热饭, 不必就着热水啃干饼子, 这些兵马是各有去处的,厢军反而还比正兵多了一些好处:正兵全被安排住进了金陵皇宫内, 这皇宫虽然多年来没有耽误修葺,但毕竟没有住人,除了举办典礼的几处大殿,以及皇帝的寝宫之外, 其余的宫宇都颇为衰败,更不必说侍卫护军的营地值房了。
但奈何本地没有行宫,连皇帝也不得不去禁宫将就,本地的人手也是不足,需要正兵去撑场面。反而是厢军,他们是上不得台盘的人,连体面的衣服都没有,便随意在城外的大军营里找了营房安置,反而能睡不漏雨的屋子,稻草铺也都是新下来的秸秆,没有什么霉味儿。
这几日,他们出入也比正兵自在得多了,因为没有事做,主管经过商议,便给他们轮班放假,除了皇帝去祭祀祖陵那一日,有一些人要被跳去跑腿撑场面之外,其余人还是可以在城内自在游荡的,只是被严格约束不许闹事——不过,因为有买地的吏目管着,这些厢军也都是从百姓中选拔来的,军纪上倒也还说得过去,并不用太过担心他们欺男霸女、掳掠市井,这里毕竟是金陵,可不是那些默默无闻的小地方。本地的衙门也有自信允许他们入城闲逛,而不是如临大敌一般,把他们在军营里关押起来。
还没有走到终点,众人手里多是没有钱的,去城里吃饭赌钱喝花酒,这个不敢想象,金陵的物价和京城差不多,并不便宜,但去大报恩寺进香,按常理推测,买香的这点钱还是花销得起的,于是厢军们各自相约着都去进香游览,借此也进城走走,哪怕喝不起秦淮河的酒,站在河边瞧一瞧也是好的。还有夫子庙、雨花台,这都是京城都有所耳闻的胜景,鲁老二一班人也随大流都去各处走了走,观感说不上好坏,“这秦淮河不就是一条小水沟子么!”
“那自然不能和我们前几日乘船横渡的大江相比了!”
这帮人一路南来,大多数时候都在河堤上行走,但也有必须坐船的时候——值得一提的是,对于大多数厢军来说,这也是旅程的一大亮点,在这一次出门之前,大部分人一辈子都没有坐过船,更不必说见到大江大河了,大江那无边无沿犹如大海的广阔且不说,便是之前他们在山阳道坐船横渡大河,就让很多人一边吐一边大喊值得,“这样大的一摊子黄水!老子的心都要从嗓子眼里跳出来了!”
“你们是不知道,黄河到了山阳道境内,已经远不算是湍急了,九曲黄河,险滩有得是哩!有些地方不乘船,乘羊皮筏子,遇到了漩涡就在里头打转,吓不死你们!一进河里,听天由命罢了!多少胆小的人,一辈子只在冬日过大河,等渡口上冻能走车马了再出门走亲戚去,实不敢赌这天命!这几年来,买活军治三峡,便把三峡天险吹得和什么一样,哼!殊不知,论河情之险,我们大河的一些滩口输给过谁啊!”
当时过大河的时候,便有一些经验丰富,去过河套九边的老兵,和这些厢军们吹嘘,不过京营的兵一向是少爷兵的待遇,便是现在这一支被新法练出来的兵,军纪、军容上比以前好得多了,也很少有戍边的经历。主要是因为现在的边防兵已经日益军阀化,完全谈不上和京营换防,两边已经形成了独立的系统,只有少数边兵作为教官被选拔回京中任职。所以见识过大河险要的人是不多的,反而是这会儿在金陵,人人都能谈几句大江,他们这里摆渡过江是很平常的事情,大江、运河,江南道自己的干流也多,对南方人来说,乘船是生活的一部分,这是让北方人颇为感到新鲜的事情。
除了这纵横交错的水道之外,金陵城古朴肃穆的建筑,高耸的城墙,也是在在显示出了这六朝古都的底蕴,叫这些京城的厢军也不得不暗暗点头,认为金陵的确要胜过沿岸所经过的其余州县——或者说根本不能相比,那就不是一个档次的城市,运河沿岸其余州县,主城,也就是城墙围着的范围都非常的窄小,主城区是不大的,他们更繁华的地方反而在主城区之外,尤其是围绕运河码头以及买地办事处这两个中心,往外扩着建的房子,房子的稿子也是按着买地那种两层便房的样式来的。
虽然也有些富户是水泥抹面,说起来是这些年来建屋子最流行的材料,但你说鲁老二等人老八板也罢,端着京城人的架子也罢,他们还是觉得这房子,买式虽然方便好住,但看还是这些老房子雕梁画栋、勾心斗角的稿子好看。有气派又沉稳,哪怕是有年头不上漆,木头的本色都暗沉沉地露出来了,也有一股说不出的古韵,让金陵城和京城一些尚未流行买式房子的巷子一样,充满了悠悠的韵味,走在里头心旷神怡,看着街角飞檐、墙头镂花,都是暗自点头,好像那原本不存在的情操也受了陶冶,耳听着不知谁煞有介事,从手里的书册里照本宣科地念的什么‘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因叹道,“如今老子这样的粗人居然也听得懂诗了!”
的确,这朱雀桥、乌衣巷的典故,从前哪里是这些讨生活的辅兵糙汉子所能沾染的,哪怕他们是原本的行当,也都被视为是粗人,又不识字,上哪去知道这些?便是侥幸来了金陵,能去大报恩寺转一圈,似懂非懂地看看热闹也就不错了,回乡之后要他说说外头的见闻,也是说不出个所以然来——这就是粗人不知肉味,入宝山也是空手回。现在,这班人自己都感觉到这一趟出门的不同,彼此发自肺腑地道,“这人还是要认字啊!从前觉得,按我们的命,不认字也是一辈子,碍不着讨生活挣命。可这认了拼音才知道,认字的人,景虽还是那个景,可看到的,自己心里想到的就不一样了!”
“也是要多谢刘营给了一本《金陵导览》,所谓导游都不用请了,自己拿着本书都能看明白,这刘营做人还是没话说。”
因为彼此之间的差异,这些日子里来他们暗地里有些疏远的刘营,现在重新博了个人情,大家一致认为,买地的吏目比起敏朝的官吏,哪怕是和特科比,也高明太多了,而且为人非常亲切,是真正心中有民,有下属的好官。刘营一路来的作为,有分寸、有担当、有仁义,实在是个不可多得的好官,做个流民营帐都有些埋没了的。从这点来说,买地的生活又是相当有诱惑力的,毕竟,刘营和敏朝他们所接触过的一些官面人物相比,那谁都愿意和刘营一起干。
“可不是这导览立大功了?本来只打算进香,一路来秦淮河、乌衣巷、夫子庙——贡院的热闹也都看了,这江南贡院还真当是宏大啊!比国子监还大!”
“大是大,贡院前那些市集比不过天桥,也赶不上京里的大庙会。”
“那本来,金陵的人烟也比京城稀少些。你瞧街头除了我们这些拿‘导览’的,还有那些带了‘导游’的,本地人似乎都不多,就都在码头那里做生意。这些街巷里人家还少些,似乎还远不如彭城还有山阳道那些县里,虽然地方小,但人口多,要更热闹。”
这‘导游’,也是来了金陵之后见识到的新行业,算是买地那里流传过来的新东西,现在广陵、姑苏、武林,这些名城,都已经开始流行了。最一开始是云县、榕城泉州那些地方发展起来的行业,从买地那里特有的自行车跑腿中分出来的。最一开始,是有些客商,来云县之后想去一些知名的地方转转,比如说各种厂房,船厂纺织厂冶炼厂,海边晾晒海货的码头,各种交易市场,钱街交易大厅等等。
因为云县交通非常拥堵,不便包马车——而且马车夫也很多都是外来人,虽然认路,但口齿也不便给,说不出个所以然来,就这样,一批机灵的木轮自行车跑腿儿脱颖而出,在码头的咨询台挂了号,接受包天服务,他骑着车,载着客人满城转悠,给客人介绍本城的美食、名胜以及典故、规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