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活

买活 第465节(2 / 3)
加入书签 返回目录 投票推荐
这可算是长见识了,虽然瓷砖、琉璃砖都不是船上能用的材料,但钱芳英认为‘动线’、‘功能区’,这两个她耳熟能详的概念,用装修来实现,就是一种很新鲜的思路。她也不由得连连点头,流露着和那些洋番差不多的,正在吸收知识、接受洗礼的清澈模样。不过还好,她毕竟也还算见过世面,所以还能维系着嘴唇紧闭,不像是大堂中其余人,左顾右盼时,痴痴呆呆地张着嘴,一副失魂落魄的样子,很多人还要互相搀扶着才能行走呢。
国宾馆虽然有不少楼栋,但其中被设计做总接待处的,大概是餐厅所设的这栋楼,因此,这里随时都有不少人停留,就这会儿,也有七八拨人围绕着接待干事,听她们指点着照壁,解释和介绍着什么,其中也不乏有洋人面孔。看来国宾馆虽然分了住宿区,但这些功能区是不区分内外土洋的,大家都要混在一起吃饭。钱芳英走进餐厅,往前一打望,果然也见到了许多刚剃了寸头,但仍然穿着和买地这里明显不同衣服的人员,在餐厅中走动。她问道,“这里同时能容纳多少人开餐呀?”
“四百人是极限接待能力了,如果人数再多的话,我们会议室也可以临时改造为用餐区。还有另外三号楼也有一个用餐区域,那里之后是用来专做婚庆招待的,当然,现在我们不对外接待,一共一千二百人同时就餐,在定都大典期间是足够使用的。 ”
同时接待能力不代表巅峰接待能力,人多了排队就是,钱芳英这些买地的内宾是早习惯了在食堂排队的,至于其他外头的客人——客随主便,来了买地,当然要遵守买地的规矩。除了真正身份极为特殊的,比如说敏朝皇帝之类的,给他单独供餐,钱芳英认为可以理解。其他外人,在她们这些买地活死人跟前,根本没有丝毫特殊待遇,当然也得跟着守规矩了。
她看着餐厅内处处可见的排队图案提示,满意地嗯了一声,认为这里的秩序感让她很舒服。至于说餐厅这里内部的‘装修’,当然所用的材料是很高级的,但形式其实和食堂真的比较像,最多就是食堂都是大条桌、大条凳,这里是以四人条桌为主,而且条桌之间用木墙打了矮隔断,保证坐下来之后看不到隔壁的人,只留了一侧出入。
而且,条桌的材质是仙界所有的那种光滑的‘塑料’,只是漆成了稳重的褐色,和墙面上的瓷砖,形成了很好的对比,又和地面的金砖有了呼应。钱芳英对于这种材料,是有所耳闻的,和橡胶一样,都是新提炼出来的一种东西。买活军这里原来拥有一批仙界桌椅,曾经分出一些,运到京城去使用过,后来又在各地的超市中展出过,这当然是如今最为高档新奇的材料了。
本地的材料厂做梦都想自产,可惜,和油晶布一样,目前都还只是实验室里小规模地产出一点点,油晶布还好,起码是有一匹匹的布出来了,只是良品率很差,而且成本非常高,很费人工,塑料这东西,到目前只有一些似是而非的小片片,形态还很不稳定,距离实用还远着那!
这批桌椅,肯定是六姐私人取出的法宝了,没想到她居然也有福分和京城的权贵一般,使用这样的法宝来用餐。钱芳英好奇地把那桌椅摸了又摸,这会儿她已经完全原谅张主任了。这还没取餐,光是餐厅的见闻,就让她有不虚此行的感觉。至于吃食,钱芳英反而不是很在意:她鼻子灵,早就闻到一股熟悉的香气了。那是豆豉鲮鱼加热的味道,她们在船上真没少吃这个,再联系到现在羊城港食材和厨子供应的紧张,可想而知自助餐中有很多菜色肯定是罐头里拆出来加热一下供应的,味道不会有什么太大的惊喜。
这么做,当然是可以理解的,食堂供餐都有忌讳呢,尤其是大食堂,一般是不做现调凉菜、四季豆、木耳,而且天气越热,菜量就越少,越咸,也不做绿叶菜。凡是蔬菜,不是冬瓜南瓜北瓜(即黄瓜),就是包菜卷心菜大白菜,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害怕变质。至于说鱼、肉这些东西,在大食堂大量备菜的前提下,天一热这个变质的可能,你就想去吧!
从这个角度来说,在热天直接拆罐头其实是最安全的,因为食品在入罐的时候会先做一次杀菌,再次加热以后也能管几个时辰不腐败——不要觉得几个时辰菜不会坏,武林这边还好,钱芳英在买地读书的时候是见识过的,中午刚煮出来的白饭,到晚上就已经开始拉丝了!她还不知道,强迫养子吃了下去,搞得小孩大半夜直去茅房,后来还引来居委会调查,认为她有虐待小孩的嫌疑!
既然是自助餐(食堂菜),对味道就不会有什么特别大的期待,越是这样还越有惊喜,钱芳英手里拿了木托盘,先在取餐区逛了一圈——凡是吃过买地食堂,不论公私都不会对这种形式陌生的。如今买地的食堂形式,在民间也广为传播。就是把米饭、素菜、荤菜、点心、主食分做几个柜台,食堂收餐票,民间的食堂就是每次买餐牌,比如买个两荤一素,那在荤菜柜台把两个小荤菜餐牌给过去就行。
由于这种形式,都是买牌进店,有些店铺还发挥聪明才智,设计一些灵活机动的机关,比如说,要是没有两个想吃的菜,还能省下一个餐牌回去退。这样也能招徕不少生意,让很多顾客有进店的热情。
国宾馆的自助餐,规矩大差不差,钱芳英听干事解释了几句就明白了,除了严格排队和严禁浪费之外,就是没有菜量的限制,不论是荤菜还是什么珍贵的点心,想取用多少都可以,就是有些菜,一次只能拿一份,吃完了再来排队取即可,这也在情理之中。不过话说回来了,能在这时候走进国宾馆的,也没有多少人会饕餮大吃吧,真有这样的人,他们也就进不来了。就算是那些没开化的土人,进了宾馆之后,接受了这么多的震慑,应当也不敢闹事了,那还不是软着腿,全凭干事说什么就是什么了?
这事儿大差不差,的确就是这个道理,餐厅这会儿还没开始大量来客人,因此处处都是秩序井然,除了羹匙碰撞之声,还有被压得低低的对话声,没有丝毫嘈杂。钱芳英先逛游了一圈,素菜是自取的,而且形式颇有一些狂野——一根根的鲜黄瓜也不切片,就摆在那,旁边一小碗一小碗的都是蘸酱,想吃就拿回去生啃吧!
和别的食堂相比,菜色上的不同就是多了不少绿叶菜,有的是炒制,有的只是打了个水抄,一样是自己拌酱吃,酱料倒是很丰富,看得出来的就有辣酱、蚝油、臭腐乳,还有一碟一碟白色的不知什么酱料,钱芳英读书期间有不少北方同学,倒是能分辨出来黄瓜配的大概是大酱,这白色的酱料是什么,就有所不知了。
但是,有几个排队的洋番对此非常惊喜,本来他们似乎是盲目排队,面对满桌青菜,面露难色,不断和陪伴的通译交流着什么,见到这酱汁以后,便直接取了两根黄瓜,又说情要了两碟白酱,便兀自离去了。钱芳英同情地想道,“他们这些洋番,出身偏远,是化外之地,不比我华夏地大物博,连蔬菜都没见过几种,炒青菜他们可能是绝对吃不来的,但居然也不敢尝试,真是狭隘,瞧其余洋番就都夹了一些来尝尝。”
每个菜都是罩在玻璃罩子里,马口铁的大盘子里装着热水,下方大概是有小炉眼在不断加温,上头再放的菜盘和夹子。这和食堂的设计如出一辙,别看钱芳英心里排揎别人,其实她自己也不耐烦吃这种没有火候可言,烂唧唧的温乎菜,这东西吃起来和罐头蔬菜差不多,钱芳英在献礼号上航行这么久,早就吃吐了,轮到她的时候,她也只是拿了一根黄瓜,又夹了一小碟白水汆青菜,不为别的,只是因为刚端上来不久,还没那么烂乎。
取了一碟辣椒酱来配菜吃,在酱料这块,她好奇地端详了一番那白酱,见到下头的签子是‘蛋黄酱’,还有一个一看就知道是原生洋文的名字在下头,便知道这是一种海外的酱汁,当下便放开心胸,不做狭隘之人,也来了一碟。而且立刻就拿起黄瓜沾了一下,送到口中嚼了起来。丝毫也没想到这举动不算太文雅,惹来旁人侧目。她的社交礼仪,有时候的确是会突然跳闸的。
“呣!”
这酱料一入口,钱芳英顿时眼睛一亮,难得满意地点起头来。她对食欲不算是多狂热,但当然也懂得欣赏美食。这东西吃起来很香甜,但又不觉得腻味,搭配着黄瓜那股子清香,相得益彰,黄瓜那一点点涩口的感觉,完全被掩盖过去了,咀嚼起来满嘴留香,虽然是素菜,但开胃不下于任何荤菜!
吃完了再来一碟,甚至这酱料可不可以拿来拌点别的吃?比如说拿来拌饭拌面如何?
钱芳英对于荤菜,有点兴趣缺缺,隔远瞭望了一眼,见到的菜色大致都是罐头里拆出来的,比如说红烧肉、豆豉鲮鱼、扣肉、烧带鱼等等,虽然还有卤水、炸货档口,但钱芳英觉得还是新鲜蔬菜好吃,这个新鲜的酱料也让她很着迷,便跳过了排队人数最多的荤菜柜台,径自向点心主食方向走去,想着来一碗白饭配酱吃,尝尝味道。途中还经过了一队身形矮小,神色极为激动的倭人,从嘴角碎屑判断,大概是刚吃过炸鸡腿,惊为天人,这会儿一窝蜂又都去排队再拿了!
小国寡民,就算是贵族,又能有多少见识,吃过多少肉!炸货费油,想来更是从不曾吃过几回,倒也是情有可原。钱芳英对他们谈不上有什么好感,她是武林人,自然记得倭寇之乱,看他们这没见过世面的样子,轻蔑之余却也能理解缘由,仔细看看炸鸡货柜台前,果然外番是最多的。再一个就是她要去的点心柜台前,钱芳英鼻子抽动了一下,心想,“这里的主食档口是不是有煮伊面啊?这东西油炸过,也很香,的确会得外番的喜欢。”
正这样想着,柜台已经在望,钱芳英看了一眼,也吃惊地轻叫了出来。
“啊,什么!奶油蛋糕——居然也在自助餐里供应?这——而且羊城港居然也有?”
这会儿,她那股子不自觉端起来的上国架子,在自己还没发觉的时候,突然间就融化了一地,钱芳英这边虽然惊讶,但却也丝毫不耽误她脚步迅速,以一往无前的气势,越过了七八个洋番,一下就排到了队伍的末尾。“蛋糕——这是不得不吃的!就算来回排个七八次也好,罩子里那么多花色的蛋糕,总要一一地品尝过来,才算是没白来一趟!”
第990章 金榜牛乳的消失
“怎么会有奶油蛋糕呢!哎, 黄来,你是北方人吧,我记得去年老李想和你进货, 你还说奶油根本没法往云县以南的地方卖, 就连云县都是难得, 可有这事儿?我记得是真真的呀!”
“是有这么回事不假, 别说眼下这天气了,就是云县的奶油蛋糕, 那也都是当地自出的牛奶, 奶油、奶皮子这些东西,就算是鞑靼人拿他们的牛皮袋缝死了, 也很难运到南方,天气略暖和些, 在路上就要发酵起来, 把袋子给胀破了, 这些年来也不是没人试过, 可都未必能成, 袋子炸了以后,那个味儿, 真别提了,两三年以后,进了那个船舱还有腥味儿呢!”
在羊城港这里吃奶油蛋糕!当然不仅仅会惊讶到钱芳英,排在她前后的客人, 大概也都在议论这事儿,只是所用的语言不同而已。在她后头的是几个洋番,叽里呱啦地说着鸟语,钱芳英前头的大概是和武林商会一样, 乃是地方商会的头面人物,他们也很诧异于奶油居然能出现在羊城港——奶油蛋糕要分开来看,蛋糕本身是没什么稀奇的,只要有精细的面粉、白砂糖、食用油,那再热的地方都能烤出来。
包括云县的洋番点心房,虽然奶油蛋糕非常的稀少,价格也高昂,但在面粉能供上的年景,他们的蛋糕出品是不会间断的。这东西在炎热地带,保质期还要比纯粹的米饭面条长得多,这是因为里头加了很多糖,糖和盐都是天然的防腐剂,因此越是往南的地方,就越喜欢吃腌渍食品,这都是为了把食物用来出售,适应天气进行的改变。
但奶油这个东西,稍微熟悉一点的人都知道,在炎热的天气中,它是非常容易‘泄’的,好不容易打发出来,但只要气温上到了能穿短袖的时候,那么它在空气中大概不到五分钟就会泄掉,也就完全没法吃了,泄掉的奶油,吃在嘴里腻乎乎、软趴趴,完全没有香甜的感觉。所以,它只能在冬季短暂的几个月来供应——这还是指闽北、闽中地区,倘若到了羊城港这里,就算是新年,那也是单衫单裤,甚至可以穿短袖的地方,那就全年都没法吃上啦。
就这还都没有说牛奶本身运输和储存的问题呢,要知道,羊城港这里的点心,可很少有放鲜奶的配方——而广府道其实是有牛的,甚至于有个地方(似乎叫做金榜)还专门出产水牛,丰产水牛奶。不过,金榜所卖的‘牛乳’,是一种类似于腐乳一样的发酵小吃,钱芳英在鸡笼岛的时候还尝过几次,但很快就绝迹了。听南北杂货铺子的老板说,金榜从前卖‘牛乳’,是因为当地耕地少,山地多,便养水牛谋生,但是卖牛肉需要的时间很长,他们便给牛配种,等母牛产子之后,杀掉小牛,免得小牛费奶,再取牛奶来制成牛乳贩卖。
但那都是从前的事情了,随着客户人家大迁徙,金榜虽然没有迁徙(他们那里客户人家不多),但周围的集镇却因此变化甚大,这些老食客走了,新的食客并非人人都接受牛乳这很新奇的食物,包括羊城港中,喜食牛乳的客人也走散了不少,产牛乳不再划算,而如今各地对于水牛的需求却比从前大得多,于是金榜的乡民,便不再杀小牛了,而是把它们养大了到处去卖,如今的日子也比从前好过得多了。
而且,这么多对他们来说,心底也是情愿的,因为杀子取奶,在民间认为是一种损阴功的行当,如果不是实在没有别的活路,一般人其实也不愿意这么做,这就和买地的奶娘难找是一样的道理,在敏朝,有很多女子进大户人家做奶娘,是不被允许带自己的孩子入府的,唯恐喂奶偏心,叫雇主的孩子得不到营养,那么她们自己的孩子,少了母乳哺育,只能吃些米汤,往往体弱早夭,在民间对于这种现象也持抨击的态度,只是挨不得‘生活所迫’这四个字。到了买活军这里,日子逐渐好过起来了,民间愿意做奶娘的妇女,立刻就减少了七八成呢!
当然,这都是题外话了,但从金榜牛乳的诞生也可以看得出,在羊城港的气候中,莫说奶油,鲜奶都是难以保存的,而钱芳英又是个很会‘归根结底,这就是个数学问题’的人,她知道规模效应的可怕。一头牛产奶之后,在羊城港这里可以制奶油,这是理论上的事情,能够在餐厅供应奶油蛋糕,这又是截然不同的两码事了。从供应链的角度讲,一桶牛奶被挤出来之后,哪怕就在羊城港边上,到它进入自助餐厅的后厨至少也要两天的时间,这都还算是快的——
除非每一桶牛奶都有人专门送到后厨,否则挤奶工人每天收集牛奶这就实打实的是一日的功夫,上车入城,完成交割还要一日。而且,自助餐厅不限量的供给奶油蛋糕,这每天要用多少奶油啊,又需要多少牛奶?哪怕就是开了个上千头牛的大养牛场,又哪来这么多同时产奶的母牛呢?更何况如今的养牛场,肯定是以供给耕牛为主,牛奶那都是附属品,也就是小牛吃不完的剩那么几口出来,产量颇稀,住在附近的人家买个一两杯,那是有的,自助餐这里是怎么敢把奶油蛋糕供应出来的?
蛋糕还没吃上,钱芳英脑子转来转去已经烧了好几轮了,前方那几个北方商人也是百思不得其解,也都在说着这个事情,按他们的说法,“如今口外都很少有牛奶油和牛奶皮子卖了,多是卖的羊奶油,腥臊得紧。没办法,现在基本都养羊取毛纺线,牛么,养几头就行了,也就是为了供肉吃。现在口内的粮食卖得便宜,牧民也不多杀牛,羊呢每年剪毛,牛呢,养小牛来卖,吃点儿白食配米饭就行了,他们吃得惯羊白食的,至于红食,不论牛羊马,可是舍不得吃呢!都能卖钱!”
这么看,就算是口外,都没有多余的牛奶,按这自助餐厅的人数和食量,恐怕一天就能用掉好几个州县能挤出来的牛奶量,但这实在是说不通的!钱芳英踮着脚打量着玻璃罩子里,花色各异的蛋糕,看着上头棱角分明的奶油,一边止不住地咽唾沫,一边在心底默默的计时——这都两三分钟了,还挺立如初,餐厅虽然有电风扇,但也挺热的,大家都穿着短袖,有些男士还要把袖子卷起来,这……这是怎么办到的?难道世上还真有什么仙术不成?
虽然队伍一直很长,但由于一人只能取一份,行进的速度还是很快的,后厨的帮工,做事也是让钱芳英舒服的麻利,随时从台子下方给盘子里补充存货,让盘子保持满当,点心柜台是直接通向后厨房的,钱芳英隐约还能闻到里头传出来的芬芳香气——看来这蛋糕是不断地烘烤着,以便随时补货的呢。想想也对,这自助餐也不可能供什么神仙鸡、佛跳墙这些复杂又高级的货色,那最受欢迎的,除了炸鸡之外,可不就是蛋糕了?估计人人都至少吃两三个,这不得日夜不停地烘焙,才能供应得上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