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他们倒也比以前更积极地养生了,算是多了个长命百岁的盼头,尤其是对父亲来说,虽说如今在物质、精神上的享受,是多少人求都求不来的,但就好像刘太公思乡一样,别的都无所求了,就还是落叶归根、传宗接代的那套东西,才是最根本的执念。
父亲想不到的是,如果第三代平庸到多休产假也无关紧要的话,那第四代的人数虽然多,却也代表着谢家最终又归于平凡了,到那时,谢家在政治上的影响力,就犹如此刻的烟花一般,璀璨过后,再无后续。
不过,也不能说这就是什么坏事。谢二哥收回了眼神,重新看向满天绚烂的花火,他的表情没有丝毫变化:能归于平凡,对谢家来说,或许已经算是不错的结局了。自古以来,和至高权力扯上关系的家族,有多少能步步登高?离散丧乱,这才大多数最高家族的下场。在烟花绽放的极盛时光里,尽情地沐浴在光辉之中,烟火消散后,默默隐入黑暗,也不失为是体面的退场。
至少在这一刻,所领受的盛景,那是当真辉煌灿烂,这成就的伟大,足以折服所有人。谢二哥注视着宴会场内外,形容各异的宾客,注视着来自五湖四海,肤色、长相截然不同的面孔上,那统一的赞叹之情,清晰地意识到,烟花绽放的这一刻,光辉有多么的明亮。用多少形容都显得浅薄,它是如此的璀璨,几乎让所有人都疑心自己正身处于幻觉之中,必须要紧紧地掐着双手,用疼痛来告诉自己,自己的确正生活在这个奇迹的时刻,这个奇迹的年代之中。
他不由向主桌走去,来到了六妹身边,用一种奇特的眼神注视着她。他的妹妹——这个无数人的信仰、爱恨、关注所凝聚的对象,承载了无数尊名和骂名诅咒,在如此的重担之下,以至于连健壮身躯似乎都显得有些单薄的年轻女人,正坐在主桌上首,笑吟吟地看着宾客们为烟花而狂热的模样。她的表情相当的亲和,但谢二哥认为,她暗地里或许是有些无聊的,这种为先进生产力狂喜赞叹的表情,对她来说,唾手可得,她早就看得腻味了。
就比如今晚,一些库存的廉价罐头,一些普普通通的烟花炮,甚至连数控技术都没有,只能算是二三流货色,就已经让全世界最顶尖的一群人发狂,这样的事如果能让她乐在其中,那她也就有点儿太好取悦了。
有时候,谢二哥看着这张和自己有几分相似的面孔,也会有些不可思议的感觉:很多人可能都会觉得,以她拥有的条件,哪怕是统治整个世界也是轻而易举,他们不知道她还在犹豫什么,等待什么,脚步为何如此的缓慢。但只有他知道,为了眼下的局面,她究竟要忍受多少,日复一日的劳心、永无止尽的博弈……他不知不知道她是为了什么,只是有时候也会感到不可思议,原来有人能为了这样遥远的目标付出这么多,坚持这么久。
“怎么跑过来了?”他妹妹亲热地问他,他们在过去多年间几乎是朝夕相伴,谢二知道,他算是她最亲近的几个人之一,虽然他远不能说自己真正的了解谢双瑶,这样的人在这世上或许一个都没有,但在他面前,她往往是十分放松的,偶尔也会说些真正的心里话。就像是这会儿,她也透露了一些真正的情绪:让无数人沉醉了小半年的定都大典,对她来说也无非是一些额外又必要的工作,现在,她还是在上班,能有个自己人来陪一陪,可以稍微缓解她的无聊。
“来采访一下你现在的感想。”他说,有时候谢双瑶也需要一些身边人的肯定和赞美。“定都大典办得非常不错——现在,全世界都会为我们震动,你现在在想些什么?”
“哈哈!”
谢双瑶被逗乐了,她的双眼闪着有趣的光。“很好的问题。”
可以有资格陪坐在主桌的高官,都被她打发去看烟花了,此刻在玻璃前聚成了一排,亲亲热热地说笑指点着夜空,也呈现出了偶然的,和年纪相符的朝气,谢双瑶站起身,和谢二哥一起并肩而立,望着前方一排又一排散乱的背影,轻声笑了起来。
“现在,要说什么全世界为我们震动,还有点为时尚早。”
她说,“华夏故土,还没有全取,就是敏朝的地盘,也还没有完全归为我们所有。等到真正的立国大典,场面还会更大,一切还会比现在更好——”
谢二哥万万没有想到,当所有人都还沉浸于眼前的烟花时,他身边的这个女人,已经看到了更远更大的画面,当所有人都认为,眼下毫无疑问,已经是极盛之时,女军主眼中,这却根本不算什么,未来一定还会比现在更好——
一时间,他也不由得失语了,只能默然注视着昏暗的光照中,那张刚强的侧颜。
‘砰’的一声,远远的声响传来,映亮了她的脸庞,给她的眼中增添了流动的色彩,谢双瑶转过头对他微微一笑。
“等到那时候……”她说,谢二哥形容不出她的表情,太过于复杂,期待、骄傲、自信……或许也混杂了一些感慨、无奈和疲倦,好像在这一刻她已经看穿了未来,却决定任由其发生,接受了其中的遗憾与残缺,同时仍期待着它的到来。
谢双瑶很少露出这样的表情,她重复了一遍自己刚才的话。
“等到那时候,我再告诉你,这一刻我在想什么。”
第1038章 犯罪天才
“阿娘, 呜呜,我要找阿娘,阿娘——”
“爹!”
“更士姐姐, 我叔叔是不是不要我了,把我给丢了?那你, 呜呜呜,那你把我送回我家去吧, 我叫太婆拿钱谢你好不好?呜呜呜,别把我送到孤儿院里去,囡囡不要去孤儿院——”
“我饿了, 我要吃烤玉米, 呜呜呜,烤玉米!”
“你别碰我!你坏!”
“更士姐姐,我要上茅房,屙嘘嘘——哎呀!这下不用去了!”
江对岸,璀璨的烟花, 在空中留下的印痕仿佛还没有完全消散,空中隐约还能见到一团团白烟, 在江水上空缓缓的移动着,引得江边观看区的观众,争相招引,想要沐浴在这吉祥的雾气中,仿佛也能沾染上不少喜气。但更后方临时支起的长棚,却又很快喧闹了起来:虽然居委会早就到处晓谕,告诉那些来看烟花的百姓,孩子是不许入场的,但依然有不少百姓把孩子带来了, 问着便说是不知情、忘了。
如果把他们赶回去,只会让更多人钻空子,偷偷地把孩子抱进去,或者是去一些危险的礁石区站着,于是更士们也只能开辟出临时看管区,把孩子集中在长棚里看守起来,并且让他们互相监督,别让父母之外的人,来偷偷抱走了去。毕竟,买地这里拐子虽然少,但也不能掉以轻心,要知道仅仅只是十几年前,被拐走依然是妇孺单独上街需要考虑的切实风险呢。
这些孩子,大的也有七八岁了,小的甚至还有几个月的,真是令人匪夷所思,不知道父母是怎么想的。长棚里自然是哭声震天,那小婴儿离了亲眷之后,哪有不哭的道理?大孩子还好,一开始闹上一会儿,等到烟花开始,便光顾着伸脖子眺望了,他们虽然不知道自己见到的场面有多么的珍贵难得,但被美丽的画面吸引,也是人的本能,为了安静的看烟火,不少大孩子甚至还主动把小孩子抱在怀里哄着,这也让长棚内,总算是得到了少许的安静。
但是,这静谧的时刻,在烟花结束之后,便立刻又消逝了,见到江边人群逐渐散去,很多孩子都生出无谓的恐惧,害怕长辈们把自己抛下了,不来接他们,还有那些饿了馋了,想上厕所却一直憋着不敢说,直到最后尿了裤子的。再加上那馋奶的小婴儿大哭不止,长棚内简直是沸反盈天,令更士们脸上,都出现了一种麻木的厌倦,直到家长们陆续来领人,这才上前对号牌:要有号牌,能叫上名字,孩子也能辨认得出来,这才能把孩子带走。至于带小婴儿来的那些人,更是有记忆力超群的更士专门来记过脸,如果不是抱来的人认领,肯定是不能叫他们抱走的。
“这做家长的也是心大,观看区那么多人,孩子还矮,怎么想到带进来的,挤了碰了都还不算大事,走散了心里真就不慌?”
眼看着孩子们逐渐被接走,只留下一地的混乱,长棚一角,陶珠儿也忍不住和身边的女同事抱怨,“按理说,这都是产假规定落实后出生的孩子,按说该看得很金贵的,怎么还这么不上心?你看,前面人都走了一多半了,这里还有七八个孩子没人来接,这叫孩子怎么不着急呢?人都走了,还不过来,自然觉得家长不要自己了。别看人小小的,心里也知道难受!”
“可不是这个道理。现在的孩子,又和从前不同,吃喝得好,从小往托儿所那么一送,一个个灵得很,哪和我们似的,七八岁了还傻傻的,话还说不清楚的都有!”
“如今,那两三岁的孩子规矩都学得很好了,不打架、上厕所要喊,和小朋友要友好,有东西要分享……还有能把自己的名字,家里的地址都背的清清楚楚的。一个个小大人似的,倒把大人衬得没魂儿了。”
几个更士也都是撇嘴,比着前方道,“你信不信,还真有人会忘了接孩子的,到时候,还得抱回更士署去照顾一晚上。你真别不信了,也不是故意的,就是浑忘了,就为了这,还得留个人在前头值班,告诉那些丢东西的、丢孩子的,都上哪找去!”
一说到值班,大家都是浑身疼痛,头皮发麻,陶珠儿锤了锤发麻的腰,“还好!还好明日就结束了,我们再辛苦个十天,估计也能回原处去——都说这支援首都是美差,之后晋升表彰一个也落不下,可谁知道这都是当得的?真当咱们是在这享福呢?!命都快熬没了!偏偏越是这样的时候,还越多事儿!”
的确,每一次人员聚集,都代表更多的意外,以及更大的工作量。陶珠儿一干更士,别说休假了,要说一天能只工作个八小时,准时下班,那都是奢求,基本每天工作时间都在十二个小时以上。虽然许多工作说起来也很简单,无非就是维持秩序、巡逻执勤,但自己干起来才知道有多累。
这几日都还算是好的,之前参加阅兵式的兵丁,因为要排练,每天只工作六小时的时候,多余的活计还不都是陶珠儿他们这些同事来补上?那才真是大家累到一块去了,你累你的,我累我的。那些参加阅兵式的军士,累得倒是心甘情愿,能代表自己的队伍被六姐检阅,这是多大的荣耀?陶珠儿他们,怨气就重一些了,因为他们很多人都在外围执勤,一样是辛苦,却看不到什么热闹,这入宝山而空手回的感觉,也的确令人幽怨。
今日还算不错,他们轮值到江边,也能跟着看烟花,这也算是上头给他们的福利了,江边烟花、海军晨操、阅兵式彩排时,维护秩序的岗位基本都是轮换的。陶珠儿和牛均田都来自绍兴,因而被安排在一起轮值,这也是十几日来两人第一次碰到一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