澡堂、洗衣厂、沼气池……通通都没建起来,人力发电机听说也要到昆明才能见到,就更不要说幻灯片、留声机这些买地的时新奢物了。几年下来,宣威最大的,建筑上的变化,就是在城外最接近的这个温泉洼子里,建起了一个院子——本来,这里的温泉就是一个个石头洼子,有些甚至是土洼子,混入泥沙草木是不可避免的。
买活军入主之后,商旅逐渐增多,而且外派吏目们都有洗澡的习惯,这样这里就逐渐发展起了客栈,说来建筑也很简单,木屋子、潦草的木板院墙,男女浴池是隔开的,各在院子的两端,洼子拿青石砌着整修了一下,做出形状来,再铺一条碎石小路通过去,连拿管子引水都没有,非常的野生。
唯一的人工痕迹,就是洼子边上做了个很简陋的淋浴器:一个大桶,一个开关,开关打开就往下漏水,漏完了,客人自己从洼子里打水,挑到台阶上去加。不行就从洼子里拿瓢打水出来自己浇洗,反正就这么个地,绝对的活水,也不怕弄脏了池子,你们怎么折腾都行。
除了这两个洼子之外,还有很多野洼子,在那里泡澡是不收钱的,还有一个温度很高,冒烟的热泉眼,店家在上头架起石板,可以烘背,自己要带了鸡蛋来,还能丢到热泉里,煮熟了捞起来自己剥着吃。
虽然简陋,但对于有需要的旅客来说,已经是意外之喜了,来往的商旅,哪有不愿意在这里歇息一下的?愿意泡澡、淋浴、热蒸的,也都能满足,还有两个年轻的力工,兼职搓澡,受得住力,不怕脱皮的,可以让他们拿着丝瓜瓤,为自己擦去多日旅程的积垢。一群人一路走来,在这个温泉小院附近,还看到一个工地,大概就是有第二个小院子也在筹备建造了,这也算是买活军带来最大的改变,别看不起眼,但确实也能折射出城中经济的逐渐活跃。
“舒坦呀——彩云道不说别的,这个温泉是真的恩物。也不止宣威,整个彩云道,温泉都很多的。只是五尺道边上的就比较罕见,等你下到州县上就知道了,有的就在城内也有热泉,有的出城走上小半日,热水源源不绝,想洗多久都行!”
范主任、陶珠儿还有另一个女吏目,都没有泡浴太久,这是她们在买地养成的习惯,而是在淋浴器下互相帮着搓背,宣威这里毕竟女旅客要少,本地的妇女也不会特意走这么久来泡澡,所以女池要小一点,想搓澡,只能等老板娘腾出手来帮忙。
久违的热水洒在背上,一条条醒目的污垢被搓下来,大家都觉得人轻松太多了,洗完澡,又问掌柜的讨来剃刀,互相理了光头,把跳蚤彻底消灭了,这才有回到人间的感觉,三个人换上新衣,把污糟的旧衣交给老板娘,让她去浆洗,走到热蒸那里,躺到石板上,都舒服得叹息起来,“其实,除了交通不便,彩云道的日子惬意得很呢!热泉、菌子,这可都是内陆没有的东西。从高山上一下来,太阳没那么毒辣,就立刻舒服起来了。”
“吃食上是比较宽松的。”
范主任也笑了,“别的不说,就说这菌子吧,鸡枞是最有名的,还有很多夷人、本地汉民都吃的菌子,只是因为或者有轻微的毒性,商人不收罢了,鲜美之处也不让人的!这里的人什么都吃,花也吃、草也吃、树叶也吃,蚂蚁虫子什么都吃,最喜欢吃辣椒,我们带来的辣椒种子非常受到夷人的欢迎。就是这里的鸡鸭,大概是吃惯了活虫,饮着了山泉水的关系,也比别处要好吃得多!”
说到这里,她不由得抽了抽鼻子,“鸡炖得了,你们闻到了没有?”
陶珠儿也跟着吸了一口气,一股子销魂蚀骨难以言喻的浓香,骤然闯入鼻端,她不由得失口叫道,“好香!”
“这是鸡汤?这辈子没有闻过这么香的鸡汤!”
第1050章 菌汤米线、蜜汁火方、黄豆腐
要说起荤腥, 这段时日倒不算是稀缺的,不但叙州衙门准备了一批物资,让马帮携带着上路,几乎每日都能吃到腊肉焖饭, 沿路的夷寨, 看在小祭司的份上, 也经常送来腌肉、腊鱼等等。
给小祭司做伴护的夷人,也很热衷展现本领, 在草木丰茂的地方, 有时候会脱离队伍,使用他们的吹枪、飞石等等,打些野兔、野鸡, 为队伍加餐, 这些吹枪,一般都是竹制的吹管, 但箭头有些已经用上了铁, 这也是买活军和知识教带来的改变。对夷人来说,铁枪吹发失误,近乎于没有成本, 不像是木箭头,两三次击发之后就会变钝、弯曲(吹枪当然都是要回收的),对于技艺娴熟,不会把枪吹到山崖底下的猎人来说, 他们当然一有机会,就想要卖弄一下自己的本领了。
不过,尽管时不时能见肉,且调味料也是不缺, 对马帮来说已经是前所未有的好日子,但在买地的吏目来讲,这些野味肉少坚韧,也比较腥臊,终究不算是什么佳肴,不过是比完全没有得吃要好一些。至于说菌子,虽然漫山遍野也有,夷人们会采来一点,但是碍于马帮的讲究,马锅头不允许,他们是没有品尝过的。
这东西坏起来也很快,夷人采来之后,若是没有及时晒干,有了腐败的迹象,就会把它抛弃在路边较隐蔽的树下,说是这样来年或许还会长出一窝,谢阿招说,夷人管这种每年生长菌子的地方叫做‘菌窝’,认为是菌子在这里生根了,夷寨附近如果有这样的菌窝,平日里猎人要是经过,有意无意都会到这里来增加一些肥料——很显然,这会马帮里是有女眷,所以他们就不当众施肥了,等到人走了之后,估计会给周围的土壤增加一点肥力,等到回程的时候,再来查看一二,没有了马帮的约束,他们胆子也大,就可以随意地享用美味了。
如果没有知识教的调和,规矩严明的马帮,和夷人同行,恐怕会有许多冲突,正是因为对小祭司的敬重,双方才能各退一步,马帮调整了自己看似不可侵犯的规矩,允许夷人脱队行动,夷人们也尊重汉人,不在行路时吃菌子。陶珠儿等人,现在才知道这是多大的牺牲——这股子浓香,没有闻过当真是无法想象,仿佛浑身上下的毛孔,都因为鲜味的诱惑而打开了。
她使劲地抽着鼻子,“现在想想,路上丢掉的那些菌子真是浪费了!如果添点腊肉,炒一炒,或者是加在野鸡汤里那么一熬,配着土豆焖饭、辣椒盐,我一顿能吃三碗!”
哪怕出发之前,也饱饱地吃过一顿早饭,品尝了彩云道喜爱的饵块,吃了两大个烧饵块包酸豆角折耳根,被那酸辣的口感给刺激得胃口大开,但这会儿,热水一泡、石块一躺,好像所有的食物刹那间都不知去了哪里,肚子又咕噜噜地叫了起来,陶珠儿挣扎着想爬起来,看了看天色又有点无奈,重新倒在石板上:这帮人约好了在热蒸处汇合,再一起去吃午饭,男池的同行人还没有来,看天色也还没到中午,吃饭是没有这么快的。
“也不能这么说。”
陶珠儿这样捧场,已经以半个彩云道东主自居的范主任自然高兴,她脸上现出了笑容,好像把旅途的疲倦都忘光了。“菌子是不好说的东西,如鸡枞已经是最安全的了,几乎无毒,这温泉客栈才敢拿来待客,一些菌子,除了百姓人家自挖自食之外,都是不敢卖的,店里也不敢炒,因为有毒无毒的,长得都一样,根本分不清楚。”
“如果吃了微毒的还好,手脚麻痹,行动缓慢,大概两三日也就恢复了。毒性强烈一些的,上吐下泻甚至是药石罔效,都不无可能。马帮以汉人为多,本来就不擅长分辨菌子,也怕底下人自作主张,索性所有菌子全都不吃了事——鸡枞价格也高,送出彩云道,从前都是上供给敏朝皇帝的,虽然安全无毒,但也轮不到他们吃。”
一听说菌子的毒性,大家的热情便迅速地冷却下来了,和她们同行的另一个女吏目——商业局的一个科员,叫做丛云的,也是插嘴说,“凡是菌子这东西,都不好说,无毒时非常味美,有毒的话,毒性就强。哪怕是木耳、香菇,一样的木头上养出来的,看着没有任何不同,可这朵就是有毒性,甚至可能是剧毒,人吃了以后救都没法救。这种事情在之江一年大概有一两宗,也没有什么办法避开,就是凭运气罢了。”
为何是之江道多呢?因为之江道的人,一直是善于养香菇的,凡是江南山间,气候都特别适宜养香菇和木耳这种山珍,不过,之江道天目山的香菇,已经有数百年的历史了,福建道的香菇养殖则是买活军作兴出来的新产业。陶珠儿的族人有些迁徙之后,就在种田之外兼养香菇,一般是村里合伙开的种植室,如果养得好,农闲都可以不必出远门做工了。
她对此也有一定的了解,“是这么说,还有一说,就是菌类如果晒干了重新泡发,毒性能减弱不少,所以现在都不提倡吃鲜香菇木耳,说是本来就有微毒,重新泡发了能好些——不过菌子,鲜吃是一个滋味,晒干了泡发又是一个滋味,所以民间也是听而未闻,依旧我行我素了,福建道现在开团年会,最后一道菜都是香菇豆腐汤,用的就是鲜香菇,菇肉厚得很,比肥肉还好吃!”
说到这里,她也不由得吞了吞口水,范主任则摆出一副不屑一顾的样子,“纵然香菇也算是珍品了,没有买活军,咱们一辈子也吃不得几次,更谈不上在民间小宴登盘荐餐,不过要说滋味,和鸡枞那真是无法比。就说一点,你们就晓得了——这肉是养殖的好吃,可菌子却是野生的滋味浓,野香菇太珍贵,我是没有口福,鸡枞则根本没有养殖的,全是野生,这二者如何能并列比较呢?”
说实话,相对从前,鲜味在买活军这里,是不算太稀缺的,这也是为何买活军的美食,乃是公认的天下第一了。主要的原因就在于买活军能养殖海带——这海带粉,如今价格很廉宜,得到的效果却和其余海鲜差不多。
譬如山阳道闻名遐迩的海肠粉,这是鲁菜大师傅的撒手锏,鲁菜‘鲜香’的特点,就来自于对海产品的普遍使用,从前海带没有养殖的时候,鲜味是相当昂贵的,沿海地区还好,在内陆则只能靠鸡肉、猪肉等熬煮高汤,一碗汤都不是穷人能享用的东西。
而买活军这里,不但养殖海肠,而且还养香菇、木耳,又有金针菇、银针菇等菌类,都是每每在山间和红薯、玉米、土豆这些作物配套推行的‘新农业’,红薯、玉米填充了牲口的饲料,对农户的口粮也是丰富的补充,而菌类养殖如果能做起来,不但是农户自吃,晒干后往外卖不多不少也是一笔收入,而且销路基本是不成问题的,这东西很轻,便于携带,又能久存。不但是南方,北方更是销去多少就吃下多少,在北方菌干价格更贵,属于很能拿得出手的名贵节礼。
也是因为如此,菌类才慢慢地全面进入大众食谱,和鸡肉一样,逐渐从奢侈食物的行列中脱离出来,成为普通人家十天半个月也能品尝一二,用于待客也不算心疼的中档美食,陶珠儿等人才能参与到讨论之中,倘若她没有迁徙,还是居住深山的客户女娘,又或者买活军没有发展菌类养殖业,那么,此刻就连比较的基准都不会有,恐怕只能赞叹着菜肴的美味,以及游历的好处了。
说实话,这鸡枞,如果生在江南,以从前香菇的价格类比,估计一斤售价都能在三五百元左右,那即便是更士也不太能舍得尝的,也就是在当地,价格才能跌下来,哪怕是一百元一斤,比起来都仍是便宜得多了,只要一想到能以这个价格品尝美食,那五尺道的艰苦似乎也都有了报偿。
“香啊!”
好不容易等到众人团座,店家端来了一个红泥小炉,上头坐着个大陶釜,把盖子一撤,那味儿出来了,桌上反而一时无人说话,大家各分了一大碗鸡汤,拿调羹舀了这么一尝,个个眼睛都瞪大了,也不顾烫,边吹边吃,都是吃了大半碗,才回过神,发自肺腑地赞叹道,“闻着已经是极香,吃起来更不得了!”
“和市面常见的养殖香菇一比,真是把那香菇都要羞煞了,就凭它也配称鲜?若香菇也叫鲜,那这鸡汤又该叫什么?”
“天老爷也,这鲜得!眉毛都全掉下来了!”
“要了命了,我近年来口味也改了,太油的我吃了腻得厉害,原在路上,偶尔吃几次猪油焖饭,哪管那样饿了,也是吃得不多,可今日怎么就觉得这汤太香了?这黄澄澄的一层油,半点不觉得腻,只感到清香!这菌子吃在嘴里——滑溜溜的,自个长腿往下跑一般,倒比鸡肉更中吃得多了!”
“这鸡也比海边吃的鲜美啊,也不知是不是被菌子染了味了,滑嫩嫩的,一咬一口肉汁,就是这发白的死肉,我是最不爱吃的,除非拿去炸了我才要吃,可今日做在这汤里,竟也是赞不绝口!”
“还有加了火腿,真是鲜啊!这就是宣威自产的火腿?风味不输给金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