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活

买活 第578节(2 / 3)
加入书签 返回目录 投票推荐
“而且,早卖了棉花,早拿到钱,或许就早花光了,很难忍耐上几个月,那么,这时候新货来了,就没有钱买,只能去借——可是,冲谁借呢?谁都有花钱的地方不是?借钱是很容易引起纠纷的,引起纠纷,就容易被处罚。”
李叔叔笑着说,“这些人本来就没想过,直接把棉花卖给官船——官船的人是未必会说土话的,他们的官话也说得不好,他们没有勇气去卖货,生怕在评等上吃亏了,不如卖给官库,都是多年来打交道的自己人……不要以为官船的水手有些黑人,就一定会说本地土话,你察觉不到这些棉农的顾虑,只是因为官话才是你的母语,你从来没有感觉和远航的船只沟通,有什么困难的地方。”
的确,谢乌木是在羊城港出生的,五岁上才回的香美城,虽然从此后也融入了本地的生活,但直到这会儿,谢乌木才好像真正地‘看到’了香美城统辖范围内,占据绝大多数的棉农的生活。汉话说得不算是太好,对远航船员充满了敬畏,也有些恐惧,宁可损失利润,也依赖着本城的官员。
怎么说呢,这些同族,和他在肤色长相上当然都是很接近的,但谢乌木又能感受到极大的不同,好像他们的思维转不到一块去,至少谢乌木很难理解他们——为什么一有钱就要全部花光,为什么不好好种田,好好学□□有些人被吸引来了之后,学了一点东西,然后又消失在丛林里……
当然,香美城在扩张中,也遇到了不少部落,过着的生活至少还是可以理解的,也是努力地劳作,换取食物,储存资源,修筑房屋……但同时,那种隐没在丛林中的孤狼也并不缺少,就像是大象一样,象群虽然过着集体生活,但总有些大象会离群索居,本地的土著也是如此。
而谢乌木,以他的身份和教育、年龄所酝酿出的一种优越感驱使之下,很难不认为,定居者和游荡者之间的差距,已经到了只有长相相似的地步,如此截然不同的两种生物居然都是人的身子,实在是很神奇的一件事——他觉得,那些连劳动都学不会,也不愿意学习,只想着采香蕉裹腹的土著,思想实在是过于简单,就如同猴子一般,更像是野兽,怎么能算是人呢?
这就是个体之间的差异吗?为什么羊城港那些地方,各肤色的人好像都一样呢?谢乌木回忆起去年和父母回羊城港时所见到的画面,他好像没有见过一个不勤奋,不聪明的人。
不论是什么人种、肤色和出身,都能轻而易举地克制自己的欲.望,而不是活成欲.望的奴隶,甚至连储蓄都要利用这种时间差来强迫自己,或者说,利用懒惰来制衡胡乱的花销——提早进城卖棉花,得到钱,会忍不住用掉,忍不了几个月这么久,而延后到官船到来之前,就可以少跑城里一趟,这样就省了事儿,还顺便省了钱。
好懒!好笨!好……好令人失望!
谢乌木虽然年纪不大,但似乎已经有了些惨绿少年特有的愤世嫉俗,对于香美城,越来越有白眼以待的感觉了,他暗地里嘀咕了一句,“难怪大姐不愿意回来做女酋长……”
“啊,你说啥?”
李叔叔的确没有听清,谢乌木摇了摇头,摆出笑来,道,“我说,难怪爹娘叔伯们都在担心了——虽则我还不知道他们有什么谋划,但李叔说得对,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他们必然是有所图谋,还好,百姓们畏惧和外人打交道,响应的人不多。如果跨过了这个障碍,要让这些百姓们明白,弗朗机人价格虽高,但却不好和他们做生意,怕是指望不住!私下会有很多人偷偷地把棉花卖过去!”
刚还懵懵懂懂呢,这会已经能分析出这些了,李叔也难免有几分惊喜,点头道,“好孩子,你虽年幼,但却聪颖,是这个理儿,百姓们民智未开,还需要再做功夫那!”
“李叔,你觉得这是民智未开吗?”谢乌木有点惊讶,把眼睛瞪起来了,“这难道不是——”
‘天然不可造就’这几个字,还没来得及说出口,便被码头处的号角声给打断了,只见码头边劳作着的工人们,突然间兴奋了起来,和瞭望塔上互相挥手通信,又很快地拿出一个大铜铃来猛摇,连仓库那里排队的人,都丢下了自己的箩筐,奔到沙滩这边来看热闹,很快就有人发现了天边的小黑点:“船,船来了!”
“官船到了!好快!”
这下,香美城的节日便正式拉开帷幕了,如果不是城主拦着,篝火晚会当晚就要办起来,如今只是在灯塔里燃起火焰,用玻璃镜反光,为远处的船只指引方向,等到第二日清早,吉非号巍峨的船艏,缓缓靠近栈桥时,谢黑檀和妻子德依娜手牵着手,满是笑容地迎接着从长板上快步而下的客人们。
“徐明月船长!章量水手长——还有亲爱的爸爸!”
德依娜带着谢乌木,冲上前去拥抱了自己的父亲,谢乌木高举双手,顺从地让外祖父把自己抱起来:“外祖父,你怎么从自己的王国过来做客了?”
“怎么,不欢迎吗?”外祖父——同时也是麻林地的国王德伊本,看似爽朗地笑着,但谢乌木却发觉,他的眼神显得有些沉重,似乎不像是从前见面时那样,沉浸在久别重逢的喜悦里。
“当然欢迎了!”他迅速地说,展现出应有的待客之道,“外祖父,让我带你在城里城外到处看看——”
小外孙孩子气大发,立刻想要把国王拉走的行为,引发了一阵大笑,也让场面更加欢腾起来,人们完全沉浸在了官船到岸的喜悦之中,每个人似乎都在笑,谢乌木当然也在笑——可在心底,他多少有一点儿朦胧的预感,外祖父突然的造访,还有让他介意的,那些弗朗机人突如其来的贸易邀约……
这些重重因素,就像是月亮背后的层层乌云,让谢乌木的心情也跟着沉重了起来:这一次,香美城的节日恐怕不会太过顺心如意,他想,大概是有什么大事要发生了……
第1202章 豆腐进入非洲
“吃吧, 吃吧,这可是上好的豆腐啊,点出来嫩嫩的, 你看——晃一下碟子都哆嗦呢!点些鱼露,酱油醋——小葱往碗里一倒, 那滋味比吃肉还好呢!”
“可我更爱吃肉啊——爹——”
“哈哈哈,你这孩子,尽说实话, 你瞧, 你爹都被你给说尴尬了——来,拿去吃吧, 我和你换, 一碟豆腐换一只炸鸡腿行不行?”
欢天喜地, 立刻接受了交换的谢乌木, 在篝火边也激起了一阵笑声, 围坐在上风处的这帮客人们, 也和主人们彼此谦让起来了, “辛苦了,实在是有心啊, 黑檀, 没想到今年来, 连豆腐都能吃上了!这可比什么山珍海味都落胃!”
“是啊,哪怕在南洋,都少吃得到豆腐——天气太热, 这做出来没多会就馊了, 离开江南以后, 再往南, 城镇菜市场就少有卖豆腐的,倒是要在村里能吃上。没想到,在非洲倒是吃到了乡里的味道——还很正宗呢!”
看得出来,香美城的这分心思,用对了地方,客人们都觉得很惊喜,当纱布掀开,热腾腾的嫩豆腐出现在笼屉中时,他们简直都要惊呼起来了,这一人一块,分到了碟子里去之后,还有人拿自己的炸鸡腿来换豆腐吃的。
的确,仔细想想,要吃肉,以船队的身份,别说在沿岸港口了,就是平时航行这也不困难,毕竟都是带着罐头的,还有新鲜的鱼获,但像是什么豆腐、糍粑、包子、烧卖之类,家乡特有的鲜食,在异国他乡想要筹措一顿是不容易的。
后几个还好,自己有面粉的话,肯折腾的话还能弄,什么韭菜鸡蛋馅儿、海蛎子白菜馅儿,只是厨房麻烦罢了。唯独这豆腐,是船上做不出来的——做豆腐要先做豆浆,那就非得有石磨才行,船上哪能专门为了想吃豆腐带个磨?再说,到了海外,又去哪里找卤水呢?
去年,香美城也没想起这茬,也是今年磨坊建起来之后,德依娜灵机一动,想出点豆腐来款待客人的主意,顺便也让香美城的土著们,见识了一下这种特异的吃食。今天做出来的豆腐,香美城来参加欢庆的百姓想要人人都分一块,这是做不到的,主要是没有这么多框子,真要一人一块,那厨师得做几天几夜才行。
不过,所有人都能分一杯加了糖的豆浆,而有资格上桌的百把人,一人碗里都分了一块豆腐,差不多还有一些剩下来,谁想吃可以再去取——吉非号的船员可是老实不客气,把蘸水往豆腐里一拌,葱花一洒,一碗米饭倒下去,拿筷子搅和着,把豆腐搅碎了,一碗好吃不好看的豆花饭就算是做出来了。
有些船员吃得急切起来,张开口,拿勺子往自己嘴里划拉,一大口就是半碗,稀里呼噜,没怎么咀嚼好像就把饭给咽下去了,别的配菜根本不要,几大口,一大碗饭就这样不见了踪影,他们这才满意,拍着肚子慢慢有一搭没一搭地吃着别的菜色——香美城虽然也是诚意满满,但条件就这个条件,其余菜色多数都是一些炸昆虫、煮肉干、烤海鱼等等大路货,再有几个塔吉锅,就算是很难得了。
本地百姓在饮食上,受到大食人的影响很深,因此他们的吃食对吉非号来说当然不算稀奇美味,可以这么说,进入大食之后,一路到东非,他们在港口吃的菜肴都差不多,这一点哪怕是到了西非和欧罗巴,也不会有太大的改善,这也就难怪一块豆腐,激起了这么大的喜悦了,主人得意,客人欢欣,把一杯热热的甜豆浆喝完,几个船员就起身拿了大碗,把余下的豆腐装回吉非号去,给轮值的同僚品尝。
其中叫李中孚的博物学者,一边帮忙,一边还眉开眼笑地吟诗一首,“愁困逾两月,香美逢旧食,软玉白如雪,十德是豆脯,一食胸襟开,二食清风里——”
这豆腐居然起到让他胸襟大开,消解乡愁的作用!可惜诗还没做完呢,人已经走远了,不然,这首诗说不得就要被写到香美城刚张罗的乡志里去,成为这一次盛会最好的见证。
“这东西挺香……”
“有一种浓郁的味道,但我喝了以后胃里有点不舒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