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神探志

大宋神探志 第149节(2 / 3)
加入书签 返回目录 投票推荐
也正因为这样,才会被众考官排在第二位,将王尧臣排在第一位。
两者作答这些应试题目的水平,其实不分高下,但王尧臣明显透出一股被限制的才气,而这位就显得过于沉稳,考虑到国朝状元还是要看才气的,才会有这样的排名。
说实话,大部分考官甚至以为王尧臣的答卷是狄进写的,才会作此评判,有些事情他们也听说了,希望成全一位士林声名极佳的三元魁首。
哪里知道,有官家赏识,居然还写这么稳?
你比我们都沉得住气啊!
所幸这只是小小的插曲,结果不会有什么改变。
当十份答卷核实完毕,送往赵祯处阅览,所有人都知道,第一名和第二名要换位置了。
还真不是一味的偏爱,因为单就水平来说,这两份答卷不分伯仲,给哪位当状元,都是合理的。
“三元魁首么?”
“此子已得官家圣眷,真要再有这等天下士子无不羡之敬之的荣誉,来日一飞冲天,难以遏制……”
吕夷简自然不会作无用的诅咒,更无法干涉众考官的评判,只是偶尔回头之余,还是忍不住望了一眼后宫。
如今能一言改变此人前程的,国朝之中只有那一位了!
……
“要改名次吗?”
刘娥没有驾临广政殿,作为执政太后,她此番并未出现在新科士子面前,但依旧能影响排名。
哪怕官家决定今科状元和两名榜眼是谁,在唱名之前,还是要交予她御览,而上一届就是这个时候,她改变了宋氏兄弟的名字,将哥哥宋庠排到了首位。
此时刘娥的脑海中,真的思索着,自己要不要压一压?
不用压得太厉害,榜眼便可,不是状元,也非三元魁首,但依旧前程似锦。
只是官家目前的态度不定,她不希望与之激化矛盾,可一味妥协退让,也绝非好事,反倒显得自己心虚。
同样的,对于那位不受掌控的臣子,到底作何态度,她也有些复杂的感觉,少有地迟疑起来。
这份迟疑,直到阎文应匆匆行到身后,带着压抑不住的激动情绪前来禀告:“圣人,李顺容之案,真相大白了!”
面对呈上的案卷,厚厚的一沓,刘娥先是有些诧异皇城司办事什么时候这般细致了,然后看着看着,脸色也变了。
怪不得这么厚,孙允宗的供词,皇城司的审问,与之前开封府衙记录在案的众多案卷口供,统统对上!
京师内竟潜藏着一个辽国谍探组建的“金刚会”,那些谍细更早早在先帝驾崩时,与八大王有了联络,承诺其谋朝篡位!
那么多的供词,刘娥不厌其烦,仔仔细细地看了一遍,思索片刻,确定并无疏漏,谋害官家生母是辽国的挑唆,赵元俨也全程知晓,绝无半分冤情,缓缓起身,泪水逐渐充盈眼眶,颤声道:“国朝出了这等丑事,是老身疏于管教之过啊!九泉之下,老身有何颜面,再见先帝?”
阎文应和周遭的宫妇先是一怔,然后如梦初醒,齐齐跪下,也开始拼命挤眼泪,哭得声泪俱下:“圣人保重圣体啊!”
刘娥泪水滴滴垂落,表情中带着几分恨铁不成钢的万念俱灰,待得气氛到位了,开口下令:“请官家,招两府重臣,至垂拱殿!为了国朝安定,除此大恶,不可有半分拖延!”
第一百九十七章 最年轻的三元魁首,再也没有任何阻碍了!
广政殿中。
赵祯提着朱笔,毫不迟疑地抹去了试卷角落上的“二”,改了“一”上去。
在赵祯看来,狄进写的文章明显要好过王尧臣。
不过他也认可王尧臣的才气,知道考官们的排名并不算错,只是才子之间的文章,本来就很难完全区分出高下,都是出类拔萃,要定排名,那就唯有主观。
既如此,身为官家,凭什么自己喜欢的,不能点为第一?
不过定下了最后的次序,赵祯依旧拿起试卷,再仔仔细细地看了起来。
他现在的准备,实际上是为了接下来,万一大娘娘要改变自己定下的次序,该怎么据理力争!
自从李顺容入了宫,赵祯终于见到自己的亲生娘亲,起初听闻她遇刺时的惊怒惶恐,已经随着犯人被关入皇城大牢,李顺容的待遇也堪比太后,又有小娘娘杨太妃去探望,两个性格恬淡的女子相处得很不错,而渐渐放下。
赵祯已经相信,大娘娘不是要毒害自己生母的人,是荣婆婆和江德明私欲作祟,大逆不道。
但若说毫无芥蒂,也是不可能的。
毕竟宫中之人向来会揣摩心意,显然在那两位宫人心里,大娘娘就是不希望他的生母好过,才敢做那等事情……
所以赵祯这段时间,特意避着刘娥,直到现在殿试来临,实在避不过去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