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神探志

大宋神探志 第192节(3 / 3)
加入书签 返回目录 投票推荐
事实上,先擒王雄,再拿何金水,一贼一官的落马,确实让狄进的威望如日中天,兖州衙门只知他这位同判,而无知州。
吕夷简默不作声,似乎甘愿承受这一切。
狄进立刻知道,不能这样下去,必须把自己的风头给往下压一压了。
赵祯将吕夷简发配来兖州,确实是给他当垫脚石的,但官家偏爱,他却不能这样理所当然地接受,更不能锋芒毕露,以同判之位压得并无过错的知州抬不起头来,那会给别的朝堂官员带来很深的恶感,再让吕夷简博得了同情。
反倒是风头出尽后,及时避出,既凸显出自己的能力,又回归到副职的定位,才是急流勇退的作法,同样也是一种尊重。
重的不是吕夷简个人,而是他知州的主官位置,二十多年从政的资历,曾经的宰执之尊。
所以狄进要下到县里,将州衙的权力重新交回郡守手中。
反正他想要,随时可以拿回来,毕竟还捏着罪状呢!
这些交锋就是不必为外人道了,临行之前,狄进也毫不客气,带着吕公孺,将吕家幕僚之前在各地收集的详细带走。
此时他就牵着小徒弟的手,走在泗水县的河堤上。
吕公孺起初不愿闷在州衙大院里,对于孩子来说,能下到各县里多好玩啊,但很快发现这里可不比州治,着实是穷苦的地方,脚上都走出了泡,却是咬着牙,不愿在老师面前喊疼。
狄进却是注意到了,帮他挑破血泡:“公孺,知道我们为什么要来泗水县么?”
“回老师的话,是因为水利,水利能够改善农田的灌溉,让百姓更好耕作,是利国利民的大好事!”吕公孺回答得很利索:“好官都要对水利上心!”
这一听就知道是吕家其他人讲的,但狄进还是不吝夸奖,微笑道:“公孺说得不错!正是这个道理!”
古代王朝是农耕社会,水利一直是重中之重,如今更受到了社会各阶层的重视,朝廷几乎每年都要在各地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开展水利建设,所以谈到宋朝的名臣,往往与水利分不开。
陈尧咨的二兄陈尧佐,在水利上就颇有成就,为防钱塘潮,提出“下薪实土法”,为堵黄河在滑州缺口,发明“木龙杀水法”,之前他知并州,就基本不在州衙坐镇,而是带着人修筑堤,栽植柳树几万株,修造柳溪,“民赖其利”。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