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怀敏接过信件,打开扫了一遍,眉头扬起:“原来任都知早有准备,有了外臣出面,我们再在太后耳边吹吹风,让他们去和那位三元魁首斗去!”
“正该如此!”
任守忠清苦的脸上终于露出笑容,举起茶杯,称呼表字:“敬嘉溢兄!”
杨怀敏呵呵一笑,也以茶代酒:“敬稷臣兄!”
“干!”
……
“任守忠与杨怀敏私下密谈了近半个时辰?”
就在前后两省的都知,敲定了同盟,准备开始行动之际,官家的寝宫外,张茂则站定,听着亲信的禀告。
他年纪固然小,但作为从小服侍官家长大的内侍,任谁都知道,只待官家亲政,张茂则必然能上位掌权。
于是乎,在大内总管一分为二,大伙儿跟着站队,却有些既不愿意选任守忠,又不想跟着杨怀敏的,干脆朝着张茂则靠拢过去。
张茂则也没有胆怯地将他们拒之门外,反倒平静地予以接纳,加以安排,很快宫内的大小事宜也瞒不过他。
但张茂则并未为了一己之私,而是时不时地说给官家听,事无巨细,原原本本地禀明。
此时亦是如此,在确定完消息无误后,张茂则就走入寝宫,来到正在看书的赵祯身侧,低声道:“官家,方才任都知和杨都知,在外省偏殿密会,屏退了其余宫人,不知谈论了什么……”
“不知谈论了什么?能让两位都知密会,近来还有何等大事?”
赵祯放下书卷,目光中闪动着怒意:“看来不让内臣监军,果然是有道理的,怪不得先生和仕林不约而同地强调这点,从江德明到阎文应,再看任守忠和杨怀敏,皆是这般偏私妄念,上了前线,岂不是要误了大局?”
张茂则低垂着头,不作任何评价。
宫内事宜,他只负责禀告,一切判断自然交给这位跟着太后学习之下,越来越成熟的官家即可。
而赵祯一语道破两位大内总管的心思后,仔细想了想,又不禁发出感慨:“敢动这份心思,说明比起仕林为国朝所做的诸多功绩,朕予他的支持还不够大啊!得多做些事情,方能震慑小人之心!”
第四百章 包拯推崇的江湖侠客
“真热闹啊!”
狄进看着案头上,一字排开的名单,眼神沉冷。
近来想要入机宜司抢功的人,越来越多了。
从之前的蠢蠢欲动,到如今实际行动起来。
实际上,如果机宜司依旧是受曹利用控制的部门,且那位曹枢密并未倒台,各方势力都得大为忌惮,因为曹利用不仅地位高,且为人霸道凶横,想要伸手的人就得掂量掂量,为了这么个职位,自己能否承受得了对方的怒火,为了这么个职位,又是否值得与之交恶。
现在换成他为机宜司撑腰,则都想伸手,就盼着能不能多安排几个自己人进来,舒舒服服地摘桃子。
这就是威慑力的不足。
狄进一向讲究得饶人处且饶人,君子和而不同,顾全大局即可,毋须闹得鱼死网破。
对于有眼力劲的官员来说,愿意维持政治上的默契,但对没有眼力劲的来说,这未尝不是一种软弱。
毕竟有的人根本看不出来,你是能做但不做绝,还是根本没有那個能力做绝!
既如此,他这回就要不客气了!
狄进将手中整理出来的账册完整地看了一遍,确定无误,唤来吏员,吩咐道:“将这本账册交予王相公!”
“是!狄省判!”
吏员行以三司内部的官职称呼。
原本以为这位来三司只是混混资历,镀一层金,不想竟是很快学会了司内的记账之法,并且举一反三,连一些账目蹊跷都能做到了然于心,上下对于这位三元魁首大为敬畏,再也不敢有半分小觑。
此时拿了账册,匆匆而去,不多时两道脚步声一前一后,折返回来。
狄进听力敏锐,立刻抬头,就见到一位身材高瘦,满面风霜的紫袍老者带着吏员走了过来,赶忙起身相迎:“怎劳王公亲至!”
这位老者正是新任三司使王曙,曾经与晏殊、李迪一同,被挑选为太子赵祯的讲师,但由于是寇准的女婿,寇准罢相被贬后,也受到牵连,一并贬官外出,直到去年才召回中枢,如今接替范雍,成为三司使。
此时王曙面容严肃,手中拿着刚刚的账册,沉声道:“狄省判,有关延津娄氏的族产抄没,当真有如此大的出入?”
狄进道:“下官不敢断言,所算的数目毫无差错,但上报到三司的账簿,绝对有巨大的漏洞!”
王曙想到近来朝堂风波,倒也直言不讳:“为何选择延津娄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