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霖展开信件,匆匆看完后,顿时大怒:“贪得无厌,以私废公,这等贼子有言面目,大言凿凿,欲抗西贼?若是将丰州精锐交予他统帅,后果不堪设想!”
狄进道:“此事我已禀明两府,想必快马已在返程途中,不过此案所涉之人,恐怕不止一个康德舆,莫要提前泄露,打草惊蛇!”
“唔……下官明白!”
孙霖朝着备征将领名目扫了一眼,心中有了数,却也免不了暗暗吃惊。
这位经略相公行事,果然是又狠又准,真要从军中贪腐这块入手,被揪出来的就不止康德舆一人了,这是要大规模整顿军务啊!
会不会太激进了些?
孙霖觉得如此行为很激进,实际上还是保守了。
狄进所要做的,是将那群混日子的军中将领收拾掉,再将能打能拼的年轻一代将领给安排上去。
当然这样的目标,仅凭罪证还不够。
孙霖退下,不足一刻钟后,杨文才又入内,奉上信件:“相公,府州折老将军来信!”
狄进拆开,仔细阅览一遍,颔首道:“折老将军不愧为国之柱石,深明大义啊!”
还是那句话,官职是朝廷给的,威望是自己做出来的,哪怕有了雁门寨的功绩,想要强行整顿丰麟府三州军务,依旧会引发中下层的不满,稳妥起见,还是要得到当地势力的支持。
狄进争取的对象,叫折惟忠,是如今府州折家的家主。
此人是第六代折家将,历史上名气不显,但于天圣年间镇守府州长达九年,期间契丹与西夏数次兵临府州北境,阴谋合兵进犯,由于有他的存在,李元昊终究没敢大军深入境内。
这倒不代表,折惟忠真是埋没的英才,更关键的原因,还是折家这个世袭府州的将门,地位特殊,根基深厚,兵马强盛,人望超然。
府州折家对于宋室来说,是镇守边关的重臣,更是一方有实无名的诸侯,从五代时起,出身党项的折家,便盘踞于河东路的西北角,当宋室成立,便投了过去,有鉴于当时的局势,宋廷无法将其麾下的军队改编或解散,而是将那一片地,留给了折家。
这个举动是明智的,如果宋廷接下来强势,自然能将这种地方军阀消化,但后来的发展大家都知道了,宋朝陷入了与辽国、西夏的连年征战中,河东路的战略重要性,让朝廷不得不仰仗折家,到了中后期,河东三州精锐基本是掌握在折家旗下,其他的将门完全比不上,
甚至说得夸张些,丰麟府三州的军队,直接听命的不是汴京的赵官家,而是折家的家主,当然这不代表他们能直接起兵造反,只是朝廷派来的官员,必须得到折家的支持,不然就寸步难行。
唯一让折家很不痛快的,恐怕是他们仍旧被视为番官,在地方上还行,终究上不了京师的台面。
如此一来,无论是狄进“和党项、灭李氏”的政策,还是杨文才杨家出身与折家天然的亲近,都是双方沟通的根基。
当狄进表示要清理康德舆之类的混子军官,折老将军在书信里明确予以支持,虽然未提条件,但投桃报李,接下来其族内子弟自然有更多的立功机会。
“以雷霆之势,完成军中整顿,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了!”
狄进深吸一口气,以他的心态,都不禁振奋起来,来到桌案前,展开一封早就准备好的檄文,看着上面用汉话和契丹文写就的文章:“待得此物传遍党项各部,大军开赴河西,党项人就该知道,夏州这二十年的太平,到底是谁赏赐给他们的!”
第四百六十章 李元昊你在哪呢?再不回来,西夏要没了哦!
兴州。
未来的兴庆府。
未来的国都。
未来的皇城。
未来的夏太宗李德明。
对着大兴土木到一半的建筑群,默默地沉思着。
他身高臂长,相貌堂堂,既有党项人的魁梧雄壮,眉宇间的镇定,又有着几分饱学之士的智慧高深。
和儿子李元昊一样,李德明也是少年时期,就随着其父李继迁东征西讨,出奔地斤泽,创立基业,一路戎马。
只是李继迁亡故后,二十三岁的李德明在灵前嗣位,从此之后开启了依辽附宋,外和内治之路,不再是一味以武力抢夺地盘,而是开始治理这份来之不易的基业,至今二十七年,早已养成了上位者的气度。
但此时此刻,这位在群臣眼中一向高深莫测的大王眼中,却充斥着疲惫。
“元昊……我的儿……你为何还不回来?”
李元昊是李德明最得意的儿子,文韬武略,无一不缺,唯独令人不安的,就是野心太大。
自从夏州政权稳定下来,连连开疆拓土哦,将河西的势力一一拔起,李德明就已经很满足了,然而李元昊却不止一次,劝说他开国称帝,再起兵反宋,侵吞宋人的大好领土。
记得七八年前,李元昊第一次提出要反宋时,李德明将这个儿子带入库藏,指着那里面堆积如小山的财物,明言这都是与宋贸易往来,才有的富饶,李元昊却不屑一顾,认为党项男儿的生活应该在马上求取,绝不能沉迷于这等小恩小惠之中。
当时李德明就叹息,此子野心太大,将来未必能安然守住基业,可同时,称帝的野心也被逐渐撩拨,才有了后续的布置。
只是万万没想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