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臣欲反对太后,但不能指着执政太后的鼻子骂,那么攻击太后一手安排的宣抚使赵稹,就成了一招行之有效的手段,既可以打击太后的威信,又可以剪除太后的羽翼。
而且这其中还有一个关键,如果身为河西路宣抚使的赵稹,把狄青破中京的功劳,揽到了自己怀里,是不是代表用人得当?太后力主北伐失利的责任,无形中也就免去了大半?
毕竟一路败北,一路破城,如今京师内一片欢腾,瞧着还是功大于过了。
为了避免这个可能,所有反对衮服祭祖的老臣全部站了出来,之前最不愿看到刘娥穿衮服的薛奎,此时责骂赵稹骂得最狠,吹胡子瞪眼,就差直接提出,让这位河西宣抚使贬去岭南吃荔枝。
“原来如此……原来如此……”
赵祯之前兴奋过头,如今冷静下来,也渐渐地意识到了其中的诀窍,同样明白大娘娘为何要提前与自己通气,欲置夏竦于死地了。
保赵稹,弃夏竦,是太后希望看到的。
那么站在他这位已经成年,却看不见亲政之日的官家立场上,又该如何?
“大娘娘!儿臣……朕已经不是孩童了,这些年跟在你身边,学会了治理国事,学会了如何御下,也学会了这些纷争……”
赵祯的目光闪烁,心绪复杂。
他的性情宽厚,其实并不想和太后斗争,而是希望维持一个默契,直到太后无力朝堂,不得不放手,如此既全了十年的养护之恩,也全了自己一片仁孝之心。
但衮服祭祖的行为,实在触犯了身为天子的皇权,如若依从,仁慈就变为了软弱,日后亲政,也会为朝臣所轻视。
所以。
该出手了。
赵祯背脊挺立,端坐于椅座上,沉稳的声音响起:“朕以为,薛卿所言有理,河西路宣抚使赵稹,有大过!”
第五百一十七章 赵稹:夏竦害我!夏竦害我!!
“回来了!回来了!”
黑水城下,众人迎上,与为首的狄青狠狠地相拥,哈哈大笑,不断拍打着他的肩头。
河西官员到了不少,听闻这位凯旋,不说本就振奋不已的文彦博和韩琦匆匆赶至,就连一心扑在灵州事务上的范仲淹,都前来庆贺。
狄青被众人围在其中,享受着英雄的待遇,也露出激荡之色,不过到了狄进面前,却又直接拜下。
狄进探手扶住:“这是作甚?”
狄青满脸羞愧:“末将回程时,得意忘形,欲入云州,扶持辽人太后,若非相公及时援手,命我等撤离,恐怕那萧匹敌追来,我军就陷于辽地了!”
机宜司密探先一步回报,狄进已经知晓,这次狄青的归程确实凶险。
毕竟是辽国的地盘,契丹铁骑哪怕不及当年开国时的纵横天下,也总有精锐部曲,萧匹敌率领三千之众极速追击,几乎是后发先至,与狄青部前后脚赶到了云州。
倘若那个时候,狄青率军入了城,那萧匹敌就将他们堵在城内了,难保不会受到辽人内外夹攻。
别忘了,太后萧菩萨哥身边还有萧远博,狄进很了解这个人,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甚至不惜与外人勾结。
对于这样的人来说,如果有机会铲除给中京带来耻辱的宋人骑兵,奠定太后萧菩萨哥的威严,萧远博会毫不迟疑地翻脸发难,根本不顾及若无狄青,他们这群皇后的党羽,在中京内就被萧耨斤派人杀光了。
所以狄青才后怕不已,他率众奔袭千里,哪怕创下了偌大的战功,人力也有极限,回程时精神是亢奋的,身体则已经疲惫,一旦入城,当真是凶多吉少。
险些乐极生悲,功亏一篑!
众人听得前因后果,也有些心悸,同时相视而笑,又倍增好感。
他们见多了那种骤得功劳后,就不可一世的武臣,即便是此前的刘平、任福和葛怀敏,不也是因为灭了西夏,生出自矜之情,才有北伐的两路惨败?
如今狄青一人深入敌后,创下这般战绩,所虑的首先是回程时的错误,实在难得!
范仲淹便直言称赞:“王者之兵,胜而不骄,败而不怨,汉臣忠勇材武,来日可为我朝威震四夷啊!”
狄进则手上发力,将这位疲惫的兄弟轻松拽起:“走!此番犒劳三军,城中早就备好了筵席,为你们这些立下大功的将士庆贺!”
狄青也露出了笑颜,消息传向后方乌泱泱的骑兵,顿时传来轰然叫好声。
待得众人热热闹闹地往城中筵席的地方走去,狄青又来到身后,低声道:“兄长,此行未经枢密院出兵,闹出如此动静,一切都是我贸然作主……”
“此次的出战,是赵宣抚和我定下的!”
狄进直接定性,倒也不忘关照了一句:“待会如果赵宣抚出现,他无论说什么,你都回答,‘末将遵从的是河西路宣抚司与经略安抚司的命令’,反反复复就这一句话即可,别的一概不知!”
“明白!”
狄青安心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