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神探志

大宋神探志 第471节(2 / 3)
加入书签 返回目录 投票推荐
两个未满十岁的赵氏宗室子,一个放声大哭,另一个呆若木鸡,让韩忠选的背后禁不住升起一股寒气:“这……这到底是怎么了?”
“贼人将我儿吓成这般模样,我这个当父亲的,恨不得将他们千刀万剐!”
赵允让咬牙切齿,看向韩忠选,嘶声道:“韩提举,你们机宜司一定要将贼人速速缉拿归案啊!”
韩忠选瞪大眼睛,他话是听清楚了,意思有些云里雾里的,唯独李唐两个字令人胆战心惊,这可不是人名,十之八九说是前朝皇室,如此事情他怎么可能稀里糊涂地接下:“赵节度见谅,机宜司只是恰逢其会,此案到底要由哪个衙司彻查,还得听两府安排!”
赵允让怒哼一声,转而看向狄进:“狄大府,开封府衙此前的叶推官,扬言竭尽全力,缉拿掳掠我儿的贼凶,如今他人呢?人在何处?”
狄进平和地道:“叶推官确受大宗正寺所托,操劳此案,累得近乎病倒……不过案情也分类别,寻常的孩童走失,与贼人动乱,绝非同一程度,此事他出面,恐怕不妥!”
赵允让缓缓地道:“狄大府此言何意?”
狄进道:“赵节度刚刚没有听到,令郎所说的话语么?童言虽无忌,背后教授之人却是心怀叵测,天子脚下,却出现了涉及前朝的妖言,这等事情万万不能放任!”
“这……”
赵允让的神情阴晴不定,但很快还是冷静了下来:“让狄大府见笑了,我方才失态,确实不该,此事更不能放任,这两子就送到贵府衙如何?”
狄进摇了摇头:“这倒是不必,令郎依旧送回府上,安抚情绪,让他们早日恢复,回忆起这些日子的经历,只是需有人贴身看护,接下来无论说任何话语,都请赵节度详细记下!”
“好……那我便告退了!”
赵允让深吸一口气,左右各牵住一个儿子的手,将他们朝外面领去。
很快随从上前,接过这两位小公子,带着他们翻身上马,飞速离去。
韩忠选目送到对方消失,这才挪到狄进身边,颤声道:“狄大府,这案子……”
“韩提举有先见之明啊,此案的重要程度,确实不是单纯的搜寻悟净下落可比了!”
狄进沉声道:“当然,若是寻不到悟净的踪迹,那他的失踪很可能也与同样一伙贼人有关,要劳烦机宜司多多费心了!”
“这……这可如何是好啊!”
韩忠选又有了要死的心了。
查案他毫无经验,但政治敏感度却是有的,此案已经涉及到大牢死囚、嫡亲宗室甚至前朝皇族,无论哪一件,都是要命的差事,机宜司提举是这么凶险的职位么,怎的以前不知道啊!
说实话,这等案子可不比对外应付辽夏,确实很不好办,别说眼前这个人,就算是刘知谦、大荣复和雷濬还在,稍有不慎都要弄得一身骚,倒还真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正因为这样,狄进迈开步子,就准备离去。
果然袖子一沉,韩忠选不顾一切地拉住他,咬着牙哀声道:“此案真要闹上去,两府定会派给我机宜司,下官毫无头绪,也自知无能破案,请狄大府救救下官吧,大恩大德,没齿难忘!”
狄进驻足,片刻后稍稍叹了口气:“我与韩公有旧,随本府来吧!”
第五百五十四章 到底谁才是靠山和依仗
韩府。
韩纲端着茶,来到书房外,看着里面依旧在燃着的烛火,小心翼翼地道:“爹!”
苍老的声音传出:“进!”
韩纲走了进去,就见烛火下,父亲韩亿依旧埋首案牍,神情专注。
相较于并州之际,韩亿又明显苍老了不少,今年六十一岁的他已是过了花甲之年,在两府宰执里面,也是年龄偏大的一位了。
即便如此,韩亿入枢密院后,立刻开始着手整顿军务,吸取北伐的教训,准备提拔年轻一辈的将领,纂集要领,进行传授。
不得不说,由于唐末五代遗留的风气,宋朝开国也八十年了,但武将的文化水平依旧堪忧,文臣可以通晓武事,反过来让武臣看书习文,却是太难了。
即便如此,韩亿也认为武人必须习文,尤其是守边大臣,必须通晓兵书,懂得军事,才能戒去骄躁之心,知进退,守分寸。
此举得到了太后与官家的认可,在枢密使陈尧咨的支持下,撰写的《神武秘略》已经初步成稿。
不过韩纲清楚,父亲除了表面上的大道理,还有一个用意。
他要避免某些将领在军中,尤其是西北军中一家独大,威震上下。
因为最令父亲耿耿于怀的年轻官员姓狄,偏偏那个将领也姓狄……
所以韩亿加紧时间,此时眼睛在烛火下看字已经模糊了,但依旧努力瞪大,自己看着文书的同时,让伺候在边上的书童为他写字,以求早一日完工。
在这样的情况下,见得大儿子夜间来到书房,韩亿是有些不耐的:“何事?”
“爹,请用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