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过多久,她又有了一个儿子。
她经历了种种艰难险阻,终于在后宫找到立足之地。她的双手沾满了鲜血,先帝驾崩也是她全力促成。
她做尽了世间一切恶事,才把自己的儿子扶上帝位。
她是当今太后,也是天底下最有名望的女人。
太后从睡梦中醒来。她感到困乏,却没再入睡。或许是因为她的年岁渐长,她比以往醒得更早些。
太后撩起青罗帐,打开一盏纱罩灯。灯火落在金砖上,映出星辉般朦胧的微光。
值夜的侍女跪地行礼:“恭请太后娘娘圣安。”
太后微微颔首。她倚靠着一只浅霞色的素缎软枕,黑绸般的长发垂落在身侧。她的鬓边已有了银丝,仍然不显老态,独有一种久居上位的雍容。
仁寿宫的大红纱灯都被点亮了。这座宫殿以琉璃为窗,以金石为砖,以珍珠为帘,以玉璧为屏,灿烂的灯光照耀之下,处处都是金碧辉煌的景象。
今日当值的二十名侍女都跪在寝殿之前,恭敬地向太后请安,为首的那位侍女名叫纪长蘅。近两年来,太后对她十分倚重。
纪长蘅原本是尚服局的“司衣”,负责记录后宫嫔妃衣裳首饰的收存情况。她做人很本分,做事很认真,各宫各殿的奴婢都尊称她一声“纪姑姑”。
四年前,太后把纪长蘅从尚服局调到了仁寿宫。从那之后,纪长蘅就成了太后身边的女官,勤勤恳恳地伺候太后的起居。
今日正是纪长蘅当值。她服侍太后洗漱完毕,又为太后端来一碗银耳羹。那银耳也是御用的珍品,产自容州的深山,状若白玉一般莹润剔透。
太后并未进膳,只问了一句:“皇帝的病情怎么样了?”
纪长蘅的心弦一霎绷紧。她如实回禀道:“内廷还没有新消息传过来,倒是外朝发生了一件蹊跷事。侍卫来报,今日寅时,还没到上朝的时辰,文渊阁的门前就聚集了两百多个文臣,他们哭着喊着,闹作一团,惊动了徐阁老。后来徐阁老出面,安抚了群臣,事态就没那么紧急了。那会儿寝殿的灯还没亮,奴婢不敢打扰您。”
太后轻叹一口气,纪长蘅退到一旁。
太监王迎祥跪到了太后的脚边。
王迎祥是太后一手提拔上来的内侍。他在仁寿宫当了七年差,认了太后最宠信的老太监为干爹。
今年开春时,老太监暴毙了,太医宣称是“突发心疾”。太后也没追究,派人把老太监厚葬了。宫里人提起此事,纷纷赞颂太后仁慈。
王迎祥却感到恐慌。老太监身强体壮,还从太后的饮食起居之中学到了保养之术,他绝不可能死于心疾!他的死因是一个谜,深埋于荒郊野外。任凭他生前如何风光,他死后也只是一具不完整的尸首。
太监都是净过身的、断过根的,这一辈子再也做不成一个健全的人。太监的恩荣,仰仗于他们的主子。王迎祥早已领悟了这个道理。他暗中投靠了东无,经常为东无传递消息,迄今为止,太后还没发现他的行径。
他屏气敛息,利落地磕了一个头。
太后抬起左手的一根食指。王迎祥又跪了下去,毕恭毕敬地说:“奴婢斗胆,想请您放宽心,您是天地间最尊贵的主子,您的慧眼洞察秋毫,宫里的大小事务都瞒不过您……”
太后打断了他的话:“哀家没空听你的闲言碎语。”
王迎祥连忙跪伏在地上,额头紧贴着冰冷的地砖:“奴婢不该多嘴,请您息怒,求您恕罪。”
太后从他身边走过,还给他撂下一句话:“伶牙俐齿是你的短处,赤胆忠心是你的长处。”
王迎祥像是被人泼了一盆冷水,从头到脚都是凉飕飕的。他的四肢百骸全然冻僵了,僵得不能挪动半分。
他几乎可以断定,太后故意说了一句反话。太后已经识破了他的底细。
不仅如此,太后还考虑了全局,暂时没有发落他。太后也猜到了他背后的主子准备谋反。那一句反话,正是太后十分高明的暗示。
自从皇帝登基以来,太后没有公开插手过政务。她就像平常人家的祖母一样享受天伦之乐。但她的势力早已深深扎根于朝堂。她对京城的局势了如指掌。她照拂过所有皇子和公主。无论哪一位皇子或公主登基,她都是尊贵的太皇太后。她不会参与夺嫡之争,只会照旧坐山观虎斗。
王迎祥曾经见识过太后的手段。先前他还猜不准,太后与东无孰强孰弱?现在他想明白了,太后与东无并不一定是对立的。
王迎祥颤声道:“太后娘娘洪福齐天,万寿无疆,您是奴婢生生世世的主子,奴婢不敢对您有丝毫不敬。您若有吩咐,奴婢定当遵从,即便是刀山油锅在前,奴婢也不会后退半步。”
太后没有回头。她背对着王迎祥,以一种平淡的语调道:“起来吧。”
王迎祥立刻爬起来,躬身作揖。太后没让他退下,他便跟随太后继续往前走。
太后走到门口,迎面扑来一阵凉风。她咳嗽了一声,纪长蘅递上一块绢帕。那绢帕的四周是金丝线锁的花边。太后拾起绢帕,指节处的宝石戒指闪闪发亮,腕间的龙纹玉镯相映生辉,尽是珠光宝气。
太后轻拍了一下纪长蘅的掌心,纪长蘅便理解了太后的意思。
太后要亲自去探望皇帝。
去年冬末,皇帝忽然犯了恶疾,浑身长满了烂疮,转眼已是五个多月过去,皇帝的病情没有一点好转的迹象。流言蜚语传遍了朝野上下,各个党派之间的争斗越来越激烈,不同阵营的官僚只会相互攻讦,和衷共济的局面是无法长久的。
以内阁为首的文官包揽了朝政,方谨的权势如日中天。华瑶与方谨沆瀣一气,频频向京城传递捷报,秦州、虞州的精兵强将都落入了这两位公主的手里。朔州、幽州、平州、绍州的官员也多半效忠于方谨,如此看来,大梁朝的北方十二省都在方谨的管控之内。
方谨还是皇帝的嫡长女。她的身份极其尊贵,在民间的名声也很好。她的驸马顾川柏是世家公子,才思敏捷,立身清白,当得起皇后的重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